寶寶得了疝氣,這些症狀您都清楚嗎?提醒:做好生活護理很關鍵

2020-12-11 快速問醫生

王奶奶家的孫子今年已經滿2歲了,孩子的身體一直都非常的健康,也沒有生過什麼病。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吃了一點東西之後,沒過幾分鐘就開始嘔吐,還會哭鬧個不停。家裡人也不知道孩子是怎麼了,真是愁壞了。

年紀比較小的寶寶其實身體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被疾病侵害。有一種病很多家長們都不是很了解,就是疝氣,王奶奶家的孫子很可能就是得了這種疾病。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寶寶得了疝氣都有哪些症狀。

寶寶得了疝氣有哪些症狀

所謂疝氣實際上就是身體裡面的某些器官或組織發生了位移,脫離了原本的位置而引起的。根據病變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臍疝、斜疝、股疝等。得了疝氣的寶寶一般會有一些異常的症狀,家長們應該留心觀察並及時就醫。

首先,要知道的是,寶寶疝氣發病的時間是不固定的,可能出生時就有了,也可能是幾個月時,甚至是長到了幾歲才發病。

其次,得了疝氣的寶寶在大聲哭鬧時,通常可以在腹股溝看到一個包塊,較大的包塊可能會蔓延至女寶寶的陰唇或者男寶寶的陰囊附近。平時用力奔跑或者排便時也會看到這個包塊,但是當寶寶躺下或者對包塊按壓就會消失。

再次,因為包塊的存在寶寶會感覺到非常的不舒適,會出現哭鬧、腹部疼痛、嘔吐、食欲不振、發熱等表現。

最後,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因為疝氣出現的包塊都可以被壓回腹部,如果無法使包塊復位,很可能會出現腸梗阻,通常表現為排便費力、腹脹、嘔吐等,此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否則可能會引起場館缺血壞死。

寶寶得了疝氣如何做好生活護理

疝氣會給寶寶帶來比較嚴重的危害,消化系統、生殖系統都會受到不利影響。因此,及時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要注意做好生活護理。

1、保持穩定的情緒。寶寶哭鬧、咳嗽或者劇烈的活動都會導致腹壓增高,容易引起疝氣發作。因此,平時應該讓寶寶有個好心情,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減少哭鬧的次數也可以減少疝氣發作的頻率。同時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到容易導致咳嗽或者打噴嚏的物質,比如灰塵等,注意室內環境的清潔。

2、幫助寶寶復位腫物。疝氣發作時可以使用手法復位的方法進行還納,尤其是孩子在躺下或者坐著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推腫物和腹部,儘量讓異位的組織恢復原位。因為疝氣發作後,長時間的嵌頓可能會引起腸管壞死,甚至會危及寶寶的生命,應該提高警惕,必要時應就醫處理。

3、補充營養,預防便秘。寶寶之所以會出現疝氣與氣血不暢有很大的關係,要多給孩子吃一些能夠補氣血的食物,比如肉、蛋、奶以及豆類。還要儘量避免便秘,便秘時寶寶會用力排便,容易使疝氣發作,甚至被推到更遠的位置,因此,適當的食用一些能夠潤腸通便的食物也是有必要的。

疝氣可能會發生在寶寶的任何階段,要留意觀察,如果孩子出現了異常,可以對照以上的一些症狀來判斷孩子是否有可能得了疝氣。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疝氣是有自愈可能性的 ,對於沒有自愈可能的,可能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了。

相關焦點

  • 小兒得了疝氣就一定要開刀嗎
    小兒疝氣是兒童經常患的一種疾病。是屬於一種外科疾病,症狀就是一些小兒從出生不久以後就發現有疝氣的存在,每次一生氣或者是著急,哭泣的時候,就會在腹股溝的位置或者臍部等出現一個腫塊,有一個包出現,大部分也沒有疼痛感,腫塊開始很小,在小孩站立行走時候出現,小孩安靜平躺休息時候就會消失不見。
  • 寶寶得了疝氣怎麼辦?日間手術刀口小,恢復快!
    5歲兒童患疝氣,四處求醫今年5歲的王小小(化名),家人偶然間發現右側腹部突出來一個小疙瘩,用手碰它也沒有疼痛感,小小也沒有感冒、發燒等不良反應。到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右側腹股溝斜疝「,需要手術治療,但因為手術費高、住院時間長等問題,輾轉了多家醫院都沒能進行手術。
  • 小兒疝氣微創手術過程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小兒疝氣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而且小兒疝氣對於寶寶的身體是會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需要及時的治療,生活中很多爸爸媽媽在寶寶出現疝氣的時候會通過微創的手術進行治療,那麼小兒疝氣微創手術過程是什麼?小兒疝氣微創手術過程是什麼?  小兒疝(shàn)氣俗稱"脫腸"、"小腸氣",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膜鞘狀突"。
  • 在古代,得了疝氣的男性甚至要被切掉睪丸
    顯然,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都對疝氣這種疾病有一定的認識,但並不全面。疝氣類型多種多樣,我們體內的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都有可能通過薄弱點形成疝氣。  東方對疝氣其實一直沒有什麼辦法,除了常規的湯藥外,還有採用針灸、膏藥等方式治療的,或許有緩解症狀的作用吧,但始終是無法根治的。  西方對疝氣的治療就大膽得多了,古埃及時期就有採用疝氣帶來緩解症狀的雕像記錄。
  • 得了疝氣怎麼辦?拖下去只會危及生命!
    常聽人說到疝氣,然而您真的了解什麼是疝(Hernia)嗎?疝,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即成為疝。而腹股溝疝則是最常見的一種疝。老年人易得疝的原因有很多:腹壁薄弱;老年人呢肌肉鬆弛、長期從事體力勞動;長期腹壓增加:長期吸菸、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及習慣性便秘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疝的發生。如何判斷自己得了疝病?
  • 寶寶眼睛紅、眼屎多,很可能是得了這個病
    得了急性傳染性結膜炎,通常還會伴隨著淋巴結腫大。(圖片來源:webmd)那這種狀態會持續多久呢?結膜炎的發病周期一般是10~12天,不過有一點可以稍稍放心的是,這個病痊癒後對視力不會產生影響。另外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判斷是不是結膜炎,別光看眼睛紅不紅。眼紅是結膜炎的一個表現,但是眼紅不一定代表得了結膜炎。
  • 寶寶得了皮膚病需要「忌口」嗎?
    寶寶得了皮膚病需要「忌口」嗎?「忌口」嗎?弄得我一頭霧水,家長就會悠悠地回一句,聽「別人」說,得了皮膚病要「忌口」。那麼寶寶得了皮膚病到底要不要忌口?01肯定不需要忌口的一些發疹性皮膚病:大家熟悉的有幼兒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紅熱等,這些皮膚病由明確的病毒和細菌引起,與食物過敏無關。
  • 在沒有現代醫學的古代,得了疝氣的男性甚至要被切掉睪丸
    顯然,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都對疝氣這種疾病有一定的認識,但並不全面。疝氣類型多種多樣,我們體內的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都有可能通過薄弱點形成疝氣。東方對疝氣其實一直沒有什麼辦法,除了常規的湯藥外,還有採用針灸、膏藥等方式治療的,或許有緩解症狀的作用吧,但始終是無法根治的。西方對疝氣的治療就大膽得多了,古埃及時期就有採用疝氣帶來緩解症狀的雕像記錄。
  • 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這不,廣西疾控部門發出了預防手足口的提醒,建議家長及時接種EV71疫苗,預防手足口病。但為啥子疫苗接種率仍舊很低呢?雖說手足口病可以自愈,但從半年時間感染者達100.0000例的數據來看,只要家裡條件允許,疫苗應該打。那手足口病長什麼樣?和皰疹性咽峽炎一樣嗎?家長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又有哪些傳言不可信?
  • 疝氣是哭出來?真相原來是這樣……
    孩子一哭鬧,大腿根部就出現一個小包,一安靜鼓起的小包又消失不見了,新手媽媽心急又不知道怎麼辦,家裡有「經驗」老人說這是疝氣,因為孩子脾氣大,太愛哭的緣故引起的。疝氣是什麼?真的是孩子哭出來的病嗎?看看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兒科主任周小漁怎麼說!
  • 要想寶寶遠離溼疹、口水疹、紅屁屁,先做好這些護理!
    寶寶的皮膚比成人更加敏感,每個媽媽都想要給孩子最細心的呵護。春季來臨,寶寶的皮膚似乎也進入了"換季模式",乾燥、起皮、溼疹、口水疹,紅屁屁……尤其是溼疹,反覆發作,讓寶媽們操碎了心。引起嬰幼兒溼疹的原因有很多,其發病機制與體質及生活習慣、居住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先天性的過敏體質、神經過度緊張的小寶寶更容易患溼疹,當然不排除遺傳的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紫外線、溼熱環境、嬰幼兒的口水期以及穿戴衣物非純棉等會經常刺激寶寶嬌嫩的肌膚,誘發引起溼疹的"大爆發"。
  • 寶寶出現水痘需不需治療及怎樣護理?
    尤其是在春冬季節,屬於水痘的高發期,水痘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以呼吸道飛沫傳播,其症狀是以發熱、皰疹丘疹、痂疹等等為主要特徵。當然這些症狀也是因人而異,有的寶寶發熱症狀不明顯、有的寶寶皰疹不是很多、有的寶寶病程長一些、有的寶寶病程短一些。所以,寶寶在患病期間,也要根據寶寶的病情程度來選擇是否治療的,不嚴重的寶寶,以觀察為主。在水痘治療期間應該怎樣護理和治療?
  • 迎來「鼠寶寶」後,如何精心養育?做好三方面的護理細節更輕鬆
    02做好三方面的護理細節,帶娃更輕鬆一.按需餵養初為人母,大家都沒什麼經驗,餵養寶寶時也不清楚要多長時間餵一次。臍帶脫落前,不要讓寶寶的肚臍沾上水分,洗澡時做好防護;給寶寶穿紙尿褲時,不要碰觸和蓋過肚臍,避免摩擦和感染。清洗:新生兒都很可愛,還有嬰兒肥的情況,新陳代謝速度快,極易出汗。
  • 這種病常出現在寶寶私處,一不小心影響生育!爸媽不要輕視了!
    一檢查才發現,孩子得了疝氣。疝氣這毛病芽爸知道,容易出現在寶寶私處,而且不只是男寶寶才會得,有些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生育、危及生命,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小看了!一、疝氣不止一種!小兒疝氣首先影響到的是消化系統,它會讓寶寶出現小腹墜脹、腹痛、腸脹氣、便秘等情況,還會導致寶寶的吸收功能變差。其次,因為疝氣的擠壓,導致蛋蛋腫脹,最關鍵的是,還會影響寶寶生殖系統發育。
  • 小兒疝氣是怎麼來的?聽聽兒科醫生周小漁怎麼說
    遇到這種情況,新手媽媽大多心急又不知道怎麼辦,而家裡有「經驗」的老人說這是疝氣,因為孩子脾氣大,太愛哭的緣故引起的。 疝氣真的是孩子哭出來的病嗎? 看看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兒科主任周小漁怎麼說! 小兒疝氣是外科常見疾病,是由於孩子先天性腹膜鞘狀突沒有及時閉合引起的。
  • 寶寶得了「母乳性黃疸」是母乳的鍋?一定要停母乳嗎?一篇全搞定
    芳芳的兒子還沒滿一歲,但是最近發現兒子的皮膚有些發黃,去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得了「母乳性黃疸」,醫生建議讓芳芳先停止母乳。芳芳心裡十分不解:不都說母乳是對孩子最好的東西嗎?為什麼還要給寶寶停母乳?寶寶得了黃疸以後,寶媽們又應該怎樣護理寶寶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下!一.母乳性黃疸的具體分類是什麼呢?1.「遲發性黃疸」大部分由母乳餵養的寶寶都會患上「遲發性黃疸」,其實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母乳性黃疸」。
  • 寶寶夜間發燒護理指南
    3、常備退燒藥 之所以要強調常備退燒藥,是因為寶寶發燒具有突發性和無法預測性,而且發燒也是寶寶十分常見的症狀之一。經常見到家長帶著發燒的寶寶半夜火急火燎看急診,排隊幾個小時後醫生給開了些退燒藥回去的情況。為了避免大人孩子都折騰,建議家長在家裡適當準備一些退燒藥。
  • 寶寶穿衣、臍帶護理,這些護理小技巧,家長要掌握!
    有了寶寶之後,爸爸媽媽如何照顧好寶寶變得尤為重要,經常有家長諮詢我們寶寶穿衣、寶寶臍帶護理等問題,今天就一一整理出來,大家快來學習吧~1.婆婆總是給寶寶穿很多,怎樣才知道寶寶冷不冷呢?寶寶太小了,可以給他洗澡嗎?這個是當然可以的了,寶寶出生後就能給他洗澡了。洗澡的時候,室溫需要保持在25-28度左右,洗澡時的水溫在37-40度之間。冬季比較冷,但是給寶寶洗澡還是少不了的,建議每周可以給寶寶洗2-3次澡,每次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 小寶寶得了溼疹、腹股溝疝氣、習慣性夜啼,你知道怎麼辦嘛?
    嬰兒溼疹往往發病在2歲之前,當寶寶長大時病情會有所好轉。溼疹患兒長大到6歲,有半數會痊癒;到青春期,大多數患兒會自愈。家庭中若有人患溼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那麼,嬰兒患溼疹的可能性就更大。這個月齡的嬰兒若患溼疹未愈,除了請醫生診治外,媽媽還可以做以下工作:患兒會因難受而去用手撓,媽媽可用安全別針把嬰兒衣袖口別到褲子上,使手抬不起來;為了分散注意力,可以抱嬰兒到太陽曬不到的地方去玩玩,適度的疲勞會使嬰兒睡眠好一些;給患兒穿棉質衣服,勤換枕巾和被頭,以免溼疹感染化膿;有的溼疹患兒不能洗澡,不能喝濃牛奶,不能受熱,這些特別情況,媽媽要仔細觀察,避開誘發因素
  • 孕早期護理很關鍵,想讓胎心胎芽早點出現,就別觸碰這些「雷區」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出現胎心胎芽是胎兒能夠正常發育的關鍵,而孕早期是胎心胎芽出現的關鍵時期,也最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如果護理不善很容易出現胎兒流產或者「畸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