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
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7年12月1日至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專題演講:
王明珂(中央研究院院士)
青藏高原東緣的山神社會:對人類族群性與歷史記憶的反思
加藤直人教授(日本大學文理學部史學科)
清代文獻資料與滿洲語
(依發表場次排序)
論文宣讀:
呂春盛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孫吳政權的成立與族群政治
陳俊強教授(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非流之流:關於唐代配隸、安置、罰鎮、効力等問題
陳登武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白居易的地方治理與法律思想
妹尾達彥教授(日本中央大學人文科學科)
生活空間、死後世界:隋唐長安官人居住地和埋葬地
金相範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校史學科)
北宋開封的祠廟信仰與都城社會
許守泯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金末士人楊弘道的流離人生
李宗翰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衣冠世家聯科第:《仙溪志》之編纂及其歷史知識之性質
杉山清彥副教授(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和文化研究科)
在清代八旗中旗人的「滿洲化」與「士人化」
周東怡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清末師範學堂設置的理想與現實――從傳統士人日記之所見
米丹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Marking"Men of Iniquity": Imperial Purpose and Imagined Boundaries in theQing Processing of Rebel Ringleaders
吳翎君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企業、政府與清法戰爭──招商局與旗昌洋行的輪船交易
吳啟訥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國族」與「民族」───國共在族群政治思維與政策上的殊途與同歸
張中復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穆斯林「哲瑪提」意識的凝聚與我群認同的強化──以當代甘肅西道堂教派歷史書寫為例
詹素娟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族群、跨界與地方社會─池上地區的人群移動與社會變遷(1875-1960)
康培德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暨研究所)
十七世紀屏東平原南島語族的部落社會網絡
藍適齊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日治時期在東南亞的臺灣人人際網絡—以在香港的臺灣士紳階級為中心
陳秀鳳 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中古時期法蘭西王家典禮中的國王宣誓
伍碧雯副教授(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猶太族群刻板形象的初步建構—中古時期德意志地區的實例
陶克思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Sharinga divided memory. The first half of 20th century history in the cultures ofremembrance in post-Cold War Germany and Poland
(感謝蔡偉傑先生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