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暨全球史視野下的嶺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1-02-07 中古史研究資訊


全球史視野下的嶺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第六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

 

主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

承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泛北部灣區域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東協歷史與現實研究中心

2018年7月27-30日

 

728日上午

 

08:30~09:00會議開幕式

主持人:徐毅教授(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廣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常務副處長梁君教授致歡迎辭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劉祥學教授致辭

泛北部灣區域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廖國一教授致辭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安志教授致辭

 

09:2010:30第一場主題報告

主持人:魯西奇教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林超民:西南邊疆與亞洲中心:南詔大理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劉安志:唐代解文初探——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

劉祥學:論中國疆界形成過程中的邊地土司

蔡宗憲:中古佛教僧侶的地恩觀念與鄉裡之情──以《續高僧傳》為主

 

10:5012:00第二場主題報告

主持人:廖國一教授(泛北部灣區域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林謙一郎:被「虛擬化」的宋代雲南?——《宋史・蠻夷傳・西南諸夷》的再研討

丁克順:十世紀前越南漢文碑銘概論

王承文:論唐代嶺南區域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第一組

中古政治史研究

 

7月28日14:20~18:10

第一場主持人:李軍(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東漢光武帝祥瑞紀錄小考

發表人:安部聰一郎(日本國立金澤大學歷史言語文化系)

評議人:羅亮(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從門生與吏部郎談南朝的士庶關係

發表人:權家玉(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評議人:陸帥(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讖言「代漢者,當塗高」再考

發表人:(日)津田資久(國士館大學文學部)

評議人:周文俊(中山大學歷史系)

●從災異到祥瑞:前蜀建國與中古「枯樹複生」內涵轉變

發表人:羅亮(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評議人:吳羽(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第二場主持人:趙燦鵬(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

●東晉「度田稅米」再考

發表人:陸帥(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評議人:劉欣(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文獻所)

●唐代德宗朝朝集使復置及其罷廢問題探析

發表人:黃樓(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評議人:李軍(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略論宋代「官箴」中的政治實踐

發表人:劉欣、薛政超(雲南社科院歷史文獻所,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評議人:夏增民(華中科技大學歷史研究所)

●曹魏、西晉郊禮重構及其對鄭玄、王肅說之擇從

發表人:楊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評議人:津田資久(國士館大學文學部)

 

7月29日上午08:00~10:30

第三場主持人:蘇輝(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控制、自稱與法定:張氏歸義軍轄區變遷的多維度考察

發表人:李軍(西北大學歷史學院)

評議人:黃樓(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南朝官職除拜考述

發表人:周文俊(中山大學歷史系)

評議人:趙燦鵬(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

●六朝唐宋黃籙齋儀擇吉的整合與變遷——從元代通書中的記載展開

發表人:吳羽(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評議人:安部聰一郎(日本國立金澤大學歷史言語文化系)

●試述曹魏西晉之儒政

發表人:夏增民((華中科技大學歷史研究所))

評議人:楊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南朝蕭梁名將蘭欽家世與生平蠡測

發表人:趙燦鵬(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

評議人:權家玉(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第二組

邊疆族群與王朝中國

 

7月28日14:20~18:10

第一場主持人:孫久龍(吉林大學《史學集刊》編輯部)

●疆域、歷史疆域與歷史空間——中國史研究基本問題討論的反思與辨析

發表人:秦樹才(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評議人:(日)林謙一郎(日本名古屋大學人文學研究科)

●兩漢滇西族群關係與博南古道的開闢

發表人:羅勇(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

評議人:林昌丈(廈門大學歷史系)

●居安思危:從唐玄宗入蜀看蜀地開發與政局部署

發表人:古怡青(臺灣淡江大學歷史系)

評議人:楊長玉(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

●試論漢六朝閩地人群的編戶化進程——以墓葬磚文為中心

發表人:林昌丈(廈門大學歷史系)

評議人:王萬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第二場主持人:陳國保(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大成政權建立史──賨人李氏家族的社會處境與政治選擇

發表人:王萬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評議人:李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西雙版納指定服役制度研究

發表人:盧中陽(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評議人:羅勇(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

●兩晉之際的交州政局

發表人:吳孟灝(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評議人:陳國保(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先天、開元間的唐蕃接觸與河西九曲

發表人:楊長玉(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

評議人:秦中亮(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7月29日08:00~10:30

第三場主持人:秦樹才(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石勒的政治名號與政權建構

發表人:李磊(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評議人:古怡青(臺灣淡江大學歷史系)

●我群與他群:從李寶臣復姓看河朔藩帥的族群認同與政治認同

發表人:秦中亮(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評議人:盧中陽(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唐代安南的內地移民及其社會影響

發表人:陳國保(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薛政超(雲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正授·遙領·自稱:唐宋之際靜海軍百年史

發表人:胡耀飛(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評議人:吳孟灝(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唐代桂州地方神祠與祈雨空間研究——以李商隱詩文集為中心

發表人:江田祥(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胡耀飛(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第三組

新材料與中古研究新趨勢

 

7月28日14:20~18:10

第一場主持人:劉馨珺(臺灣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鄧太尉祠碑再考

發表人:魯西奇(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評議人:孫英剛(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唐前期一位京畿農人的人生史——以大唐西市博物館藏《輔恆墓誌》為中心

發表人:徐暢(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

評議人:葛洲子(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迦膩色迦的遺產:中國中古時期的歷史記憶及影響

發表人:孫英剛(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評議人:蔡宗憲(臺灣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南宋山陵選址:術數選擇背後的自然與政治

發表人:潘晟(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評議人:許凱翔(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第二場主持人:潘晟(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中古時期長治、高平地區的道路交通——從摩崖和石窟的位置來看

發表人:(日)北村一仁(龍谷大學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評議人:崔世平(暨南大學歷史學系)

●山南:中古時期王朝版圖的重要拼圖——以唐代安業縣兩度改屬雍州(京兆府)的考察為線索

發表人:葛洲子(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評議人:聶順新(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新出墓誌所見安史亂間的偽官問題——以達奚珣為中心

發表人:豆興法(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評議人:徐暢(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

●從唐代「擬判」論法律教育──以《文苑英華》為主

發表人:劉馨珺(臺灣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評議人:劉可維(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7月29日08:00~10:30

第三場主持人:孫英剛(浙江大學人文學院)

●黃河水患、政區調整與唐宋濟州區域宗教生態的變遷

發表人:聶順新(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

評議人:潘晟(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擲甌明德的人質——後唐李重吉墓誌探微

發表人:崔世平(暨南大學歷史學系)

評議人:豆興法(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唐宋之間蜀地廟市的雙重性質——以三月三日蠶市為中心

發表人:許凱翔(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評議人:鄧永飛(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唐宋時代拘束制度研究——以對唐宋《獄官令》的解讀為中心

發表人:劉可維(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評議人:(日)北村一仁(龍谷大學世界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胡安國碧泉書堂考論

發表人:鄧永飛(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劉馨珺(臺灣嘉義大學教育學系)

 

第四組

全球史視野下的嶺南區域研究

 

7月28日14:20~18:10

第一場主持人:吳宏岐(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王朝和嶺南地方雙重視野下的廣西邊疆意象

發表人:鄭維寬(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評議人:範玉春(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越南北寧省順成縣隴溪漢代城址初探

發表人:廖國一(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葉少飛(紅河學院人文學院)

●明代廣西衛所中的達官達軍初探

發表人:範玉春(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胡小安(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明清廣西北部灣地區外來移民的來源、途徑及影響

發表人:吳小玲(欽州學院商學院)

評議人:廖國一(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第二場主持人:黃興球(浙江工業大學越南研究中心)

●不列顛圖書館藏中國近代文獻珍稀性及其歷史書寫

發表人:王天根(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評議人:藍武(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廣西灌陽的地方歷史與衛所移民的祖先記憶

發表人:胡小安(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評議人:吳小玲(欽州學院商學院)

●鄧廷瓚與雲貴分闈、貴州獨立開科肇端考述

發表人:謝孝明(貴州社科院歷史所)

評議人:鄒長清(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治廣以狹」:一種政治地理思想在明清廣東的形成與實踐

發表人:陳國飛(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評議人:江田祥(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7月29日08:00~10:30

第三場主持人:王天根(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越南陳朝《大越史略》與中國《十八史略》

發表人:葉少飛(紅河學院人文學院)

評議人:吳宏岐(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越南漢喃研究院的華人家譜研究

發表人:阮金杧(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所屬漢喃研究院)

評議人:王天根(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內外兼治:明代壯族土官岑瑛的施治方略及其影響

發表人:藍武、梁嬌(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陳國飛(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澳門海域管轄權的形成歷程

發表人:吳宏岐、郭文毅(暨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評議人:鄭維寬(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清代翰林院庶起士散館授職探討

發表人:鄒長清(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評議人:謝孝明(貴州社科院歷史所)

 

11:00~12:30大會閉幕式

主持人:劉祥學教授(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各小組彙報交流

會議總結

 

『中古新政治史研究』:第四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國際會議

『區域視閾下的中古史研究』:第五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


相關焦點

  • 陳橋生《唐前嶺南文明的進程》出版
    ◆作者簡介◆ 陳橋生,1971年生,江西遂川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主要研究領域為六朝隋唐文學,出版有《劉宋詩歌研究》等多部著作,在《文學遺產》《北京大學學報》《廣東社會科學》等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三十餘篇。
  • 新書資訊|《第一屆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會議組織暨工作人員序(節選)序一2013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本系舉辦「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學術研討會」。2016年底,本系進一步籌畫於2017年12月1、2二日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有鑑於2013年研討會成果豐碩,以及族群相關問題至今仍是臺灣受到普遍關注的議題,本系決定仍以「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作為會議研討的主題,並以「第二屆」冠之。所不同者,2017年的研討會,討論的歷史空間不限於中國,而是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三者兼容並蓄,跨越了中國史的邊界,亦可視為想像空間之擴大推升。
  • 2018年杭州文史論壇暨中國南宋史及南宋都城臨安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年杭州文史論壇暨中國南宋史及南宋都城臨安國際學術研討會 1138年,南宋定都臨安
  • 「孔孟之道與中華民族精神」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四屆全國書院高峰論壇啟事
    「孔孟之道與中華民族精神」國際學術
  • 『亞洲的古代世界』國際學術論壇
    「亞洲的古代世界」 國際學術論壇GEO UIC GEO通識教育辦公室 3天前「亞洲的古代世界」 國際學術論壇Asian
  • 第四屆中國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 【學術會議】 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
    一、會議名稱                                                                                                     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 中俄靺鞨-渤海研究高層論壇
    在此背景下,中俄靺鞨-渤海考古資料及研究的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2019年12月14至15日,中俄靺鞨渤海研究高層論壇在黑龍江大學召開。本次論壇由黑龍江大學主辦,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俄黑龍江流域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承辦。
  • 論壇 | 「文獻學與學術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文獻學與學術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為促進新時期、新形勢下文獻學與學術史的深入研究
  • 第五屆『漢化·胡化·洋化:傳統社會的挑戰與回應』國際學術研討會
  • 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揚州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會議簡介:線性遺產和文化線路是世界遺產的重要類型,具有呈線性排列、反映文化的交流與互動、跨越較長時間和較大空間等特點,在保護與管理上都存在較大難度。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是世界遺產大運河與長江航道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為了加強對於這類特殊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揚州市人民政府、UNESCO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於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中國江蘇省揚州市舉辦「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
  • 第七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七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6
  •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周鳳五先生逝世!
    此外,致力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與交流,包括主持「新出戰國楚竹書研讀會」;舉辦「第一屆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習營」、「經典的再生──出土文獻研究方法研討會」、「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研討會」以及推動「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 第五屆文獻語言學國際學術論壇議程
    回族古籍文獻整理研究現狀及其學術願景王玲娟 重慶師範大學牟  萍 西南大學再論古代文獻詞彙研究的範圍與方法楊  賀中國人民大學《說文》「牛,件也。劉祖國、桑萌春山東大學注釋學視野下的《太上感應篇》研究忻麗麗內蒙古大學試論道經語言研究與道經譯注張玉梅上海交通大學《昭明文選》與《文心雕龍》之關係攷
  • 韓國「中國古中世史學會」與《中國古中世史研究》(1993-2015)目錄
    韓國刊發中古時段論文的期刊,較著名的還有「韓國歷史學會」主辦的《歷史學報》;「東洋史學會」主辦的《東洋史學研究》;「中國學會」主辦的《中國學報》;「中國史學會」主辦的《中國史研究》等。此外,各大學史學科也大都有主辦的刊物,如《史林》、《東國史學》等,亦可參考。本次整理目錄包括全部37輯《中國古中世史研究》以及兩輯《魏晉隋唐史研究會會報》。
  • 復旦大學「東亞視閾中的中國古典文獻與文學學術研討會」議程
  •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1-20期總目錄
    漢學論壇女性聲音與主體:西方漢學研究明清女性詩歌的理論與方法/李小榮Writing Women of Dynastic China: A Bibliographical Survey of English-Language Scholarship/Wilt L.
  • 九品中正制學術年表(1922-2016)
    張旭華發表《論魏晉時期的清途與非清途兩大任官體系》,1995年第4期。範子燁發表《論中國古代的「九品文化」》,《求是學刊》,1995年第4期。9月1-4日,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湖北襄樊召開,張旭華提交《南朝勳品制度試釋》一文。
  • 「文獻學與學術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議程
    「文獻學與學術史」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為促進新時期、新形勢下文獻學與學術史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