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一直猶豫這週想分享的文章,內心一直掙扎因為這幾週都在談商業,很怕老闆不讓談,截稿日中午提起勇氣跟老闆說本週選題,想談談一月份在臺灣所見到的Bellavita細緻之處。沒想到同意了,才有今天的文章,希望你們會喜歡。)
麗寶廣場(Bellavita),可以說是臺灣最神秘的頂級百貨。
它的名字出自義大利文「美好生活」。消費者都以『貴婦百貨』代稱它。
它佔地兩千多坪,在臺北市黃金地段信義區,堅持歐式建築美感,硬是在能過蓋二十層的建地上,只蓋了九層。容積使用率不到七成。
最奇怪的一點,是它極其低調,與百貨公司追求熱鬧及人潮的邏輯大相逕庭。
2008年開幕以來,不見促銷檔期,不做滿千送百活動。
更沒有比照臺灣名媛孫芸芸的 微風百貨,每年去做一個VIP封館之夜的超級大購物狂歡Party。
『只能說它與一般來說的百貨公司區隔非常大,切入的是一個很獨特的市場』 2018年起每年營收已破百億。
在這我要來科普一下,臺北信義區內,方圓半公裡內,同樣主打精品百貨業,就有新光三越A4、臺北101、微風信義。
市場已是白熱化,Bellavita 如何靠細節及服務,抓緊這批金字塔頂端客戶?才是我費心撰寫這篇文章分享的原意。
先簡單說,它有一個『牡丹薈』,是一個藏身在百貨內,從未在人前曝光的頂級會所。每年在全館消費前兩百名消費者、金額至少要350萬人民幣以上貴客,才能踏入。
牡丹薈內的裝修並非金碧輝煌,擺滿各式奢侈品,佈置而是一個有著鬆軟沙發、隱蔽隔間的小巧空間,比起所謂VIP會所,氣氛更像是私人起居室。
但奢華隱藏在許多細節中:當服務生送上一冰熱茶與甜點,你會瞥見杯底有一行極小的手寫字體,寫著『Hermes Paris』; 洗手間層架上,擺放著透明玻璃擴香,味道清淡,來自一瓶要價三千的頂級精油。『這裡不能出現太大的品牌LOGO,免得客人一進來,像被各種廣告包圍,反而無法放鬆』 這是創辦人女兒 ,也是Bellavita董事總經理 梁佳敏 小姐為我解答的裝修疑惑。
『因為她們家三姐妹也很愛買東西,但當別人刻意推銷,反而會很抗拒.這總心情是很細微的』她說。
換句話說,與其金碧輝煌,不如低調奢華(這很符合臺灣一直來混合日式生活美學的態度); 比其招搖的Logo,更愛看不出品牌的好物。
Bellavita很有名的紀錄:
商場消費者人很少,業績卻很好! 最核心的客戶佔23%營收!
2008年開幕時,這個『原本只想開歐式咖啡廳,最後開了歐式百貨公司』的豪門故事,轟動全臺。
當時話題性雖高,但是頭三年真的很辛苦,今年一月有幸在臺灣見面時 ,梁小姐跟我說道。因為Bellavita 堅持從硬體設施、進駐商品到經營方針,都比照歐洲頂級商場規格。
也就全館皆精品,全年無折扣、不做滿百送千、不抽福袋,無論消費者或進駐品牌都須重新適應。
臺灣百貨業週年慶檔期業績,一般來說佔全年收入25%高度集中,但在Bellavita 業績曲線卻穩定,關鍵的是,活動人潮越多,消費力越高的那群核心顧客反而越少來。『在人多客單價低』與『人少但客單價高』之間,Bellavita 選擇後者。
客群分群帶給Bellavita一項啟示- 頂級客在意的不是折扣,而是尊榮感。
要加入Bellavita牡丹薈,消費滿幾百萬人民幣就可行嗎?
未必,他們考慮到頂級客群都注重隱私,『人』是觀察重點。
行為太脫序、可能造成他人困擾者,就不會被邀請入會。這是他們成功經營頂級客群的無形秘訣之一。
其實經營頂級會員服務,不少百貨VIP室也都能提供服務,差異就在細節。牡丹薈這批頂級會員真正的福利,在於能夠參加Bellavita 每年最大盛事—場斥資至少一百五十萬人民幣,僅為時三小時的Gala Dinner 。
臺灣最知名的百貨VIP活動,有名媛百貨之稱的 微風廣場 ,每年『微風之夜』它歡迎媒體拍照,有紅毯與拍照版,年年邀請金鐘主持人 黃子交 主持,再加上孫芸芸、廖曉喬以及大量名媛、藝人和網紅們搭配主題的華麗服飾登場,『微風定位就是一場盛大的party,歡迎好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晚上就有三萬多人入館。
相較之下,Bellavita 的年度大事 Gala Dinner 私密宛如隱形,就連很多Bellavita 老客戶都不知道它存在。這是一場選在每年十一月左右舉辦的頂級會員晚宴,九月開始都會接到不少會員私下詢問:『我今年消費這樣夠不夠?』因為,即便你是某精品的VIP,也未必能取得入場券,它看的是全館消費貢獻度。
一場晚宴,憑什麼讓這群非富即貴的人,擠破頭也要進來?
首先,是美的、藝術的視覺饗宴,Gala Dinner 並非在特定的餐廳。而是依據每年不同的主題,在館內搭建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用餐場景。比如已經呈現過的:皇家歌劇院實景、城堡酒窖...等。
場景佈置固然吸睛,但『社交』才是更關鍵意義。
Bellavita 受邀貴賓關係層次豐富,有夫妻檔、商場上的競爭者或有意合作對象,更有不少剛畢業的二代被父母帶來出席,象徵正式進入社交圈。『這不是商業聚會,目的性不強,隱密性又高,大家心防降低了,反而容易交到朋友。』光看這段文字描述,你會覺得很很簡單,但要不著痕跡的協助這群貴客社交,背後功夫不能少。
最晚在Gala Dinner舉辦前三個月起Bellavita 團隊就要開始安排座位。包括A不能和B一起坐、兩位初出茅廬的二代可以安排交流、每個桌上菜一致、無論圓桌或長桌都不能看出主、次之分等等,處處是學問。每桌都還要安排一位創辦人家庭成員或高階主管,協助帶話題。
別人重視坪效,它重視滿意度 !
Bellavita是在一個特別安排過的情境或氣氛下,讓客人順其自然(發展彼此關係)。一切看似恰到好處的背後,是無數細節的堆疊。整個團隊有如電影『穿著parda的惡魔』劇情般,每位Bellavita牡丹會員,都有一本份累積多年的資料夾,唯有最高層級的客服團隊才有資格打開。
內容分為:
一 興趣
如品酒、旅遊、電影、花藝等等,可以做為餐會中的談資,或者日後舉辦活動的邀請依據。
二 消費記錄
平常喜歡購買哪些品牌及品項
三 出沒時間
牡丹薈會員不需事先預約,可隨時出入百貨。但為了預估人數提供好的服務,客服需找出個人習慣性,例如誰習慣週一下午來享用茶點。
四 人脈關係
這是難度最高、卻也是最關鍵的一項。
包括貴賓好友或死對頭有哪些?另一半什麼時候生日?小孩大約幾歲?這不僅影響晚宴的座位安排,更可以深化服務。
貴婦百貨 Bellavita 與 名媛百貨 微風廣場 確實有重疊客群,但是Bellavita 商業界及豪門世家比例高一點。因此Bellavita 格外重視隱私,一樓的精品專櫃,甚至都是先準備沒有LOGO的牛皮紙袋,以免客人不想提著有品牌LOGO袋子上街,覺得『太張揚』。
那Bellavita 如何掌握富豪們的日常習慣?
他們以客服細緻的服務來收服富豪,整個VIP團隊為十人。平均年資八年,幾乎都是開幕做到現在,離職率十分低。通常越頂級的客戶,越認Sales。面對熟悉的臉孔,會覺得安全、愉快、卸下心防,讓固定人選服務這批核心會員,獲得資訊後,在創造更差異化的服務,可形成正向循環。
多數百貨都把坪效數擺第一,Bellavita最關鍵的KPI,卻是會員數、客單價、與顧客滿意度。面對這些頂級客,只要服務做得好,錢自然跟著來。
但能長期留住這群客服人員,靠的不只是薪水,靠的是:
一 是Bellavita 不做促銷、活動少,上下班時間遠比同業穩定。
二 客人素質高,奧客相對少。
三 是最關鍵的,這群員工『感覺被尊重』。
比如每年創辦人家族成員,親自踩線研究行程,陪同客服團隊分批出遊,旨不在華麗,而是『讓大家感受到何謂深度服務』。
例如到京都吃最頂級的豆腐、到北海道住百年溫泉酒店,還要搭配一組美國運通管家全程隨行,『你的視野在慢慢被培養,更懂的怎跟客人溝通。』
專心做好20%核心客戶的生意,讓Bellavita犧牲了人流、坪效與快速獲利模式,跟我們前幾篇分享過的京都BAL有點呼應,卻也換來一批難以撼動的死忠客戶。
『如果說百貨、精品獨立店爭鳴的信義區是一頂皇冠,那Bellavita自己定位是皇冠上的鑽石』鑽石固然得天獨厚,但也要經歷細細打磨,才能贏的金字塔頂端客層的眼光。
限制很多,但別因善小而不為 ; 挑戰很大,但心念,應置於能力之上。
先堅定信念,做好每件事,落細、落實。最終,信念會感染更多人,不可能任務,才會達成。
-WW新主張(庫茨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