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說起鷹舞,你第一時間會想到塔吉克族,沒錯,塔吉克族鷹舞是他們的傳統舞蹈之一,但是哈薩克族的鷹舞你有沒有看過呀?我將要寫的是達坂城阿克蘇的鷹舞哦,不是南疆的。
哈薩克族鷹舞(哈語稱「布爾克特畢」)是典型的民間舞蹈之一。哈薩克民族被稱為「鷹的傳人」、「鷹的使者」。哈薩克人之所以崇拜鷹、模仿鷹、讚美鷹、歌唱鷹,有著跟鷹一樣的「雄心壯志」的抱負,不僅是性格特徵上的真實反映,更是人文意義上的真誠。至今草原上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一匹好馬難換一隻好雕。
鷹在哈薩克文化中據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是哈薩克文化體系中典型形象之一。哈薩克人自古將心目中的英雄比作雄鷹,對鷹的讚美,本質上是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在他們心裡是這樣描繪英雄人物的,英雄的眼前沒有超越不了的困難,大風雪安葬不了他們,屍骨遍野阻礙不了他們,為了既定目標,千鈞一髮也要努力拼搏,因為英雄是力量的象徵,不了解鷹在哈薩克文化中的地位與功用,就無法洞悉哈薩克文化的本質與特點。鷹作為哈薩克人的圖騰崇拜,其歷史十分悠久。在元朝時期,刁悍的哈薩克獵人就馴養金雕來捕食食物,金雕戰無不勝的獵殺本領使其成為哈薩克牧民崇拜的圖騰之一,但要讓桀驁不馴的金雕成為人類的擎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鷹為主題的傳說故事有很多,鷹在這些故事傳說中要麼是衝鋒陷陣、奮勇當先的英雄,要麼是相得益彰、相依為命的擎支,要麼是努力拼搏、奮發圖強,捨生相救的神鵰。
有鷹之前,是人捕鷹;有鷹之後,是鷹捕獵。人能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在萬物面前處於主動,與人得到鷹息息相關。人有了鷹就能在更高層面上施展捕獵技能,狩獵的效益也就大大增多。許多動物原先是無法獵獲的,如惡狼、狐狸等,但有了鷹,卻成了甕中之鱉。人馴化了鷹,才能真正超越了動物,強化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自我主動意識,強化了人戰勝危險的自信心,激起了人的一個又一個文學藝術的暢想。
鷹舞主要表現鷹在天空翱翔,暴風雨的搏擊剎那間從高空俯下,獵取狐狸和兔,一忽兒又落在湖畔木樁上棲息的情景。用藝術地肢體語言施展了它的奮勇精神,堅持不懈,最終取得狡猾獵物的艱辛歷程,刻畫出了十分生動的舞蹈場面。
傑恩斯汗·沙拉皮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阿克蘇鄉的牧民,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布爾克特畢(達坂城哈薩克族『鷹舞』)的傳承人。
雄鷹是不受拘束的動物之一就常常成為哈薩克人表達內心嚮往的一種心靈寄託。
在鷹舞獨舞雙人舞表演過程中,模擬了雄鷹展翅和風浪搏擊的形態,俯衝飛下覓食的情景。空中展翅滑翔等動作,都是在舞動中對表達出生命自由的嚮往,是哈薩克鷹舞的精神意義。通過考察我們發現,在鷹舞舞蹈表演過程中,關於那些舞姿柔美、動作輕巧、神態動人的舞者,圍觀的觀眾都會目不轉睛地欣賞舞者,也會報以掌聲,這些鷹舞高手,都有極為自我個性的舞蹈動態,要麼腳下步調轉變矯健而不亂,要麼臂膀高低扇動而不快,要麼旋轉敏捷而不移,要麼表演神態多變而不慌。有趣的是,不管是鷹舞高人還是一般舞者,無論是老少青年所有的表演者,都保持著鷹舞典型化的體態。「雙腿半蹲屈膝」「雙手揮動起伏」,肩部隨著哈薩克典型的鷹舞音樂節奏而變化,用音樂渲染鷹舞的氣氛。
講這麼多還不如直接上視頻呢,是吧
就是或許別的地方有自己的鷹舞,但這是我家鄉阿克蘇的鷹舞,附上一首哈語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