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充滿自信、善於與人交往的性格要儘早開始,早期教育對於寶寶日後性格及能力的形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胎兒和新生兒期,寶寶的適應能力主要體現在母子間的交往,而寶寶的適應能力則主要表現為與他人的交流。
寶寶適應能力發育水平
在寶寶覺醒狀態下,用一個小塑料盒內裝少量玉米粒或黃豆,在距離他耳旁10~15釐米處輕輕搖動,發出很柔和的咯咯聲,他會轉動眼球或轉動頭向發出聲音的方向。寶寶喜歡聽高調的聲音,喜歡聽人說話,當媽媽叫他時,他會轉過頭來。
寶寶滿月後,視覺集中的現象就越來越明顯,喜歡看熟悉的父母的臉。這時候的寶寶眼睛清澈了,眼球的轉動靈活了,哭的時候眼淚也多了,不僅能注視靜止的物體,還能追隨物體而轉移視線,注意的時間也逐漸延長。
寶寶已能辨別出聲音的方向,能安靜地傾聽周圍的聲音、輕快柔和的音樂,更喜歡聽爸爸媽媽對他說話,並能表現出愉快的表情。
抱著寶寶來到桌邊,然後把醒目的玩具放在桌上,很快寶寶就會注意到玩具。把桌上的玩具拿走,再抱寶寶來到桌邊,寶寶能注視桌面。平躺時,父母拿著玩具在寶寶上方時,寶寶很快就能注意到。把醒目的物體放在寶寶視線內,寶寶能持續地注視。
寶寶仰臥,頭偏向一側,然後拿按浪鼓給他看。寶寶注意到撥浪鼓後,再慢慢地把物體從一側移到另側,寶的雙眼能展隨撥浪鼓轉移。然後將撥浪鼓從寶寶頭上部向胸上部移動,寶寶的雙眼能跟隨撥浪鼓上下移動。
仰臥時。把懸環拿到寶寶胸部上方,引起寶注意後,拿著懸環圍繞寶寶面部轉圈圈,寶寶的目光有時能跟隨懸環轉動。
抱寶寶坐在桌子旁,提著毛線球從桌面的一端慢移向另一端,寶寶能完全地注視著線球從這端到另一端,但有時視線是不連續的孤形。
促進發育方法:
鍛鍊寶寶的視覺能力
爸爸或媽媽可以慢慢拿些玩具在寶寶眼前移動,寶寶的眼睛和追視玩具的距離以5~20釐米為宜。訓練追視玩具的時間不能過長,一般控制在每次1 ~ 2分鐘,每天2 ~ 3次為宜,否則會引起寶寶的視覺疲勞。
進行聽覺能力訓練
父母可以用音響玩具對寶寶進行聽覺能力訓練,這樣的玩具品種很多,如各種音樂盒、搖鈴、撥浪鼓,以及能拉響的手風琴等。在寶寶醒著的時候,父母可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進行聽覺訓練時,需注意聲音要柔和、動聽,不要持續很長時間,否則寶寶會失去興趣而不予配合。
鍛鍊寶寶眼睛的靈活性
媽媽可以拿著玩具沿水平或上下方向慢慢移動,也可以前後轉動,鼓勵寶寶用視覺追蹤移動的物體,或者抱著寶寶觀看魚缸裡遊動的魚或窗外的景物。
刺激寶寶的聽覺能力
媽媽可以用有聲響的玩具在寶寶身旁搖動,寶寶會隨著聲音追視發出響聲的地方。或者抓著寶寶的手,一起搖動會出聲響的玩具,也可以在寶寶手腕上綁上一副搖鈴。
鍛鍊寶寶的視覺反應能力
把幾個不同表情的絨布娃娃頭縫合在一起,中間縫一根吊帶,把娃娃頭吊在寶寶手能夠到的地方,讓寶寶拍打,觀察他喜歡什麼表情的臉。此時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極弱,拍打完全是無意觸碰,你可以送上手去幫助他觸碰。寶寶喜歡看臉,不同娃娃的表情,可以刺激寶寶的視覺。
鍛鍊寶寶的注意力
準備兩種特點鮮明,容易區分的玩具,你先藏起一個,再藏另一個,然後兩個同時藏起來,每次藏玩具時都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和表現。也可以媽媽或爸爸手執一個色彩豔麗的玩具,先在寶寶眼前放一會兒,等寶寶對這個玩具產生興趣時,再突然把玩具藏起來,並觀察寶寶有沒有驚奇的表情,再把玩具拿出來在寶寶眼前晃晃。這個遊戲只要反覆幾次,寶寶就會做出尋找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