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首先要嚴肅跟祖國母親道一聲:生日快樂!再向著月亮問聲好:中秋節快樂!
舉國歡慶的金秋/初春10月,各種花式歡樂的你們,也值得被《奪冠》承包所有的淚點。對於《奪冠》我們不劇透也不寫影評,只聊聊藏在它背後,你未見的意味情深。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以及一種即便稀鬆平常的場景也能止不住淚流的燃。
今日份 概覽:
最幾年體育題材電影也是屢見不鮮,《絕殺慕尼黑》、《摔跤吧,爸爸》、《陪練人生》等等,用著不同主線和角度講著同種體育精神,有解密運動員多面性的、有與老舊觀念背道而馳的、有拔高人性將人生理解和認同的,但它們都可以歸為同一類體育電影。
a.拍攝難度。細數如上等體育題材電影,唯獨《奪冠》屬於單獨一類,以中國女排為主題,一種帶著民族氣節的女排精神,電影選題本身就已拔高拍攝難度,一度從選題到選角,拍攝到上映用了三年時間。你我都以為已息影的鞏俐,只見過郎平兩次,旁觀女排訓練數十日的她,真實再現郎平(中國女排現任主教練)。
專業演員想要演好已被塑造好的真實形象難上難。從演員裡選運動員太難,倒不如順勢教會運動員演戲,且每一個真實人物本色出演自己,想想應該會比從演員裡挑選淨身高180以上還會打排球的演員來演一齣戲容易很多。
b.上映難。年初肆意至今的疫情,歷經定檔、更名、提檔、撤檔、再定檔、再提檔,讓《奪冠》賀歲檔變賀國慶檔,幾經周折終於在2020.9.25國內上映(澳洲9.26已上映)。人生真的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也都算數,200天的等待,年初看似無效的宣發,在國內上映後第二天通通回報以驚喜,票房超2億元。
中國女排精神之所以得到14億國人,30年如一的崇敬,更最重要的是,女排傳承著不畏強敵、奮力拼搏,這比三連冠、五連冠本身來得更鼓舞人心。某種意義上,女排精神不僅是中國體育的標杆,更被升華為民族的時代精神。或許你真的能從郎平的燦爛笑容裡,看到新時代女排的精神,堅韌而自信。
父母輩的中國女排比賽,舉國關注、萬人空巷,上街放禮花搖旗吶喊。30多年後的今天,再次感受這樣的氛圍,再次因女排精神而心潮澎湃,30多年的浮沉,中國女排經歷輝煌、再觸底反彈涅槃,這正是振奮一代國人需要的燃與熱血。而《奪冠》基於對體育精神的再思考與更迭,是對當代中國體育電影的重新構建和新高度。
後疫情時代,國泰民安是每個國人最切身感受,感恩著每一天,每一個熱血的生靈。「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唯一的價值了」。如今的我們,已經不再需要向世人證明,因為「證明」這個動作本身就已示弱,你歡喜悲苦都好,中國人變強大了已是事實,無需再證明。這是最艱辛的藝術,也是電影的靈魂所在,它燃動了所有中國心。
民粹意識的復活。逆全球化後疫情時代,民粹意識的復甦無關對錯,其最大特點是更加愛國。當下國人裡最愛國的是90、00後,最崇洋媚外是60後和70後(總有個出國夢)。如今的90後天生被祖國富養著,也就天生最愛國。國潮真香啊,也就是被他們買走了。這就是民粹意識,熱愛自己的文化,愛國主義激情高昂。
電影的艱辛與美,共生而閃爍著永不言敗的光芒,在電影裡重新激發共情點燃對生命的熱情,這是陳可辛式電影,最難能可貴也長青如一的地方。
「可辛」二字本是為了紀念其母親生他時難產而取,如今真實成為他生命裡的讖言,即選擇了最為艱辛的藝術創作,電影。陳可辛是現象級電影作品締造者,創造了無數榮光,無數名場面。
左起:郎平、陳可辛、陳忠和
在如今的,在香港的,依舊活躍在影壇的,陳可辛有絕對一席之地,這時代不缺內容,不缺電影,但缺精良製作,而他是絕對的精良製作擔當。還記得看過多少部他的作品嗎?多少次為他的作品而哭泣嗎?(他戳中你的淚點,他老婆承包你的笑點)。
陳可辛如實的是一位可甜可鹹的名導演,聚焦於人物內心,以情動人。更為難得的是,大多數電影既有文藝氣質,票房成績單也美好,且都是網上/下的超高話題度。那些年在香港拍文藝片,如今的香港市場式微,可辛導演北上開始拍大製作的片子。在外界看來,表面上符合市場需求了,但其實每個藝術工作者內心,依舊安放著一直堅守的拳拳赤子心。
2009年,可辛導演在香港創立我們製作We Pictures電影公司,在導演與監製之間來回自如切換,不斷創造票房與口碑同時在線、藝術與商業共生的現象級作品。作為We Pictures更是集製作、發行、宣傳為一體,超敏銳藝術及商業嗅覺,層出不窮製作出主流市場認可的作品,也培養了新一代年輕優秀的電影人才。
我們製作中國製作,需要衝向世界。而電影所屬的娛樂行業也需要共贏,2018年12月,陳可辛及團隊創立的We Pictures電影公司正式籤約CAA中國,雙方達成品牌戰略整合。作為一個to B端的合作,to C端的你們不太了解,更在情理中,但想要更大格局,了解We Pictures與CAA中國是有必要的。那麼話說他們是怎麼對上眼互相選擇了呢?
CAA中國:創新精英文化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即CAA) ,1975年成立於洛杉磯,是全球頂尖的全能型經紀公司,2005年來到中國並成立CAA中國。既然是Agency自然有細分平臺,品牌諮詢及營銷服務。
CAA在全球擁有近7000位客戶,覆蓋影、視、歌、體、出版、遊戲和演說等領域,面向全球的IP挖掘及內容開發,以及其電影在全球範圍的銷售與發行等。這是中美影視跨境業務,CAA中國也深度參與幾乎所有主要的中美合作電影,並為超過75部中文電影進行了重組、銷售或融資,其中包括著名VC公司IDG。
不止如此,CAA在MLB、NBA、NHL三大聯盟雖沒有像NFL的絕對統治力但也不可低估,就NBA而言,CAA旗下就坐擁著你們的韋德、安東尼及克裡斯·保羅等頂級明星,對,早年間你們的23號詹姆斯也是旗下球星。如果說CAA稱霸體壇,一點不為過,在2015年,NFL(國家冰球聯盟,全球最高層級職業冰球比賽)為CAA交出了26億美金的成績單。
而作為世界級娛樂體育經紀公司的CAA中國,有極為強大的業務模式和全球資源,CAA中國選擇We Pictures,也是對中國電影的極大肯定。為了更精準應對全球不同市場,We Pictures和CAA中國合作方式,在國內外會有所側重。
國內市場:CAA中國將圍繞影視投融資、商務合作、品牌建設與推廣等方面,為We Pictures提供更多策略和資源服務。海外市場:CAA中國則將調動全球影視產業資源,為We Pictures對接更多優質的國際內容,並幫助其作品完成在國際平臺發行。
也是自從加入CAA中國之後,可辛導演也在重振中國女排精神,體育精神,除了《奪冠》,在2021年(暫定)還將上映另一部體育題材電影,《李娜》,娜姐不會實名出演此片,但據悉李娜扮演者,為了這部戲,已經受快三年的網球訓練,搓搓小手期待起來。
中國的也是世界的,MADE IN CHINA已成功逆襲,世界舞臺不能沒有中國。
寫到這裡,也不怕告訴你們,《奪冠》哪怕是最稀鬆平常的一個場景,也會眼淚不止的一部內燃電影,小編差點沒哭過去。
回想小編高中時代,每一個平凡的高溫下雨鵝毛雪,熱身/體能/強度/測試訓練,一遍又一遍訓練每一塊肌肉,讓它們找到記憶,直到站在比賽起跑線,蓄力衝出去的那一剎那,所有肌肉被激活,每一次衝向終點而你餘光裡看不到任何人,那一刻覺得一切都值了,《奪冠》同理。
哦對,去電影院記得帶紙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