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考研生迎「壞消息」,雙一流縮減報考名額,學生:太難了

2020-12-14 思思老師教育說

大學生的逐年增多,導致畢業後能找到適合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

很多學生在沒有踏出校園時對未來滿心期待,可等到真正踏進社會實踐往往會被潑涼水自己的滿滿的就業熱情往往會被社會的殘酷消耗殆盡。很多大學生在初入社會時往往會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與同水平的人競爭,才會具有比別人更多的優勢

很多大學生在吸取教訓後,覺得提升學歷才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最直接辦法。同等學歷下的學生往往很難讓人看到亮點。找到合適工作的難度自然就非常大。因此,「知識改變命運」是真實存在的。

很多學生都意識到了考研的重要性。我國每年的考研人數一年比一年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就意味著每年考研的人數變得越來越多,競爭壓力非常大。雖然很多高校響應國家的號召已經實行了擴招計劃。但每年考生的增多讓擴招計劃顯得杯水車薪,並不能很好地緩解學生的競爭壓力。學生的學習變得越來越緊張。

非全日制學生迎考研「壞消息」,雙一流院校縮減報考名額

在我國大學很常見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大學,另一種就是非全日制。兩種大學雖然都能考研,但在將來畢業時,社會往往更加認可全日制大學生的考研資格。這對非全日制大學生來說是一件不利的事情。

隨著考研人數的增多,非全日制大學生又迎來了壞消息:雙一流大學將全面縮減非全日制大學生考研名額。對於這類學生來說,想考研到雙一流大學可謂是「難於上青天」。本來在考研時,非全日制大學生的名額就比全日制到學生少,這樣非全日制學生可謂是雪上加霜了。

雙一流大學縮減招生會有什麼影響?

影響一:造成生源緊張

考研本身就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想成為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就更難了。所以每年報考雙一流院校的研究生同比普通高校來看是非常少的。在縮減了非全日制學生報考雙一流大學後,每年報考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就更少了。很多學校都出現了生源緊張的問題。

影響二:非全日制的招生計劃不能完成

雙一流大學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錄也是有一定計劃的。往往因為減少對非全日制學生報考雙一流學校的名額,導致很多雙一流大學每年並不能完成對非全日制大學生的招錄,甚至有一些專業都不能招錄到相關專業考研的人才,造成了一種人才的損失。

影響三:非全專業調劑減少,削弱競爭力

很多全日制學生在考研成功後,往往會因為人數太多被調劑到其他非全日制專業中。很多學生都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調劑結果,在考研時產生了強烈的競爭。為了避免這種競爭的持續增加,縮減非全日制學生的招錄往往會減少與全日制學生的競爭,同時也可以增加對全日制的招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研的最終衝刺階段,學生要注意哪些問題?

第一點:多多複習

考研的知識點比較繁多,很多學生都容易瞻前不顧後。經常講學習了很久的知識點扔在一旁不複習鞏固。很多時候就學著學著就只會最後一部分了。想要重新撿起前面的知識勢必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長此以往肯定會降低學習效率。一定要學會高效的學習。

第二點:多刷真題

每年考研的學生在初期並不知道考試的側重點是什麼,刷真題往往會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每年考題的側重點。通過刷真題也可以將自己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和拓展,對於考研來說,刷真題往往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一定要在自己的空餘時間多刷真題,才會提升在考研時的上岸率。

第三點:注意勞逸結合

很多學生在決定考研時都會常常熬夜學習,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雖然是為了節約時間更好地備戰考研。但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大腦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只會降低學生在學習的效率。要學會勞逸結合。

在珍惜學習時間的同時也要注意休息和鍛鍊。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在長時間學習後,可以適當的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再回到教室學習時,往往邏輯會更加敏捷,提高學習效率。

雖然雙一流大學已經來事縮減非全日制學生的考研名額,但有考研計劃的學生不要因此就放棄。雖然進入雙一流大學變得困難,但也不要忽視了研究生學曆本省的含金量。只要學生肯在備考期間努力學習,就一定會取得令人驕傲的好成績。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增加更多的競爭優勢。

【今日話題】你對雙一流大學縮減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怎麼看?#加油考研人#

相關焦點

  • 專科生迎來壞消息,雙一流高校不再開展專升本招生,這是為何?
    想專升本的專科生迎來壞消息:雙一流高校不再招收專升本學生今年,教育部不僅下達了2020年的專升本擴招政策,還發布了關於2020年專升本政策的具體要求:雙一流高校不再進行普通專升本的招生。所以,大專生們不要好高騖遠盯著雙一流以上的高校看,一個普通二本學院的本科學歷和學位證的含金量,絕對遠遠超出專科畢業生的含金量。即便雙一流高校不招生,一些較好的二本學院的專升本競爭壓力也已不小了。學生專升本時應該如何選學校?
  • 統考名額下降嚴重 非全日制招生人數大幅增加 會計碩士還值得報考...
    作為近年來考研屆久經不衰的熱門專業,會計碩士(MPAcc)不僅跨考人數非常多,本科會計學專業的同學也有很大一部分選擇讀會計專碩。以部分院校2017年報考數據為例,中央財經大學達1333人,對外經貿大學報考人數達1368人,南開大學達1166人,上海財經大學達966人,南京大學達457人。  與報考熱度一同增長的,還有會計專碩的招生錄取規模。
  • 雲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突破2.4萬人。考研學子:我太難了!
    01雲南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為24653人,再創歷史新高根據網站消息顯示,今年報考雲南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人數逼近2.5萬人,而今年雲南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名額計劃為4700餘人,這就意味著今年的報錄比高達1:5,對於今年考生來說,無疑是競爭最大的一年。
  • 2021考研報考人數377萬,研究生墜入圍城?
    軟科統計的121所「雙一流」高校中,105所有不同程度的擴招,15所高校在千人以上。其實,我國研究生數、名校研究生數還遠遠不夠?梁挺福:我國已經是研究生教育大國,近年研究生培養數量大幅增加。雖然經常調侃研究生滿街走,研究生學歷貶值嚴重,但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研究生佔總人口比例仍然偏低。
  • 多所高校發布通知,「考研生」迎來壞消息
    但是考研的路上也不是特別順暢,報考研究生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家的競爭壓力同樣非常大。不僅如此,多所高校發布了重要通知,對於考研生來說應該是「壞消息」,切實關係到研究生的生活情況,學生們聽後欲哭無淚。另外,專業學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校將不會安排住宿。也希望大家報考時做好準備,以免措手不及。那麼,為什麼多所高校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呢?
  • 2020年全國研究生調查報告,非「雙一流」院校考生佔比83%
    2020年考研報名人數再次上漲,共計 341萬,報錄比預計為4:1,達到近20年來最高。考研報錄比10:1意味著報了10個人,最終只錄取一個人同學們報考的時候一定要參考一下這個專業院校的報錄比,因為有些熱門的專業院校報錄比達到50:1,從側面反映了競爭的激烈。
  • 「雙非校」名額難求 推免生是否搶了考研生「奶酪」
    推免比例持續擴大,「雙非校」名額難求——推免生是否搶了考研生的「奶酪」作為大學專業成績、推免測試的「雙料第一」,南開大學大四學生林悅依將「毫無懸念」地拿下本校推免保研資格。北大、廈大、中科大、暨大的推免報名資料,在她的電腦文件夾中依次排列。
  • 雙一流高校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考研成本增加,研究生壓力大
    文/凌說「報考2021年研究生人數達到了341萬,同比去年增長了40多萬,這個數字是比較龐大的,雖然各大高校招收研究生人數都有所上漲,但是上百人強佔一個名額壓力還是很大的。」2021年考研筆試時間為2020年12月26日-27日,距離今天僅剩18天的時間,在這裡預祝廣大考生都能有一個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學校。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非全被認可了嗎?
    這讓小曹大感困惑:「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啥就不被承認呢?」   和小曹情況類似,華北某雙一流大學2017級「非全」研究生小賀在校園招聘中也遇到了許多「門檻」,有的用人單位不將其視為應屆畢業生,有的單位提出只有籤署了自願放棄社保的協議才允許入職。
  • 為什麼非全考研的人數居高不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被不被認可?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職讀研教育較為熱門的報考方式,學員經過非全日制研究生專業課程學習,順利畢業後可以獲得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從而提升個人學歷和學位,雙證的優勢深受學員的青睞。最近,很多人對於「為什麼非全考研的人數居高不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被不被認可?」
  • 9名學生被取消考研資格,如同晴天霹靂,多是非全日制本科惹的禍
    非全日制本科主要分為自考本科、成人高考、遠程教育、業餘教育、開放教育等多種類型,沒有固定修業年限,學習方式多種多樣,學生既可以在相關教育機構學習也可以自學。前不久,深圳大學一則有關「9名學生報考該校的研究生被取消了考研資格」備受大家關注,很多學生表示,考研筆試在即,此時被取消考研資格,如同晴天霹靂。其中原因是這9名考生多是「非全日制本科畢業生」,按照深圳大學的相關規定不得不取消這9名考生的報考資格。
  • 研究生迎來兩個「壞消息」,學生無可奈何:畢業居然更難
    事實上,許多考研人說自己很難,但真正的難還在後面等著他們,研究生的日子不太好,要有很多成就,也要面對來自研究生導師的壓力,在學習上要快速成長,生活上的壓力一點也不比工作上的壓力小。目前對於研究生來說有兩條壞消息,首先是部分大學說明,打算不再為研究生安排宿舍,即使是清華和北大這兩個最頂尖的大學也這樣安排了,讓不少學生都感到無語,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給考研er的暗示都在這了
    2020年,推免生招生計劃人數呈上升趨勢,部分「雙一流」高校推免生在招生計劃中佔比卻在減少。 在2017年8月之後,具有推免資格的院校一共有366所,相比雙一流的137所,可以說是很多了。 但是在有推免資格的366所高校中,所獲得的推免名額差異較大,一般著名高校比例較高,普通高校則較低。
  • 教育部通知,擴招部分院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名額,考生注意了
    文/獻坎高校教育(歡迎評論轉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考研究生的路上,大多數的考試都是應屆畢業生,伴隨著最近幾年各個地方的院校擴大名額招收。現如今畢業學生的數量是日益增長,工作也是非常難找,大部分的畢業學生通過參加考研這個道路來幫助自己可以更好的就業,並且成功考研以後,就業機率就會大的很多,在尋找工作的時候起點也是變高了不少。但考研這個事情並不是光靠說就可以完成的。
  • 教育部新通知,非全日制大學生迎「好消息」,學生實現平等就業
    本科生都尚且如此,更別提非全日制大學生找工作了,有些企業更是不認可非全日制大學畢業的學生,這也導致非全日制大學生無法找到工作,對於非全日制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教育部發表了一個通知。「非全日制」大學是什麼?在大學是有兩種形式的,一種是全日制大學,另一種就是非全日制大學,有很多的同學在高考中出現失誤或者是一些特殊原因,導致高考成績很差,但又不想復讀重新高考,於是報考了專科院校,想著在院校中進行「自考本」來提升學歷。
  • 考上碩士卻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之痛
    和小曹情況類似,華北某雙一流大學2017級「非全」研究生小賀在校園招聘中也遇到了許多「門檻」,有的用人單位不將其視為應屆畢業生,有的單位提出只有籤署了自願放棄社保的協議才允許入職。小賀說:「我考研時的綜合成績高於全日制的錄取分數線,因為覺得非全日制的學習方式既能提升知識水平,還能提高實踐能力,所以選擇非全日制,沒想到找工作時遇到這麼多限制。」
  • 教育部又有新通知,研究生將迎來「壞消息」
    像鼓勵專升本、大學生自主創業等等都是一些順應時代的政策,其中就發布了針對大學生考研的政策,主要內容是鼓勵本科生進行考研,來提升學歷,保證研究生的權益等等方面,研究生很可能迎來改革,有些對於考研黨來說是「好消息」,有些可能是個「壞消息」。
  • 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420多萬,學生悲哀之餘,又迎來壞消息
    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420多萬,學生悲哀之餘,又迎來壞消息受就業形勢的影響,大學生考研變得多了起來,近幾年考研更是出現了大熱潮,2021年的考研,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420多萬,在面對這樣的考研競爭下,很多學生已經是很悲哀了,因為自己上岸機率變得更小了
  • 官方消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機會!這幾所學校新聞傳播含金量最高
    之前我們已經介紹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關知識。忘記的同學可以回顧推送武大新傳取消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還值得讀嗎?對於非全日制,21考研的同學們可以將其作為一種選擇,工作學習兩不耽誤;20考研的同學們也可以把非全日製作為調劑的選擇之一,如果今年成績不理想,調劑到非全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大專生迎「好消息」?公務員等鐵飯碗將招聘,全日制不再是限制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2021年新年伊始,個別地區又出現疫情反覆的現象,學生、個體戶、私營企業都受到不小的衝擊,因此很多人看到了「鐵飯碗」的穩定性。在特殊情況下,也只有鐵飯碗不受影響,從而加大了人們對於鐵飯碗的追求熱情,就拿報考2021年國考人數來說,達到了410萬人,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