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採風︱綠楊邨的菜包西施

2021-02-07 靜安白領午餐

‍綠楊邨的菜包西施

訪綠楊村中國著名烹飪名師、第三代點心傳承人——卓文光

白嫩鬆軟的皮,鮮綠油香的餡,冒出的暖暖熱氣和襲來的陣陣香氣相互交織,讓人的舌尖、鼻腔、胃壁和心底都能感受到那種樸素的美和知足感。這就是一枚綠楊邨素菜包的真實寫照!

綠楊邨的素菜包,早就成了靜安乃至上海名點的代名詞。綠楊邨酒家自從2014年9月份老店新開以後,每天都要賣出菜包1萬多隻,一隻一隻排起來可以從綠楊邨排到電視臺啊!今天小編要採訪的是一位做了20多年點心的大師卓文光,原以為他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爺叔。不料一見面,卻讓小編大吃一驚!只見一位挑染了紫色發束,戴著耳墜的美麗女士,這簡直就是一位菜包西施啊。

作為綠楊邨中國著名烹飪名師、第三代點心傳承人的卓文光,目前在綠楊邨擔任點心部主任,高級技師。和卓大師的交談很愉快,她給人的印象非常親切真誠。


 

精益求精,幹出一番大事業

每天天還沒亮,卓文光就要跟青菜打交道,在旁人看來再乏味不過的工作,她卻在精益求精中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金牌菜包的第一個秘密,就在原材料的搭配之中,「一定要選上好的青菜,削去根頭,摘去黃葉,洗淨,才能做出好吃的菜包。」卓大師接著說起了做菜包的秘訣,「燙青菜時,水一定要燒開。燙到菜莖變軟之後,再放入冷水裡涼透。把菜切碎,去水份。」她如數家珍,「將幹香菇、幹黑木耳、冬筍、蘑菇用溫水浸泡,完全發開,剪去根蒂,擠幹水份,切碎,再入鍋大火煸透。」「每個包子的皮和餡的重量都是經過計算,大小適中」,金牌菜包的道道工序,都在她心裡滾瓜爛熟。


 

「從一開始我就喜歡」

卓文光每天5點多開始工作,直到晚上7點以後。在這樣日復一日做點心的崗位上已經持續了20多年了。談起最初的選擇,卓文光坦言,「一開始做學徒只是純粹為了生計考慮。但是,真的做了點心才發現,看似簡單的點心要真正做好、做精大有學問,而且我動手能力比較強,我決心一定要做出點名堂,真的,從一開始我就喜歡上了各式點心。」以後再也沒有想過改行。

開張到現在,「菜包師傅」團隊就忙得一刻不得閒,綠楊邨光外賣點心品種就有100多種,季節性的點心如青團、湯糰等也是供不應求。

儘管生意如此繁忙,但卓文光始終堅信:「保證質量是秘訣。」她告訴小編說,「點心要適合老百姓的口味,要老百姓喜歡。」當卓文光談到每天在綠楊邨外排隊的「菜包粉絲」時,她說「我的心情是感恩。」今年有一天零下七度,卓師傅看到有不少顧客在店外排隊等著買菜包,她非常感動「趕緊讓顧客到店堂裡面來排隊。」群眾越是喜歡綠楊村的點心就越激勵她努力工作,作為綠楊邨點心部主任的她,對她們這個團隊的要求很高:「工作中有一點點瑕疵都不行,要完美!」比如,饅頭製作時,壓麵粉的坯皮要經過20多道工序才能壓得透,卓師傅要求,「一道工序也不能少。」這樣,「才能做出又白又有韌勁的饅頭。」

 

把「綠楊邨」品牌發揚光大

卓文光現在最大的心願,是培養一些和她一樣熱愛點心的年輕人。但由於每天的工作量巨大,所以點心部的師傅很少有時間再去鑽研和學習。

不過卓文光很樂觀,相信有朝一日可以把自己從老一輩點心師傅那裡學到的老味道、老手藝傳承下去。「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嘛,我們也儘量努力吧,我想把綠楊邨這塊牌子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採訪的過程中,小編深深感受到了卓文光對這份事業的投入和愛,卓文光這幾年因為實在放心不下綠楊邨的點心,都沒有用過休假。

綠楊邨「慧眼留英雄」,請回了當年的大師傅。正是由於點心「掌舵人」卓文光等大師的帶領,及團隊成員間的精誠合作,她們有對點心製作共同的完美追求,才有了今天綠楊邨的粉絲萬千。

卓文光說,「只要認真去做,要熱愛她,才能換來顧客的喜愛。」這已經不是她的工作,這分明是她對綠楊邨,對菜包那一份執著而深沉的愛。




相關焦點

  • 綠楊邨的菜包西施
    白嫩鬆軟的皮,鮮綠油香的餡,冒出的暖暖熱氣和襲來的陣陣香氣相互交織,讓人的舌尖、鼻腔、胃壁和心底都能感受到那種樸素的美和知足感。綠楊邨的素菜包,早就成了靜安乃至上海名點的代名詞。綠楊邨酒家自從去年9月份老店新開以後,每天都要賣出菜包1萬隻,沒錯!
  • 綠楊邨金牌菜包大揭秘
    2009年,綠楊邨從南京西路763號旺鋪遷址江寧路,就此沉寂於美食如林的上海……2014年夏秋之交,綠楊邨重整旗鼓,老店新張,淮揚菜老法師們紛紛歸邨,重新披上廚師戰袍,帶領一班精兵強將再造綠楊邨!綠楊邨外賣部吃心指南獅子頭,海派紅燒,每天賣出1000多個。油爆蝦,這裡額外加了陳皮,美味倍增。
  • 吃心推薦△綠楊邨金牌菜包大揭秘
    小廚娘也在和他們一起奮戰著,本周要帶來的是大家熟悉的淮揚菜館,上海綠楊邨酒家。綠楊城郭是揚州……1936年,綠楊邨酒家開門迎客,曾是上海灘做淮揚菜的頭塊牌子,一時風光無兩。2009年,綠楊邨從南京西路763號旺鋪遷址江寧路,就此沉寂於美食如林的上海……2014年夏秋之交,綠楊邨重整旗鼓,老店新張,淮揚菜老法師們紛紛歸邨,重新披上廚師戰袍,帶領一班精兵強將再造綠楊邨!
  • 【白領午餐】綠楊邨的白領午餐你吃過沒?
    一條「長龍」是買綠楊邨菜包的,另一條「長龍」則是白領來購買超嗲超好吃午餐的。尖峰時段周邊樓宇白領峰擁而至,爭相排隊買午餐的鏡頭,成了靜安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老字號「綠楊邨」到底有什麼「保鮮」秘訣?原來,始創於1936年的綠楊邨,上世紀30年代就以淮揚菜點蜚聲海上,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老字號。如今,老字號在上海人心目中有了清新亮麗的新形象。
  • 綠楊邨:經典淮揚菜復興 你最懷念哪一道?
    不少老上海還年年不忘當年南京西路石門路天橋下的一碗煨面,如今綠楊邨已是一派新氣象……綠楊邨的名字來自古詩「
  • 【資訊】綠楊邨「淮揚三頭」今日歸來
  • 綠楊邨大廚再就業,這是要和老東家打對臺?
    這不,一看到豐盛裡開了家新的淮揚菜館叫「綠楊花谷」,阿花便以為是大名鼎鼎的綠楊邨新開的產業,興衝衝地定下了探店計劃。本花、大頭的經典探店班底,還叫上了特喜歡吃綠楊邨菜包的 H 探員。可出發前的晚上,本花一查資料才知道,綠楊花谷其實是綠楊邨前行政主廚自己「下海」開的餐館。這位主廚精研淮揚菜30年,精通傳統淮揚名菜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創新。
  • 香港第一政府公共屋邨──石硤尾邨
    石硤尾大火之後(詳見筆者早前的文章〈香港唯一私營廉租屋邨──大坑西邨〉,載於2020年6月24日《龍週‧九龍故事》),香港政府撥款在深水埗區石硤尾興建多層徙置大廈
  • 不但西施是虛構人物,連範蠡都是虛構出來的?
    範蠡進姑蘇館娃宮找到西施,但阿青卻因為喜歡範蠡想殺西施。最後是阿青打敗了兩千名越國士兵,正當想用竹棒殺死西施時,卻被西施的美色震懾離去,範蠡也帶西施泛舟太湖隱居。但這一招的勁氣刺傷了西施的胸口,也就是後來「西子捧心」的出處。
  • 拍照攻略 | 香港彩虹邨,真的好「色」!
    > 提起香港的拍照聖地建於1962年的彩虹邨
  • 汕尾古早味之菜包粿
    海陸豐到處都有做菜包粿,像陸豐馬街的菜包粿每一出爐就會被搶一空,竹街的油煎菜包粿車水馬龍。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一般都沒有時間做午飯。於是,家鄉的一些風味小吃便成了人們午餐的最佳選擇,「菜包粿」便是其中之一。 身為陸豐人,從小到大吃了許多次「菜包粿」,但我仍不明白其名稱叫法的來歷。據老一輩人講,吃「菜包粿」當屬陸豐的「隔壁兄弟」海豐縣梅隴鎮最有名,最好吃。
  • 綠了綠了,尼克楊也綠了?昔日大哥再出神言論:綠你是為了你好!
    幾天前,布克和詹娜被拍到一同在塞多納旅行,兩人舉止與情侶無異,被球迷拍到之後很快又上了同一輛車,儘管之後很快有人澄清兩人只是普通朋友關係,但是西蒙斯可能就不這麼認為了,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發了一條耐人尋味的狀態,「儘量保持距離」,疑似在指責詹娜、布克聯手「綠」了自己。
  • 猜猜看︱這張人物肖像照,實在太美了,她是誰?
    猜猜看︱這張人物肖像照,實在太美了,她是誰?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這張人物肖像照,實在太美了!她是誰呢?知道答案的朋友,快到留言區說出他的名字吧。許多朋友都非常喜歡我們的」猜猜看「欄目,而且每次大家的回答都非常踴躍。
  • 長租建築色彩-香港「網紅」彩虹邨
    彩虹邨為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彩虹地鐵站也因彩虹邨而得名。出地鐵站,步行約2-3分鐘,彩虹邨就出現在眼前。始建於1964年,距今約60年歷史的建築,今天看來,依然有它設計的人性化之處:停車場上方的平臺,建成了幾個籃球場,提供了比較大的公共空間。
  • 香港最有特色的邨屋|彩虹邨
    現如今,彩虹邨已經成為香港十大拍攝景點之一彩虹邨,為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
  • 臺灣桃園縣挑戰「世界最大菜包」吉尼斯紀錄
    總重892公斤 臺灣桃園客家菜包挑戰吉尼斯紀錄 臺灣「中央社」圖中新網9月21日電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桃園縣挑戰「世界最大菜包」吉尼斯紀錄,20日上午在龍潭客家文化館前秤重,以總重892公斤打破2年前彰化肉圓
  • 鄭連平 朱德林 | 綠楊疑案
    日軍南京特務機關法醫專家川野,上海汪偽特工總部76號的著名偵探李俊卿,幾乎同一時間趕到揚州綠楊旅社。清晨,新勝街兩頭有日軍和警察持槍把守,禁止行人通行。警戒線以外,附近的居民把整條巷子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個水洩不通,大家不知道這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跑過來打聽。人群中一位穿著灰色土布衫、飯館跑堂模樣的小夥子正在神神秘秘地向大家透露著消息:「不得了了!殺人了!
  • 遊丨香港有一種文化叫「屋邨故事」
    屋邨的房屋結構大多狹窄、緊湊,但是也正是因此,屋邨的鄰裡關係往往非常融洽。在早年間,大多數的香港居民都有過在屋邨居住的經驗,而有一些年紀的香港明星們,比如曾志偉、梁家輝、劉德華等人也大多都是從屋邨成長起來的。因此,說屋邨是最具有香港特色的居住環境也毫不為過。
  • 《諸暨賦》《西施賦》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為使兩賦能更精準地反映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西施文化傳承弘揚情況,根據市委主要領導批示精神,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建議。意見請寄至諸暨市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支路58號),電子郵件可發送至651588519@qq.com,截止時間2020年6月18日。聯繫人:佔志鋒,聯繫電話:0575-8759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