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園訪談」杭高副校長費紅亮:教育是潤物細無聲,是培養時代...

2020-12-17 杭州網

【開欄語】教育是國之大計,寄託了每個家庭對下一代培養的殷切期盼。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使所有人都回歸原本,關注生命,關注文明;也使我們更清晰地審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的辯證關係。

如何減少教育的急功近利,如何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培養真正的文明人?家庭、社會、學校,都要用實際行動提交答卷。針對這些熱門問題,杭州網特別推出《美好教育的杭州實踐——名校長訪談》,與我們共同探討,展開互動分享。3月5日,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費紅亮走進演播室,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所思所悟。

「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寒假,況且這個寒假又這麼長……」乍一聽這些時髦的網絡用詞,還以為出自某位網紅主播。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杭州一位高中數學老師為自己設計的網絡課堂內容。說起這位完美化身「網絡主播」的數學老師,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就是杭州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杭高」)副校長費紅亮。

受疫情影響「停課不課學」,師生們紛紛通過網絡設備展開教學互動。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新的考驗。但在費紅亮看來,「新鮮、激動、緊張、孤獨並存」,這種別樣的感覺,反而啟發了他對教育的新思考。

「雲課堂」更考驗自律

作為一位「另類」的數學老師,費紅亮在數學教育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巧施技藝,讓學生眼中枯燥乏味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這次杭高為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費紅亮也為自己的網絡教學設計了很多有趣的內容。

他說這次的網絡教學,既「新鮮、激動」,又「緊張、孤獨並存」,也多了很多難忘的小故事。「想念費老師的第n天」「想念費老師第n+1天」……這些來自學生們的留言,讓他覺得很有趣,「因為這樣大膽活躍地表達情感,在以往面對面的教學中不會出現。」

近兩年,杭高一直在探索「線上線下」結合教學,開發一些網絡課程給學生們點播。得益於這些探索實踐,師生們對於這次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適應得更快,接受度更高。針對不同的年級段,杭高備課組分別定製了不同的遠程學習計劃,而大前提是「保護學生視力,保證學習效果」。

費紅亮介紹,高三高考,高一高二學考,精準備考,課程兩周調整一次課表。「自己的孩子自己抱」,他解釋,高一高二年級的課程,一開始是統一錄製,後來逐漸過度到讓各班的老師各自上課,因為這樣更知曉學生的情況。

在課程內容方面,除了文化課、班會課、體育課外,還有天文地理、藝術、心理等各類選修課。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雖然受到空間和道具限制,但體育組的老師們別出心裁地開發了健身操、體能訓練等課程,格外受學生們追捧,教學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費紅亮指出,網絡教學對師生都帶來了挑戰:於教師而言,備課量的需求更大;於學生而言,對學生的自覺自律要求更高,而這需要在平時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停課不停學」帶來的網絡課堂「熱」,在費紅亮看來,「它很可能會成為我們線下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和拓展,讓優質教育資源最大化,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享受更多的名師課程。」

線下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很多家長都會感慨,與家裡的「神獸」們多了很多相處時間。費紅亮覺得這恰恰是家長與孩子深入交流的重要契機,家長孩子們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哪怕是一起讀一本書等,都有助於增強親子關係,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他說,「學」的主題應該是由學校和家長共同完成的,而「學」的主題,不僅僅是考試的知識,書本的內容。「好的情緒會互相感染,不好的情緒會互相傳染。家長們首先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了解孩子,信任孩子。」

在採訪中,他向記者回憶了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回到學校值班,一位學生就在網絡課堂上問他,是不是在學校裡?他感到很奇怪,明明隔著一塊電子屏,怎麼就知道自己在校園呢?學生給出了答案,這堂課伴有清脆的鳥鳴聲。

這個故事讓費紅亮感到觸動,也讓他感受到了線下教學和校園生活的不可替代。他談起杭高畢業生最懷念的校園場景:「他會想起魯迅的櫻花,甬道的落葉,紅牆的斜陽,叔同的長亭,庭院的和風,梧桐的松鼠,連廊的時光。」

對於線上課堂來說,硬體和網絡等技術層面是「最不是問題的問題」,他坦言,學校環境的營造,課堂氣氛的構建,學生情感的傳遞培養,還有儀式感的形成,才是線上教育真正面臨的挑戰。「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學校生活、學生交往等,都構建了一個立體的育人環境。」

雖然不知道何時才能回歸校園,但為了迎接學生們的到來,杭高已經做了一系列準備工作。比如,每天對每位師生進行健康摸排;教室的柜子撤出,留出更多空間,讓每位同學的座位儘可能間隔80公分;錯峰用餐,讓學生體驗「考試式吃飯」。

文明不僅是外表,更是內在的追求

「美麗校園」的創建是各個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費紅亮認為,「美麗校園」絕不僅僅是外表,在追求給學生營造良好校園環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內在追求。

為了實踐這一點,近年來,杭高提出了培養「四高五強」的卓越學子,讓學生形成豐富、善良、理性、高貴的品質。結合杭高的傳統,培養學生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悲天憫人的大愛情懷。

「我知道分數很重要,但我更知道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是身心健康,正直勤勉,獨立面對和解決困難的勇氣。」他說,高中教育,不僅僅為了把學生送到理想的大學去深造,更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精神底色,教育學生成為能知能容、有情有義的人,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多地包容萬物,是美麗校園建設的重要方向。

疫情期間,杭高舉行了「講好『疫』中人」活動,把疫情防控視為最生動的教材內容,並運用到網絡教學中。以校友李蘭娟院士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奔赴疫情一線的故事為例,勉勵所有杭高人,鼓勵他們成長為對社會、對民族、對國家有意義的人。

訪談結束之際,費紅亮為廣大杭高學子送出了三句話,「你學習的樣子真好看」、「寂寞是一個人的狂歡」,還有那句杭高校長蔡小雄在「開學第一課」上說的「願你們成為時代的脊梁」。

相關焦點

  • 貴州首屆小學師生臺灣教育文化交流感受:潤物細無聲
    貴州首屆小學師生臺灣教育文化交流感受:潤物細無聲 2015年06月09日 09: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此次我有幸參加了貴州省教育廳2015
  • 「鼓舞媽媽」抓思政教育 潤物細無聲
    本學期,該校副校長、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楊小玲除了繼續分管該校藝術和職業培訓工作,因崗位需要她還承擔起學生德育工作。每個周日,楊小玲都準時出現在校園裡。  20多年前,武漢市第一聾校舞蹈教師楊小玲自創一套教學方法,敲擊大鼓教聾啞孩子感受音樂的節奏,被外界譽為「鼓舞媽媽」。
  • 「臨檢檢務」法治副校長上線,共建平安文明校園
    為加強和創新法治宣傳,將「法治基因」植入到青少年的思想、觀念、行動當中,12月4日上午,臨潼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文驪山走進臨潼區職業教育中學,為同學們送上了一堂法治公開課。文驪山檢察官受聘為西安市臨潼區職業教育中學「法治副校長」以法治為保障,織密校園治理「防護網」。
  • 文明花開甌海,新風潤物無聲
    「精彩甌海2020」細數這一年發展的「高光」成就,感悟變遷,展望未來。文明花開甌海,新風潤物無聲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政廳主辦的「文明浙江 志願同行」全省志願服務最美(最佳)典型展示交流活動表彰了一批全省志願服務最美(最佳)個人、團隊,甌海區推薦的蔡曉敏、溫州仁愛義工協會、「超女來了」分別榮獲浙江省最美志願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等榮譽稱號,為今年的文明創建工作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仙來學校:班級文化牆 潤物細無聲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無形力量。為了優化育人環境,積極發揮班級文化的作用,近日,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仙來學校黨支部聯合關工委積極打造班級文化牆,充分發揮「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看!
  • 詹鳳琴: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躬耕教育,篤志樹人;省實教師,砥礪前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聆聽榜樣的故事,做新時代的築夢人!廣東實驗中學先進工作者標兵!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對工作熱情滿滿。作為高三老師和班主任,她真誠地關心每一位學生,不斷挖掘學生潛力。她鼓勵學生:自信成就人生,努力創造奇蹟。
  • 重塑茶陵教育榮光|陳智芳:師德樹新風 潤物細無聲
    30個春秋 , 陳智芳始終苦學不倦、勤耕不輟、紮根農村、心系學生,像春雨潤物一樣用心耕耘教育這塊土地、用愛澆灌這土地上的花朵 。 陳智芳1989年6月畢業於攸縣師範學院 , 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她,在鄉村學校踏踏實實的度過了30個春秋 。
  • 杭高教育集團再添新成員 杭高錢塘學校啟用招生、夏衍中學加入...
    同時,祝福杭高錢塘學校開啟新的徵程。」  杭高錢塘學校:科創特色明顯,今年面向主城區招收672人  相信杭高錢塘學校對不少人來說,已經不陌生了。杭高校長蔡小雄說,杭高錢塘學校位於錢塘新區,是杭高在新時代響應深化教育改革的呼籲,基於百廿歷史傳統、高端師資力量和最新辦學理念,傾力打造的市屬全寄宿制、極富科創特色的現代化高中,現為杭城佔地面積最大的高中學校。
  • 融「德」於教 潤物無聲
    紮根日常:依託「123」體系實施價值塑造「『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高校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而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和中心環節,『德融課堂』作為一項促進立德樹人的創新實踐,以課堂為載體,積極推進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著力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石堅: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
    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學生在大學裡學什麼、能學到什麼、學得怎麼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 餘杭塘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高質量發展 潤物細無聲 文明心中留
    餘杭塘栖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高質量發展  潤物細無聲 文明心中留  柴媛媛 唐駿垚  文明塘栖再傳喜報。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塘栖鎮的河西埭村、徐夢薇家庭分別被評選為全國文明村、全國文明家庭,成為該鎮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富有成效的一個註腳。
  • 縉雲:成風化人 潤物無聲
    構築精神家園 文化潤澤城鄉浙江日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正如杜甫《春夜喜雨》詩所描述的,文明新風的培育、文化內涵的提升是一場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需要長期的堅持、多方的滋養,才能達到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
  • 「法」隨自然行「潤」物細無聲莒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作品榮獲地...
    近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地科杯「法潤自然」普法品牌頒獎儀式在泰安舉行,莒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沈立霞同志上報的作品「 『法』隨自然行,『潤』物細無聲」,榮獲品牌口號一等獎。兩句開頭的「法」「潤」兩字完美契合了這次活動的主體,突出了普法品牌在自然資源法治文化建設中的引領和凝聚作用。「自然行」凸顯出法治文化的無處不在,以及表達出對自然資源法治文化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希冀。「細無聲」則表達出自然資源法治文化發揮普法品牌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營造法治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 南陽市第二十二中學校全國文明校園創建紀實
    我們成立了文明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在思想道德建設、領導班子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環境建設、活動陣地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紮實細緻的工作,人人參與文明校園創建,高標準完成了各項任務。」崗前培訓「三個關注」匯聚文明之果 「三個人心」詮釋文明之根關注學校發展,人心思齊樹文明之風。校長付金鵬多次強調學校的發展,提升教學質量是關鍵。
  • 對校園欺凌說「不」 南京江北新區法治副校長的「開學第一課」
    如何築牢校園毒品預防教育防護網?9月14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區法治副校長聘任儀式在南京明道中學舉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為一名剛剛上崗的法治副校長,我心情既高興又激動!法治副校長工作是一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事業,值得我們持之以恆、深耕細作。」
  • AI教育進校園「英荔創造學堂」賦能廣州南武中學
    開展人工智慧教育,是時代發展對於中小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海珠文明的搖籃」——廣州南武中學緊跟時代潮流,率先借力「英荔創造學堂」的一站式全流程 AI 普及教育方案,集 AI 實驗室 + 課程 + 教學裝備 + 教學雲 + 師資培訓 + 競賽 + 測評於一體,為南武學子帶來接軌國際,聚焦未來的人工智慧普及教育。
  • 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春風化雨育英才 以德載物譜新篇
    該校自 2017 年榮獲 " 貴州省文明校園 " 稱號以來,學校不懈探索適合本校文明校園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至今,學校獲得教育部、中國科協等授予 " 科技教育創新優秀學校 ",獲得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獲得 " 貴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 稱號,獲得 " 省級安全文明校園 " 等諸多榮譽。
  • 教育扶貧:潤物無聲 點亮希望
    沈曙光是海星中學副校長,在海星中學已經任教十餘年,在他手中有「紅、藍」兩種顏色的冊子,記錄著學校落實教育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每學期開學前,他都要做好走訪摸底工作,了解學生家庭情況。   在教育扶貧工作中,除了物質補助,海星中學更注重在學習以及校園生活中對困難學生進行幫扶。沈曙光說:「因為扶貧,不單單是經濟扶貧,還有教育扶貧,那麼在學習上予以關注,讓他在學校裡面更加有自信。在生活上,生輔老師也是無微不至的。」   老師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的幫扶也是講究策略和方法,營造寬鬆的環境。
  • 小小「軍營」夢潤物細無聲
    小小「軍營」夢潤物細無聲 陳曉丹     12月12日,克拉瑪依區平安幼兒園開展了「我是小小兵」軍事特色教研活動。    活動中,每位老師結合幼兒園特色,學習、查找了軍事器械和軍用設備的型號、作用及作戰方法,將其融入班裡環創中。
  • 先進典型|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春風化雨育英才,以德載物譜新篇
    該校自 2017 年榮獲 " 貴州省文明校園 " 稱號以來,學校不懈探索適合本校文明校園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至今,學校獲得教育部、中國科協等授予 " 科技教育創新優秀學校 ",獲得國家級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獲得 " 貴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 稱號,獲得 " 省級安全文明校園 " 等諸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