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X瑪莎】我們是這樣看中文歌詞的

2021-02-06 MAYDAY


《Shopping Design》請來長期梳理中西音樂史的資深樂評人馬世芳,以及對文字極為敏感的音樂人瑪莎,分享他們對中文歌詞興致盎然的原因、啟發他們的關鍵人物及作品,還有心中之於好歌詞的看法。你會發現,歌詞背後的學問,或許比你想得還要大。

瑪莎:我從國小開始聽張雨生的歌,那時當然不會想太多,我真正開始注意到歌詞似乎想傳達一些事情,則是國中遇見了林強的專輯。他當時是用臺語唱歌,不是常見的情歌,用字卻非常口語化,那是我第一次感覺歌詞是可以跳脫音樂本身獨立出來的。

第一首讓我心悅誠服的歌詞,出自滾石1989年推出的合輯《新樂園》,當中陳昇唱了一首〈細漢仔〉,在那個年代這歌完全不在我所知的邏輯範圍內,我還記得當時和阿信都很驚訝,連髒話也能入歌?這張合輯很多歌詞都值得玩味,像李宗盛的〈阿宗三件事〉、羅大佑的臺語歌〈故鄉〉,還有張洪量的〈孔子不要打我〉,是很破格的作品。


瑪莎,正職是五月天貝斯手,近年也擔任許多歌手與樂團的專輯製作人,曾憑《諾亞方舟》一曲拿下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在本業之外樂於做不同的嘗試,2013年底低調開設咖啡館,實現心中對於理想空間的想像。

馬世芳:令我深深佩服、意識到中文歌詞竟然可以這樣厲害的歌,是羅大佑的〈現象七十二變〉,收錄在1983年發行的《未來的主人翁》。專輯問世時我還太小,上了高中回頭聽,才發現羅大佑歌詞太高明了,不管經過多久,表達的東西都絲毫不覺得過時:「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他的語言乍看直白,口感卻極為講究,你不必一邊拿著歌詞本就都能聽懂。那張專輯對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啟蒙時刻。


馬世芳,樂評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多次擔任金曲獎評審。2015年《音樂五四三》一舉拿下第50屆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著有《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等書。

瑪莎:其實把歌詞拿出來獨立檢視,不是一件太公平的事,因為它的限制相當多。除了和旋律的搭配,還牽涉到編曲端、和歌曲本身要建構的畫面,同樣的主副歌詞在一首歌的編制裡,要傳達的未必是相同的情緒。為什麼羅大佑的歌詞會這麼成功?他和李宗盛兩個人都一樣,在詞曲咬合上做得非常好。注音畢竟有聲律的高低,一組詞彙若是唱的聲調不同,很容易想成另外一組詞,中文同音字詞實在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寫中文詞絕不比英文詞容易的原因。

馬世芳:流行歌的消費族群通常比較年輕,八九○年代那些創作歌手的歌詞語言大多也是比較青春、帶點學生氣質的東西。羅大佑是第一個把中文歌詞帶到大人世界的歌手,他把大時代的沉重滄桑寫進歌裡,連情歌都不例外。他示範了歌詞可以很直白卻呈現出詩的質感,這件事後來被李宗盛發揚光大,但兩人的策略和技術是不一樣的。

羅大佑幾乎都是先有旋律才有歌詞,他想的是要用什麼樣的語句介入旋律線條,你看〈童年〉這首歌他寫了好幾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詞曲搭配渾然天成,經營得不落痕跡。李宗盛則是反過來,通常先有歌詞才有旋律,句子意象出來再思考要如何唱,他最常講的名言──「歌唱是說話的延伸,你得把話說好才能把歌唱對」。不過,他和羅大佑都是詞曲包辦的創作人,在流行音樂這一行,絕大多數專業創作者沒有這個條件,詞曲幾乎都是分工作業,大多是先有旋律再填詞。

整個時代顯得毫不掩飾/整個雲端寫滿誰的瑕疵——〈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陳珊妮,2015)

瑪莎:當詞曲不是同一個人創作的時候,歌詞與旋律的咬合精準度有時會被忽略。但即使是出道早期,李宗盛大哥並不太對我們的作品提出調整意見,畢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模樣,即使我現在聽新銳創作者的歌曲,也不會拿我所認知的「好歌詞」的標準套用,因為環境背景都不一樣了。既然音樂有它本身的自由程度,那對方所做的事情就不一定不正確。

馬世芳:呼應瑪莎說的,規矩從來都可以打破,但你要樹立新的規矩,並且說服聽眾才行。唱rap可以打破國語的平仄規範,像周杰倫的〈雙截棍〉把念白變成節奏樂器,創造了自己的律動。用英文、法文、日文唱rap都不需要管平仄聲調,但中文不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數來寶。周杰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策略,中國的崔健也是。你聽他唱得含含糊糊,力量卻很兇悍,反正聽不懂就看歌詞本,也沒什麼不可以。很多創作者還沒有掌握舊規律,就以為自己可以打破它,那樣的實驗結果往往會失敗。

瑪莎:國語歌的咬字如果追求非常字正腔圓,其實會影響歌曲的流動感。咬字不清楚除了可以解決歌手共鳴和發聲位置的問題之外,還可以讓曲子聽起來較接近西方流行樂。你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方法,大家都用不一樣的方式在探索嘗試。但你必須要讓唱出來的東西成為悅耳的句子,而非不符人體工學的語言。

有牌沒牌的流氓架著嚇人的鐵絲網/追逐在午夜的大馬路上——〈細漢仔〉(陳昇,1989)

馬世芳:我很欣賞李格弟,她是不能學的,太聰明太銳利,完全不在乎所謂業界規範。寫詞的李格弟和寫詩的夏宇像是兩種人格,彼此各自負責不同的任務。夏宇的詩很難譜成歌:陳珊妮曾把夏宇的〈乘噴射機離去〉變成歌,但唯一處理的方式就是用唸的。我覺得李格弟再怎麼出格,她的創作人格還是有一種擁抱紅塵俗世的溫度。你看她能從李泰祥和唐曉詩合唱的〈告別〉、一路寫到蔡依林的〈PLAY 我呸〉,太厲害了。

瑪莎:我想繼續聊聊寫詞的李宗盛。大哥是一個需要藉由創作找到答案的人,會這樣推斷,是因為他曾說過寫歌是一種追逐真理的過程。這點在他幫莫文蔚製作《十二樓的莫文蔚》專輯的時候就非常明顯,每首歌他都會放進一個問題,在最後給你一種近似答案卻不盡然的解法。他的詞作影響我非常多,中文世界裡,絕少人的歌詞能夠像他這樣,獨立出來研究還能將其分割作為格言。

我自己還喜歡林夕,這不用多說,跑不開也避不掉。我從張國榮和王菲早期的作品就開始傾心,而他對於喜愛歌手的偏心也非常明顯。而今王菲和陳奕迅自然是頭號代表,後來我完全理解為什麼是這兩個人。一個理想的詞人必須判斷歌手的語氣、抑揚頓挫是否有辦法撐起語句的意涵,這兩個人都是天生的歌手,能力強到你不用擔心他們能否駕馭,任何音樂工作者經手他們的專輯都一定非常興奮。

把一個人的溫暖/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胸膛/讓上次犯的錯反省出夢想——〈愛情轉移〉(陳奕迅,2007)

馬世芳:林夕能把他要傳的道包裝成情歌,其實想講的可能是佛理,他是詞壇少數能寫出思想高度的人。他產量這麼大,坦白說品管不見得非常穩定,但遇到特別在乎的歌手,林夕就會發功,出手就是經典。他到現在,每年都還是有殿堂級的作品。

李子恆寫的臺語歌很深刻,那是經歷過江湖風霜、明白了人情世故才寫得出來的。新加坡的小寒有一種「理科生的趣味」,或許和她病毒學博士的身分有關。她以前還會故意用科學名詞入歌,像蔡健雅的〈雙棲動物〉、〈達爾文〉、〈拋物線〉。

瑪莎:理科生這個說法好有趣。小寒的確會從一種獨特的視角說故事,聽她的情歌彷若一段看診過程,會用理性的文字講一件直擊內心的事。我還想提一下葛大為,他是我以前在滾石的老同事,寫的一些歌詞都有打動我,像是陳奕迅的〈倒帶人生〉和〈床頭燈〉。

馬世芳:我覺得勵志的題材最難寫,處理不好就會很做作,但五月天在這點倒是很成功。阿信不太用陳腔濫調入歌,語言卻也不標新立異,在這中間找到了微妙的切入點。就像五月天整個團的表現:他們每個團員的技術都滿厲害的,但他們從來不刻意炫技,你聽他們的歌是聽一個整體,大家一起去成就它。

當人心變成市場/當市場變成戰場/戰場埋葬多少理想——〈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五月天,2012)

瑪莎:雖然我自己比較不好說,但為什麼阿信可以寫出這些歌詞?有時候他拿一首歌詞來和我們討論,我會設法讓自己抽離一點,即使對象是一個我認識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他有一個我很喜歡的點,就是他的歌曲狀態其實是糖果與苦藥相互包覆。我始終相信一首好歌要有巧妙的平衡與矛盾,厚度才會出來,而阿信注意到了這點。

馬世芳:我們都同意作曲可以學,寫詞當然也可以:五分鐘的篇幅扣掉重複段,你要怎麼說一個好故事?流行音樂是販賣夢想的行業,但那不能是架空的夢想,得要有血肉、有骨頭。也就是說,抒情也得有現實基礎,否則沒辦法說服人的。

瑪莎鍾愛的幾張專輯……


《樹枝孤鳥》(伍佰,1998)

伍佰的臺語創作有種獨到的氣質。對我來說,這是張具有半自傳成分的作品,但某些歌曲對於臺灣時代意義和現狀的影射,卻又將時間空間延伸,成了一張大格局的唱片。專輯概念從南國出發,圍繞在異鄉流浪、人生的蹉跎和徬徨,再加上〈樹枝孤鳥〉、〈空襲警報〉或〈斷腸詩〉等等對臺灣歷史和處境暗喻的作品,這樣的臺語專輯不管今天或未來都難以超越。



《special thanks to》(陳奕迅,2002)

這張專輯歌詞全由林夕操刀,音樂製作是Jim Lee,再加上唱功了得個性鮮明的陳奕迅,堪稱這個鐵三角的經典代表作。陳奕迅的歌聲給了詞曲創作太大的想像空間和期待,因為他能把故事說的迷人且有說服力,但卻不裝腔作勢,塑造出了一個市場少見的痞子熟男形象。整張專輯概念完整,直指目標核心也音樂性豐富,當年拿下金曲獎最佳專輯實至名歸。



《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內部整修》(蛋堡,2013)

嘻哈歌曲在臺灣作為一種相對較新的音樂形式,寫詞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嘻哈音樂的「批判性」是很重要的精神之一,但這張專輯將大眾印象中嘻哈對外的批判轉而變為自省和自我拆解,利用這樣的過程來對比,強調出大環境的異常和時代下的無力感,是誠懇到令人不忍卒睹的手術臺直播,只是動刀的是他自己。而他的文字造詣讓中文的嘻哈歌詞有另一種文學的美感。

馬世芳鍾愛的幾張專輯……


《娛樂世界》(林強,1994)

從形式到語言都遠遠走在時代前沿的不朽之作,除了虛無與憤世,更從來沒有人這樣寫、這樣唱臺語歌,林強徹底刷新了我們對所謂新臺語歌、所謂母語搖滾的想像。他二十多年前跨出的這一大步,現在仍然未必有誰超越。



《臺客的復仇》(濁水溪公社,1999)

若沒有這張專輯,21世紀臺灣獨立搖滾應該會垮掉一半吧。濁團的語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根本沒法學,簡直就是新品種的詩。他們遠不只荒謬突梯的惡趣味,這是臭水溝的沃土開出來最最燦爛的惡之花。



《我莊》(生祥樂隊,2013)

臺灣民謠搖滾的曠世經典。鍾永豐是當今中文世界我最敬佩的詞人,他既有先鋒文學的浸潤,又和民樂的傳統相接。這些年多少人都企圖以歌詩作為社會啟蒙的兵器,然而若要兼顧美學高度、精神內涵,真正的最高標,無庸置疑是這張專輯。

攝影=侯俊偉、場地協力=離線咖啡


五月天『勇敢』主題系列抱枕:



如需購買請戳文末:閱讀原文 即可。

相關焦點

  • 瑪莎:少了一路上的每一個你,我們都不會是今天的五月天.
    瑪莎:一直到昨天練完團,我們一起看了8ID努力趕工完成的MV,我才第一次真的見到在臺下的你們,在演唱會上會看到的畫面。那個時候嘴巴雖然說:靠!原來臺下看起來是這個樣子的!我才意識到,我嫉妒所有在臺下可以親眼看見這首歌被呈現的樣貌的你們,這是我第一次,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嫉妒。不能親眼看見這樣舞臺的樣貌,我想會是這次的演唱會真實的遺憾。
  • 《21》英譯 + 哈佛中文歌詞創作工作坊
    下週五會在哈佛東亞系的高級中文課上客座分享中文歌詞創作的心得 (75分鐘的線上講座), 也很榮幸邀請到伯克利音樂學院的Mark Simos教授和人在臺灣的方文山老師
  • 【金曲40】楊千嬅最打動你的三句歌詞是什麼?
    她的多首金曲,歌詞直入聽者心坎,道盡城中少女的心事。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四十週年特別節目《金曲40.大講堂》邀請到楊千嬅。這晚她來到香港城市大學與三百多位學生見面。同學們票選最打動他們的三句千嬅歌詞,千嬅逐一回應,並分享她對感情和人生的看法,講執著、談放下。
  • 與安溥談《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再會一回,已不同的自己
    〉承認了一件事:萬物有沒有可能只是我們的一種投射,藉由非常自我隱私的比喻,我們打破了一心要投射的東西。」「在中學時期,這是我常常自己抄寫的歌詞,當作練寫字的過程。」〈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可稱是黃韻玲最恬淡的歌曲之一,這次,安溥要挑戰翻唱。舉重若輕,來自於過往的心念。「〈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是最早啟發我『原來歌詞就是詩』的一首歌。
  • 單曲循環1000遍:鄭秀文新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今日Sammi鄭秀文的全新廣東歌《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正式在叱咤樂壇獨家首播,暫時未見正式上架音樂平臺,電臺版嘗鮮聽。由徐沛昕作曲,詩詞填詞,編曲褚鎮東 / 徐沛昕,蔡德才@人山人海監制,詞曲的創作班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五月天瑪莎:我看不清未來,我就閱讀!
    瑪莎透過和作者對話,找到人生下一步的方向 五月天瑪莎(本名蔡昇晏)■五月天貝斯手■榮獲第2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OFFLINE離線咖啡 2012年12月21日,馬雅曆長達5126年的週期結束,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世界真的末日了嗎?
  • 陳奕迅憑《我們》入圍金馬 爆歌難唱靠背肌發功 狂抄歌詞釀情緒
    臺灣第55屆金馬獎上月初公布入圍名單,歌手陳奕迅憑劉若英自編自導的《後來的我們》主題曲《我們》,入圍最佳電影歌曲獎項。電影內一對情侶10年戀情歷盡酸甜苦澀,故事將在金馬獎臺上藉歌詞重現。陳奕迅早前則被歌曲填詞人葛大為爆料指,他當初曾被《我們》難倒,錄音前抄了很多遍歌詞,才能掌握歌唱情緒,陳奕迅本人更表示此歌最難的地方,是要用上背部肌肉演唱,否則很容易弄傷聲帶。
  • 為什麼我們講中文時混搭英文詞彙
    ▽這是個高大上的例子,由國際網紅配音,我差點兒笑坐地上先點👆的音頻,再看彈幕!  先點👆的音頻,再看彈幕!  先點👆的音頻,再看彈幕!  先點👆的音頻,再看彈幕  先點👆的音頻,再看彈幕!  先點👆的音頻,再看彈幕!  啊!我居然還沒被累死?!啊!我居然還沒被累死?!啊!
  • 【IUMR】 噪音/造音——從閃靈樂團歌詞談其政治認同與可能(上)
    搖滾樂是一種發聲的方式,透過強烈的節奏、個人化的身體自主,除了抒發自身 的不滿與控訴;此外,也是對社會主流的抵抗,不願被乖乖收編的反叛精神。相 較之下,臺灣的樂團在歌詞創作上,對於社會議題的論述並不多,和政治活動的 連結也不特別強烈,頂多是偶爾發發生活的牢騷。
  • 感謝上天憐憫,讓我們以這樣的方式相識.
    我們等下一起去看電影哦。」 「好哇。是不是看我推薦那部?」 「對! 那要拜託你幫我們再查一下時間了哦 ~ 我先上去拿一下衣服。」 「好,沒問題。」 …… 「那我們出發啦。」 「不好看不可以回來說我哦。」
  • 專訪丨石裂符ZENITH—喜歡曲風和旋律的同時,也希望可以細品味歌詞的精華
    現在的心情說實在的沒有當初那麼興奮了,但始終我們也沒想過會有機會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專輯,所以還是非常高興和感激的。目前樂迷們的反應大部分都是非常支持我們的,在我們之前的專輯發佈巡演也很意外的有很多朋友,樂迷甚至前輩們來看我們,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因為從開始籌備之前就一直害怕說到底有沒有人會來看我們,最後結果我們真的非常驚喜和感動,也十分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對我們的喜愛。
  • 我們都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
    首歌泳兒上個星期在IG發過給我試聽,當時見到又是馮穎琪 x 周耀輝的曲詞作品,心裡暗喜,畢竟這個創作組合出品是高質的保證。期望泳兒出新歌的頻率能再高一些,不過很難實現。在數字單曲時代,實體專輯對歌手來說變得越來越奢侈,身處傳統唱片公司的歌手,似乎只有超一線的才有資格出大碟,要不就是幾年才儲夠歌出一張。
  • 瑪莎:你會說團員垃圾人嗎
    五月天主持Hit Fm限定節目《好9不見五月天》播出第7集,節目一開場瑪莎就說,每集播出都被聽眾反應五月天愛講「垃圾話」,他忍不住向聽眾哭訴:「
  • 五月天平安夜開唱 瑪莎龍鳳胎現身應援,阿信送大禮 平安夜欽點萬名聖誕老婆
    〔記者陳慧玲/臺中報導〕今晚平安夜,五月天繼續在臺中洲際棒球場舉行「人生無限公司」第115場演出,由於冠佑一直講冷笑話,阿信虧說:「今天12月了,下午還有點熱,明天聖誕節,冠佑你就多講一點,看後面會不會下雪
  • 看「中文字幕」會影響英文聽力嗎?
    當然,中、英文一樣,較艱深難懂的內容得花多一點時間去思考與消化,可是中文字,以及含有很多漢字的日本文字,辨識速度就是比英文等語言要快。不過,事情總是有兩面的。習慣看字幕會影響英文聽力?我們現在回到中文字幕的問題:聽過朋友和學生說,因為太習慣中文字幕,有時沒有字幕,會怕有些字沒聽到或沒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