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安溥談《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再會一回,已不同的自己

2021-01-21 張懸城市地圖

樂評人陳玠安受安溥邀約,就《煉雲》曲目對談成文。

全系列內容連載於安溥官網,本轉載已經陳玠安授權。



再會一回,已不同的自己:

與安溥談《事情本來就是這樣》



「〈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承認了一件事:萬物有沒有可能只是我們的一種投射,藉由非常自我隱私的比喻,我們打破了一心要投射的東西。」


「在中學時期,這是我常常自己抄寫的歌詞,當作練寫字的過程。」


〈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可稱是黃韻玲最恬淡的歌曲之一,這次,安溥要挑戰翻唱。舉重若輕,來自於過往的心念。


「〈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是最早啟發我『原來歌詞就是詩』的一首歌。不管是任何語言結構,或試著打破結構,在音律、韻腳或詞彙使用上,充分表現出人的狀態。」


如斯狀態的描繪,更啟發了安溥另一個重要觀念:寫成詩的歌詞,有時比詩更能吟繞心頭。


你就安心的不死心吧!


黃韻玲的書寫與吟唱,影響安溥的「世界觀」。「直到現在,依然還有喜怒哀樂,有時候,看似太努力或太眷戀⋯⋯我明確的領悟,這些盡情的種種,來自於擁有一份看似矜持,或安靜的『冷淡』,去觀察我自己,告訴自己『你就安心的不死心吧』!這是歌詞裡教會我的事情。」


簡潔的,寧靜的一首「小歌」裡,鋪陳了綿密的情感,卻終於化為必然的疏離。那些年少時期抄寫的每一次,在創作裡太過火的自己,交織成仍能凝視而保有合宜情感的世界。應該是一種「安全感」的可能與示範吧。


「在我的感受裡,臺灣樂壇,各式各樣我喜歡的女歌手,女生的樣子,都好不一樣⋯⋯可能來自於臺灣社會裡,女生歌手被賦予『你要獨一無二』的責任。這是個謬誤,但仔細回想,樂壇以這個做門檻很多年了。」


從無形的壓迫中解脫


當安溥還是小聽眾時,即感受到這份窠臼:市場裡,每個女歌手都要證明,自己性格與思想都得超級不一樣,必須是無可取代的。「得要是one of the kind,沒有人可以模仿,不斷證明,甚或是解說自己多麼不一樣。」對於這些現象,她曾感到不捨與憤怒,直到自己成為一個創作人,無形的標準與壓力,使她不時憶起影響自己深遠的歌手與歌曲,黃韻玲與其作品,自是其一。


「葉樹茵跟黃韻玲,在每個階段,都嘗試突破眾人的既定印象,但她們並沒有為他人而做。」


那些標準,沒有綑綁住這些女歌手。相反的,使她們更加勇敢的展現。


「她們都為自己探索了當時想去的地方,都去過自己堅持要去的地方,完成了一場壯遊,不顧世人說『女生幹嘛要去怎麼能去』的地方。」


創作不必然需要鞏固心中投射


在音樂詞曲作品裡,最常見的是,藉由創作不斷鞏固自己的投射。


在安溥的眼中,〈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非但沒有藉由創作,鞏固自己想要投射的東西。甚至承認了終究未及的企圖。


描述敘事,卻充滿未盡之言。


世人或會以「幻滅」來形容這般感受,但那本不該是幻想,不該有著因幻想而生的破滅。當隱喻達成了真實,秘密轉化為承認。


「事情不需要被『承認』,但默默的,理解這樣的創作,已然承認了一些事情。」


只能有自己能承認,只有自己能承受的願意,原來如此的面對。


「〈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承認了一件事:萬物有沒有可能只是我們的一種投射,藉由非常自我隱私的比喻,我們打破了一心要投射的東西。」


文字裡,一期一會


如此寫實的詩意,可以淡泊。在安溥的心中,留下永久的懷念。


「這首歌曲,奠定了我心中對文字仍留戀的種種啟發。詩與歌詞,歌詞與文學⋯⋯」


「我不想要只在常態演出時,將這樣的翻唱,當做一個穿插。」


用上製作一場演唱會的方式,安溥想要再次踏上過往歷程,找尋啟發。黃韻玲是一個必經的名字,事情本來就是這樣。


「在少女時期,透過這些女歌手,讓我有了生命上的質變,而我,再也不一樣了。」


「我很想再一次見見那樣的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可試聽 anpu 演唱會歌單。

回覆「歌單」可查閱已知全歌單詳情。


相關焦點

  • 專訪|細味「張懸」回憶,安溥與青春握手
    撰文: 梁文賢攝影: 趙賦禧、部分圖片由安溥提供安溥喜歡與別人握手。她先微微鞠躬,沉穩地握著記者的手。她總是微笑著,問了對方名字,牢記後才鬆開手。那不是川普的「強權式」握手,方式讓人自在。安溥曾是張懸。這一夜,她剛下飛機,便趕到酒店受訪。連續三天的訪問馬拉松,光想已覺累,但她輕鬆地說:「沒有累啊。
  • 開始之前:陳玠安的安溥《煉雲》演唱會備忘錄
    或者,這三年內我自認為成長的部分,完全是無可言說的事情。」三年來,她每天維持寫心經的習慣——這當然不可能成為新聞稿。「檯面上,面對所有媒體,最真誠的回答是:我有事要做啊!但我這樣講,他們要怎麼寫?」我沒有告訴安溥的是,本來,我也抱持著「要在妳的談話裡找到大標跟小標」的思考,就跟那些記者一樣⋯⋯。但是,妳講的,每一句都可以當成標。一點也不需要「找」。
  • 安溥與她的舞臺視覺團隊:如雲流動的光影試煉
    小默(雷射):我問導演和安溥,可不可以讓安溥站在舞臺右邊,這樣她上面有一支雷射形成,她站在下面會有景深,還有風在吹的感覺,張力比較夠,視覺比較強烈。有時候演唱者一直站在中間,感覺有點無趣,應該要有層次感,不同的站位、不同區塊的燈具去做,跟多媒體燈光一起共構畫面。
  • 認識一個人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抱希望地愛他.
    2016 年 11 月 28 日, 同性婚姻合法化第二場公聽會上,已閉關創作一年多的張懸,首度以本名「焦安溥」重新回到媒體與大眾面前,並公開表達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場。公聽會後不到半個月,她旋即在粉絲專頁公佈「公民對談」的活動邀請:每週三場、每場三小時的公民對談直播中,焦安溥將以「公眾人物」與「公民」兩個角色,與所有願意前來的人聊聊婚姻平權、公民權利,或單純讓大家問些問題。
  • 安溥:拍謝少年嘉賓@山盟海誓音樂祭
    時間:2020.2.8地點:微遠虎山(臺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21巷186-1號)正當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很多活動都取消或延期了,這是少數還照常舉行的音樂祭,因此還是想參加,即使安溥只擔任特別來賓。雖只有一天的活動,但從下午開始的演出陣容就很精採,不過從下午站到晚上,又經歷了衝撞,到拍謝少年出場時,老身已放空許久。放空才不至於被衝撞撞到腰痠背痛。
  • anpu skin 心得 「希望你們能夠變成自己身分裡面的每一種例外」
    旭章率先走出來,接著鼓手其偉,安溥一直還沒出現。等到曲子結束,不知何時安溥已出現在臺上!心裡一驚!黑暗之中,沒多少人注意到,她拿起歌單朝大家揮揮手!這畫面實在太好笑!為何這麼多雙眼睛還捕捉不到她!一方面狐疑,這是誰啊?雖然知道是安溥,但她剪了瀏海,看來溫柔婉約,和心中的既定形象大不同,因此花了二秒自我調適。在安溥蹲下擺歌單的時候,聽眾不斷叫她!
  • 筱山紀信談攝影
    我們會從攝影家那裡聽到,在看到某個風景時聽到在那裡流動的音樂,如果是酒店的話,則是酒店的音樂,如果是海濱的照片的話,則是回響在海濱的歡聲笑語。這是支撐這張照片的語境、或者說社會狀況…… 答:人生呀、故事呀,從這當中出現的感動等。 問:我想是與這些東西有關的。但是,在你的照片裡,卻完全沒有聲音。 答:這是把攝影純粹化了。
  • 雅聞其實有些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
    就像意識本身,如果它現在正在發生,你便已承載它,和海洋承載每道海浪一樣,不管那海浪感覺起來有多難受。人生很妙~有時候在你身上發生很糟的事情,結果其實對你是最好的!和大家分享個故事,那年我從美國遊學回來,在臺灣主持一個新節目,節目收視率穩定成長,大家都很開心!
  • tips|安溥《煉雲》臺北小巨蛋
    天氣超好注意防曬喔,也記得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照顧好自己和同行的朋友。然後,我們來提醒一下現場佈置、周邊購買、彩虹鉛筆的故事及同步聽打直播的事情。晚上見咯!演出時間與分區入口1. 5月12日 (週六) 預定 18:00 開放進場、19:30 開演;5月13日 (週日) 預定 13:30 開放進場、15:00 開演。
  • (授權轉載)對談樂器 handpan:社群捍衛的音符與反資本精神
    對談整理 張書瑋 謝採善 黃立旖風物2016-12-22The Train,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dmund Leung. Video by Moka. An Interzone Collective Production【編者按】樂器 handpan 是一件形似飛碟的金屬打擊樂器,樂手敲打不同的部位,即可發出不同的聲音。
  • 南懷瑾老師講述:妄想本來是空的
    你說本性本來清凈,本來圓明,為什麼形成這個物理世界呢?第四卷所討論的問題,就是這個地球是怎麼變出來的。我們打坐為什麼丹田會發暖?秘密也就在這裡,佛把秘密露給你,所以《楞嚴經》自稱是「密因修證」,他的秘密放在裡頭,而且根本也沒有秘密,「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就在你那裡。
  • 日談短波|安溥煉雲,臺北,我
    附:安溥煉雲演唱會全曲目(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曲目歌單list)很多年的時光裡,我翻唱過很多歌,有些是功能性的,它們旋律美好或強悍讓人想要投身於其中,有些是情懷,它們是我將一塊塊一部分自己的傷喜封存, 音樂就是你有共鳴的頻率。頻率像銀河,音樂是星星,經過我生命的,都是如今遠方的星星。
  • 【獅山餘響】比韓劇更曲折的韓國社會──談首爾市長與年青運動員自殺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比韓劇更曲折的韓國社會──談首爾市長與年青運動員自殺
  • 本來旅圖2018-薩摩鹿兒島 | 遊學記 01:城山
    」,由柯力老師、王曉東老師領隊,已於8月4日至11日順利圓滿完成。先是需要匯總、整理團友們的照片,尤其是遊記的文案部分,又必須得柯老師自己來整理、撰寫,再提供給小編,所以拖到現在才發佈。抱歉了。也小小的請求,如果K&P本公號的文章、遊記等等,如果您讀了還覺得有所收穫,請動動手指,點贊、回復、轉發一下吧。「發現-感悟-分享」,其實是非常「謀殺」時間的一件事情,需要您的一些小小鼓勵。
  • 大柢有基方築室——季謙先生談「如何教孔子的仁」
    (眾笑)我從另外一個方向來談「如何教孔子的仁」。剛剛各位師長所說的孔子的仁就是孔子之道,孔子之道不只是孔子之道,而且是天下之道,本自如此之道。往廣度說,孔子的生命就是一個人正常的生命,本來人人就應該這樣子。往高度說,仁人之生命上通於天地之真理。如果從這兩方面來說,「如何教孔子的仁」,這個題目就很大了。
  • 《正史與小說》自序
    ,個別一兩篇的內容雖與此書沒有直接關係,但講的仍是秦始皇的事情。這些與《生死秦始皇》一書直接相關的文稿,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該書宗旨、理念、撰著特點以及核心內容的申說,另一類是對書中一些論點的補充和進一步發揮。所以,讀者若是結合《生死秦始皇》來讀這本小書,應當會有更好的體驗和認識。這樣一本書籍,我要用「正史與小說」來命名,主要是基於《生死秦始皇》的撰著緣起和書中闡述的一項重要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