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是一部講述愛情、婚姻、家庭、職場的電視劇,由江疏影、童瑤、毛曉彤等人主演。
在劇中,王漫妮(江疏影 飾演)是最獨特的一名女子,隻身海漂八年,一場戀愛失敗,黯然辭職回鄉,行囊空空,一無所有。對此,有人說「王漫妮輸得只剩底褲」。可是,打臉的是誰呢?
王漫妮有錯嗎?
一、曾經,她自我檢討說,「做奢侈品銷售,長期與非富即貴的客戶打交道,影響了我的價值觀。當時覺得姜辰連個包包都買不起,所以離開了他。」
每個人都會受環境的影響,無一例外,只是受影響得多和少。這也就是典故中的「孟母三遷」的意義所在。
最完美的顧佳(童瑤 飾演)同樣被環境所影響,入住高檔小區,目的就是為給兒子許子言打造成長的環境,而且是主動地要被影響。最後,許子言的影響不知其果,她自己卻削尖了腦袋往太太圈鑽,被李太太擺了一道,代價慘重。
相對而言,王漫妮是受影響最小的。八年來,她始終堅持自我,初心不改,沒有像林有有(張月 飾演)那樣插足別人家庭,也拒絕了那些心術不正地有錢人向她傳遞的曖昧,清清白白做人,懷抱夢想,清貧勤奮。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王漫妮就是這個不溼鞋的人。這一份定力,源於對內心的忠誠,何其可貴。但是這個細節被忽略了,是王漫妮被誤會,最大的悲哀之一。
二、精緻窮。
精緻窮,是一個帶有歧視性的詞語,它不是歧視精緻,而歧視窮。
窮被歧視,讓人想起一句老話「笑貧不笑娼」。
富而不貴,貧而不清,才是可笑之處。比如太太圈的那一群炫耀顯擺的女人,有錢而無貴氣。貴是一種修養、一種有所堅持,有所不為,舉止得體,彬彬有禮,對上不媚,對下不傲的品質。
顧佳打入太太圈,是典型的「貧而不清」,讓人想起《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每一次目的,都是想撈點好處。好在顧佳及時醒悟,主動退出,但已經是慘敗而歸。
一個人,他窮,沒錢買好衣裝、貴飾物,每天保持著一種狀態,頭髮梳得整整齊,臉洗得乾乾淨淨,常年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衣服,永遠保持著一塵不染的清爽和潔淨的狀態,目如朗月,臉如燦陽,這種精緻,難道不值得尊敬,反被群嘲「精緻窮」?
貧而清,是一種認真地生活的態度,如同富而貴,是一種令人尊敬的品格。
王漫妮正是這樣的人。
王漫妮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用汗水掙來的。除了在郵輪上升行政艙借款,此外從無外借款經歷。她不過是租了一間八千塊的房子,超過自己的支出水平,卻也不是為了享受,而是海漂八年,想臨窗感受一個車水馬龍的人間煙火的氣息,使自己透一口氣,沒有變成機械式的麻木。此為被誤解之二。
三、一心想嫁個高富帥。
想嫁個高富帥,是不是錯呢?女人想嫁個高富帥,和男人想娶個美貌老婆,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男人想娶個美貌老婆沒有錯,王漫妮想嫁個高富帥也就沒有錯。
王漫妮外表美麗,內涵豐富,她有這個資本。即便沒有這個資本的女孩,還不允許她想一想嗎?
這就像外貌平平的小張主任憑什麼堅持想娶一個美麗且有內涵的女子為妻,還不是他有事業。事業是他的資本。
小張主任沒有利用他的權勢去強加於人,王漫妮也沒有利用她的美貌去勾引他人。此為誤會之三。
四、王漫妮辭職回鄉,最大的原因是失戀之後,深受打擊。
在戀愛上,三十歲的女子,似乎已是一個輸不起的年齡。她好容易等到了梁正賢,結果梁正賢是個感情騙子。
王漫妮分得十分徹底,轉身而去,毫不猶豫。
王漫妮如果跟梁正賢要一筆青春損失費,會落下果真拜金,證據確鑿的說法。王漫妮淨身而去,有人又說她傻。該怎麼做呢?
在遭受沉重的失戀打擊之後,回到家鄉的王漫妮遇見了相親對象一個三十五歲,有房有車,還有一官半職的張志(王自健 飾演)。
王漫妮並沒有選擇他,再次證明她絕不是一個拜金女。非但不是拜金女,她還一直尊重著自己的內心。
明明不愛,若接受了張志,這是對張志的一個最大的不公平。
然而,這是對她的第四個誤會,認為張志的條件這麼好,王漫妮太不識好歹。不愛就是不愛,三十歲的女子就該剝奪追求愛情的權力嗎?
有一種自私叫世故,給自己找一個退路,管我愛不愛他,對他公不公平,這又是「貧而不清」的一個現象反映。
過於世故,其實就是潛意識地拜金,是沒有刻在臉上,卻深深地刻在心上的拜金。
不被理解,是一股從心底深深泛起的悲涼,也是屈原所說的「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哀。
人總還是要有一點追求和理想,乃至於夢想。王漫妮又不用靠老公養活,又不是不能自食其力,幹嘛一定要妥協,不許堅持自己?
適當地向生活地妥協是智慧,沒原則地向生活妥協,是愚蠢。
王漫妮空手而歸,似乎輸得只剩下底褲,然而又有多少人是穿著「皇帝的新裝」在嘲笑他人。
王漫妮輸得只剩底褲,打了誰的臉呢?反正不是王漫妮的臉,而是打了一群穿著「皇帝的新裝」人的臉,比如打了小鎮上對她說三道四的那一群人的臉。
人生百年,三十歲遠未到蓋棺定論,三十歲,也只是一個起點而已。
王漫妮是一個有底線,有自律,有追求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