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貢之源田園綜合體在自貢市貢井區成佳鎮吳家祠村鹽井溝如火如荼的開發建設,雖然尚未建成且並未開園,但漫山遍野盛開的玫瑰花和格桑花等花卉吸引了不少自貢市市民和自貢周邊的外來遊客觀賞花卉。
成佳鎮概況
成佳鎮,位於貢井區西面,距離自貢市區只有10多公裡,原名程家場。明初,湖廣人流遷籍,以程姓居多,建有程家寺,場以本名。至清乾隆時已成集市,民國31年(1942)改名程家鎮。1951年劃分為程家鎮,鎮東鄉、高洞鄉、金龍鄉、百歲鄉、同德鄉、石鳳鄉、洛陽鄉、農王鄉。1953年改程家鎮為成佳鎮,1956年撤鎮建鄉,1958年設成佳人民公社,1984年復名成佳鄉,1986年再度撤鄉建鎮。1995年,原榮縣成佳區所轄高洞鄉、農王鄉、石鳳鄉撤銷後一併合入成佳鎮。成佳鎮歷史上屬榮州府榮縣管轄,2005年8月1日,劃入自貢市貢井區。屬於貢井主城副中心。
近年來,成佳鎮先後被評為全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重點鎮、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鎮、四川省「十二五」期間商貿型重點小城鎮、四川省第二批百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成佳鎮的大頭菜、柑橘依然聞名遐邇。萬畝大頭菜種植基地成功申報國家級「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塔羅科血橙等優質柑橘的種植面積已近2萬畝。獲得四川省首個國際身份證的鳳鳴通用機場就坐落在成佳鎮境內。
鹽井溝貢井之源之說
在貢井區艾葉灘與成佳鎮交界處的草學堂附近的吳家祠村,有一條歷史悠久的「鹽井溝」。相傳在古代,人們在這裡立木架、安絞車,以人力或畜力為動力,卓筒提撈滷水;用稻草或煤做燃料,就地製鹽。這裡曾有卓筒井數十眼,不論白天和黑夜都聽到騾馬的叫聲和木車轉動的響聲。千年來,人們都說此地古鹽井多,「鹽井溝」由此得名沿用至今,成為貢井之源--貢之源。
「鹽井溝」,這是是一條南北流向的小溪,「丙子幹丁丑」(1936至1937年大旱)時修築的內樂公路東西橫跨其上,溝上面的那座老石橋已在本世紀初擴建公路時,被一座更寬的更高水泥橋重疊在橋孔腹下。
「鹽井溝」,講述著自貢地區卓筒井的故事,多麼珍貴的一個地名啊!在這裡,不禁使人想到陸遊 「長筒吸滷熬雪霜,轆轤咿啞官道傍」的詩句。雖然史家考證,當年陸遊來榮州是從西邊的嘉州(今樂山)入境的,但這東邊「鹽井溝」的鹽井、古橋官道,很貼切的讓人進入了陸遊的意境。
貢之源田園綜合體概況
在鹽井溝吳家祠村,總用地1200畝的貢之源田園綜合體正在緊鑼密鼓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山間,近千株向日葵、格桑花、百日草、硫華菊競相綻放;山下,百餘只白鷺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空盤旋……據說,未來的田園綜合體開發的旅遊景區可以讓遊人玩上兩三天也意猶未盡。貢之源田園綜合體將投資2.3億元,打造航天種植農業園、科普農業博覽園、鹽文化研究基地、虛擬飛行體驗、飛行餐廳等項目,建成開園令人期待。
結語
雖未正式開園,但在建設現場看到,因萬花盛開,吸引了不少遊客紛至沓來。貢之源田園綜合體開放建設令人期盼。
謝謝瀏覽,歡迎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