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戰機殲-16,不僅僅是國產最強,更是四代戰機中的最強戰機
前段時間,中國一架殲-16戰鬥機在海灣上空低空飛行,高度不超過200米,在海灣周圍密集的建築物之間拉起、爬升的視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雖然這段視頻只有13秒,但卻將殲-16戰機出色的飛行性能展現得淋漓盡致。很多人不知道,殲-16是當今世界上除了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之外,四代戰鬥機中最強大的戰鬥機。
殲-16是我國沈飛在綜合參考蘇-27UBK戰鬥機教練機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基礎上,自主研製的雙發、雙座、多用途重型戰鬥機。殲-16採用的是國產 "太行 "渦扇發動機,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戰鬥機專用發動機。其最大加速推力為12.5~13噸,按照西方標準,已達到推重比8的水平。依靠太倉發動機的強大推力,殲-16戰鬥機的推重比(4枚空空飛彈和機內一半的燃料)可以達到1.1左右的水平,這在第四代戰鬥機中是相當高的。
同時,殲-16沿用了俄羅斯蘇-27家族優秀的氣動設計,採用了機翼融合技術和大面翼設計,並採用了中央升力結構,大大增強了飛機的升力,甚至可以做出類似 "普加樵夫眼鏡蛇 "的機動動作,因此具有優秀的作戰性能。殲-16還裝備了先進的中國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和紅外IRST裝置。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並用於裝備出口型FC-1戰鬥機的KLJ-7A AESA雷達,其性能接近美軍F-35的APG-81的性能水平,因此殲-16裝備的雷達系統性能可想而知。除了優越的空氣動力學和航電系統外,殲-16還可以攜帶中國近年來引進的各種先進的空對空和空對地飛彈武器。其中,射程超過200公裡的PL-15超遠程空空飛彈,是繼美國AIM-54A不死鳥之後,世界上第二款有效射程超過200公裡的空空飛彈。利用這種飛彈,殲-16可以遠距離攻擊空中加油機、電子偵察機等高價值目標,這將顛覆空戰的基本概念。
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四代機和四代半戰鬥機包括歐洲的 "颱風 "和法國的 "烈風",以及美國的F-15E和俄羅斯的蘇霍伊蘇-35等一系列機型。與這些耳熟能詳的西方戰機相比,殲-16也毫不遜色。很少有人知道,歐洲的EF-2000 "颱風 "依然使用PD雷達,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殲-8F;法國的 "烈風 "在技術上比 "颱風 "更先進,但由於體積小,作戰性能有限,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殲-10C;美國的F-15E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俄羅斯的蘇-35仍然使用被動相控陣雷達,技術上比殲-16落後一代。
多年來,在軍事武器方面,往往是歐美的佼佼者,但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各種 "中國製造 "不僅進攻民用市場,而且在武器裝備方面也在穩步前進,在很多方面已經悄然摘下了 "世界第一 "的桂冠。從整體性能來看,殲-16的技戰術水平在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中是最好的,隨著中國國力、技術和工業水平的不斷發展,未來中國製造的各種武器將更加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