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堂】蒼朮

2021-02-07 藥店智匯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曬乾,撞去鬚根。


相關名

蒼朮、仙朮、茅朮、赤朮、茅蒼朮、關蒼朮、北蒼朮、泔蒼朮、焦蒼朮


產地

茅蒼朮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等省。北蒼朮主產於華北及西北地區。


性狀鑑別

茅蒼朮



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


表面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鬚根,頂端具莖痕或殘留莖基。


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


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北蒼朮



呈疙瘩塊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4~9cm,直徑1~2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黃棕色。質較疏鬆,斷面散有黃棕色油室。香氣較淡,味辛、苦。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溫發散,苦燥除溼,入脾、胃經。既燥溫而健脾,為治溼阻中焦證之要藥,寒溼困脾者尤宜;又散風寒溼而除痺、發表,為治風寒溼痺及表證夾溼所常用。


功效

燥溼健脾,祛風溼,發汗,明目。


主治病證

(1)溼阻中焦證,痰飲,水腫。

(2)風寒溼痺,表證夾溼。

(3)溼盛腳氣、痿證。

(4)夜盲,眼目昏澀。


配伍

蒼朮配厚樸、陳皮

蒼朮性溫,功能燥溼健脾;厚樸性溫,功能燥溼、行氣、消積;陳皮性溫,功能燥溼化痰、行氣調中。 三藥相合,溫燥除溼力強,且善行氣,故寒溼中阻、脾胃氣滯者尤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燒煙燻。炒用燥性減緩。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溫燥,故陰虛內熱、氣虛多汗者忌服。


故事一

傳說李時珍在茅山懸崖發現一隻又高又大的蒼朮,芳香異常,長在一塊鶴嘴石上,石頭兀山外,恰像一隻仙鶴,白頸會羽丹頂。


李時珍慢慢走到巖邊,輕輕挖下這株草藥時,只聽「啷」地一聲響,蹦起一塊小石,不偏不倚正好蹦到仙鶴巖的丹頂冠上,冠上竟一滴一滴地滴下7滴鮮紅的血珠。


李時珍驚異,只聽「嘭」地一聲響,巖石變成仙鶴長鳴三聲,飛向雲天。


李時珍拾蒼朮切開一看,裡面有7顆鮮紅的硃砂點。從此茅山蒼朮硃砂點永不退色,功效也遠比其他各地好。


故事二

話說有一名自京城考試回鄉的書生,回程時至西湖一遊,途中邂逅了一位明媚動人的女子,心儀之餘,願花費重金偕女子同歸,但女子婉拒,終未能如願。


過了五年,書生舊地重遊,不禁想起佳人美麗的身影,悵然若失。


此時,忽然看見那位女子熟悉的身影,書生欣喜若狂,遂邀其同遊西湖美景,之後兩人不捨得分離,便一同投宿客棧。


就這樣過了半年之久,書生再度提出攜手同歸的要求,女子黯然,幽幽道出:「你離去後,我因對你思念過度而一病不起,現在的我是個女鬼!我們朝夕相處,你被陰氣浸淫已深,回去後必會腹瀉大作,當服平胃散解之!」


書生聽了之後又驚愕又惋惜,好一會兒才問道:「平胃散都是些平和無奇的藥味,如何能治好我的情況呢?」


女子道:「其中有一味蒼朮,可以祛除邪氣!」


書生返家後果然腹瀉不止,只得依指示服平胃散,腹瀉才逐漸停止。


古代認為,荒野嵐瘴,或瘟疫惡氣都和「溼」有密切關係,而這些邪氣則又和鬼魅之說同氣相應,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


故事三

許學士,是人們對宋代醫道高明的大醫學家許叔微的尊稱。相傳青年時代的叔微異常勤奮,每天攻讀至深夜才上床入睡。


許學士有一個睡前飲酒的習慣,大概是取民諺「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養生之意吧!


幾年後,他時時感到胃中漉漉作響,脅下疼痛,飲食減少,每過十天半月還會嘔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來。


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會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這到底是種什麼怪病?許叔微陷入深思並四處求治。


誰知遍求名醫卻總不見效,他心中十分苦惱。


於是,許學士摒棄了「醫不自治」的信條,開始自已解救自己。他對自己的病情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認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溼阻胃」引起的。


於是,他按照自己「用藥在精」的一貫學術思想,選用蒼朮一味為主藥,用蒼朮粉1斤,大棗15枚,生麻油半兩調合製成小丸,堅持每天服用50粒。以後又逐漸增加劑量,每日服用100-200粒。


服藥數月後,他的怪病逐漸減輕,直至獲得痊癒。


為什麼一味蒼朮有如此效力,對於許叔微的怪病有這樣奇特的治療效果呢?


原來,許叔微素嗜飲酒,傷及了脾胃,脾虛不運則水溼不化,脾與胃互為表裡而致「溼阻胃」,從而出現了胃中漉漉有聲和夏天左半邊身軀無汗而右半邊有汗及嘔吐胃液等內溼症狀。

相關焦點

  • 《神奇的中藥》——蒼朮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蒼朮別名赤朮,馬薊,青術,仙術。該來源為菊科植物南蒼朮或北蒼朮等的根莖。春、秋均可採挖,以秋季為好。挖取根莖後,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曬乾。分南蒼朮,北蒼朮性狀①南蒼朮為植物南蒼朮的乾燥根莖,呈類圓柱形,以個大、堅實、無毛須、內有硃砂點,切開後斷面起白霜者佳。主產江蘇、湖北、河南。
  • 每天學一味中藥--蒼朮
    蒼朮屬菊科植物,主要分南蒼朮與北蒼朮,均生長於山坡較乾燥處。南蒼朮質堅實,折斷面平坦,黃白色,有明顯的棕紅色油腺散在,習稱「硃砂點」,切開後,氣芳香,斷面不久即起白霜者佳,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品質最優,故稱「茅術」或「茅山蒼朮」。脾燥溼:用於脾被溼困,運化失司所致的胃呆納少,腹痛洩瀉、舌苔厚膩之症。祛風止痛:用於溼邪偏重的脾瘧。
  • 《本草從新》:燥胃強脾 發汗除溼,說的就是中藥蒼朮的功效作用
    看到「蒼朮」,對中藥不太熟悉的人肯定習慣性地讀作「cang shu」,其實作為中藥的蒼朮,它的讀音是「cangzhu」,「術」在這裡是讀作二聲。中藥蒼朮主產於江蘇、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質量最好。
  • 蒼朮(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蒼朮拼音Cānɡ Shù別名赤朮(陶弘景),馬薊(《說文系傳》),青術(張袞《水南翰記》),仙術(《綱目》)。質量較南蒼朮為次。主產內蒙古、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此外,山東、陝西、甘肅等地亦產。河北各地所產的多集散於天津,故有"津蒼朮"之稱。化學成分南蒼朮根莖含揮髮油約5~9%。油的主要成分為蒼朮醇、茅術醇、β-桉葉醇等。北蒼朮根莖含揮髮油1.5%,其主要成分為蒼朮醇、蒼朮酮、茅術醇及桉葉醇等。
  • 藥材 | 蒼朮
    【中藥名】蒼朮cangzhu【別名】南蒼朮、茅術、山精、赤朮、仙術。【英文名】AtractlodisRhizoma。【來源】菊科植物茅蒼朮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的根莖。【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80釐米。根莖橫走,呈結節狀,粗大不整齊。莖直立下部木質化。
  • 蒼朮文化典故與傳說故事
    蒼朮白朮,健脾補運。用法三別,焚燒闢瘟。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古人食術】蒼朮是古老中藥,《神農本草經》云:「蒼朮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古時劉娟子挼取其精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作長生。明代稱蒼朮為「術仙」。
  • 中藥材:蒼朮
    本品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術」至梁陶弘景《名醫別錄》提到術有白(即白朮)赤(即蒼朮)之分,現商品又將蒼朮分兩類。一產華東,中南,水溼切片後析出白黴如毛,稱毛蒼朮。炮製:1、蒼朮:揀去雜質,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撈出,潤透後切片,曬乾。2.炒蒼朮:取蒼朮片,用米泔水噴灑溼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或取揀淨的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撈出,置籠屜內加熱蒸透,取出,切片,乾燥即得。
  • 蒼朮防瘟,內外兼用
    這香氣正是一種中藥——蒼朮焚燒後產生的,可在特定環境裡起到驅除瘴瘧、殺菌消毒、醒神益智等作用。 清代《本草正義》載:「蒼朮氣味雄厚,較白朮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溼而宣化痰飲。最能驅除穢濁惡氣,故時疫之病多用之。茅術一味,最為必需之品,是合內外各病,皆大有用者。」可見在古代蒼朮就是防治瘟疫的重要藥物,蒼朮在歷次中醫藥對抗瘟疫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白朮和蒼朮,都能燥溼健脾,但功效應用卻不同,臨床藥師說出實情
    白朮和蒼朮,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中藥。對於白朮來說,可能大家潛意識裡知道的是補氣健脾藥,其實它也有燥溼的功效。但是和蒼朮的燥溼功效相比,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今天就為大家仔細講講。脾虛胎動不安:白朮還能益氣安胎,對於脾虛胎兒失養者,還可以補氣健脾,促進水谷運化以養胎,這種情況下需要與人參、阿膠等補氣養血的中藥配伍,效果會更明顯。也可以用於治療脾虛失運,溼濁中阻引起的妊娠期婦女的嘔吐、不想吃東西、四肢沉重和水腫,常常與人參、茯苓、陳皮等補氣健脾除溼的中藥配伍,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 蒼朮又名赤朮、槍頭菜、茅蒼朮、南蒼朮、北蒼朮、山蒼朮、山刺菜、麩炒蒼朮、馬薊、青術、仙術、茅術、茅山蒼朮《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用蒼朮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乾,加木賊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或酒送下。24、風牙腫痛。把鹽水浸過的蒼朮燒存性,研檔擦牙。25、臍蟲怪病(腹硬如鐵,臍中流水,如蟲爬行,癢不可忍)。用蒼朮煎成濃湯洗浴。另以蒼朮末加麝香少許,水調勻服下。《醫學入門》:"血虛怯弱及七情氣悶者慎用。
  • 蒼朮(歷代本草匯言)
    蒼朮為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均系野生。茅蒼朮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等地,北蒼朮主 產於河北、山西、陝西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灌叢、林下及乾燥草地。喜涼爽氣候,耐寒、耐旱、忌積水,以半 陰半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功效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臨床用名有蒼朮、炒蒼朮、制蒼朮、焦蒼朮。
  • 馬安打造十堰最大蒼朮生產加工基地
    蒼朮白朮,健脾補運。用法三別,焚燒闢瘟。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古人食術】蒼朮是古老中藥,《神農本草經》云:「蒼朮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古時劉娟子挼取其精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作長生。明代稱蒼朮為「術仙」。
  • 蒼朮[Háng Zhú]
    蒼朮[Háng Zhú]本品為菊科植物南蒼朮或北蒼朮
  • 蒼朮栽培技術
    蒼朮,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蒼朮根狀莖入藥,為運脾藥,性味苦溫辛烈,有燥溼、化濁、止痛之效。
  • 一川蒼朮青嫋嫋 長郊草色綠無涯 記雷允上集團蒼朮溯源行
    赤峰擁有廣袤肥沃的砂質土壤再加上高原高緯度的地理環境,讓這裡成為北蒼朮的主產地。這裡所產的北蒼朮香味濃鬱,較別處來比這裡的北蒼朮斷面「硃砂點」多,質量更佳。為了保證每一味藥材的藥效,雷允上集團都會選擇最佳原產地來建立種植基地,所以我們的蒼朮種植基地就在這裡安了家。草原蒼茫,蒼朮葳蕤,在這裡你不僅能領略到別樣的草原風光,更能感受中藥材源自自然的純粹與道地。
  • 【中藥學堂】土鱉蟲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常用中藥鑑別真偽》呈扁平卵形,長1.3~3cm,寬1.2~2.4cm。前端較窄,後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具光澤,無翅。前胸背板較發達,蓋住頭部;腹背板9節,呈覆瓦狀排列。冀地鱉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常用中藥鑑別真偽》長2.2~3.7cm,寬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邊緣帶有淡黃褐色斑塊及黑色小點。性味歸經鹹,寒。有小毒。歸肝經。
  • 《本草綱目》故事:蒼朮燥溼健脾
    蒼朮,又稱山精、赤朮、馬薊、青術、仙術,為菊科多年生草本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莖。茅蒼朮主要分布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各地多有栽培,但以產於江蘇茅山一帶者質量最好,故名茅蒼朮,簡稱茅術。北蒼朮主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甘肅、山東、河南等北方地區,故名北蒼朮。中國各地藥圃廣有栽培。野生於山坡草地、林下、灌叢及巖縫隙中。
  • 「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厚樸
    原標題:【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厚樸龔旺地捷星花項虎龔旺有虎斑和虎頭紋身,在馬上會使飛槍,原來是東昌府將領沒羽箭張清手下的副將。常用中成藥如意金黃散【藥物組成】 薑黃、黃柏、厚樸、大黃、蒼朮、陳皮。【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熱毒瘀滯肌膚所致瘡瘍腫痛、丹毒流注,症見肌膚紅、腫、熱、痛,亦可用於跌打損傷。
  • 識藥丨蒼朮(zhú),名方「不老丹」的主藥,久曠之屋,焚它闢穢
    蒼朮:又名南蒼朮、茅術、山精、赤朮、仙術蒼朮是古老中藥,《神農本草經》云:「蒼朮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古時劉娟子挼取其精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作長生。明代稱蒼朮為「術仙」。《神仙傳》記載:「陳子皇得餌術要方,服之得仙去,霍山妻疲病,其婿用餌法服之,病自愈安,壽170歲,登山取術重擔而歸,顏色氣力如二十許人。」
  • 104 蒼朮 · 本草匯解 | 山海精舍
    臨床用名有蒼朮、炒蒼朮、制蒼朮、焦蒼朮。《神農本草經》:味苦,溫。主治風寒溼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赤朮,即是蒼朮,其功用與白朮略同,故仍以《本經》術之主治為本,但白朮味甘,蒼朮兼苦,白朮止汗,蒼朮發汗,故止汗二字,節去不錄。蒼朮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