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炮作為日本戰國新型武器,各戰國大名是如何運用的

2020-12-23 史詩集

在進化到我們今日的手槍、機關槍等各類的新型火器前,中世紀所使用的火器主要是火繩槍,在日本的火繩槍通稱為「鐵炮」。而日本本土原沒有火繩槍,是在1543年由葡萄牙人來到種子島後,才將火繩槍傳入日本。

善於模仿的日本人通過模仿其構造製作出第一把日本制火繩槍,就地命名為種子島銃,這種新型武器產生於日本後,正好碰上戰亂時期,就很快傳遍日本,作為重要武器開始運用於戰場。那麼,戰國大名們是如何發揮鐵炮作用的?

鐵炮

01鐵炮的基本情況

1、鐵炮種類及生產。鐵炮種類因產地分為種子島筒、國友筒、堺筒和薩摩筒,統稱鐵炮。而最主要的是進口火繩槍在種子島被模仿後,被當地大量研發生產,也稱種子島鐵炮。

當時的戰國大名很重視這種新式武器,因為其具備射程以及強大殺傷力,若得到大規模裝備的話,那就是很可怕的。

鐵炮長度80~185cm,重量1.5~5.0kg。是前膛裝的火繩槍。

2、鐵炮早期使用。當時戰場上是以長槍、刀、弓箭和戰馬為主要戰鬥器械,鐵炮雖然強力,殺傷力也比弓箭強,但因發射速度的問題而未能有效運用,始終未得到大規模裝備,最多也只是作為小隊伍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以及作為狙擊之用。

3、鐵炮與弓箭的對比。鐵炮的主要對比對象是弓箭,弓箭的最大射程400米,殺傷距離80米,有效殺傷距離40米;鐵炮的最大射程300米,殺傷距離為200米,有效殺傷距離50米。

相比之下,最大射程鐵炮與弓箭其實差不多,但殺傷力上鐵炮就厲害得多,不過,鐵炮未能取代弓箭是有原因的。

火繩槍

02鐵炮未得重用的原因

1、射程不遠。當時鐵炮的射程和弓箭差不多,甚至略差。這射程指的是鐵炮的子彈以及射箭時箭能飛行的距離,不計入是否造成傷害。但是能打傷人的殺傷射程,鐵炮還是略有優勢。

2、傷害有限。鐵炮所用的金屬彈丸製成的子彈不超過20克,而日本武士大多穿著又誇張又厚的盔甲,這樣一來,若不能命中要害,就算打到能造成嚴重傷害,但還是不易直接射殺,對方依舊具備戰鬥力。

3、操作繁瑣。鐵炮最麻煩的,就是扣扳機前的流程實在太繁瑣了,要填彈、裝火藥等操作,全部是人工慢慢搞。在戰場上打完一發準備第二發的時間,可能一不下心就被對面的箭射中,或者被武士刀劈了。

4、價格昂貴。鐵炮的製作技藝被壟斷、生產力不夠、需求量大、運輸不容易,這些都導致鐵炮價格不菲,一桿鐵炮的價格至少一百貫。這麼多錢買根雞肋的鐵炮,對許多大名而已,拿去買多一批弓箭,再招募多一批士兵,似乎更加划算。至少一般土大名可裝備不起,就算有錢也買不起多少,因為實在太貴了。

鐵炮隊

鐵炮發射前期準備:1.射擊後,要清理髮射後在引火孔和引藥鍋裡的火藥殘渣;2.將引藥倒入引藥鍋,並蓋上;3.取出火藥瓶並將火藥倒入槍管;4.吐出彈丸,擦乾,放入槍管;5.從槍管裡抽出長木條,將火藥和子彈搗捅一番使其混合;6.撞擊火石,點燃火繩;7.將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上。8、扣動扳機發射

03各戰國大名如何在戰場運用鐵炮

1、長篠合戰織田信長開創「三段擊」戰法

織田信長開創性地將鐵炮大量裝備,在長篠合戰中動用了3千鐵炮兵,真正突出鐵炮的戰場威力。而信長為解決射程短、填充再使用費時、無法用於連續發射的問題,除了動用大批的鐵炮兵外,還創新了「三段擊」的戰法。

將鐵炮兵分成3排,輪流射擊,使後排射擊時,前排兵及時補充彈藥,以保證連續不斷的火力網,解決射擊的時間空隙問題,使武田勝賴的騎兵被打得慘敗。

長篠合戰織田信長的「三段擊」

2、島津家為戰國首次運用鐵炮戰爭,並開創著名戰術「釣野伏」。

日本史上第一次鐵炮戰是島津家在攻打巖劍城時,島津忠將在城東登陸後攻擊對方補防守軍,引起對方鐵炮反擊,形成相持拉鋸戰。不久後島津義弘2次用伏擊戰法「麥刈」,以足輕佯作割取城下禾稻吸引守軍出城,再由埋伏的300鐵炮兵和弓箭手攻擊,成功的奇襲擊潰守軍。

「釣野伏」戰術,即伏兵口袋陣,是島津家最著名戰術。通過前鋒誘敵深入,再兩翼伏兵以火槍射擊,最後配合後方的主力將敵軍包圍殲滅。自島津忠良以來,多次故技重施,在木崎原合戰耳川合戰戶次川合戰等多次戰鬥以少勝多。

鐵炮兵

3、伊達正宗的騎馬鐵炮威震天下

伊達政宗利用奧州馬產地優勢,在片倉景綱協助下組成強有力的騎馬鐵炮隊,並在大坂戰役中發揮威力。伊達政宗帶領的萬人軍隊,有八成騎鐵,在遭遇大坂方軍隊後,大坂軍在伊達政宗的無敵騎馬鐵炮隊面前短時間就被擊潰。

4、豐臣秀吉的金崎殿後

豐臣秀吉還是木下藤吉郎時,為掩護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撤退,領下了最危險的殿後任務,他利用鐵炮在鹿砦射擊敵軍拖延時間,並在深夜引誘敵軍深入樹林,設伏兵鐵炮隊進行排射,打敗敵軍,最終順利撤退。

5、武田信玄的川中島之戰

在第二次川中島之戰中,武田信玄在與上杉謙信的大戰時,就用上了300鐵炮,算是早期將鐵炮運用上戰場了。

武田信玄:「鐵炮這種東西,在將來一定能夠取代長槍。」

戰場上的鐵炮隊

鐵炮作為新型武器,雖然威力強大,但還需要有獨具慧眼的戰國大名來發現、探尋能夠發揮其作用的戰法,才真正是威力巨大的武器,進而協助左右戰場局勢。

相關焦點

  • 「武功再好,一槍撂倒」:鐵炮與日本戰國時代的變遷
    16到17世紀,天主教在日本的傳播是當時一件非常罕見的歷史事件,來自西歐的傳教士帶來的不僅僅是天主教文明,還有改變日本乃至東亞歷史的武器——鐵炮。所謂「鐵炮」,即國人常說的「洋槍」,再具體一點,就是火繩槍。
  • 日本戰國時代是如何將「鐵炮隊」作為主流戰術的?
    自葡萄牙人將鐵炮帶入種子島開始,從九州南部種子島到紀州根來眾再到全日本,鐵炮在日本得以迅速發展並逐步完善,這種新式武器帶來的不僅僅是戰爭科技和戰術的更新,更是加速了日本在整體形式上的統一進程。鐵炮的射擊大多都是表示戰爭的開始,所以在所有的軍陣前線必會配置鐵炮隊。日本戰國時代的鐵炮大部分都是口徑15.8mm的火繩槍,但也有使用18.7mm口徑的厚重鐵炮。初期火繩槍爆發力薄弱,有效射程約200米,最大射程不超過500米。這種情況有時會因為火藥量以及槍手熟練度而有所差別。
  • 等級森嚴的日本戰國,平民怎樣才能成為大名的家臣?你知道多少?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之間割據徵伐。亂世之中,如何生存下去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你個普通的平民,他該何去何從呢?日本戰國等級觀念非常的嚴重,主要分為「士、農、工、商」。在這些階級中,士指的就是武士階層,而大名的家臣最少也得是武士階層,而其他三個就是平民階層。那麼說到這裡了,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作為平民,並且等級觀念極其嚴重,要通過什麼手段才能成為大名的家臣呢?這個問題或許值得思考。一、作為農民,如何成為大名的家臣?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如何處理與親族的關係?大名:很難日本戰國時代,君臣之間缺乏信用,哪怕是送出人質也無法保證忠誠。為了能夠獲得足以信賴的家臣,親族成為戰國大名的選擇。遠親雖然不如近親可靠,但至少比外人要可信得多。
  • 認識日本戰國名將:「獨眼龍政宗」伊達政宗 騎馬鐵炮戰法
    伊達政宗(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戶時代仙臺藩始祖,幼名梵天丸,元服後字藤次郎
  •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是如何僱傭家臣呢?你知道多少?
    戰國亂世,在日本史上也是有的。不過說到日本戰國時期,那簡直就是亂世之中的亂世,各種勢力交錯生存,錯綜複雜,軍閥割據,不論是上層公卿,還是下層的平民,可謂是民不聊生,戰門之處,往往是血流成河,不忍直視,而且日本戰國和中國古代戰國時的「秦國」一樣,幾乎都是採用軍功制。
  • 日本戰國著名武將立花道雪的下半身是怎麼殘疾的?
    立花道雪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為當時著名的大名大友家族效力。他父親是大友家族的家臣,立花道雪十三歲的那一年,大友家族中有一位家臣反叛,大友家族的家主就派了立花道雪的父親平定這場叛亂,但是因為立花道雪的父親病重,沒有辦法徵戰沙場。十三歲的立花道雪穿上了盔甲,代替了他的父親上了戰場。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貧窮無助?收入出乎意料的豐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為了保證能夠正常運轉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維持軍隊產生的軍費、國內公共建設費用、公務員薪資、還有其他經費等。即使在日本戰國時代,也是如此。
  • 「下克上」的日本戰國伊始,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的創業之路
    如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一旦揭竿而起,各地就會紛紛效仿,形成全面引爆的局面,而北條早雲就是戰國時代的先驅。經「應仁之亂」後,日本就開啟了頻繁戰爭的「戰國時代」。北條早雲作為最早「下克上」的人,他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也是第一代後北條氏當主。
  • 日本戰國時代,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上洛有區分?目的不同上洛方式也不同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除了對內穩定局勢,排除異己分子,對外逐步擴張增加自家實力外,最讓這些大名魂牽夢繞的就是上洛。當時,有實力的大名都希望通過前往京都達到目的,這才有了影響日本局勢的上洛。那麼,什麼是上洛?戰國大名為何期望上洛呢?所謂的上洛,意指朝日本京都移動的行為。當時日本的首度是京都,日本人模仿中國,稱呼首度為「洛」,因為周朝以後的朝代經常定都洛陽,這極大影響了日本。因此朝京都移動的行為就被稱作「上洛」了。
  • 日本戰國時期,織田家四大天王之瀧川一益
    大永五年即公元1525年,瀧川一益誕生了,此後在天文年間約是公元1552年左右出仕於織田信長,當時就已經是名震一方的「鐵炮大名」了。在日本戰國時期,鐵炮是很稀有的,而織田信長不惜花重金購買鐵炮,其手底下的大名多數都會鐵炮。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縣長們的野望:為何數十萬人參戰的日本戰國,卻被人調侃成村戰
    壬辰倭亂中的朝鮮軍隊從戰鬥使用的武器上來說:鐵炮(火槍)和三段式射擊的運用,日本戰國也是在世界領先的,雖然明朝初期明軍就有大規模運用武器作戰先例(神機營和三眼銃等)。但是隨著土木堡之變以後,明軍對於火器的研究實際上是延緩了,到了明末葡萄牙火器沒有傳入關內之前,明朝的火器運用水平可能要落後於奧斯曼和戰國時候的日本,畢竟戰爭催化著武器的更新換代。而且日本武士的戰力強悍,很多在戰國內戰的時候輸掉的日本武士被貶為浪人之後,還漂洋過海到東南沿海興風作浪,幾十個人打退上百官軍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 下克上與大名混戰,小小的日本為何會出現戰國時代?
    日本流行文化發達,輻射力廣,所以很多國人對於日本的歷史也稍有了解,日本歷史中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時期,這就是「戰國時期」,這段時期日本國內烽煙迭起,豪傑並出,不過,大部分人對於這段時期的認識估計僅限於豪傑混戰,至於這段時期是為何出現,又如何終結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日本戰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 盤點那些有稱號的日本戰國大名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對應到中國的明朝時期。織田信長,稱號「第六天魔王」,織田家家主,是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戰國三傑之一。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 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痴迷茶道,交出茶具謀反可活命?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史上空前流行茶會的時代。據說茶道成立在室町幕府後期,由村田珠光創始。在早期,只有享受風流的戰國大名喜歡開茶會,一直要到織田信長將茶會利用在政治上後,才真正開始大為流行。在信長政權之下,開茶會是需要批准的,所以,能獲準開茶會是非常榮譽的事情,被織田信長麾下認為是一種極高的賞賜。
  • 日本戰國時代,宗教是如何影響大名的?佛教激進,神道低調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宗教是如何影響大名的?佛教激進,神道低調一旦進入亂世,宗教界便會蓬勃發展,這本是人世常情;不過,鎌倉時代以前引進的傳統佛教,多半已經失去勢力,但剩餘的仍保持完好。而日本的本土教派神道教則被融入到佛教中,被視為較低階的部分。那麼,佛教和神道教又是如何影響大名的呢?
  • 日本戰國末期的萬曆朝鮮之役,只陣亡了一位戰國大名,他是誰呢?
    萬曆朝鮮之役,在中國明朝的歷史上稱為「萬曆三大徵之一」,在日本戰國桃山時期稱為「慶長之役之一」。在日本戰國桃山時代末期,大名豐臣秀吉繼織田信長之後,成為了基本上統一全日本的大名,並且就任了「太閤」,但是在統一之戰中,其手底下踴躍出大批的新進大名,這些大名擁兵自重,並且土地不多,所以私底下會經常發生衝突。
  • 「下克上」,日本戰國特殊的戰爭藝術之松永久秀
    在日本戰國時期,出現過許許多多以下克上的方式篡權的實際例子。之前我們講到過《「下克上」,日本戰國特殊的戰爭藝術之齋藤道三》,而目前,我們的主角則是「日本戰國時期三大下克上大名」之一的松永久秀。松永久秀本是和泉國的一個中級武士,據說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投身於關於鐵炮的生產製作與販售之中,並且被當時的管領級人物三好家大名—三好長慶手底下進行武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