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又送東西來幹啥,過來陪我說說話就行了。」1月5日,冬日暖陽,息縣楊店鄉養老院裡愛意濃濃,72歲的李學富拉著張磊的手笑得合不攏嘴。
看到老人們幸福的笑容,張磊卻憨厚的說道:「給老人送點米、面和油,還有日用品啥的,就是想讓他們不愁吃不愁用。」
今年37歲的張磊是楊店鄉街村六組人,2013年大學畢業後,學習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他便在珠海務工,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後,2013年,張磊決定回鄉創業。「大城市雖然更有發展前途,但故鄉情更濃。」張磊說,「家鄉,有血濃於水的親情,更有割捨不斷的根。」
回到家鄉後,從賣家具到後來轉行開超市,張磊慢慢開闢出自己的一條致富路。如今超市的生意是紅紅火火。創業成功,賺到錢的張磊一心想為家鄉父老鄉親做點有意義的事。
2018年開始,張磊便成了楊店鄉十裡橋養老院、街村易地搬遷點的常客,每次他的到來,都讓平日裡清靜的小院熱鬧了起來。他和老人聊家常,一片歡聲笑語,了解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健康狀況。
「一到過節就來看我們,大米、白面、牛奶,變著法的給我們送好吃的好用的。這幾年都沒空過,我們都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啊。」一提到張磊,老人們的臉上都充滿笑容。
看望慰問老人、定期送溫暖,張磊的默默敬老情,為敬老院和貧困家庭儘自己的一份力,這個事情一幹就是3年。
緊握住雙手,挽留吃飯,依依不捨送別……老人們也在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著對張磊的感激之情。
「不光如此,街上乞討老人討來的零錢拿到我們超市這來換,都是我們老闆親自給他們換整錢,每次還會給這些乞討老人拿餅乾、牛奶什麼的,老人們個個都感動的掉眼淚。」超市售貨員金茹說道,「看到他的愛心,我們都感動的不行,在這打工不要工錢我們都覺得值。」
一次,張磊在超市門口無意間一個老奶奶義務的將超市門口的衛生都打掃了一遍,「當時我看到她還是個殘疾人後,就想給她拿點錢,老奶奶也不要。」張磊說,從那以後,張磊和老奶奶之間也達成了一種默契,老奶奶打掃衛生,張磊定期默默為老奶奶送去些生活用品,「有時候我們超市晚上會剩下些沒賣出去的食品什麼的,我都會給她送去。」張磊說。
對一般家庭來說,一桶油、一袋面,不算什麼,但對貧困老人來說,就很難得。張磊說:「像那位老奶奶,如果不是無意間看見,我就沒法幫助她,也許像這樣可憐的老人還有很多,所以我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人,都加入進來,關愛這些貧困的老人。」
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對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這些父老鄉親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張磊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疫情期間物資捐贈、為生病小朋友發起籌款……這些年,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有張磊的身影。張磊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可以形成一個組織,慢慢地把愛心傳遞下去。」
對於未來,張磊也有自己的期望,家裡人的鼓勵給了他很多信心,他自豪地說:「希望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動的那一年。」(息縣縣委宣傳部 胡譯丹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