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的袁氏對董卓威脅很大,董卓為什麼放任袁紹、袁氏做大?

2020-12-16 定軍山1905

我是一個三國迷,最近又在看三國演義,越看我越對董卓這個人看不懂,也越看越疑惑,董卓,一個被人形容為「殺人魔王」的殘暴之人,他的罪行罄竹難書,有一點我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對反對自己的袁紹、袁術二人,為什麼不殺之而後快?反而加官進爵,放任他們做大做強呢?

董卓

十常侍作亂時,董卓率軍進入洛陽,迅速控制了群龍無首的禁軍,個人軍事實力急速壯大,加上挾持皇帝,徹底把控朝廷政務,他說的話,朝廷上下莫敢不從。

一日,董卓想廢除皇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群臣莫不敢言,只有丁原、袁紹毅然反對,惹怒董卓,袁紹連夜逃跑,丁原則被董卓用計所殺。

袁紹

反對董卓的兩人竟然有不同的結局,這很讓我費解,要知道袁紹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校尉。丁原可是并州牧,在洛陽城外有自己三萬精兵,勢力可不弱。從帳面上看,袁紹應該更好捏吧,怎麼卻出現相反的結局呢?

丁原與呂布

況且不久後袁紹又被封為渤海太守,袁術為南陽太守。要知道渤海郡、南陽郡在漢末都是錢糧充足、人口眾多的大郡,其中南陽又被稱為帝鄉,為天下經濟首都。董卓就算是要討好士族,也不用拿這樣重的籌碼吧,哪些虛職套住它們不好嗎!

袁術

我想這一定是袁氏和董卓之間有了交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皇帝的命令可能都沒有他好使,足可見袁氏在漢末有多麼大的影響力。放過袁紹、袁術二人不下於埋下一枚炸彈,董卓難道想不到嗎?只能說袁氏交易的籌碼太誘人,讓董卓不在考慮潛在的危險。可以說袁氏是把董卓玩能於鼓掌之中啊!可見袁氏的老辣、奸猾。

那我又有不解了,為什麼要把袁紹、袁術分別分開,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

三國亂局

我認為袁氏絕對是已經認識到天下即將大亂,他們這是在提前布局。

袁紹被封為渤海太守,渤海在當時屬於冀州管轄,冀州刺史韓馥為袁氏門生,袁紹袁氏子孫的身份,能得到照顧。況且冀州錢糧充足,兵強馬壯,加上周圍沒有多麼厲害的強敵,方便袁紹爭奪河北。而且光武帝得河北,從而一統天下,可見冀州之地有帝王之資。

袁術佔據南陽,南陽可是帝鄉,是東漢的經濟之都,屬荊州管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且口眾多,錢糧豐富,周圍又沒有強大的敵人,是立基之地。

可以說袁氏在亂世開局就為子孫佔據了絕佳的好地方,助他們快速成長起來,但這是場馬拉松,看的是結尾,不看你開頭跑得有多快。

相關焦點

  • 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為何袁紹袁術兩兄弟卻一敗塗地?
    「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袁紹袁術出身於「汝南袁氏」,這是東漢末年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自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人稱「四世三公」,雖然袁紹為庶出,袁術為嫡次子,但袁紹「容貌端正,威儀進止」,深得官拜司空的生父袁逢
  • 袁紹「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
    二、「四世三公」家族有多大的影響力?所有的四世三公家族,影響力都很大。因為只要某人擔任三公,他的門生故吏就會傍在他身邊,形成巨大的勢力和網絡。三、「四世三公」家族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實際權力未必很大。通常觀點認為,東漢朝廷由士族官僚、外戚和宦官三大支柱組成。而由於外朝不如內朝受信任,所以士族官僚相對不重要,其權力遠不如外戚和太監大。
  • 三國四世三公袁氏族譜
    三國汝南袁氏為四世三公,與弘農楊氏齊名。今天便來簡單梳理下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指從袁安任司徒,其子袁敞任司空、孫袁湯任太尉、曾孫袁逢、袁隗分別擔任司空及太傅,四世全都位居三公之位。我們便從袁安開始梳理。一世袁安:字邵公,東漢名臣,袁紹高祖父。袁安為人公正嚴明,有威信。治理楚獄公正,使京畿肅然,且不畏懼權貴。
  • 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有多厲害?竟然讓董卓都十分忌憚
    不管是在真實歷史中,還是演義小說中,袁紹都是「四世三公」出身,正因為這個出身,連董卓都不敢輕易得罪袁氏一族。袁紹宗族有多牛呢?真實歷史上,董卓讓袁紹跟著自己混,袁紹直接頂了他一句:天下健者,豈惟董公(天下強大的人,難道只有董公),然後就揚長而去,一點也不給專權的董卓面子。
  • 四世三公,袁紹袁術還是走向破滅,汝南袁氏終究困于格局
    初平元年(190年),袁紹更是帶兵討伐董卓,成了聯軍的首領,此後佔據四州、統一河北地區。袁術雖說成了眾矢之的,但也曾割據淮南一帶。可以說,這兩兄弟合力共謀大業,曹劉孫三家估計腦殼要大,最後的得主也不可知,那麼袁氏兄弟是腦殼進水了嗎?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可以說是當時的豪強門閥,因此袁氏兄弟一開始就有著不錯的前途。
  •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袁氏族譜
    我們在北京為您報導全世界袁氏大小事,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袁氏文化,傳播袁氏正能量。三國汝南袁氏為四世三公,與弘農楊氏齊名。今天便來簡單梳理下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指從袁安任司徒,其子袁敞任司空、孫袁湯任太尉、曾孫袁逢、袁隗分別擔任司空及太傅,四世全都位居三公之位。我們便從袁安開始梳理。
  • 袁紹為什麼被稱為「四世三公」?
    《三國》裡的袁紹在很多東漢末年的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袁紹被人稱讚為 "四世三公",那麼這「四世三公」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國》孫堅贊袁紹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中的「四世」不難理解,指的是袁紹往上四代人,即袁紹的父親、祖父、曾祖、高祖。
  • 淺談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的前生今世,為何袁氏的號召力如此之大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袁氏文化,傳播袁氏正能量。袁氏家族一直是東漢中後期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在歷史上叫做汝南袁氏,所謂「四世三公」也就是四代人代代有人擔任三公之位。袁氏家族的四代人擔任三公究竟有多麼厲害呢?這就要談到東漢的三公制度。東漢的三公制度和袁氏四代擔任三公的影響三公指的分別是太尉,司徒,司空。
  • 權傾天下—袁紹家族四世三公真實背景,汝南袁氏家族興起始末簡介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袁紹(一)四世三公文:小A史蒂芬今天開始我們講袁紹。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要說汝南袁氏,在東漢的歷史上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存在。那麼,這個家族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所謂的四世三公又是指的什麼呢?在正式講袁紹以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袁氏家族的發展歷史,捋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或許會對我們了解袁紹以及袁紹所代表的汝南袁氏家族有所幫助。據《典略》記載「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這裡的舜,自然就是遠古時期堯舜禹中的舜帝。
  • 同樣是四世三公,為什麼士族更喜歡投奔袁紹,而不是嫡子的袁術
    東漢末年,率先崛起的是袁氏兄弟,小妾生的庶出的袁紹,和正妻生的嫡出的袁術。二人都擁有非常強大的背景,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三公,在東漢朝廷中舉足輕重,可以直接「徵辟」他人作為自己的僚屬,也就是直接任命普通人當官。之後就可以以此為跳板擔任其他官職。「徵辟」這條路在當時的地位高於地方的察舉制,升官也更加容易。
  • 袁紹「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誰可以詳細解答一下?
    袁紹的家族為何稱為「四世三公」,三公是什麼官?袁紹的家族的確是「四世三公」,袁紹的高祖父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期擔任司徒,曾祖父袁敞在漢安帝劉祜時期擔任司空,祖父袁湯在漢桓帝劉志時期擔任太尉,袁紹的父親袁逢在漢獻帝時期擔任司空,叔父袁隗擔任司徒,是從袁紹的高祖父到父親這四代,都出現了擔任三公職務的人,袁紹的家族在當時是非常顯赫的。
  • 袁氏歷史上著名的世族門閥之「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汝南袁氏為東漢時期的著名世族。據《後漢書》、《三國志》、《重修汝南縣誌》、《百家姓書庫•袁姓》及有關資料載,自袁安起,其後的近200年時間裡,汝南袁氏家族人才輩出,顯盛於世,「四世五公」,「於東漢一代相終始」。
  • 董卓大權在握,袁紹哪來的膽量對董卓拔刀相向?董卓為何不殺了他
    原因有三,一是清除何太后的影響,何進在世時締造了「泛何氏家族」勢力,對董卓來說是威脅;二是劉協由董太后養大,董卓自稱與董太后本家,劉協上臺,他多少跟外戚沾點邊;三是藉機樹立個人威信,鞏固個人勢力。 袁紹當即表示反對,你廢嫡立庶,大家未必心服,這事要跟太傅(袁隗)商量。董卓大怒,手按寶劍大聲呵斥:「你小子敢跟我頂嘴,天下大事,我想怎麼做,誰敢反對?」
  • 東漢之亂在董卓,若董卓沒有進京,在亂世中他能統一天下嗎
    東漢末年的亂世,董卓之所以能登上歷史舞臺掌控朝廷,全因為當時掌權的大將軍何進召來了董卓,而何進之所以召地方軍閥董卓進京,是因為袁紹給何進出了這個主意,袁紹之所以建議董卓進京,是因為董卓也算是袁氏門生,正所謂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因為其四世三公的名聲,原本可以掌控朝廷,以士族為朝廷唯一政治力量的,可惜一切都被董卓破壞。
  • 三國此人地位超袁紹,江東虎將孫堅是他同盟?董卓卻想要除掉他!
    文:操雲飛(作者原創授權)袁氏四世三公,是熟悉漢末三國歷史的讀者中最熟悉的大家族之一,而且在漢末動蕩的時代中,袁術、袁紹兩兄弟也一度成為歷史舞臺上極具影響力和戲劇性的角色,從本篇起,我們先從袁術入手,分析袁術戲劇性的人生。
  • 四世三公是怎樣一種體驗?這9個成語了解一下
    說起三國割據,有眾多世族參與其中,汝南袁氏更是箇中翹楚,族中有兩個不得不提的人:袁紹、袁術,前期佔據了半壁江山的兩兄弟。四世三公每次提到袁家,這個詞總會被掛在嘴邊,四世三公不是說4代人出了3個「三公」級別的官員,而是袁氏4代人每代都有「三公」這樣的高官,或者換個詞,四世五公,可見袁家在東漢時期有多麼輝煌,只有弘農楊氏還能聊一下。「四世三公」用來形容世代官居高位。
  • 什麼是四世三公?袁家四世三公有哪幾位?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袁氏文化,傳播袁氏正能量。四世,也就是連著的四代人,從你的老太爺、爺爺、父親輩一直到你,一路傳承下來。如果大家都能在同一個時期活著,就會被稱為四世同堂。三公,這是中國漢代的官職稱呼,其實不是一個官職,而是三個官職。指的是司空、司徒和司馬。都是漢朝大臣中的最高職位。所以說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那在當時來說,是非常有地位的。
  • 袁紹袁術出身的汝南袁氏,不是東漢惟一的四世三公家族
    西漢之時只有韋、平兩家父子宰相,已經屬於非常罕見之事,但是到了東漢時期,數世官至三公的卻並不少見。最為著名的就是袁紹、袁術所屬的袁家,四世三公,是漢末有名的世家大族。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三公參謀議國之大政:「凡國有大造大疑」,三公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三公通諫爭之。
  • 被《三國演義》嚴重低估的亂世梟雄,關東同盟的盟主——袁紹
    袁紹(142年-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那麼袁氏四世三公的稱呼有何而來呢?被《三國演義》低估的亂世梟雄——袁紹袁紹其人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共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 四世三公,門生遍朝野,大事謀而不絕
    袁紹,字本初,他的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稱,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他的勢力最巔峰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軍閥在實力上可以和他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