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粹德國,女人的根本角色就是生孩子

2020-12-09 歷史研習社

作者:霍小山

最近,知名舞蹈家楊麗萍在自己家火鍋店吃火鍋,有網友留言「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該評論收穫過萬點讚。

這句留言讓我想起希特勒在1935年9月13日的一次演講,他說「成為母親不是女性身份的降低,反而是她最大的功績。對女性來說,沒有什麼比生兒育女更偉大的事了」。

納粹的宣傳負責人戈培爾則附和元首的意見,聲稱「女性的任務就是讓自己美麗,將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正如雌鳥為了雄鳥而讓自己美麗,它也為雄鳥孵蛋」。

在納粹黨人的理念中,生兒育女是衡量女性是否成功的最高標準。

一、納粹對女性的定位

一戰之後,希特勒認為,西方文明,尤其是德國面臨著衰敗局面。要想逆天改命,就必須建立一個團結統一、血統純正、時刻準備戰鬥的國家。因為只有純正的種族,沒有受到外界因素侵擾而退化的種族,才能奮起戰鬥,並且取得勝利。

培育一個純潔的雅利安民族 ,並且要使種族無限延續 ,發揚光大 ,就必須鼓勵女性多生兒育女。女性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作為一名母親,為民族共同體養育血統純正的健康孩子。你也別跟咱扯什麼「寧願做自己的女王,也不要當別人的公主」之類的,元首說的很明確,「一個很有成就的女律師和一個擁有五六個健康孩子的母親相比,從民族的利益來講,這位母親所做的貢獻更大」。你以為自己是獨立自主的女強人,其實在元首眼裡一文不值。

因此,希特勒心中完美的雅利安女性形象,都身材豐滿、金髮碧眼、面龐清秀、乳房高聳、臀部肥大——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就是「屁股大好生養」。希特勒找的小情人,愛娃·布勞恩,就是這種女性形象的典型。

此外,希特勒在慕尼黑的別墅中,懸掛著一副《四元素》的畫,畫中有四名赤身裸體的美女。這不是因為希特勒想搞黃色,而是畫中美女都體態健美、豐乳肥臀,符合希特勒對雅利安女性的要求。

▲愛娃·布勞恩

納粹統治期間,宣傳畫上的女性形象基本都是孕婦、哺乳的母親和帶孩子的母親。藝術史家通過對納粹統治期間的女性繪畫的研究,也得出一致的定論——女性是男人的性對象,等待男人的挑選,為男人所主宰,隨時準備獻身。所謂女權主義,不過是受法國啟蒙運動錯誤影響的舶來品,是「布爾什維-猶太主義的陰謀」。

鼓勵女性多生兒育女,表面上看是為了種族繁殖的需要,但其思想的本質,卻是法西斯主義自然的剛性邏輯。納粹黨認為,民族是一個自然的實體,而不是什麼想像的共同體。既然自然秩序明顯的將男人和女人做了區分,那麼納粹就必須要使兩性都各自展現自己的自然特徵。如果放棄兩性的自然特徵,就會導致現代頹廢和民族衰落。男性特徵,註定是為了戰爭,而女性特徵,就是成為一名母親,為民族繁殖後代。

▲宣傳畫中的標準德國少女形象

納粹在此思想基礎上,熱情的謳歌母親的偉大。「當她為了民族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時,她就是在為民族而鬥爭」,相反,「一個沒有母親,沒有搖籃的民族······會被譴責為道德上、政治上和經濟上衰敗並且理所當然的向著奴隸制發展」。

為此,納粹黨常以清晨來比喻年輕女性,暗示女性就像自然,而男人就是自然的徵服者,女人的美就像大自然一樣,她應該像大自然那樣去孕育和創造。也正因為女性就像自然,所以納粹反對女性塗脂抹粉,認為化妝那都是法國這種腐朽沒落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女人才幹的事。咱德國女人,就應該不施粉黛,打扮的像個樸實無華的村姑。為此,父母要把女兒的金色頭髮梳成小團或紮成辮子,再給女兒穿上阿爾卑斯村姑裙,如此一來,一個農家少女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二、動員婦女回家

既然希特勒已經給女性安排了繁衍後代的角色定位,那下一步就是要引導女性往自己預設的方向走,刺激她們結婚,生孩子。

1934年,即希特勒上臺後的第二年,母親節被定為法定假日,育有四個或更多子女的母親會被授予「帝國母親」的榮譽稱號。

納粹政府鼓勵男女以生育的目的結婚,而不是基於愛情。夫妻離婚的理由,不能是出軌,不能是家暴,也不能是星座不合······,只有有生育能力的丈夫或妻子在對方沒有生育能力或拒絕生育的情況下,才可以同對方離婚。婚姻制度在希特勒眼中,只不過是為民族繁殖的工具,他甚至規定,雅利安女人墮胎為非法。同時,為了讓德國女孩儘早成為母親,1938年7月,新婚姻法將雅利安人女性的結婚年齡降低至16歲。然而奇怪的是,希特勒本人卻對婚姻與親密關係充滿恐懼心理。

為了讓更多的職業女性回歸家庭,安心的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同時也為男性失業人員騰出更多的就業崗位,納粹黨採用了種種「旁敲側擊」的手段。1933年,納粹黨剛剛掌權,就在全國發起「動員婦女回家」運動,力圖將「教堂、廚房、孩童"三位一體的領域作為女性的專享舞臺。「不要幹與人生無關的事情,要學習做一個好妻子」,「工作並不會為你帶來快樂,家庭才是你該呆的地方」。

同時,政府頒布《減少失業法》,準備結婚的女性只要同意婚前六個月放棄原有的工作,就將自動獲得政府的貸款資助。而這筆貸款,絕大部分來自對單身者收取的附加稅。看到沒,你不結婚,不但無法享受奶茶店買一送一的優惠,而且還要多交稅,這怎麼算都不划算。

當然,並非所有的德國女性都被政府的貸款資助所誘惑,她們依然選擇留在職場。對於這些頭腦深受「布爾什維-猶太主義的陰謀」毒害的人,納粹黨便採取強制措施,解僱政府管理部門的大量女公務員、中小學的女教師,醫療保健機構的女醫生、司法系統的女法官和女律師。解僱女法官、女律師還有別的理由,希特勒認為,「女性難以進行邏輯性思考並作出客觀的推理,她們只會被情感所左右」。

但是,納粹黨的政策遭到了現實的錘擊。納粹黨上臺後的三年,德國女性的就業人數反而從485萬上升到了563萬。而原因自然是因為政府讓女性全部退出職場的政策,違背了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例如,德國政府允許私營企業無理由解僱女性職員,只要他的父親或丈夫有能力供養她。不過貌似企業家們都不太願意領政府的這個情,因為女性勞動力很廉價,一般而言,一個熟練女工的工資只相當於男性熟練工的66%和男性非熟練工的70%。資本家都是逐利的,不可能放著廉價的勞動力不用。

又例如,在紡織、食品加工、成衣等許多行業,女性明顯比男性更適合某些崗位。為此,1934年,德意志勞動陣線專門創建了女性分部,這證明納粹黨「動員婦女回家」運動的失敗。

▲戰場上的德國女兵

而且,隨著德國經濟的復甦,就業崗位的大幅增加,社會上出現了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納粹黨不得改變固有的男女分工政策,1936年,政府廢除了結婚貸款;1939年,納粹黨黨報《人民觀察家報》呼籲女性接替被徵召入伍的男性所留下來的工作;1940年,勞動部出臺一份女性動員令草案,規定女性都有義務進行勞動登記以備徵用;1942年,政府還通過了一份保護女性僱員的立法······

前後不過十年時間,希特勒的臉不但被蘇軍打的劈啪作響,也被女人打的劈啪作響。

三、為民族培養賢妻良母

與「動員婦女回家」運動相配套,納粹政府還對教育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目的就是要為雅利安人培養賢妻良母。希特勒在紐倫堡婦女大會的演講中聲稱:「婦女所擁有的平等權利在於,她們在其自然所定的生活領域內收穫了她們理應獲得的高度尊重……德國婦女有自己的戰場:帶著她們為國家所生的每一個孩子,為民族的鬥爭事業奮鬥。」

納粹當局規定,針線教育是女孩的必修課程。中學階段,女孩將進入女校學習家庭經濟,為將來相夫教子做準備,而男生得以進入傳統文理中學,為將來考大學做準備。1938年,政府創建了專門的女子中學和女子特種學校,教女生烹飪、手工藝、庭院管理、醫療保健等課程,「有了這十二個生活小妙招,家裡的衛生如此簡單!」,「冰箱能放茶葉嗎?其實很多家庭都錯了,該這么正確保存」,「為啥飯店的手撕包菜好吃?多一個技巧,包菜入味還鮮嫩」。·····至於自然科學、外語、數學、拉丁語等課程,因為母親、妻子用不著,所以都被大幅裁剪。

德國婦女組織也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國大量開設「母親學校」,教女性掌握幼兒護理的基本常識,製作兒童玩具的簡易方法等等,保證她們能成為賢妻良母。婦女組織還派專門的指導人員拎著大米和食用油,去一些窮鄉僻壤,幫助當地的農家少女學習家政管理知識。

除了教育改革,納粹還將少女們組織起來。1933年,納粹成立面向14至18歲的女孩的德國少女聯盟,和一個面向10至14歲女孩開設的青少女聯盟。1934年德意志少女聯盟官方出版物明確指出:「10至14歲的少女應熟悉家務和廚藝,並確保『家中的爐灶永遠都是暖的。」第二任德國少女聯盟領導人尤塔·呂迪格教育少女們,「根據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的理論,在人生下一階段作為妻子和母親組建家庭,養育堅強而驕傲的下一代人。」

因為女性的職責是充當「德意志鬥士」的賢妻良母,要求她們圍繞著「廚房、孩子,教堂」轉,所以德國少女聯盟的任務就是培養團員成為「民族社會主義世界觀的載體,為同志和事業獻身」,在體格上為當母親作好準備。團員們要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內容有田徑項目(長跑、跳遠等)、體操項目(空翻、走纜索等)、遠足和遊泳等。在她們就業或升學前,還有要參加一年的強制勞動。勞動場所絕大多數都在農場,因為這可以體現納粹「血與土」的意識形態。

▲1941年少女聯盟的體操活動

除了鍛鍊健康的體格,學習家政的技術,德國女孩還必須樹立種族優生意識,為此,德國少女聯盟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要讓女孩具備「民族的種族良知」,最終「這樣的德國婦女與這樣的德國男子的結合,能夠使我們民族的種族得以重生。」

納粹黨黨衛隊還成立了自己的新娘學校,凡是同黨衛軍成員談戀愛或已經訂婚的女子,以及其他未婚的女性納粹黨公職人員均需參加「完美新娘」培訓。培訓期為6周,課程有烹飪、熨燙、園藝、保育、室內裝飾、動物飼養、保養軍靴和軍服、擦拭短劍等。

培訓期滿後,新娘學校會對女學員進行成績考核,如果考試合格,就頒發證書,證明你可以跟黨衛隊隊員結婚。婚後,如果新娘精力充沛,生了6、7個孩子,就會被授予銀質十字勳章。如果生了8個或者8個以上的孩子,就會被授予金質勳章,成為母親中的勞動模範。有部叫《納粹女孩的春天》的電影,就反映了這段歷史。

▲《納粹女孩的春天》劇照

還有個著名的傳言,就是納粹的「生命之泉」計劃,即希姆萊安排具有優等血統的男女進行交配,先後生育了大約2萬名金髮碧眼、高大健壯的「優等嬰兒」。這段歷史值得懷疑,因為在所有「生命之泉」的設施中,僱員只有七百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希姆萊確實想開展這個類似於大型種馬場的計劃,但是由於急需安置和屠殺猶太人,導致他力不從心,「生命之泉」也只能草草收場。

尾聲

1945年,隨著納粹統治的灰飛煙滅,德國女性終於從希特勒給她們設定的人生軌跡中解放了出來。

而現在,還有很多人想把所有女性都框進他們打造的人生模式中。誰敢特立獨行,就是離經叛道,就是荒腔走板,就是糟踐生命。

醒醒吧,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

參考資料:

1、李伯傑、姜麗《德國文化史》,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

2、馬克·尼古拉斯《法西斯主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3、約翰·託蘭《希特勒傳》,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

4、鄭寅達 、 陳暘《第三帝國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

5、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臺灣文圖書局,2005年

6、楊智雯《納粹時期德意志婦女的母親角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畢業論文,2012年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納粹殘酷計劃「生命之泉」:上萬挪威女性幫德國生孩子
    說簡單一點,這個機構主要的目標就是做試驗,根據納粹種族優生理論做試驗,從而提高北歐人種的出生率。什麼是納粹的種族主義?納粹奉行的不是簡單的民族主義,不是簡單的德國人高人一等就行,而是奉行民族主義的細緻劃分,也就是說雅利安人是高人一等的,其他都是低人一等的。雅利安人,最早是一個印歐人集團。
  • 納粹德國「人類之泉」計劃揭秘,納粹為什麼對這些孩子感興趣?
    大家知道,納粹的核心理論就是種族理論,即認為他們發明出來的「雅利安」種族是高貴的種族(納粹口中的「雅利安」種族是個偽概念,具體可參考桃花石雜談之前的其它文章)。因此在其意識形態裡,保證「雅利安」種族的發展壯大是具有核心地位的。
  • 酷刑真相:細數二戰德國納粹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
    我們今天要揭露的,就是這場長達十多年,殘害數千萬人生命的國家級犯罪現場。人類種族分級事情是從 1933 年開始的,這一年希特勒當選為德國總理,他代表的納粹黨也成為了德國主要政黨,緊接著第二年他又邁進一步成為了德國國家元首。這讓希特勒終於擁有了最高政治權力,從此可以全面開始實施他的治國方案了。
  • 納粹德國秘密種人計劃:地下花園裡,無數血脈純淨的女人等待懷孕
    尤其是在德國國內生長的大部分猶太人尤為低劣,所以在二戰中,兇狠殘暴的德國納粹分子屠殺了德國國內絕大部分猶太人,致使這個種族一度瀕臨滅絕。 而炮製「日耳曼種族神話」的就是人稱「殺人魔王」的海因裡希·希姆萊。希姆萊為了能夠給希特勒的「大日耳曼種族神話主義」尋找歷史根據,費盡心機編撰了一個亞特蘭蒂斯神話傳說,稱日耳曼人是太空超級人種亞特蘭蒂斯人降臨地球的後裔。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耶格的這組照片記錄了納粹鼎盛時期,為目空一切的希特勒和他的追隨者再次塗上一層恐怖色彩。達豪集中營一排排簡易營房,其中32座用於關押猶太人和其餘受納粹迫害的團體。這位攝影師遠在希特勒掌權之前就是狂熱的法西斯分子,他美化第三帝國,為希特勒生日和其他場合拍攝宣傳照。在希特勒自殺身亡和納粹德國衰敗之後,他把照片藏在鐵盒裡埋在慕尼黑附近的幾處場所。他定期回去查看,讓它們保持乾燥。
  • 鮮為人知的生命之源計劃,納粹德國人種改良,打造「超級嬰兒」
    生命之源計劃(Lebensborn)出自於海因裡希·希姆萊之手,他是納粹黨衛軍的首領,納粹從1935年開始秘密實施「Lebensborn」計劃,以通過挑選美麗優秀的女子,達到」創造優秀人種」的目的藍色的眼睛和金色的頭髮的雅利安人被視為優秀的人種,當時的挪威被視為是最純正的地方,因此海因裡希
  • 所謂「人性」只是遮羞布:納粹想造出原子彈,其實根本沒戲
    如今,人們對二戰德國沒有造出原子彈大概有如下幾種解釋:其一,德國科學家有良知,故意錯誤地引導原子彈的研究方向;其二,德國高層並不怎麼重視原子彈,相對原子彈而言,高層更迷信巨炮和遠程飛彈;其三,德國根本就沒有製造原子彈的條件,所謂「二戰德國無限接近原子彈」這個命題,根本就是後人腦補出來的。除了這三大傳聞外,各種版本更是層出不窮。
  • 悲慘的挪威女人:二戰被德國當作「生育機器」,戰後還遭國民唾棄
    悲慘的挪威女人:二戰被德國當作"生育機器",戰後還遭國民唾棄說起挪威,在許多國民眼中,都是一片風景秀美,氣候宜人的天府之國。挪威也成為了無數人追求和嚮往的定居王國。然而,二戰時期的挪威,卻是一片腥風血雨,這裡的女人,經歷了一場令常人無法想像的悲劇。
  • 夏芊若:德國納粹時期的「黑色教育」
    恰恰是德國,在這一點上有著極為慘痛的經歷和教訓。那就是希特勒的納粹統治。在納粹黨極權統治下的德國教育被稱為「黑色教育」。在納粹之前的德國魏瑪共和國,學校已經開始用民主的方式教學。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1767-1835)認為,人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國家的義務就是保障個體的自由。
  • 納粹德國:崛起的災難
    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的時候,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可以說,剛剛上臺的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凋敝的德國。可等到戰後,納粹德國的名將古德裡安在回憶錄裡依然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德國在希特勒獨/裁之下獲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項就是「失業現象消滅了」。
  • 德國的恐懼2019年,納粹「火炬遊行」再現
    希特勒的特粉們在柏林舉行了盛大的火炬遊行上圖是1933年盛大的火炬遊行,表現當時納粹黨徒對於希特勒的崇拜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也多次舉行火炬遊行,以彰顯德國軍隊鐵一般的意志,德國人民超強的凝聚力自此火炬遊行就和納粹統治掛上了鉤,所以二戰後西德全面禁止火炬遊行,就是害怕人民看到火炬遊行就受到「感染」,想起那個納粹時代不過東德政府並沒有禁止火炬遊行,畢竟蘇維爾需要
  • 納粹德國的核武器沒有研製出,源於納粹領導人的「短視」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以迫害猶太人,而臭名昭著。 納粹政權汙名化猶太人,為的就是激起民粹主義。消滅猶太人的同時,以病態的主義——雅利安民族是優等民族,通過敵視其他民族,以此來團結國內的動員能力。 為的就是在二戰中能夠更多地凝聚本國的戰鬥力,為自己侵略世界的惡行樹立一個看似正當的理由。
  • 納粹德國的逃亡者
    卡西勒:我們在納粹德國沒有可追求的了與愛因斯坦同樣對納粹有清醒認識的人還有德國的哲學家卡西勒。 卡西勒是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重要代表,《符號形式的哲學》和《人論》的作者,也是猶太人。要在中世紀,他們燒掉的就是我了,如今他們只燒我的書就感到滿意了。」 此時的弗洛伊德認為納粹只會焚書,不會燒人。至少,作為奧地利公民,弗洛伊德認為自身是安全的。 但弗洛伊德的天真很快就碎了一地。1938年3月11日,德軍侵入奧地利。
  • 德國反思納粹上臺教訓
    「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 柏林「恐怖地帶博物館」曾是納粹蓋世太保總部所在地,現在常年舉辦各種歷史展覽。默克爾當天為題為《柏林1933——走向專制之路》的展覽揭幕並發表主旨演講。她在回顧納粹上臺的歷史後指出,當年納粹能夠犯下滔天罪行,德國社會也有責任。一部分精英分子加入了納粹黨,更多的人則對納粹暴行保持沉默。
  • 納粹集中營,遠不止奧斯維辛,納粹殺人方法讓人毛骨悚然
    但是納粹的慘絕人寰讓它用聲名遠揚,在蘇聯紅軍解放它之前的四五年,110萬猶太人在此被屠殺。 1933年,希特勒剛上臺不久,就已經有了一個叫達豪的集中營,不過當初只是為了關押希特勒的反對派,跟屠殺絲毫無關。
  • 扭轉德國命運的神:二戰前的希特勒,創造納粹經濟奇蹟
    「僅僅是個演技拙劣的滑稽角色,一個陰險的小丑,比墨索裡尼更荒謬和愚蠢」。巴爾齊尼認為:「希特勒的兔子尾巴長不了,無需大驚小怪,只是個曇花一現的無名小卒,很快被歷史遺忘」。 巴爾齊尼覺得,希特勒「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
  • 納粹德國的科技是什麼水平?
    法本託拉斯的科學家們曾在第一次大戰初期英國的封鎖切斷了智利對德國的正常的硝石供應後,發明了利用空氣製造人造硝酸的方法,使德國避免很早垮臺。現在在希特勒統治下,這個託拉斯著手使德國在現代戰爭不可缺少的兩種物資方面能夠自給自足。這兩種物資就是汽油和橡膠,過去一直是必須依賴進口的。從煤裡提煉人造汽油的問題,這個公司的科學家在20年代中期就已經實際解決了。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如何辨別猶太人?褲子脫了一目了然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如何辨別猶太人?
  • 重複一千遍的謊言,一份理解納粹德國的書單
    德國司法體系對納粹罪行到底應負怎樣的責任?戰後德國法學界一直對此諱莫如深。《恐怖的法官》打破了這一僵局,它是戰後德國第一部批判納粹時代的司法理論與實踐的著作。法學家英戈.穆勒從反面論證了司法獨立、法官獨立等基本司法原則對於一個法治國家的必要性。
  • 納粹德國——一個瘋狂的國家和它瘋狂的科技發明!盤點納粹德國的黑...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德語:Deutsches Reich)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 deutsches Re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