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高考英語分數佔比,純屬胡鬧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 |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 李少威

這篇文章,打算從扯淡開始。

「母語,外語,母語,外語……」重複念叨了幾遍,我感覺到了問題。

問題在於這兩個詞不相對,卻一直被相對使用。

外國話叫外語,沒錯,那對應的就應該是「內語」,或者「本語」,但都不好聽,相比「母語」也少了情感成分。

故而漢語者,母語也,這是最好的名稱。

那麼其它語言,竊以為應該叫「姨媽語」為佳。

其一,不是「外婆語」,因為沒有地位高下。

其二,不是「舅舅語」,因為沒有性別差異。

我們總是不時會感覺到,「外語」這個詞害人不淺。

一方面,一聽上去就知道這「不是我的東西」,也不是「古已有之」,更不是「國粹」,所以地位就低上一等。

另一方面,因為它地位低等,那麼就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尤其是為了抬高一點什麼價值,總是拿它當替罪羊。

而事實上,語言就是個工具,是一種技能,合用的就是重要的,並且掌握的語言越多越好,這是由開放的世界決定的,也是由世界的開放要求的,通俗點說就是,技不壓身。

扯淡之標的,是為了不扯淡,下面就要來說正經事了。

姨媽語

姨媽和媽媽,是姐妹關係,可能比媽媽大,也可能比媽媽小。我們只考察最正常的狀態,姐妹關係應該是一種良好的血緣和親緣關係。

這就意味著,姨媽見了媽媽,肯定不會上來就打,也不會以損害媽媽作為她們生存的手段,她們之間不是零和關係。

相反,姨媽和媽媽,應該是一種合力,一起辦成單個人辦不到的事情,讓彼此都生活得更好。

今年我們至少聽到一位專業人士和兩位非專業人士提出的意見,要求「加強母語的保護」。

加強什麼,進一步怎樣怎樣,這是人們熱愛的表述方式,但真正有意義的,是怎麼做。綜合一下三位人士的意見,要「加強母語」的保護,至少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要在高考中增加語文分數的比重,同時降低英語的分數佔比。

第二件,是要在高考中增設30分的「國學內容考核」。

第三件,在國內舉辦新聞發布會等重大外事活動中取消外文翻譯。

這樣做的目的,據說是為了「增強文化自信」。

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中文同聲傳譯人員在安理會會議廳的翻譯間工作。中文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其他五種工作語言分別是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

我不是太能理解其中妙諦。閱讀這些意見,你會感覺到,外語之存在,似乎專為消滅漢語而來。

果如是乎?

這就是我提出使用「姨媽語」這個名稱來取代「外語」的原因,沒有一個「外」字,一些敵視情緒可能就不會出現。姨媽不打媽媽。

我們先來把簡單的問題解決掉,然後再做深入討論的打算吧。解決的方式就是針對這三件事提出想法。

英語學得好,就意味著語文學得差,這是根本性的邏輯錯誤。

除非,你有足夠樣本的統計數據,來證明英語學霸基本上都是語文學渣。私意揣測,不會有這樣的數據,即使有,更大的可能性是結論顯示兩者相得益彰。

增加傳統文化優秀作品的學習沒有問題,但沒必要冠之以「國學」之名。「國學」這樣的名稱,只有兩個作用,一是方便為排外尋找道德高度,二是給騙子的行騙提供幫助。

並且,增加傳統文化內容與英語和其它外語的學習也不衝突。

舉個簡單的例子,民國時期的國粹派,林琴南、辜鴻銘、章太炎、吳宓、劉師培、黃侃等諸先生,都是國學大師,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外語特別棒。

辜鴻銘(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林琴南是晚清和嚴復齊名的翻譯家;辜鴻銘先生學貫中西,代表作都是用英文寫的,寫的內容是捍衛中華文化;章太炎先生自認為是中華文化絕續繫於一身,但他的日語很好,人們可能不知道,「國學」這個詞,是個日語詞彙,是章先生翻譯過來的;吳宓,到今天為止,在對西方文學、中西比較文學的研究上,可能還無出其右者,首先當然是要英語好。

餘不贅述。他們的存在證明,英語不影響漢語,也不影響文化自信。

所謂取消外文翻譯,以此「提高文化自信」者,就是掩耳盜鈴的典型。

漢語是聯合國官方語言沒錯,但它的全球使用廣度(不能單看人數)和影響力不如英語,也是事實。外文翻譯之目的,在於方便工作,它的存在,也無關文化自信。我從未聽過希望說清楚一件事,但卻以讓人稀裡糊塗為追求的。

外文翻譯有可以改善的空間,比如發布者的陳述和翻譯交替出現的方式,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果秉著把事情做好的意圖,那麼恰當的改善應該是增加同傳,而不是取消翻譯,取消的動機更不能是所謂「提高文化自信」,這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離譜透頂

下面我們開始來做一點延伸思考。

人們應該都不會懷疑一個基本事實——在中國經濟越發達的地方,英語平均水準越高。比如上海人的平均英語水平,肯定比西部任何城市都要高。

是經濟發達導致了英語水準高,還是英語水準高導致了經濟發達?

這個不好說,但它們有對應關係,恐怕不容否認。同時,英語水準也與社會開放程度和現代化程度呈現正相關關係。

為什麼?

因為當代世界是一個互聯世界,所有的「發達」,都是因為和世界聯繫緊密。而聯繫之前提,就是掌握溝通工具。

意見的提出者是不會反對開放和經濟增長的,那麼,為何對這麼明顯的事實視而不見呢?

英語水平高,是福不是禍。

說到「發達」,不妨說遠一點,一竿子捅到清末的「開眼看世界」裡去。

要看世界,就要懂外語。1861年,恭親王奕 奏請開辦京師同文館,作為中國改革的開端——自強運動的基礎設置之一。

京師同文館是什麼呢?翻譯一下就是「國家外國語大學」。

想要融入現代化潮流,爭取國家民族立於先進,就要學外語,這是恭王爺的深刻認知。後來那一批推動國家前行的革命和改革的精英,絕大部分都精熟外語。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讓中國人可以更多地參與表達,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能夠理性地表達。

白話不是新文化運動之後才有的,人們從來就是這樣說話,只是以前上不了臺面。唐代的話本,明清的小說,大多都是白話文。

但漢語在近代化時代,一個明顯的缺陷凸顯了出來——缺乏理性概念。比如,今天我們日常使用的詞彙,如媒體、企業、固態、液態、哲學、邏輯……幾乎全部都是外來詞彙。

就像「國學」也是外來詞彙一樣。

這很諷刺,但目的不是諷刺。而是說,正是因為學習外語,我們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社會文明和科學昌明,正是因為學習外語,我們才像今天這樣思考。

我之不贊成把外語放到漢語的對立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代漢語的活力,正是來源於外語。

外語不會殺傷文化自信。中國文化自信的喪失,是從1840年開始的,那時的現實,恰恰是沒有外語。中國文化自信的建立,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開始的,這時的情況,恰恰是中國人外語精進。

能夠站出來提意見的,當然都是成年人,而且擁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個東西總是很吸引眼球,那就是批評下一代,而他們正好具備了批評的最佳條件。

因此,除了認為英語妨礙文化自信之外,他們也對許多外文詞彙和莫名其妙的符號進入了青少年的語言世界感到痛心疾首,恨不能一日殄滅之。比如B站,他們如果走進去,估計啥也看不懂。

於是這就被理解為對漢語的汙染。

想多了。

B站的孩子們走出來,要去買飲料,進了便利店還是會說「來瓶可樂」,絕不會說:「¥%……&*()E¥%……R&*TI(YPO」。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不能脫離規範的漢語,那麼漢語的規範性怎麼會有問題呢?——注意,這個問句非常典型地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

這種杞人之憂,還包含著深刻的傲慢,總覺得下一代不如自己——儘管每一次都被證明實在離譜,並且在現代科技條件下,越來越離譜。

男士們,女士們,鄉親們!今天中國年輕人的整體漢語水平,一定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不服,請舉例。

奇哉怪也

提到增強文化自信,有人就要拿漢語、外語說事,並且把外語放到漢語的對立面。

奇哉怪也。

然而既然這是一種現象,我們還是有必要去面對它,去解釋它。

為什麼?

我之所以迷惑,是因為,為什麼要「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漢語地位」,就要降低英語的分數佔比?為什麼不降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佔比?這些都是典型的外來之物啊。

我只能想到一點,那就是,外語代表著某種文化,而文化可以被發揮和聯想。比如聯想到政治制度,殖民歷史,意識形態……

也就是說,作為一種工具的語言,被賦予了太多根本與它沒有關係的內涵。

下面的話可能比較不好接受,但道理就是這樣:把外語視為文化自信的消解因素,相當於在砸中國人的日本車,不過就是反智行為披上了高妙的偽裝罷了。

語言,就是工具,工具越多越好,它也承載不了你想要它承載的那麼多內容。

輕薄英語,不會損害英語的實際地位,只會自我損害。

自尊和自信,是在開放和理解中建立的,絕不是在藩籬中臆想出來的。這一點,考諸上下五千年,應該也沒有疑問。

好好想想。

編輯 | 董可馨

排版 | SHAN

更多推薦

熱文

圍觀

故事

商城

雜誌

相關焦點

  • 分數佔高考英語一半的閱讀,如何才能做得又快又準確?19考生參考
    分數佔高考英語一半的閱讀,如何才能做得又快又準確?19考生參考高考英語中分數佔比達一半之多的就是閱讀了,其中短文閱讀共四篇計30分,七選五一篇計10分,完形填空一篇計30分,要拿下這三道與閱讀相關的題目的話,英語總分隨便就上120以上了,但對於大多說考生們來說,英語閱讀最大的難點就是詞彙量較大、英語句式多以原版英美句子為主,所以要讀懂這些內容必須要在記單詞、熟悉語法上下功夫,所以閱讀要拿高分,雖說是一個長期的練習過程,但是掌握下面幾點之後也可以讓你的閱讀做得又快正確率又高
  • 不是所有天才都擅長學英語,降低英語分值,讓高考更公平一點
    而農村家庭的孩子不得不在英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未必達到富裕家庭小孩的水平。因為英語作為主課,所佔分數比重較大。所以最近些年,農村家庭的重點大學升學率越來越低。英語上的缺陷不得不引起重視。英語作為現在高考的一門主課,分值比重極大,所以如何提升英語成績成為很多家長的頭號目標,所以以英語培訓為主的輔導機構遍地開花,很多家長為此一擲千金。產生諸多利益糾葛。
  • 高考英語作文分數低的幾個原因,看看你佔了幾個
    如果想在高考英語作文方面取得一個相對不錯的分數,必須要知道閱卷老師評分的幾個小細則,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英語作文的題型、評分標準及對作文各個等級的劃分具體可以參考一下考試大綱,這裡就不再贅述。結合曆年考生的情況和我們高考閱卷組的老師,和大家講講有關高考英語作文數分低的原因和常見的幾個問題。
  • 鄭強教授建議英語變選修,降低高考成績比重?網友直言:這就對了
    我們所有人都知道,英語是伴隨學生學習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我國教育對英語十分看重。英語是三大主科之一,和語文數學並稱為課程三大巨頭,所以英語佔的分數也很高。學生進入初中之後,對於英語的要求更為嚴格,畢竟英語是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考不好,高考成績自然高不了。在高考當中,如果學生的英語成績不好,那麼這個學生就會擁有很大的劣勢,對成績造成的影響會很不好。浙大教授建議英語變選修,降低高考成績比重?網友直言:支持。
  • 俞敏洪:高考英語不公平,建議降低英語難度!網友:看這份成績單
    關於英語是否退出高考的問題,近幾年討論越來越熱烈,其中支持的聲音和反對的聲音同時存在,但是主張將英語退出高考的聲音,優勢在擴大。主要把英語退出高考,理由主要有這麼幾個:第一,多數人用不到英語!英語本質上一門工具,工具就是用來使用的,但是中國人把它當成了考試提分的工具,還總結出「三長一短選一短,三短一長選一長」這樣可笑但又實用的做題技巧,多數人的聽說能力很弱,即便是大學四級或者六級水平,也無法和外國人進行交流。第三,科技發展會降低英語的重要性。
  • 「英語退出高考」真的是有利無害嗎?老師:「未必」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需要清楚,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其設置的意義是什麼?1980年全國高考開始設置英語科目並且以總分30分計入,當時所考科目為語文、數學、政治,文科為歷史、地理,理科文物理、化學,每科分數100分,加上英語總分為530分。到了1981年英語總分提升到了70分,1982年後英語改為滿分100分。
  • 宋祖兒高考到底有多偏科?英語127分,看到數學分數笑到打鳴
    宋祖兒高考到底有多偏科?英語127分,看到數學分數笑到打鳴馬上就要進入高考的時期了,廣大考生和家長都變得非常的謹慎,如臨大敵,畢竟高考對於大家來說真的是特別的重要,付出了10年寒窗苦讀,只為了可以魚躍龍門,但是有些人在高考的時候發揮失誤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於是有很多人為了讓自己更加的有保障,都會選擇藝考,這樣會讓大學的門檻有所降低。
  • 經驗分析高考日語和英語哪個簡單
    高考日語近年來高考中出現了一個比較受考生跟家長們關注的一門外語,那就是高考日語。那麼就來對比一下這個高考日語和高考英語那個簡單一些。1:分值很多考生的話對日語抱著觀望的態度也是因為確實不是很清楚這個日語的情況,這個作為高考中的外語科目總分的話是跟英語相同的同樣是總分佔比是150分的,不用擔心分數會變少之類的。
  • 「是否將英語踢出高考」,教育部給出了回應,不少學生拍手叫好
    教育部明確表示不會將英語踢出高考,但未來會考慮降低一些分數 雖然教育部沒有確定這個方案,但只要有降低分數的希望,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好消息
  • 教育部對「是否將英語踢出高考」,做出回應,不少學生拍手叫好
    教育部明確表示不會將英語踢出高考,但未來會考慮降低一些分數 雖然教育部沒有確定這個方案,但只要有降低分數的希望,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好消息
  • 高考趨勢:重語文輕英語?專家提建議,看來英語「主科」地位不保
    數年來,討論高考英語該不該取消的聲音一浪比一浪高,幾乎出現勢必要取消的一片倒。即使不支持取消英語的,也退而求其次提出,至少也要降低英語分數權重;或者改為修選科目,學與不學,要學到什麼程度,給學生一定的選擇權。
  • 英語:60多個國家的官方語言,取消或降低考試中的比重至關重要
    從這方面看,英語是重要的,值得我們學習,總而言之,我們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二、降低英語比重,或許對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有所幫助。1、降低英語所佔比重,保護母語,發揚中國特色文化。在2020年的中國最重要的會議上,就有相關人員建議調整高考語文英語分數權重,並指出:在法國、義大利、德國、挪威、俄羅斯、以色列、韓國等都制定法律或政策保護母語,抵禦強勢的英語入侵。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後,各部門可適時調整,加強保護母語,不宜過度突出外語。
  • 盤州【高考美術分數線】排名_貴州華鷹美術品牌精選
    因為學校不同其算法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學校是文化分專業分的綜合分來錄取學生的,文化分和專業分的佔比都是50%。錄取期間,各省、市和高校不得為了完成招生計劃而降低初次劃定的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2020-03-31美術聯考過不了怎麼辦如何補救美術聯考沒過,機會還是很多的。最新文章 秦長城修建的目的是什麼 高考作文必備簡短素材摘抄廣東省比較牛的獨立學院有哪些?
  • 北京高考英語一年兩考將替代會考 高二學生要求留級
    重點1  英語降至100分  方案:英語學科要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回歸到英語學科應有的位置上,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英語學科的考查限於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英語滿分100分,其中聽力部分佔30分,閱讀寫作等佔70分。
  • 高考在即!關於高考日語
    高考日語通俗的含義就是選擇日語代替高考外語考試,得到的分數並且對等。所考小語種的分數將不加折算如實計入高考總分。還有,得到過JLPT的級別的學生,一律沒有加分,學校也不會區別對待。但是部分學校會有高起點班和普通班或者所謂的跳級。凡是可以正常報名參加高考的中國大陸地區考生,都可以報考。
  • 2021年新高考分數究竟怎樣折算?
    2021年起,廣東將實行新高考改革方案。  考試科目按「3+1+2」設置  廣東新高考改革方案指出,本科高校考試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高考進行,考試科目按「3+1+2」模式設置。
  • 提高高考英語作文分數的五個技巧,掌握技巧輕鬆可得滿分
    明天就是高考了,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夠獲得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績。 前幾天三元高考給大家講解了各個類型高考語文作文的寫作技巧,而在英語考試中,英語作文也具有著同樣的重要性。今天三元高考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在高考英語作文中可以提高分數的五個技巧,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 英語無用,應被踢出高考?是突出母語,還是沒有國際視野
    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了,高三學子們都在加緊衝刺,希望能夠把握住最後的時間,穩固基礎,查漏補缺。但對於同學們來說,說到科目弱項,英語無疑是當選第一名的,無論是口語還是聽力,一到考試就令人倍感折磨。#英語確實是一門難學的語言,單詞語法多到連英語為母語的人,使用起來也並不完全規範。
  • 宋祖兒高考也太偏科了,英語是127分,數學分數沒開玩笑?
    不過,可能當宋祖兒的數學老師看到宋祖兒高考時的成績之後就不滿意了。考上大學之後的宋祖兒也曬出了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正式成為北電新生。剛上大學的宋祖兒經常會在網上po自己的日常,其中大部分都是吃吃喝喝。
  • 是否該把英語踢出高考,「廢英」與「保英」之爭誰會是最後勝利者
    「廢英」陣營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保英」陣營認為英語重要性無與倫比,兩派之爭由來已久。是否要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話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激烈爭論。對於這個爭論,「新高考前沿」認為:直接把英語「踢出」高考,還為時過早,但可以降低英語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