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了,高三學子們都在加緊衝刺,希望能夠把握住最後的時間,穩固基礎,查漏補缺。但對於同學們來說,說到科目弱項,英語無疑是當選第一名的,無論是口語還是聽力,一到考試就令人倍感折磨。#高考#
英語確實是一門難學的語言,單詞語法多到連英語為母語的人,使用起來也並不完全規範。但隨著英語納入高考,並且全球化進程加快,英語流利的人確實找工作更勝一籌。於是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一種外語熱,不僅從幼兒園開始就有雙語教學,而且因為難學,整個佔用的學習比重超越了語文的學習,於是就出現了重外語、輕母語的狀態。
就在今年的兩會上,針對高考話題,有人大代表提出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應有的優勢和地位,希望高考分數佔比上,語文考試比英語多20%。如果這一建議被成功採納,那麼對於把英語作為硬傷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我們先不考慮是否實施的可能性,就算成為現實,將英語考試降下20%的比重,無疑是揚湯止沸,英語仍然需要學習,語法單詞仍然一個都少不了,對於學習第二語言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來說,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大家仍然需要花大把時間在英語上面,畢竟難度擺在那裡。
英語現在是國際通用語言,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醫學生讀外國病例需要用到、藝術生看國外發展史需要、法學生在研究國際案例時更是常常應用,甚至有的招聘單位將四六設為基本門檻,英語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於這樣的現狀,英語的學習也是應該受到重視的。
為什麼大家說漢語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那是因為太多人能說出流利的英文,卻寫不對中國字;能聲情並茂地朗讀莎士比亞的詩集,卻背不下一篇《出師表》。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難道原因真的在於英語這多出來的20%嗎?而且。即便英語都受到如此重視了,為何大家對聽、說、讀、寫還是十分懼怕呢?
說到底,那是大家對自己的文化不夠重視,教育太過功利化了,不注重對文化底蘊的耳濡目染和薰陶。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就對英語開刀,豈不是因噎廢食,也對本來就考英語拉分的學生同樣不公平。
晨路王式教育負責人說:「高考英語降低權重,並不是提高漢語生存環境的科學方式,畢竟整個大環境都要求英語水平達到標準,包括求職」。
英語學習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平衡英語教育與漢語教育之間的關係,也是每個老師與家長共同需要努力的。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小鷺搜課與我互動,期待你的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