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中國似乎不怎麼受待見,尤其是高考中。似乎每隔一段時間,英語就會火一次,每次幾乎都是「把英語踢出去」!小編猜測,喊這些口號的人英語水平都不高,考試時被英語拉低了分數,能不恨英語嗎?
小編在讀高中時,就見過被英語拉分的例子。班裡一位同學的數學和理科成績數一數二,語文成績大家都差不多,外語成績卻只有七八十分。在高一入學時,只有五六十分。憑藉其他科目,他考上了一所省重點,如果英語能考得好一點,能平穩的進入985大學。
畢業後,「雙非」和「雙一流」的差距挺大的。
(一)若真踢出英語,你肯定會難過!
那些英語差,導致考不上大學人,請思考: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你雖然能考上大學了,但是卻躲不過大學英語。
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你雖然上了本科,但考研時你的英語怎麼辦。
英語是國際語言,你雖然不用在高中畢業後輟學,但如果把英語踢出高考,將來的科研、交流、出國怎麼辦。
把英語踢出高考,意味著高考前都不再學英語。而高考前不學英語,就意味著一輩子都學不好英語。
如果有朝一日,英語真的被踢出高考了,你一定會很難過。將英語踢出高考後,以上4條問題不可避免,到那時才會發現以前高考英語150分,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哪怕你英語很差,沒考上大學。
也許有很多人會說,不在乎以上4條問題。這畢竟只是個「假設」,假設你突然得到了200萬,讓你拿出100萬扔掉,你願意嗎?很多人在「假設」階段都會願意,但如果變成真事兒,恐怕沒幾個人願意扔掉100萬。
(二)事實上,英語已經是選考科目!
事實上,英語一直是選考科目。高考外語一共有6種語言,包括英語、日語、俄語等,考生任選一門參加高考。同時還有規定,小語種在命題時要比英語降低難度,因此其他外語的難度比英語低,在錄取時卻可以和英語生平等競爭。
也正是這個原因,許許多多英語不好的同學,選擇了用日語參加高考。2018年高考日語生人數約有3萬人,2019年約有5萬人,2020年約有10萬人。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的日語生最多。據不完全統計,日語生的成績分布在90~140分之間,有大量英語50分的人,從高中開始學日語,到高考時也能達到130的高分。
(三)仍有同學不願放棄英語
用日語參加高考,對學生個體來說,等同於將英語踢出了高考,對英語不好的人來說,等同於補齊了外語短板。
一方面有大量的學生通過日語考入了理想大學,有些同學早已畢業,或考研深造,或開始工作。另一方面仍有英語40、50分的學生,選擇繼續學習英語,他們所擔心的恰恰就是文章第(二)段提到的4條問題。
所以小編才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使高考允許不考英語,很多同學也會主動選擇考英語。
(四)高中不學英語,弊端多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人而論!
對於英語原本就很棒的同學來說,你學的好好的,放棄英語,肯定有弊端。但如果你只是在高中放棄了英語,在大學繼續學英語,那弊端完全可以忽略。在學會日語後,同時掌握英語日語兩門語言,反倒成了好事兒!
錢鍾書先生精通漢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等7國語言。我想錢鍾書在學習德語時,他身邊一定沒有說「英語更重要,別學德語」的豬隊友。
對於英語成績很差的同學來說,高中暫時放棄英語,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我想一位高考英語50分的同學,一定不會說「英語是國際語言,我很精通,雖然我才考了50分」,也不會說「我毫不擔心大學英語跟不上,雖然我才考了50分」,更不會說「我對考研英語很有信心,因為我高中就學的英語,雖然我才考了50分」。
(五)高中學日語,大學英語怎麼辦?
首先,要討論能否考上大學。
小編曾見過一位日語生,在大學裡後悔當初沒學英語。他所在大學的錄取線是502分,他考了513分,其中日語126分,原本的英語只有70分。
顯然,他在抱怨時,已經默認當初學英語也能考126分,並順利進入現在的大學。
其次,考研的必考科目為「外國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