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4日開幕的我市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上,平定縣眾多紫砂(砂器)、藥茶企業亮相,讓市民領略到其獨特的魅力。
今日起,本報開闢「砂之趣·茶之韻——走近平定紫砂(砂器)藥茶」專欄,全方位、深層次展現「砂都平定」文化產業和創意產品的獨特魅力,探索藥茶產業多元化發展之路。
用毛巾把展櫃擦拭乾淨,小心翼翼地將精美的紫砂器放進展櫃中,觀察後再調整紫砂器的擺放位置……12月23日,平定紫砂研發中心太原工作室負責人張娜在市展覽館精心布置展廳,迎接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的到來。每拿起一件紫砂產品,張娜都要摩挲幾下,「這些是研發中心近年來製作的精品,凝聚了大家不少心血。」
張娜所在的平定紫砂研發中心是省級非遺保護單位,負責人張文澤是省級非遺平定紫砂傳承人。他與紫砂結緣,是在2008年。當年,張文澤在外地購買了一件掛釉紫砂壺,十分喜歡,時常把玩。隨著不斷研究,張文澤發現爐鈞釉燒制技藝竟出自平定,這讓他驚喜萬分。2010年開始,他一邊搜尋平定紫砂相關資料,一邊尋找此項技藝的傳承人。
平定縣紫砂陶土資源豐富。據資料記載,民國初年,平定縣從江蘇宜興引進技術,興辦平民工廠。後來,平定紫砂幾經興衰終沒形成大氣候,部分燒制技藝失傳。
2012年,張文澤找到了燒制爐鈞釉的舊窯地址和70多歲的平定紫砂技藝傳承人張寶珠。張文澤拜張寶珠為師,一起到宜興學習制壺技藝,一住就是一年多。「我們恢復性地燒制出平定紫砂壺和筆筒,還把宜興現代制壺工藝融入其中,成功恢復了爐鈞釉燒制技藝。」張文澤說。
2015年9月,張文澤帶著精挑細選的50把紫砂壺,亮相山西文博會和廣東文博會,收穫不少訂單。浮沉百年的平定紫砂再度回到文化產業舞臺。「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創新為紫砂產業發展賦能。」張文澤說。研發中心始終堅持以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和根植技藝為核心,打造北方紫砂第一品牌,積極優化地方資源、恢復全流程傳統技藝、招募組建專家團隊研發創新文化產品。
為進一步提昇平定紫砂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張文澤邀請中央美術學院的王建軍參與研發,改進平定紫砂作品造型,使其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2016年,張文澤派兩名徒弟赴宜興交流,學習先進紫砂製作技藝。這幾年,平定紫砂研發中心在宜興、景德鎮和太原設立工作室,張文澤的徒弟張娜、盧紅文、李福海一邊負責工作室的各項工作,一邊學習先進的紫砂製作技藝。
平定紫砂研發中心製作的紫砂產品有「去粗留精、原礦附色」的特點。紫砂窯變茶碗掛天然土釉,經過秘制燒成,窯變茶碗穩重而不失內涵,且可以改善飲用水口感,是省非遺紫砂技藝保護企業特優名品。
「我們選擇原料時去粗留精,採用的原礦紫砂沒有添加任何化工原料。製作過程中,我們在傳統採集、晾曬、粉碎、過篩、煉泥、成型、晾坯、燒制製作流程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製作手法,推動新產品研發。」張文澤說。如今,研發中心已擁有10多項專利產品。這些專利產品先後獲得全國「大地杯」金獎、百花獎銀獎、茶具設計優秀獎和省級金獎、銀獎等,遠銷海內外。
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平定紫砂研發中心製作的紫砂窯變茶碗受到不少紫砂愛好者的青睞。今年,一位法國設計師開始與研發中心合作製作紫砂產品。(蘇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