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顆粒感 可以用來評判紫砂真假嗎?

2021-03-04 紫砂之家官方

「茗注莫妙於砂,壺之精者,又莫過於陽羨。」 ——李漁《閒情偶記》

「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文震亨《長物志》

「泥是肉,砂是骨」。「骨」者,「砂」也,通常指的是紫砂泥中的石英顆粒,石英密度大,熔點高,能提高紫砂的燒結溫度。紫砂,貴在有「砂」。砂,使燒成後的壺表,遠比一般黏土製品透氣性好;砂,使燒成後的壺體,一經泡養「火氣」盡消,不奪香而無熟湯氣。同時由於「砂」的原因,紫砂壺摸上去手感很好。

李利【 荷之語 】編號:36622

許多壺友經常討論如何判斷紫砂壺的真假,其中有一條:

紫砂有其獨特的顆粒感,如果壺表面摸上去是粗糙的,就是真的紫砂壺,如果是光滑細膩的就是假的。

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看一下。

紫砂是一種礦料,本身含有石英等介質顆粒,不同於瓷器,砂是其燒成後的體現,也是紫砂的特點。

紫砂原礦石

紫砂壺表面摸起來粗糙、細膩,其實是取決於其泥料的目數。

在紫砂礦風化後研磨成顆粒的時候,會使用篩網,而泥料的目數就是根據篩網的目數來的。

礦料篩網

目為直徑單位,指每平方釐米上小孔的個數,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等等。

目數其實就是指的泥料的粗細,目數越小泥料越粗,目數越大泥料越細。

一般來說,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壺身的凹凸感、顆粒感就比較明顯,透氣性也較好。

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壺身表面就會比較光滑,如120目這種泥料,就少了那種顆粒感。

另外朱泥的泥質也是比較細膩的。

目數示例

壺身摸起來的顆粒感,同時也是一個人的手感,什麼是粗什麼是細可以說是比較主觀的,壺身顆粒感只能作參考卻不能作依據。

目前,市場上紫砂壺所用泥料的目數一般在「60目」左右,60目左右的泥料制壺,燒成後壺既細膩又有砂質感,泡養包漿後的光澤度也好,所含石英、雲母、赤鐵礦等物質結晶相多而玻相少,有較佳的抗震性、透氣性和物理強度,經得起驟冷驟熱,透氣不透水。

這裡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顆粒效果不等同於顆粒感。

顆粒感,指的是成品紫砂作品的表面(這裡主要指外表)有明顯的顆粒凸出現象。

顆粒效果,指的是看起來有凸出的顆粒。

顆粒感是視覺和觸覺都可感知的顆粒效果,顆粒效果是視覺有顆粒、但觸摸起來沒有顆粒,實則是不同顏色顆粒導致的視覺錯覺。

陸利華【潘壺】編號:43327

紫砂泥是礦料磨粉加水製成的,紫砂坯是紫砂泥製成的,紫砂壺是坯乾燥後進窯燒結製成的。磨粉時,礦料中較軟的物質多以小顆粒存在,較硬的物質多以大顆粒存在。紫砂壺經過去除水分的乾燥收縮和燒制收縮後,由於不同硬度的物質乾燥收縮不同,收縮小的顆粒就突兀出來,收縮大的顆粒就相形凹了下去。泥料中含有不同收縮率的成分,是成品存在顆粒感的前提。泥料加工的顆粒大小,決定顆粒感的程度。礦料的物理成分單一,成品就不會有明顯的顆粒感。

礦料中黏土和石英團結物的構成比例,決定了成品紫砂的顆粒感強弱。如果礦料中區域礦物的含鐵量不同,或者量不同、或者存在方式不同,礦料就會在視覺上呈現區域性的不同顏色,這就是團泥。礦料區域含鐵量但成分相同,礦料會呈現單一色,但燒成品會有不同顏色的顆粒,這就是俗說的芝麻段,主要見於青灰泥。如果礦料區域成分即含鐵量不同、鐵的存下方式又不同,這就是典型的團泥,常見的為紅麻子白麻子,其實,大名鼎鼎的底槽青,也是混生礦,只不過以鐵離子存在的礦料,以類似雞眼貓眼大的團狀礦料存在。

江曉燕【合菊壺】編號:44729

泥料中的顆粒收縮率差別大,成品的顆粒感就明顯;泥料中的顆粒含鐵量差異大,成品的顆粒效果就豐富。導致成品存在顆粒感的先天條件是礦料成分豐富,但成品的顆粒感和顆粒效果可以人為調節,主要是拼泥、磨粉的目數和是否調砂,而人為調節對顆粒感、顆粒效果的影響更為明顯。礦的成分單一,包括泥砂性差別和區域礦料鐵含量的差別,即使礦料砂性再重,成品也缺乏顆粒感和顆粒效果,反之,即使泥性再重,如果鐵含量區域不同,成品的顆粒效果也會豐富。

據此得出結論:成品紫砂的顆粒感和顆粒效果並不取決於其礦料是泥性還是砂性,而且,顆粒感和顆粒效果並不是本山料與外山料判斷的充分必要條件,更不能作為評判紫砂真假好壞的標準。

茶館之都的飲茶文化在逐漸消失麼?

紫砂之家新店,成都店與您美好邂逅

姐妹倆創作紫砂壺 捐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點擊右上角的【…】--->> 點擊【分享到朋友圈】,您的一個分享小動作,或許可以讓更多的人跟您一樣,愛上紫砂壺!

手機:m.zisha.com

電腦:www.zisha.com

相關焦點

  • 飲茶風尚與紫砂品鑑——讀陳傳席《紫砂小史》
    《備茶圖》 張匡正墓前室東壁《紫砂小史》 陳傳席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讀書者說】舉凡品鑑事物,首要精研其傳承流轉,繼而考述內涵、外延,兼及勃興、衰落之事,歸納出若干評判準則明代飲茶風尚的變化直接導致了紫砂製造業的蓬勃發展。自「紫砂始祖」供春以降,湧現出董翰、趙梁、袁錫、時鵬和李茂林等眾多制壺名家,塑造出「菱花式」「多提梁」「水仙六方式」以及「菊花八瓣式」等樣款;而紫砂壺從「興起期」走向「成熟期」的標誌,則是一代紫砂名家時大彬(時鵬之子)登上歷史舞臺。在此之前,各家制壺仍承襲著宋元特徵。
  •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自觀堂
    提醒:如果你不太了解怎麼分辨紫砂壺的真假,千萬不要急著買!否則花冤枉錢卻買了假壺,用來喝茶還會嚴重危害你的身體健康!  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小小紫砂,熬得過歲月滄桑,裝得下文化奇想。它不僅引領了中國的飲茶風尚,還讓遙遠的歐洲欣喜不已。
  • 佛教紫砂,歷數紫砂中的心經
    心經與紫砂在很多紫砂器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心經》,一般都為通刻,這讓紫砂披上一層佛家的霞光瑞靄,熠熠生輝。所刻繪的紫砂器一般也與佛教有關。《心經》全篇268字,無論紫砂器的大小都可以刻繪《心經》,越細微難度越大,非常考驗陶刻功力。
  • 平定紫砂研發中心:創新為紫砂文化產業賦能
    在12月24日開幕的我市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上,平定縣眾多紫砂(砂器)、藥茶企業亮相,讓市民領略到其獨特的魅力。  張娜所在的平定紫砂研發中心是省級非遺保護單位,負責人張文澤是省級非遺平定紫砂傳承人。他與紫砂結緣,是在2008年。當年,張文澤在外地購買了一件掛釉紫砂壺,十分喜歡,時常把玩。隨著不斷研究,張文澤發現爐鈞釉燒制技藝竟出自平定,這讓他驚喜萬分。2010年開始,他一邊搜尋平定紫砂相關資料,一邊尋找此項技藝的傳承人。
  • 『紫砂小憩』紫砂之最,神奇看得見!
    據介紹,這個紫砂壺高3.5米,直徑1.83米,重980公斤,可容水2.76噸,由劉根林帶領江蘇省宜興市巨壺堂10餘名工匠選用1.5噸紫砂泥、耗時7個月製作完成。據小編了解,這個紫砂壺擁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微博)頒發的世界"最大紫砂壺"證書。
  • 「陳腐」:必不可少的紫砂工藝
    紫砂泥的陳腐古已有之,是紫砂藝人們長期勞動實踐積累的智慧結晶,也是練制優質紫砂泥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
  • 來講講,宜興紫砂礦區的分布!
    那些泥料產自哪個礦區你分得清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紫砂的這些原礦區!紫砂礦的開採分為:露天和洞井開採,一般來說,紫泥和綠泥礦層埋得比較深,反而紅泥類離地面比較近,露天開採比較淺表的礦料,埋得深的就要好好打洞開採了!
  • 紫砂用英語怎麼說?
    外國人稱中國為「瓷器——China」,而外語叫紫砂則稱為「宜興(Yixing)」。據《揚子晚報》報導,從南京博物院舉辦的海峽兩岸紫砂珍品聯展獲悉,「經考證,紫砂的外語名詞就是宜興的漢語拼音(Yixing)」。明代的外銷紫砂是紫砂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明代流傳著「宮中豔說大彬壺,海外爭求鳴遠碟」的諺語。
  • 紫砂名賢:申錫
    申錫制紫砂螭龍紋水盂這件申錫制紫砂螭龍紋水盂敞口,圈足,器身上塑螭龍,其造型塑造逼真至極,猶如實物,具有濃厚的裝飾色彩。吟有「申錫」朱文小印。申錫 紫砂詩文壺「申錫」款樹木形紫砂筆筒道光是紫砂發展史上文人參與製作紫砂的鼎盛時期,期間產生了許多精品文人壺式,不僅工藝精湛,還將當時的藝術形態展現在我們面前。也許一件優秀的紫砂作品其價值和意義正在於此,予人思考,引人入勝。
  • 紫砂臻品 ‖ 顧雲峰 —— 巧奪天工《 綿綿瓜瓞 》
    · >什麼是紫砂的「工匠精神」?>用紫砂茶壺泡茶都有哪些好處?>好泥料都有哪些好特徵?>怎樣選一把能升值的紫砂壺?>君德壺的由來· 往期回顧 ·紫砂臻品 ·>紫砂五寅:2020庚子年首發《浩玉流光》>紫砂臻品 || 彭耀年——傳說中的大紅袍
  • 紫砂提梁壺賞析
    紫砂提梁壺最早出現於宋代的紫砂初創期,我們現在已經見不到當時的實物了。可是以宋代著名文學家詩人蘇軾蘇東坡命名的東坡提梁壺不知從何時開始作為一種傳統器型一直保留到今天,繼續生產,繼續為廣大壺藝愛好者喜愛。蘇東坡在宜興不僅留下了東坡書院,而且留下了據說是他創造的東坡提梁壺。這是一把當代著名紫砂藝人裴石民製作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東坡提梁壺。
  • 明代至早清的紫砂考古發現 黃健亮系列紫砂考古專題(一)
    本專題將分為三次講座,分別是:Ⅰ.明代至早清的紫砂考古發現;Ⅱ.清初至晚清的紫砂考古發現;Ⅲ.水下考古所見紫砂器。現下的優勢是時代科技發達與信息傳播的迅捷,也是各文博、考古專家的努力成果,吾人既有心於紫砂,切莫辜負了這些研究材料。以下茲將紫砂相關考古所見,擇其犖犖大者匯整於後,並與傳世著錄相互印對佐證,作為研究參考。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宜興紫砂有關的考古材料都是以1984年出版的《中國古代窯址調查發掘報告集》,〈宜興羊角山古窯址調查簡報〉為主。
  • 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丨張正中
    1990年起從事紫砂壺藝的設計與製作,他所創作的作品既承涵中國紫砂的藝術品格,又熔鑄了當代藝術的美學精神,以當代性、世界性的藝術視野激活了中國傳統紫砂藝術的新路。曾有評論家在研究張正中的作品時,引用宋代襌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來形容張正中的紫砂技藝從「壺」升華至「非壺」的境界。關於這部份,張正中解釋:「當一道料理端上桌的時候,你可以單純的把它想成一道食物,但若是換個角度思考,也可以把它當作一件精緻的藝術品。
  • 紫砂壺一天泡一壺茶葉養著可以嗎
    甚至有些還認為,紫砂壺一天泡一壺茶葉養著,才是最好的養壺方法。但同時,反對的人也有很多。為此,我專門做了一次測試,因為我是做壺的,身邊新壺比較多。我選擇了兩把泥料、壺型、容量都一樣的壺。等到一個月後,異味更重,甚至可以分辨出一股黴味來,而另外一把可以看出比較明顯的包漿了,但是卻沒有異味,只有一股很淡的茶葉味道。紫砂壺一天泡一壺茶葉養著可以嗎?一次的測試結果顯然不能作為標準。所以我重新做了第二次的測試。
  • 一壺衝古意,千秋有同心--紫砂篇
    其實,茶之器皿,玉壺、瓷壺、石壺、銅壺、錫壺眾多,為何世人偏偏獨愛紫砂壺?紫砂的特殊材質,使用之泡茶益處良多。歸納而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紫砂陶材料特別,泥具有砂性,制口燒成後透氣性良好,具有「蓋不奪香,既有保味功能,又無熟湯氣」的特點。
  • 紫砂泰鬥顧景舟傳奇一生
    1984年七十歲生日當天,顧景舟寫了這首自勉詩,寄託他對紫砂藝術的執著情感和歷史使命感。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鬥」,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珍藏。 顧景舟將自己的紫砂藝術生涯總結為青年仿、中年創、晚年變的三步曲。
  • 華健、吳奇敏「視頻」紫砂界模範夫妻的紫砂之路
    紫砂的誕生之地宜興丹麥博物館六方雙流折肩提梁壺在丹麥國家博物館內,陳列一把造型奇特的紫砂壺。六方形制,裝有兩個壺流,可以同時沏兩種不同的茶。壺鈕為佛獅雕塑,壺身上的歲寒三友圖紋,格外醒目。紫砂工藝廠華健拜師顧紹培學藝1982年,華健高中畢業後,進入江蘇省宜興市紫砂工藝廠,跟隨顧紹培學習紫砂壺製作。顧紹培顧紹培是當今紫砂界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師,他1945年出生於宜興制陶世家,1958年投身紫砂事業,在眾多紫砂先輩的教澤下,練就一手紮實的基本功。
  • 為紫砂的一生:呂堯臣先生訪談錄
    到業餘宣傳隊的時候,居然也可以拉成調了,大家叫我小琴師,聽過的調子一般就會拉。這樣做了兩年,當時沒什麼收入,參加排演還要自己帶乾糧去。幸好,後來鎮裡出臺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鎮上辦的工廠招工,業餘宣傳隊員優先安排。 18歲那年,也就是1958年,宜興紫砂廠招收學徒,我被優先安排進紫砂廠。當時考試比較簡單,畫圖什麼的。
  • 焱壺人物誌|方華萍的紫砂藝術
    1963年生於江蘇宜興,198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五廠,拜實力派名家丁亞平為師,在他的靜心輔導下,不斷對傳統壺型反覆學習不斷精進,後又拜曹亞麟大師門下,在大師的薰陶下對壺型的設計,對學院派紫砂陶藝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造型設計以及藝術修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 紫砂【朱泥】知識大全
    關注【紫砂百科】,每天學習紫砂基礎知識(泥料、壺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