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匯率:中緬 1:191.94,緬中 1:0.00521
11月22日中午,有難民返回去想把家裡的4頭豬給趕過來,但被流彈打中死在田裡, 「被槍打到死了,不值得,只要人活著沒事,別說4頭豬,四十頭都能再餵出來。「
32歲中國女子接納百餘名緬甸邊民來家吃飯:我窮他們更窮(視頻)
11月22日下午,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海鎮,32歲的李木苗家裡人聲鼎沸。十幾個孩子和一些大人正在院子裡做飯,百餘名難民陸續來到這裡吃晚飯,鹹菜、青菜、大桶裝的飯,就是難民們一天的晚餐。
李木苗的家,就在難民安置點幾十米外,是一個幾百平米的農家院子,院裡鋪著鵝卵石。院子靠國境線一側,是一棟一層民房。一間是臥室,一間是廚房,院子的兩個角上,是兩間竹棚,每間有幾十平方米,一側沒有外牆。
李木苗(紅色衣服)與留宿的難民。
「20號晚上,地上全睡滿了人。」李木苗告訴記者,20日緬甸北部勐古發生武裝衝突後,難民大量湧入中國,不少緬甸的親戚和同村的難民都來投奔她。當時難民幾乎沒有帶什麼生活用品,有的只帶了一小袋糧食。
李木苗說,來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因為家裡只有一間臥室,平時夫妻倆和3個小孩住在這裡,住房已經非常緊張。兩間竹棚裡,只能住幾十個人,當天晚上,院裡密密麻麻睡滿了人。
「其實也睡不著。」李木苗說,晚上不時響起槍炮聲,子彈飛過天空拖著火光,大家心裡還是害怕。
李木苗的家境一般,剛剛從山裡搬到這裡,這處房子修了才3年,還要供養3個孩子讀書,平時種田農閒時做點小生意,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窮他們更窮,不忍心看到他們無處逃難」。
難民在李木苗家吃飯。
好在,21日難民安置點的帳篷已經搭了起來,一些難民隨後搬入,還有十幾個人仍然住在她家的竹棚裡。每到吃飯時,還有上百名難民來她家吃飯。李木苗說,除了親戚自帶的一點糧食,她拿出了家裡的糧食,再加上當地一些好心人捐贈的糧食,一伙人自己動手弄飯,吃飯也還能維持。
夜幕降臨,氣溫驟降,戴著毛線帽子的緬甸邊民孔恩崆縮著身子,在李木苗家臨時搭建的房子裡生起了火。他和其他難民,圍著火堆聊著戰事,旁邊是李木苗家剛剛用竹子搭建的臨時床。
兩個難民孩子在一旁玩耍。
孔恩崆向記者介紹,民地武跟緬政府軍交火後,緬甸勐古寨子裡的人多來到中國芒海鎮避難,他們5家人,親戚加親戚、朋友帶朋友都來到李木苗家,李木苗收留了他們,「第一天晚上住在院子裡,我們100多人,老人和小孩多,現在1個房間睡10多個人,因為有些人的親戚家也都住滿了,就分到我這裡來。」
住在李木苗家的100多名難民,有傈僳族、傣族和漢族等民族,其中孔恩崆是景頗族。他們在躲避戰火逃難時,有人自帶了被褥,中國政府也分發了一部分。
孔恩崆和其他難民,都很感激李木苗一家,雖然大家都是沾親帶故,但他們覺得在一家內安置了這麼多人實屬不易,所以也不會有什麼要求。現在大家能躲避戰火、安全有中國政府的保障、還有住的地方,這已經足夠了。
孔恩崆稱,連續三天來,槍炮聲沒有停息的跡象,他們不敢回到勐古,現在回去若是碰到交戰的雙方,會被抓壯丁帶路甚至替他們打仗。所以我們還不敢回去,等戰火平靜之後我們再回去。希望能早日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