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而來的「鎮魂」:江南佛教與中世日本的治亂之變

2020-12-12 澎湃新聞

日本的中世(約11世紀後半葉至16世紀)是戰爭頻發的時代。儘管較少遭到外敵的威脅,但自武士登上歷史舞臺以後,日本列島就不斷受到全國性戰亂的襲擾。其中有使得平氏覆滅、鎌倉幕府建立的「治承·壽永之亂(1180—1185)」及緊隨其後的「奧州戰爭」。十三世紀初期又有幕府與後鳥羽上皇兵戎相見的「承久之亂(1221)」。鎌倉時代中後期,隨著蒙古鐵蹄席捲歐亞大陸,日本又遭受「蒙古襲來(1274—1281)」的威脅。對於執政者而言,如何走出「戰時」的非正常狀態,讓社會秩序過渡到「平時」是永恆的課題。

鎮魂:從「戰時」到「平時」的過渡儀式

日本中世的統治者,特別是武家政權的執政者,往往需要通過舉辦大型的鎮魂儀式(即追悼、超度儀式)對數以萬計的戰爭死難者(及相關人員)進行撫慰和宗教救渡,以當權者親自宣告「終戰」的形式,向社會宣示天下安定,並將自己樹立為「和平再造者」的形象。譬如在「治承·壽永之亂」時,京都的後白河法皇仿效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並重建「鎮護國家」的寺院東大寺。當戰爭結束之後,鎌倉幕府的初代將軍源賴朝(1147—1199)親自率領浩浩蕩蕩的隊伍趕到奈良參加東大寺落成大法會,宣告新秩序的來臨。「蒙古襲來」以後,鎌倉幕府在北鎌倉建立圓覺寺,聘請南宋禪僧無學祖元(1226—1286)為住持,將圓覺寺作為敵我雙方戰死者超度的寺院。近期,拙文《南北朝期幕府的鎮魂佛事與五山禪林》(2020)關注了日本十四世紀南北朝戰亂期間室町幕府舉辦的「終戰」鎮魂儀式。

京都利生塔(法觀寺塔)

鎌倉幕府因後醍醐天皇(1288—1339)的倒幕活動及鎌倉幕府軍足利尊氏(高氏)等的臨陣倒戈而覆滅。《太平記》記載了鎌倉幕府統治集團滅亡時的慘狀,京都六波羅探題滅亡時「四百三十二人同時切腹」,鎌倉覆滅時「一處自殺者就有八百七十三人,此外平家(北條氏)門葉及受其恩惠者不論僧俗男女,泉下報恩者不計其數,僅鎌倉一地據傳就有六千人死難」。中世日本人相信,死於非命的人死後將會化為怨靈作祟,繼續為敵。甚至可以說,「死去的敵人」比「活著的敵人」更可怕。因此,當鎌倉幕府一倒臺,後醍醐天皇就開始了對戰爭死難者的鎮魂活動。然而中央政局瞬息萬變,僅數年之後,後醍醐天皇就因為足利尊氏、足利直義兄弟的反叛逃出京都,死在吉野山,日本陷入「一天兩帝」的南北朝對峙局面。於是,南朝的後醍醐天皇自己也就變成了新興的室町幕府的鎮魂對象。後醍醐天皇死後,由於京都災異不斷,在室町幕府的實際領導人足利直義(1306—1352)的推動下,幕府在全國設立六十六處安國寺、利生塔為後醍醐天皇及戰爭死難者鎮魂,並舉辦超度後醍醐的千僧法會。十四世紀40年代以後,隨著南朝方武將接連戰死,南朝據點吉野被攻陷,日本列島眼看就要重歸和平。然而,事情卻沒有按照足利兄弟的預想展開。

後醍醐天皇

觀應擾亂:手足相殘的慘劇

剛建立十餘年的室町幕府,儘管將軍是足利尊氏(1305—1358),但政務的實際負責人卻是其弟足利直義。足利尊氏麾下的親信武將高師直與足利直義的矛盾,最終將室町幕府推到了分裂的局面。足利直義聽信讒言,向光嚴上皇上奏罷免高師直一黨。高師直沒有坐以待斃,貞和五年(1349)七月,高師直一派發動政變,逼迫足利直義引退。將軍足利尊氏之子足利義詮上京接替足利直義的工作。但此後形勢突變,足利直義養子足利直冬(實際上是足利尊氏的庶子)在九州起兵連戰連捷,足利直義逃出京都,並聯合南朝勢力,一舉將足利尊氏、高師直軍擊敗,高師直兄弟被殺。獲勝的足利直義與兄長握手言和,然而好景不長,和談僅半年就宣告破產,兩兄弟再度兵戎相見。迫於形勢,足利尊氏與南朝議和,廢除原本自己一手扶持的北朝。此後足利尊氏軍勢如破竹,足利直義戰敗身死。這就是日本南北朝史上因手足相殘、父子相殺而聞名的「觀應擾亂」。

足利直義(神護寺藏傳源賴朝像,實為直義)

足利直義死後,足利直義一方武將倒向南朝,與足利尊氏為敵。很快,尊氏父子就被南朝出賣,南朝軍攻入京都,將北朝的三位上皇(光嚴、光明、崇光上皇)及皇太子等一併「接收」,拐到了南朝控制的山中。等到足利義詮返回京都時,北朝一方上皇、天皇乃至皇太子全都已經沒了蹤影,象徵皇權繼承的「三件神器」也被南朝一併捲走。悲慘的北朝之中,已經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可以出來繼承皇位。才創建不到二十年的室町幕府的合法性岌岌可危,很快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此後,室町幕府迫不得已拉出了原本要送入妙法院出家的皇子彌仁(後光嚴天皇),在相當簡陋「不正規」的即位儀式之後將他扶上了皇位。文和二年(1353),南朝軍再度攻入京都,這次足利義詮吸取教訓,帶著後光嚴天皇一同逃出。七月底,身在鎌倉的足利尊氏聞訊率軍上京。南朝軍再一次被逐出京城。重新回到京都,恢復短暫和平的將軍足利尊氏決心利用其母親十三回忌日薦亡佛事的機會,重新舉行一次超度戰死者的鎮魂儀式。這就是文和三年(1354)的水陸法會。

被俘之後北朝三上皇與南朝天皇共同的生活場所河內金剛寺

將軍尊氏的終戰儀式與東渡的元僧

重新回到京都的將軍足利尊氏已經年近五十。在中世的日本,五十歲已經算是高齡。足利尊氏青年時響應後醍醐天皇的號召臨陣倒戈,成了倒幕的功臣。但很快足利尊氏就與主君後醍醐天皇決裂,造成了南北朝對立的局面。到中年以後,親手建立的室町幕府因為手足相殘的慘劇一度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早在其反叛後醍醐天皇時,尊氏就曾在一篇願文中透露自己的心跡,其中說道:「我對於此世,已經沒有什麼期望。我寧願出家遁世,祈求來世的幸福。」觀應擾亂平息以後,足利尊氏期望能在自己在世的時候結束戰爭,通過鎮魂儀式安撫敵我雙方戰死者的怨靈,祈願戰爭結束,讓「太平」重新到來。

足利尊氏先是從1354年一月開始,召集了六百多位僧侶,以宋元版大藏經為底本,將一套大藏經抄寫一遍。其中包括足利尊氏親筆抄寫的部分寫經至今尚存,尊氏在願文中說,抄經的目的是超度其父母、後醍醐天皇乃至南北朝戰爭以來死難者的亡魂。而後在12月23日其母忌日這一天,足利尊氏又召集京都五山的禪宗僧侶在等持院舉行水陸法會。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當中常見的法會,但這卻是日本歷史上「水陸法會」作為鎮魂儀式登場的第一次。法會之際,幕府官員與諸山僧侶列席,根據史料記載,水陸法會的同樣是追悼「陣亡魂眾」。但就在法會進行期間,足利尊氏的庶子、足利直義養子足利直冬再度起兵,而後一路高歌猛進,到了儀式這一天時已兵臨城下。但即便如此,足利尊氏也沒有選擇中止法會,而是繼續待在京都,堅持參加到24日法會結束。當天,足利尊氏攜後光嚴天皇逃出京都。

等持院

事實上,擔任這次水陸法會導師,升座說法的僧侶並不是一個日本人,而是十四世紀最後一位東渡日本的元朝僧人東陵永璵(1285—1365)。東陵永璵是浙江人,在東渡日本前曾擔任寧波天寧寺的住持。1342年的時候,當時執政的足利直義為了推動對後醍醐天皇的鎮魂,於是修建了專門祭祀後醍醐天皇的寺院天龍寺(世界遺產)。但由於資金不足、銅錢缺乏,幕府派遣了一艘貿易船到寧波交易,籌措資金。同時,足利直義還委派一名特使,到江南地區尋找知名的禪僧,欲聘請他到日本來,作為「引進人才」做天龍寺的住持。這位被足利直義聘請到日本來的僧侶就是東陵永璵。但是當東陵永璵到達日本之時,日本已經爆發了觀應擾亂。招聘東陵永璵的足利直義也很快戰敗死去。但兄長足利尊氏仍然繼承其弟的遺志,重用東陵永璵。當足利尊氏需要重新舉辦一次「終戰」的鎮魂儀式之時,他選用了東陵永璵,或許正是在東陵永璵的建議之下,幕府將此次鎮魂儀式設定為元朝時興的水陸法會的形式。不僅如此,參與這次儀式的其他僧侶,有好幾位都是有過入元留學經歷的日本禪僧。

寧波天寧寺塔

鎮魂儀式的越境:從鎮江金山寺到京都等持院

南宋至元代是前近代中日交流最鼎盛的時代,至少有數百位日本僧侶曾在中國的江南地區留學。許多日本僧人在華期間,曾擔任元朝寺院的住持,並被元朝皇帝授予師號,有的還被元朝政府動員到大型國家法會儀式當中。在江南禪林中,最受日本留學僧歡迎的是古林清茂、月江正印、中峰明本等幾位「知名導師」。其中與元文宗圖帖睦爾關係頗好的古林清茂(1262—1329)座下有日本留學僧數十名。1322年古林清茂被任命為集慶(南京)鳳凰臺保寧寺的住持,這時候其門下的留學僧達到頂峰值。1323年,已出家為藏傳佛教僧侶「合尊大師」的南宋恭帝(1271—1323)死去,元英宗碩德八剌(1303—1323)「命僧誦十萬部經」,並敕命大都的藏傳佛教寺院萬安寺、禪宗慶壽寺、五臺山萬聖祐國寺、鎮江金山寺等一齊舉辦水陸法會。其中僅鎮江一地舉辦的水陸法會就有1500名僧侶參加,多名江南知名禪僧被邀請說法。其中古林清茂與同樣門下日本弟子眾多的月江正印、元叟行端都在被邀請之列。古林清茂親赴鎮江金山寺——水陸法會的發源地升座說法,此時,那位後來東渡日本的東陵永璵,就在古林清茂門下擔任侍者(秘書)。

大都萬安寺

《倚天屠龍記》當中的萬安寺

1329年,古林清茂的得意弟子,同為浙江人的竺仙梵僊(1292—1348)東渡日本。竺仙梵僊赴日後,深受足利尊氏、足利直義兄弟的信賴。其師古林清茂去世之後,竺仙梵僊依據從中國拿來的古林語錄,在花園上皇等的幫助之下,在日本重新出版古林清茂的語錄,並在語錄之後附上了自己撰寫的古林清茂傳記。這篇傳記記載了古林清茂1323年受元朝政府邀請,去鎮江金山寺參加水陸法會的景況。或許正是在此時,鎮江金山寺的水陸法會的情報第一次進入了足利兄弟的耳中。

東陵永璵到達日本時,竺仙梵僊已經死去。進入京都天龍寺之後,東陵很快出任了天龍寺的住持。由於語言不通,曾搭乘那艘募集天龍寺造營資金的貿易船到寧波的留學僧愚中周及擔任了東陵永璵的翻譯。無獨有偶,這位留學僧愚中周及後來進入鎮江金山寺學習,並參加了1347年元朝政府在金山寺舉辦的水陸法會。愚中周及後來在京都周邊的丹波創建了一座名叫天寧寺的寺院,並將天寧寺的山號取名叫「金山」。

就這樣,鎮江金山寺的水陸法會與足利尊氏在等持院所舉辦的那次「終戰儀式」被種種因素聯繫到了一起。中國佛教的水陸法會也以此為契機進入室町幕府的國家儀式當中,而後每逢戰亂、饑荒,室町幕府都會舉辦大規模的水陸法會,舉行這一鎮魂儀式超度因戰爭和饑饉而死難的亡靈。水陸法會自此成為由「亂」到「治」,由「戰時」到「平時」的象徵之一。而其背後活躍的東渡元僧和日本留學僧,也為戰亂中的兩國交流譜寫了一段有趣的插曲。

參考文獻

康昊:《南北朝期における幕府の鎮魂仏事と五山禪林―文和三年の水陸會を中心に》,《アジア遊學》245號(アジアの死と鎮魂追善),東京:勉誠出版,2020年。

龜田俊和:《観応の擾亂:室町幕府を二つに裂いた足利尊氏直義兄弟の戦い》,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7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梁曉弈評《劍橋日本史:中世日本》丨我們是否需要「中世」
    《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日]山村耕造著,嚴忠志譯,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2020年1月出版,618頁,148元通常來說,介紹一本書的章節構成、主要觀點與獨到之處,以供尚未閱讀本書的讀者參考,似乎才是書評的主要作用;然而相關內容在《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導論部分的「本卷各章內容述評」中已有詳盡的整理與介紹,滔滔不絕地介紹這些未免有重複勞動之嫌
  • 300 年的中世日本,有著怎樣的政體、經濟、社會和文化?
    《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內容簡介《劍橋日本史(第3卷):中世日本》敘述了從 12 世紀末到 16 世紀中期、從鎌倉幕府的建立到內戰激烈爆發後室町幕府最終崩潰的日本歷史。它們勾勒了中世日本的政體、經濟、社會和文化,展現了它與亞洲鄰國的關係。我們在此概述那些重大事件和重要發展並不困難。那是武士的時代。在那幾百年的時間裡,武士階層的力量繼續壯大。這一發展帶來的一個政治結果是,兩個武士政府或稱幕府相繼組建。第一個是鎌倉幕府, 12 世紀 80 年代成立。但是它無法憑藉一己之力,統管整個國家。
  • 日本中古史巨擘黑田俊雄
    這對於理解日本中古史,理解日本宗教與社會將會有很大益處。而中國與日本在中古史方面或有相似之處,或能借鑑其理論方法來研究中國中古史。     1926年,黑田俊雄出生在日本富山縣東礪波郡莊下村大門,他的父母是淨土真宗派虔誠的信徒。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黑田逐漸對於宗教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1945年春季進入京都大學學習。
  • 日本佛教主要宗派簡介
    幾乎所有去日本旅遊的人都會有意無意接觸日本的佛寺,但是大多數人都搞不懂其中的學問,只是給人感覺比中國這個佛教大國還密集。根據日本統計協會2013年的數據,日本約有8470萬佛教徒,佛寺約有7.5萬餘座,超過30萬尊各類佛像,作為一個1.2億人口的國家來說,佛教徒佔大多數。一般認為,日本人大多為了個人的安身立命、靈魂的救贖或者鎮護國家而信仰佛教。
  • 日本中世受到陽明學、朱子學的影響大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日本中世受到陽明學 有1個回答 康昊 2020-05-28 很小 準確說 日本中世受儒學影響都很小
  • 我任教於上師大世界史系,日本中世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問我吧!
    我任教於上師大世界史系,日本中世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 鎮魂街:同慶宴之變是怎麼回事?應乘風是真心幫助皇甫龍鬥嗎
    《鎮魂街》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是一部很精彩的國漫,一上映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歡和追捧!這部作品的構思是很有意思的,以古代的一些神將作為守護靈!每一條鎮魂街上都有一位鎮魂將,而主角曹焱兵的母親唐笑笑就是曾經羅剎街鎮魂將。
  • 日本和尚為什麼能 結婚 娶妻?
    如果你了解掌握了寶塔內的一切藝術淵源,就真正認識了中國佛教。為此,世人稱它為「中國佛文化第一寶塔」康昊丨文最近,日本一部名為《朝五晚九》的電視劇不僅在國內,也在中國引起了熱議。山下智久扮演的僧侶與石原裡美扮演的英語教師之間的愛情故事,令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事實上,大多數日本僧侶是娶妻生子的。那麼,這個傳統究竟從何而來?
  • 佛法東流:正倉院珍寶與佛教在日本的傳播
    這兩部歷史文獻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在百濟將佛教傳到日本之前,日本已經存在佛教信仰了。最關鍵的線索是「司馬達等」這個人。司馬氏族是來自中國的古代移民,而司馬氏是西晉皇室,隨著西晉朝廷播遷江南,並以皇族的身份,在南方迅速繁衍。後來,又由於東晉內部政治鬥爭和政權更替,司馬氏家族成員流亡各地,有一支曾遷徙到朝鮮。
  • 日本國主天照大神
  • 請問日本中世的僧侶的地位和勢力大概怎樣?(那個時代僧人可以娶妻...
    X 請問日本中世的僧侶的地位和勢力大概怎樣 有1個回答 康昊 2020-05-19 寺院和神社作為寺社勢力是中世國家權力的組成部分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又從何而來?佛教的看法大不同
    宇宙從何而來?我們人類又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實在是太大了,至今尚無絕對的定論。不同的人與團體,從不同的出發點,各自有自己的論述。佛教對此也有自己鮮明的觀點。佛教徒都是無神論者,所以佛教不相信有創世神,也不相信我們的世界與人類,我們的宇宙是由神創造的,而宇宙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無疑,不可否認的。佛教認為,空性才是眾生永恆不變的真理。
  • 請問日本中世有哪些重要政治人物、世家大姓是渡來人的後代?_澎湃...
    X 請問日本中世有哪些重要政治人物 請問日本中世有哪些重要政治人物、世家大姓是渡來人的後代?
  • 劍橋日本史: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
    佛教教義重新從中國傳來,更為重要的是,新的佛宗派別和禪宗的領袖們調整了那些教義,採納了具有創意的傳教方式,從而改變了佛教的社會地位,改變了精英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在鎌倉時代,武士生活沉浸在禪宗的教義之中。佛教對武士和平民產生影響,改變了日本15世紀和16世紀的社會史和政治史。
  • 《鎮魂街》王國組織第七騎士守護靈分析,或是日本「忍者之神」!
    在《鎮魂街》這部作品中,王國組織是冥界的三大勢力之一,首領為King和queen,不過這兩位至今還沒有登場,但是有一名首領代理人叫做jack,除了這三人以外,組織內部還擁有十騎士,每一位都是實力在大焦熱以上的強者。其中第三騎士、第四騎士、第五騎士、第八騎士、第九騎士、第十騎士都已經登場。
  • 江南水鄉南溪,有粵東最美古鎮的稱號,被稱為東方玉佛教之鄉
    說起水鄉,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江浙的江南水鄉,但你知道嗎很多所謂的古鎮為了旅遊開發已經商業化了,走進這些古鎮映入眼帘的是熟悉而千篇一律的風景,讓人感到視覺疲勞。事實上,除了著名的江南水鄉,中國還有許多未開發的江南式小水鄉,今天,我想向你介紹粵東最美麗的古鎮。南溪是普寧市邊緣的一個小鎮,因為南溪繞鎮而過,所以得名南溪,是粵東一個美麗的小鎮,在南溪鎮的歷史上,大部分都是以水路為主,船是這裡的主要交通工具!
  • 從西西里飄揚過海而來的冠軍披薩,你在南山就能吃到.
    亮點二:香料—飄揚過海來看你而香料是除了餅皮外的另一個主角。萬萬沒想到一個口味竟然有這麼多的香料組成,從原產地西西里島漂洋過海而來。辨別了半天,只認識些辣椒麵兒,恕我是個外行……該款披薩還可以訂製不同的味道,你能吃幾度辣?(不辣,微辣,中辣,大辣,還有危險級的「爆爆辣」,你的上限在哪裡?)
  • 過海啦|求福祈祥 放飛心情
    膠東有一習俗叫「遇坎過海」。百姓常乘船出海「求福祈祥、放飛心情。」過海的習俗,源自「八仙」的神話。據傳,當年牡丹花盛開之時,白雲仙長邀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乘船到黃河入海的地方欣賞黃水和綠水交融奇景,順便圓呂洞賓與何仙姑戀愛之好,飲天下第一美酒——龍府原酒共襄盛舉。
  • 日本佛教戒律的歷史變遷
    去年3月,我看望正在無錫華東療養院療養的法師時所作的採訪,也在日本的佛教報紙《中外日報》上作了報導,目的是想通過介紹當代中國佛教高僧,向日本佛教徒提供客觀審視日本佛教的參照。   法師曾經兩次訪問日本。1995年訪日時,參觀了日本各地寺院,與日本僧人進行了廣泛的交流。1997年在京都召開「日中韓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法師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團副團長出席的。
  • 吉良吉影被箭選中,為何殺手皇后沒變鎮魂曲,只是多了一個技能?
    波波的銀色戰車與喬魯諾的黃金體驗,便在箭的作用下變為了銀色戰車鎮魂曲和黃金體驗鎮魂曲。而第四部中的吉良吉影也被箭選中,為何殺手皇后沒變鎮魂曲,只是多了一個技能?那麼問題來了,銀色戰車和黃金體驗在被箭刺中的情況下都轉變為了銀色戰車鎮魂曲和黃金體驗鎮魂曲,那麼為何殺手皇后沒有變成殺手皇后鎮魂曲呢?首先不考慮荒木老師吃設定這個可能,吉良吉影在使用箭時進行的操作,與波波和喬魯諾等人的操作是截然不同的。波波和喬魯諾將箭扎在了自己的替身上,才使替身得到了進化,可以看作箭當中的能量流入了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