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尚為什麼能 結婚 娶妻?

2021-02-18 棲光寶塔文化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喲

☀ 棲光萬佛寶塔坐落於浙江新昌大佛寺,是佛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思想最偉大的體現,是佛陀修行智慧覺悟的再現。如果你了解掌握了寶塔內的一切藝術淵源,就真正認識了中國佛教。為此,世人稱它為「中國佛文化第一寶塔」

康昊丨文

最近,日本一部名為《朝五晚九》的電視劇不僅在國內,也在中國引起了熱議。山下智久扮演的僧侶與石原裡美扮演的英語教師之間的愛情故事,令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事實上,大多數日本僧侶是娶妻生子的。那麼,這個傳統究竟從何而來?


親鸞與「女犯偈」

提及日本僧侶娶妻的狀況,不少人會追溯到鎌倉時代的淨土真宗祖師親鸞身上。在淨土真宗的傳說中,這位祖師與一位叫惠信尼的女性結了婚,此後以半僧半俗的身份布教。而後淨土真宗歷代也經由親鸞子孫代代相傳至今。今天淨土真宗仍然認為親鸞是日本僧侶娶妻的鼻祖。據《親鸞夢記》裡記載說,親鸞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轉變是因為這麼一件事:

建仁元年(1201年)的一天,二十九歲的親鸞在京都六角堂做了個夢,這就是「女犯偈」。在夢裡,六角堂的救世觀音突然以僧侶的樣子示現,對親鸞說:「你因為前世宿報,不得不觸犯淫戒。那麼我自己化身為一個美麗的女子與你結合吧。我必莊嚴你身,臨終引你入西方極樂。」

京都六角堂

此事的真假,不是本文關注的話題。那麼親鸞真的是日本僧娶妻的鼻祖麼?並非如此。舉例來說,我們來看京都著名的旅遊勝地石清水八幡宮的社僧。從十世紀末開始,這所神社的祠官(其神宮寺的寺官)就由娶妻的僧侶世襲。在十二世紀的紀氏出身的別當光清以後,光清的子孫形成田中、善法寺兩家世襲檢校的職位。到了第六代善法寺通清時,他的女兒紀良子成為足利滿詮的妻子,兩人育有一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在地方寺社的系圖之中,反倒是沒有子嗣的僧侶會被作為特例註明出來(《若狹國鎮守一二宮社務代代系圖》)。神社、寺院之間的聯姻也並不鮮見。

石清水八幡宮並不是特例。佛教史家平雅行在《親鸞とその時代》一書中舉出,在比親鸞略早的平安時代後期,延曆寺有一位叫做澄憲的僧侶,活躍在當時的政治中樞之中,同時也是鼎鼎大名的學僧,為天台宗安居院流之祖。

澄憲一共有十子,其中有兩個孩子的母親赫赫有名,就是高松院,她是鳥羽院之女,二條天皇的中宮。換言之,澄憲與皇后育有兩子。這件事雖已發生在二條天皇死後,但在貴族社會人盡皆知。不過,澄憲從來沒有受過任何的處罰。在他之後,安居院流世代由「真弟」承續,所謂「真弟」,其實就是不同於單單師父弟子的關係,同時還是真實的父子關係。這類真弟相傳,在中世佛教界並不鮮見。

親鸞的妻子惠信尼

寺院不「出世」

為什麼會出現僧侶娶妻的狀況呢?如果我們把目光回溯到更早的奈良、平安時代的律令制國家之時,會發現日本有與中國類似的「僧尼令」制度。這個制度,一是私度的禁止,得度成為僧侶需經過國家的批准。二是國家對民間傳道的抑制。平雅行認為,至遲在十世紀中葉,這種國家管控的「僧尼令制度」已經被朝廷放棄。究其原因,得度管理制度原本是與戶籍、稅收掛鈎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納稅人口。隨著戶籍制度漸漸有名無實,以人身支配為基礎的稅收也被以土地為中心的稅收所代替,於是國家也就不再花大力氣去禁止私度僧了。到十世紀末,民間傳道的抑制措施也不再繼續。

當然,國家的得度許可制度並未消失,在國家許可的戒壇(東大寺、延曆寺)受戒仍然是要成為一個「官僧」的必經之途。但是隨著僧尼令體制的放棄,「官僧」以外大量的遁世僧、聖、沙彌乃至半僧半俗者的人數日趨擴大,這樣的轉變使得佛教與社會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寺院的世俗化,就是直接的結果。

事實上,中世寺院並不是一個「出世」的地方。寺院的階層急劇分化,大體上說,可以分為上層的學侶、下層的行人、更下層的下法師,不同的寺院還會有不同的階層劃分。這樣的劃分多半是由出身來決定的。世俗社會的關係,當然也繼續延續到寺院之中。上層僧侶如「大納言法印」、「民部卿律師」這種稱呼,就是由父祖官職的稱呼而來。僧侶佔有大量私產、私房、諸職、莊園,師父與弟子之間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傳法關係,同時也伴隨著財產授予的關係。師父與弟子的關係,比之世俗社會的父子、主從並無二致。因而「真弟相傳」,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

延曆寺戒壇院

由於寺院的階層分化,處於寺院下層和周圍的僧侶娶妻的狀況更為普遍。譬如延曆寺山上是禁慾的「結界」空間,但山下的坂本眾徒以及掌握延曆寺經濟命脈的山徒,乃至在京都以財力和武力聞名的日吉神人、祇園神人就是娶妻生子的。處在寺院下層或周圍的為寺院經濟經營而出力的,主要就是這些「入世」的半僧半俗者。

有趣的是,在延曆寺下屬的青蓮院門跡之中,恰好就有「出世」與「世間者」兩個階層。學者井原今朝男對日光山輪王寺(現在以世界遺產日光山東照宮聞名)的僧侶階層做了分析。除了常年住在鎌倉的座主之外,寺僧可分為似乎並不娶妻的上層「清僧」、剃髮僧形但娶妻的下層先達、山伏、聖,以及最下層俗體並娶妻者,後二者被稱為「下山之輩」。但是「山上」的又怎樣呢?他們在山下建了住房,平時在山下與妻子一同生活。

顯然,娶妻生子並不是下層僧侶才有的現象,即便是位於上層的貴種僧,諸如前面提到的澄憲,就是娶妻的。又如四度擔任奈良最大寺院興福寺別當的雅緣,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後來也做了僧正,女兒則進了宮侍奉後鳥羽上皇。東大寺的一位學僧,死後妻子與四個兒子、弟子爭奪財產,也算不得什麼新聞。

自平安時代以後,上層「學侶」的主流有著輕視戒律的傾向,重視慧學,而輕視禪定、戒律,這也是破戒娶妻狀況的原因之一。《沙石集》裡說,對於僧侶娶妻的問題,後白河法皇有句名言,叫做「藏起來的就是聖人,不娶妻就是佛」。《沙石集》作者無住道曉更是感嘆,當時的世代,「藏起來」的都已經很少了。比起持守戒律的「清僧」,娶妻的在家僧佔據壓倒性多數。

日光山輪王寺

為數眾多的「在家僧侶」

前面提到「沙彌」這個詞。原本在印度佛教中,受沙彌十戒者為沙彌、沙彌尼,而後成年受具足戒方為比丘、比丘尼。但至少在日本這個地方,沙彌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在中世的文書之中,落款者大多是各式各樣的「沙彌」,可以說分布在各行各業。中世的日本,沙彌十戒、在家信者所受的五戒、八齋戒的區分十分模糊,沙彌與在家人的區分也很模糊。以僧形示人卻並未受具足戒者,多以沙彌自稱。這些「官僧」以外的沙彌、聖們,娶妻與否,原本就不在國家的宗教體制管理之下。

足利義滿

於是我們再來看另一種並不屬於寺院的「僧侶」。室町時代有位叫宋希璟的朝鮮使節出使日本,寫了本《老松堂日本行錄》。這位使節發現日本男女大半為僧,感到十分驚奇。當然出家並不意味著入寺修行,平雅行將之稱為「在俗出家」。這類出家者雖剃髮剃鬚為僧形,但依然不離家中生活,甚至仍然掌握著家中權力。顯然,這種與寺院無瓜葛的「在俗出家」者其實是「在家僧侶」,本來就是俗人,當然是娶妻的。

在佛教信仰濃厚的中世,不受國家管控的「在俗出家」是一種普及的習俗。執掌國家權力的如藤原道長、九條道家、後白河法皇、北條時賴、足利義滿等等,全都是這種「在家僧侶」。無論是「在寺」的僧侶,還是「在家」的僧侶,大多都是娶妻生子的。

最後,我們再看看宋希璟所見的奇特景象。一天他訪問赤間關(今山口縣)的全念寺,發現在佛殿和僧舍中,僧眾坐在東側,尼眾坐在西側念佛,僧尼甚至同宿。宋希璟不解,就去問附近居住的一個朝鮮人,那人大笑著對他說,尼僧懷孕之後,會返回娘家待產,生下孩子之後再回到寺院修行。他所描寫的尚是「在寺」的僧侶的狀況,當然,這與「在家」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分別了。


我們注重分享,對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繫小編,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

相關焦點

  • 同是佛門弟子,為什麼日本和尚不禁喝酒吃肉,甚至可以娶妻生子?
    (為什麼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談戀愛?說好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好嘛,說好的暮鼓晨鐘、青燈古佛呢?唱歌選美這種也就算了,最近大熱的日本電視劇《朝九晚五》還大談帥氣和尚和英語老師談戀愛的故事,這不是對佛陀的侮辱麼!您別說,還真好看!
  • 為什麼日本人那麼講規矩,和尚卻可以結婚,表哥表妹竟也能成親?
    在日本,出家的和尚並不像國內那樣四大皆空,不近女色。這個看過日劇《朝五晚九》的都知道,裡面的男主角就是一個和尚,最終和女主角戀愛成功走向婚姻。他們不用剃光頭,不用戒酒戒葷腥,甚至不用住在寺廟,也可以有其他的職業,比如當個酒吧老闆,開個深夜食堂,諸如此類的。日本和尚的修行似乎不被這些佛家戒律約束,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他們更看重修心。
  • 日本男人娶妻只需3月工資,妻子溫柔賢惠,為啥男人卻不想結婚?
    在我們中國結婚已經成了很多人都不敢提及的話題,因為高額的彩禮以及車房讓很多的年輕人都喘不過氣來,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因為經濟不發達女性數量又少,所以想要找一個合適的妻子那就是難上加難。可是大家知道為什麼日本男人娶妻只需要3個月的工資,娶回來的妻子還都溫柔賢惠,可他們卻並不想結婚嗎,要知道日本在古時候就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很多的傳統習俗就和我們中國有些許的相似。
  • 古代的太監,為什麼也要結婚娶妻?有何意義?
    這個就有意思了,既然太監是被閹割過的、被稱為六根不全的無根之人,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娶老婆呢?太監,從本質上來說,其實還是一個Man,只不過被外科手術之後變得不完整了,所以又被稱為無根之人。其實在古代,一旦這個太監,能夠在宮廷裡面爬到足夠的地位的時候,娶妻結婚就是必然的。
  • 不走尋常路的日本寺廟 多才多藝的日本和尚
    日本的佛教與寺廟可是顛覆一般人的想像。或許就像已經公開出櫃的和尚西村宏堂說他曾問師父當僧侶後能否繼續從事他愛的化妝,師父說「如果化妝能夠將你的愛傳遞給眾生,那就去做吧!」。可見在日本佛教、僧侶們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來散播歡樂散播愛。不過這些繪卷和朱印,也真的讓人太害羞了吧!
  • 日本和尚,為什麼很難做到六根清淨?日本和尚之風流由來已久
    在日本,「浪漫」一詞被各行各業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讀,並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四種浪漫主義風格迥然不同:貴族之風流、武士之風流、俳人之風流、和尚之風流。今天,我們來談談日本僧侶的風流。眾所周知,日本人和少數民族非常善於吸收外來文化,善於趨利避害,善於佛教,日本人在修行佛教之後渴望達到國家,但他們不想受到規章制度的限制,他們想保留人們最基本的願望。
  • 武僧一龍掏出幾百元或即將娶妻生子,真實身份並非和尚
    眾所周知,一龍雖然不缺名利,榮譽等身,但他有件事一直讓拳迷牽腸掛肚,即是他遲遲沒有結婚,而結婚對於每個人都是終身大事,一龍也不例外,而一龍這一次分享動態倒是很耐人尋味。從一龍的文字似乎透露著一個線索,即是他要把家裡收拾乾淨利索,而究竟為了什麼這麼做,到底什麼是大事,恐怕只有一龍和相關當事人知道,那麼是否可以推測,他有可能是為了布置新家這麼做呢,相信有這種可能,畢竟一龍已經37歲了,他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
  • 日本推特殺手回歸人性,希望結婚娶妻,盼被執行死刑前有人探望
    英國LADbible網12月18日消息,日本「推特殺手」白石隆浩本周因九項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死刑,在行刑前他提出希望能結婚娶妻,這樣在被處決之前就有人來看他了。日本媒體稱白石隆浩的公寓為「恐怖之屋」。白石隆浩被冠以「推特殺手」的稱號,其承認在網上誘導受害者到家中殺害並肢解。白石隆浩的辯護律師稱,受害者知道自己會死,實際上是同意被殺的,不過白石隆浩反駁了律師的說法最終被判處死刑。據日本報紙《每日新聞》本周報導,白石隆浩表示不打算對裁決提出上訴,但提出想結婚,這樣被處死之前就有人來看他了。
  • 閒聊 ▏從梅森杯到可以泡妞的日本和尚
    我們從小知道的和尚大多是少林寺裡遵循清規戒律、戒酒肉戒女色的剃度出家的和尚,然而在日本佛教有13宗56派,有一部分宗派是幾乎沒有戒律甚至不需要修行的。在這個系統之下,日本既有堅持禁慾修行的和尚,也有生活豐富多彩的和尚。一般來說,大多數時候故事都是圍繞後者展開的,所以我們也能稱這類和尚為「有故事的和尚」。並且,能夠傳宗接代的宗派採取世襲制度,主持之位代代相傳,財產自然也是,加上日本和尚本身就收入可觀,所以我們還能稱這類和尚為「富N代和尚」。加上寺院僧侶的職業化,日本和尚即使身兼多職也不是稀事。
  • 日本的和尚很「潮」,玩搖滾拍視頻,還自己組建樂隊
    說到和尚,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在寺廟裡規規矩矩坐著,不斷地念著佛經的和尚,看起來規規矩矩,每日的生活只有誦經,讓他們在寺廟裡,敲著木魚誦經,一坐就是一整天。不過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日本的和尚很「潮」,玩搖滾拍視頻,還自己組建樂隊。
  •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還真是!那些關於日本你不知曉的事
    06:在日本結婚、新店開張會送花圈?其實,在日本無論喜事喪事都會送花圈,不過顏色、款式不一樣。喜事用的花圈,顏色豔麗,多為暖色調。喪事用的花圈則以黑色和白色為主色調。朋友之間有時候會送桌面花圈作為小禮物表達祝福,就是迷你花圈。用於喜慶活動的花圈,一般都是非常鮮豔的紅色,最大的有4米高。而用於喪葬的花圈則是白黑色為主,差別還是很大的。
  • 日本男人想要娶妻,需要有車有房有存款嗎?看看日本女性的婚姻觀
    在中國,男人想要結婚的話成本是不低的,很多女方家裡都要求男生有房有車有存款。對於條件一般的男生來說,這是個不小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很多人都好奇國外的婚姻是什麼樣的,他們結婚的成本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日本男生娶妻要花多少錢吧!再來了解一下日本女性的婚姻觀。
  • 汪曾祺筆下的和尚為什麼能談戀愛?讀罷《受戒》,懂了
    2、可以攢錢,做和尚是要學習東西的,比如紅白喜事的各種場合上,需要超度誦經等等,這樣將來還俗時也有本錢娶妻。基於這兩點,小明子在13歲正式由舅舅引領,成為了一名法號「明海」的和尚,這一當就是四年。在汪曾祺的筆下,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世故人情,只有泛泛紅塵的喜怒哀樂,笑便是笑,哭就是哭,譬如和尚也就是一種職業,沒有多麼高尚,也非多麼低賤,都是芸芸眾生的一分子,會娶妻生子,也會吃肉喝酒。
  • 日本女性竟爭先恐後嫁給和尚?背後的原因細思恐極……
    嫁給和尚到底是種什麼體驗?我們說的絕對不是以「雙修之名用探探或者在酒吧約你」的仁波切。而是正兒八經,帥氣多金的專職和尚!在日本,和尚是一個絕對正經的職業,能娶妻生子,還有不菲的工資。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披著袈裟、騎著摩託、瀟灑的帥和尚(夕陽西下,頭頂還會自帶光芒)。有調查說,日本女孩最想嫁給和尚。
  • 真·佛系搖滾,把木魚敲成架子鼓的和尚,太給勁了!
    在日本,還真不是!在日本僧侶的生活不只有誦經念佛,不止虔誠跪拜,不止靜心聆聽,他們也會彈吉他玩搖滾,甚至把木魚敲出架子鼓的氣勢!和尚也能玩搖滾?那可真是「佛」系搖滾了。日本寺廟有一項神奇的制度——長子世襲繼承制——寺廟是私人所有,由住持長子世襲繼承。這意味著寺寬邦生來只能當和尚。
  • 為什麼說嫁人不嫁有兄弟的,娶妻不娶有弟弟的?
    對於市裡的家庭條件好的男孩來說,娶妻生子還容易一些,可是對於農村的很多家庭來說,想要娶媳婦簡直是難於上青天。我是農村長大的,親眼目睹村子裡的光棍一年比一年多。主要原因是現在的大多數女孩子都要男方在市裡買樓房,還要買小汽車,外加十多萬甚至更多的彩禮。這些加在一起,哪是農村的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可以承擔得起的。
  • 古時候的和尚為什麼喜歡自稱「老衲」?這個「衲」,有兩層意思
    這段時間,有一本小說《老衲要還俗》非常火爆,而我們在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裡面有的和尚喜歡自稱老衲,其中到底有什麼來歷?  老,應該是資歷老,年齡大的和尚。  衲,有兩個意思,一個含義是僧人即和尚的衣服;還有一個意思跟"納"意思相同。
  • 為什麼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修女不能結婚?
    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修女是基督宗教中離家進修會的女教徒,並非神職人員。正式而言,神職人員三級制度包含:主教、司鐸(神父)與執事。~~~          ~~~~~~~          ~~~為什麼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修女不能結婚?
  • 「娶妻先看母,嫁夫先看父」,啥意思?沒結婚的不妨看看
    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你如果找對人了,你的今後生活就會幸福,如果沒有找對人,你今後的生活就非常的煩惱,結婚相當於我們已經開啟了人生的後半段生活,在生活中也聽到不少有關結婚的俗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句有關結婚的俗語「娶妻先看母,嫁夫先看父」,什麼意思呢?就是娶妻之前先看看妻子的母親是個什麼情況,而在嫁丈夫之前先看看丈夫的父親,也就是未來的公公是個什麼情況,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有沒有道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和尚的生理問題是怎麼解決的?答案很簡單,就兩字
    說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反問:和尚怎麼會有生理需求呢?這麼想就錯了,是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只不過和尚遠離了塵世,生活環境比較單純,從而使得心中雜念比普通人更少而已,而非一點都沒有。既然如此,那麼古代和尚的生理問題到底是怎麼解決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也就兩個字--「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