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佛門弟子,為什麼日本和尚不禁喝酒吃肉,甚至可以娶妻生子?

2020-12-16 國史拾遺

(陪伴我們的童年經典日本動畫:《聰明的一休》,主角正是一個日本的小和尚)

提到日本和尚,您腦海裡第一印象是我們童年的夥伴,機智聰明的一休哥?

(熟悉日本戰國的朋友們肯定對嘴裡念誦「阿彌陀佛」,動不動就搞一揆的僧陌生)

還是念誦著「南無阿彌陀佛」,動不動就搞一揆,搞得大名們不勝其煩的本願寺僧兵?

(以和尚談戀愛為主題的日本電視劇對於中國網友們來說是既好奇又新鮮)

亦或是多金霸道的帥氣和尚?

佛教在中國和日本完全是兩種畫風,在中國,僧人是這樣的。

(開演唱會的日本和尚)

(參加時尚選美的日本和尚)

(彈著吉他唱歌的和尚)

而在日本,僧人則是這樣的。

(為什麼日本的和尚可以娶妻談戀愛?說好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呢!)

好嘛,說好的暮鼓晨鐘、青燈古佛呢?唱歌選美這種也就算了,最近大熱的日本電視劇《朝九晚五》還大談帥氣和尚和英語老師談戀愛的故事,這不是對佛陀的侮辱麼!

您別說,還真好看!

不過好看歸好看,在我們的認知裡和尚應該是斷絕欲望,六根清淨,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家人(而中國的僧人們也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同樣是信奉佛陀、剃髮出家,為什麼日本的和尚就能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呢?

這就得佛教在日本的傳播開始講起了。

推崇佛教的聖德太子

日本佛教的傳播,聖德太子功不可沒,但聖德太子為什麼要大力弘揚佛教呢?其實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宮鬥。

(日本的佛教傳承自百濟國)

與中國在東漢初年就引入佛教不同,一直到公元六世紀日本人才通過高句麗知道「佛教」這個詞,日本古籍《日本書紀》記載:冬十月(公元538年),百濟聖明王遣西部姬氏達率怒綟斯致契等,獻釋迦佛金銅像一軀,幡蓋若干,經論若干卷,並上表讚頌弘布佛教大法的功德云:「是法於諸法中最為殊勝,難解難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無量無邊福德果報,乃至成辨無上菩提。譬如人懷隨意寶,逐所須用盡依情。此妙法亦復然,祈願依情,無所乏。且夫遠自天竺,爰洎三韓,依教奉持,無不尊敬。由是百濟王聖明,謹遣陪臣怒綟斯致契,奉傳帝國,流通畿內,果佛所記,我法東流。」

意思就是說高句麗國王給日本欽明天皇送了一座釋迦摩尼佛像,經文若干,同時向天皇誇耀佛教的諸般好處:這東西好啊,牛逼啊,要不你們也信一信?天皇啥表現?天皇聞已,歡喜踴躍,詔使者云:騰從昔來未曾得聞如是微妙之法。然朕不自決。要不我先和大家商量一下吧!於是天皇召集大臣們開會:西番獻佛,相貌端嚴,全未曾有,可禮不?你們大家來看看這佛教咱們是信還是不信?

(蘇我稻目,正是因為他的大力傳播和虔誠信奉,佛教好歹才算在日本紮下根來)

結果大臣們就是否信佛這個問題分為兩派吵得唾沫橫飛不可開交,一派以新興貴族蘇我稻目為首,他強調既然中國、高句麗都信奉佛教,咱們自然也不好免俗—西番諸國,皆禮之,豐秋日本,豈獨背也。而作為蘇我稻目的死對頭,老牌貴族物部尾輿和負責神道祭祀的中臣連鐮子則堅決反對,畢竟「本土系」神仙都供奉不過來,還管什麼番邦外國的神仙,要是因為信奉佛教讓天照大神生氣了該咋整?—我國家之王天下者,恆以天地社稷百八十神,春夏秋冬,祭拜為事。方今改拜番神,恐致國神之怒。

(號稱日本曹操的蘇我馬子,正是因為蘇我氏父子的大力傳播,才有了聖德太子推崇佛教)

蘇我氏是從中國大陸或朝鮮東渡而來的外來氏族,只因為天皇娶了蘇我氏的兩個女兒才逐漸顯貴,所以在朝堂上經常遭到以物部氏等老牌貴族為首的打壓和排擠,佛教的到來讓蘇我稻目意識他能夠藉助佛教對抗神道教,這也是蘇我氏如此追捧佛教的重要原因。由於雙方吵的不可開交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結論,天皇只能應蘇我稻目之請,將佛教賜給他先行供奉,得到佛像後的蘇我稻目不但將住宅改建為佛寺,還舉家拜佛誦經極為虔誠。只可惜這份誠心並未帶來佛祖的護佑,不久以後日本爆發了瘟疫,物部氏便藉機進讒言說是因為信奉佛教邪神才導致天神憤怒,應該迅速將雕像處理並懇求天神寬恕,蘇我氏只能忍痛將佛像扔進了大阪附近的河裡。

(嘿,你看,不管這天皇怎麼變,反正都和蘇我氏有著親戚關係)

但不過在與蘇我氏的對抗中物部氏逐漸落了下風,欽明天皇死後,敏達天皇繼位,天皇繼續與蘇我氏聯姻兩家關係愈發穩固,敏達天皇在位十一年與世長辭,其弟用明天皇(也是蘇我稻目的外孫)在位一年病死,蘇我氏和物部氏因為下一任天皇的問題產生分歧,蘇我馬子(蘇我稻目之子)先下手為強攻滅了物部氏,自此蘇我氏成了日本第一顯貴世家,此後更是廢崇峻天皇(欽明天皇的兒子,蘇我馬子的侄子)立推古天皇(欽明天皇的女兒,蘇我馬子的侄女)把持朝政大權獨攬。

隨著蘇我氏的騰飛,佛教也很快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在宗教信仰方面蘇我馬子全盤接受了父親對佛教的虔誠,他不但派遣僧尼前往百濟學習佛教經典,還大肆興建佛寺,聖德太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

聖德太子是用明天皇的兒子,推古天皇的侄兒,同樣也是蘇我馬子的外孫,在政治立場方面他和外公屬於同一陣營,攻滅物部氏時聖德太子還領軍出戰並向佛陀祈禱勝利。

聖德太子之所以要大興佛教,一方面是因為蘇我氏濃厚而虔誠的宗教氛圍,在母親的培養和薰陶下聖德太子從小就虔誠的信奉佛陀,而另一方面佛教成為了聖德太子和推古天皇權力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力量源泉,佛教和神道教已經成了聖德太子和老貴族們互相打擊對方的工具,所以佛教在日本的地位越是穩固,聖德太子等人的統治才越發安全。

整頓日本佛教的鑑真大師

(南山律宗大師:鑑真)

在蘇我氏和聖德太子等執政者的大力推廣下佛教在日本取得了飛速發展,但同樣也帶來了不少的隱患。首先在日本人的理解裡佛陀和神道教的天照大神並沒有什麼區別,不管是皇室還是豪族,亦或是平民百姓遵奉佛教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消災祈福,祈禱風調雨順:蘇我馬子重病,向天皇懇請從百濟求得佛像,希望藉助佛力恢復健康;用明天皇病重,下令修建藥師佛像,所以最早日本人眼中的佛教「實用」大於「思想」,「入世」大於「出塵」,「今生」重於「來世」,佛教在最開始就是一件政治工具,而這也就必然導致了日本佛教在佛法、佛理研究上的淺薄和不足。

(佛教人才水平層次不齊,讓日本統治者萌發了請中土大唐的佛教大師前來傳法的想法)

與佛教規模飛速發展相對的則是日本佛教人才的匱乏,日本對於佛教的引進僅限於百濟、高句麗等地,僧人水平層次不齊,佛理學說道聽途說,五花八門,要是您看破紅塵想當和尚,如何剃度,怎樣皈依,要遵守哪些清規戒律,吸了二手菸的日本僧侶們也是一個腦袋兩個大,說不出一個清晰的所以然來,更要命的是由於朝廷對佛教的扶持,受僧人免稅制度的誘惑(時至今日,日本和尚也享受著免稅的待遇),許多百姓為了逃避繳稅乾脆頭一剃,袈裟一批,老子也出家了!(歷史上稱這些僧人為「私度僧」)出家雖出家,但這些大爺老婆照娶,孩子照樣生,小日子過得滋潤無比。

(九死一生的日本遣唐使)

日本政府也很快意識到不對勁,怎麼一夜之間多了這麼多和尚?大家都出家,誰來種地誰去當兵,誰來繳納賦稅?想來想去,新羅、百濟靠不住,還真得接受專業培訓,請專業人士來指導,於是日本除了派遣留學生以外帶上了不少,這些大和尚們學習中土佛教典籍的同時也盛情邀請中土高僧前往日本。

為什麼日本和尚要虔誠邀請鑑真大師東渡傳法?不僅僅是大師精通佛理,是江淮地區的佛教領袖,更因為鑑真大師出身南山律宗精通戒律,日本人一方面希望鑑真大師能夠講解經典,提升日本僧眾素質,更重要的則是鑑真大師能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寺廟運行制度和僧侶剃度規則(管理寺院、管束僧侶、確定僧侶身份)想當和尚得通過政府或僧團的許可,而不是你嘴裡嚷上一句出家就可以自稱是和尚了!

(如果鑑真大師的主張能夠一直執行,也許日本佛教又是另一幅面貌了)

經過千辛萬苦鑑真大師終於來到日本,並在聖武天皇和孝謙天皇的支持下著手整頓佛教,大師提出想當和尚必須要通過具足戒的考試,所謂具足戒就是想要成為比丘僧或者比丘尼要受持的戒律,其中比丘僧要受250戒,而比丘尼受348戒。鑑真大師的觀點引起了一些日本僧人的激烈反對(畢竟以前無拘無束,想當和尚就當,現在要守兩百多條戒律)經過一番辯論後,大師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的合法性,但仍要求具足戒必須要有三師七證(正式出家,獲得朝廷認可必須有十個戒師在場,而不是自稱是和尚就能夠享受朝廷的種種福利)

如果鑑真大師的律宗能夠一直執行下去,也許日本的佛教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象。但很快,日本佛教的歷史走向便被一個和尚給改變了。

修改戒律的最澄和尚

(主張「在家出家都一個樣」的天台宗祖師最澄和尚)

最澄的主張徹底破壞了鑑真大師的一片苦心。

(這個空海,也就是《妖貓傳》裡的空海)

在鑑真大師去世三十年後天皇遷都平安京,自此日本進入平安時代。公元804年,日本朝廷派遣最澄和空海作為留學僧出使大唐,開元年間正值印度三大士善無畏、不空和金剛智三位密宗大師來中國傳法,於是這兩位耳濡目染學的都是密宗法門,回國以後,這兩人一個創立了天台宗,一個則創立了真言宗,空海主張修煉「三密加持」,即所謂身密(結印),語密(口誦真言)和意密(心觀尊佛)就能「三業清淨」,獲得和佛陀一樣的神通,這當然大大簡化了修行的步驟,只要結印念佛就能修成正果,那何苦還要苦守戒律呢?

(中國密宗的始祖:印度三大士,不過在唐武宗的打擊下在,中國密宗迅速衰弱)

最澄和尚更是彪悍,他針對鑑真大師的具足戒提出了不同意見:250條戒律實在是太多了!既然咱們日本的佛教都是大乘佛教,那就應該只受大乘戒就可以了啊!最澄秉持智顗大師衣缽主張引入菩薩戒,簡單來說就是:將二百五十條戒律減少為十重戒,四十八輕戒。

菩薩戒的主要內容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酗酒、說四眾過、自贊毀他、慳惜加毀、嗔心不受、誹謗三寶等等,是出家和在家都通行的戒律!

對,這就是最要命的問題,由於身有羈絆,所以居士不剃髮,不出家,在家修行,所受戒律比僧人要少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一旦出家為僧就代表本人四大皆空,所以要謹守戒律保證心靈空靜,如果按照最澄的說法出家的僧人和在家修行的居士將毫無區別,那出家還有什麼意義,大家都在家修行就可以了嘛!

毫無疑問,最澄的這套理論猶如原子彈爆炸引發了佛教界對他的非難和責問,雙方因為這個事情扯了二十幾年,終於在最澄死後七天天皇接受了他的觀點,於是受戒在日本開始逐漸被模糊、輕視。

(出家為僧後繼續遙控政事,許多日本貴族出家的動機並不單純)

最澄大師到底是什麼想法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天皇批准其建議則毫無疑問有著自己的小九九,從公元749年聖武天皇讓位孝謙天皇出家為僧開始,就陸續不斷有天皇和貴族們出家為僧,不過他們出家為僧倒不都是看破紅塵,平安時代後期皇室頹廢,藤原氏操縱朝政大權獨攬,天皇反而成了被操縱的傀儡,失去實權的貴族們或排解心中寂寞,或因政治鬥爭失敗投奔佛門。

由於目的並不單純,許多人都身在沙門,心在朝堂,借著自己和尚的身份退居幕後控制朝政,比如後白河天皇,即使出家為僧也不甘寂寞,他挑動源氏、平氏自相殘殺,自己則坐收漁利,被源賴朝斥罵法皇為「日本第一號大天狗」,這樣的人自然無法忍受青燈古佛、孤獨寂寞的修行生活,而最澄提出的戒律方案可以說是正中貴族們的下懷。

(美濃蝮蛇齋藤道三,出家為僧獲取百姓和下屬們的支持是戰國時期大名的常規操作)

於是這些出家為僧的貴族們照樣堂而皇之的攜帶家眷,娶妻生子,和尚身份反倒成了他們的藉口和幌子,熟悉日本戰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不少日本大名都有過出家的歷史,比如武田晴信、大友宗麟和齋藤道三等等,他們出家可不是皈依佛祖,一心向佛,不過是借著剃度獲取百姓或家臣們的支持而已,這些人當了和尚以後照樣打仗殺人娶妻。

肉食妻帶的淨土真宗

(影響日本僧人吃肉的兩位關鍵性人物:最澄和親鸞)

所謂「肉食妻帶」,其實指的就是出家的僧人喝酒吃肉,娶妻生子,這一大逆不道的言論卻被淨土真宗奉為金科玉律。

(親鸞:我是奉佛祖命令破色戒!)

淨土真宗的祖師親鸞上人在自己29歲那年做了個夢,他夢見了大興佛教的聖德太子,太子還給他留了一段偈語:行者宿報設女犯 ,我成玉女身被犯 ,一生之間能莊嚴 ,臨終引導生極樂。啥意思呢?就是說因為前世的業報,這輩子親鸞同志是一定會破色戒的,不過放心,聖德太子將會化身為「玉女」和他結合,如果能夠清淨莊嚴的度過一生,死後便會引渡他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本願寺僧兵,得罪了淨土真宗的大和尚,一向一揆就能夠讓你喝一壺)

甭管這夢是真是假,反正親鸞上人從此以後就打著參悟佛法的名頭結交女信徒,還娶了兩個老婆,我倒是很想問一下親鸞上人,到底哪個才是聖德太子的化身呢?摟著老婆親熱無酒肉,這日子過的也不怎麼快樂,反正色戒都破了,喝酒吃肉也是可以的吧?於是親鸞上人開始公開飲酒食肉,娶妻生子。

雖然遭受了朝廷的嚴酷打壓(親鸞被流放到了越後,在越後結識了自己的妻子惠信尼,兩人生下了二子五女),但肉食妻帶對日本佛教的影響無比深遠,最澄大師之後娶妻的和尚並不在少數(部分神宮寺社的社官由娶妻的僧人世襲,一休和尚一生也頗好女色),但多少有些偷偷摸摸,且不具有普遍性,哪有像親鸞這樣大搖大擺絲毫不忌諱,甚至還公開宣稱和尚可以娶老婆生孩子,喝酒吃肉的?而親鸞上人死後他的主張並沒有被抹殺,他的小女兒覺信尼帶著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創建了「不僧不民」,讓戰國大名們頭痛無比的本願寺教團,而淨土真宗也逐漸發展為能夠和大名們對抗的政治勢力。

(在淨土真宗看來,只要你口念阿彌陀佛,即使是大惡人死後也能成佛,這毫無疑問是對百姓的巨大誘惑)

在吸引信徒方面淨土真宗更是一流,親鸞上人主張:「無戒之戒」,對佛祖的虔誠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你守不守戒律,沒關係!他還宣稱好人能夠修行成佛,惡人一樣也可以,不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只要你口念阿彌陀佛,死後都能成佛進入極樂世界—「惡人正機」、「他力本願」。由於其簡便易行的操作和強大的蠱惑性,淨土真宗受到了下層武士和廣大勞苦百姓的熱烈歡迎,並一舉奠定了最渾厚的教眾基礎。根據統計,日本將近三分之一的佛寺信仰的都是淨土真宗及其支流,這也就難怪一提到日本佛教,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了。(朝九晚五裡男主毫無疑問是淨土真宗的)

(而在德川政府的扶持下,日本佛家在江戶幕府時期有了巨大發展,淨土真宗更是招攬了許多信徒)

時間來到德川幕府時期,由於戰國時代織田信長的打壓淨土真宗老實了很多,但寺廟世襲、娶妻生子的習慣也一直保持了下來,為了抵抗天主教等外來宗教,德川幕府大力扶持佛教,在幕府的支持下寺廟數量驟然提升,達到了驚人的「一村一寺」程度,而「檀家制度」(也叫一家一宗制)也在這一時期基本形成,將軍規定平民百姓婚喪嫁娶都必須要到當地的寺院去辦手續,死後也必須葬在寺廟,寺廟也有義務為村子裡的百姓提供身份證明,保證其人沒有信奉天主教,這樣一來,民眾基礎深厚的淨土真宗得到了極具擴張,雖然將軍對這些大光頭娶妻生子很不爽,但由於信奉的百姓太多,所以只能強調:其他宗派的僧人不允許娶妻生子,但淨土真宗的和尚不在此例。

(最初日本僧人隨軍主要負責祈禱、超度,並對士兵進行軍國主義洗腦,隨著戰事的緊張,和尚也得上戰場了)

真正讓日本僧人娶妻生子、喝酒吃肉的決定性原因發生在明治天皇時期,明治維新的核心是「王道復古」,將權力重新收歸天皇所有,作為天皇立身之本的老牌宗教神道教自然也要恢復到原來的地位,為了打擊佛教,公元1872年明治天皇頒布了震驚佛教界的《肉食妻帶解禁令》:自今,僧侶肉食妻帶蓄髮等可為勝手事。意思就是說從今以後,不管你們和尚是娶妻生子還是喝酒吃肉皆悉聽尊便。

還沒等廣大僧眾們表示反對,明治政府又是連著幾個嘴巴子抽的日本佛教界暈頭轉向,在軍國主義的驅動下1879年政府規定僧侶也必須服兵役,脫下袈裟穿上軍裝也就必然代表需要放棄戒律,改變其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隨著對外侵略戰爭的進行,僧人們也被迫拿起槍炮上戰場,連殺生戒都犯了,自然也顧不得什么喝酒吃肉娶妻生子。而十年以後的1889年,議會以僧人不結婚,不能算是完整公民為由建議取消日本僧人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政府的殘酷打壓下,日本佛教界也開始衡量受戒的必要性,逐步接受肉食妻帶政策。

(日本寺廟為和尚們舉行的相親會,有寺有房不用交稅的和尚倒是成了相親市場的香餑餑)

現在的日本,依然有不少嚴守戒律的「清僧」,但對於大多數的和尚來說,更多的則是想修行便修行,想娶妻便娶妻,反正自家佔著房,有著地,還有大批量的檀越布施,更不用繳稅,這日子過的比白領還要滋潤,也就難怪日本和尚成了相親市場上的搶手貨了!

作者:雨目木

相關焦點

  • 不走尋常路的日本寺廟 多才多藝的日本和尚
    佛門不是應該很嚴肅又要六根清淨嗎?日本的佛教與寺廟可是顛覆一般人的想像。或許就像已經公開出櫃的和尚西村宏堂說他曾問師父當僧侶後能否繼續從事他愛的化妝,師父說「如果化妝能夠將你的愛傳遞給眾生,那就去做吧!」。可見在日本佛教、僧侶們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來散播歡樂散播愛。不過這些繪卷和朱印,也真的讓人太害羞了吧!
  • 96歲日本尼姑吃肉喝酒,沉迷於男色,她的人生真的夠彪悍
    許多人皈依佛門以逃避世俗,希望通過苦修悟得真理。眾所周知,出家人講四大皆空,佛門弟子多吃素齋戒,遠離酒肉。但也有例外,比如南宋高僧濟公,被人稱為「濟公活佛」。他不受戒律約束,嗜好酒肉,「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雖然破鞋破帽破扇垢衲衣,瘋瘋癲癲似痴若狂,但是卻是一個學識淵博,扶危濟貧,一生多行善積德的高僧。
  • 古代和尚的生理問題是怎麼解決的?答案很簡單,就兩字
    說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反問:和尚怎麼會有生理需求呢?這麼想就錯了,是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只不過和尚遠離了塵世,生活環境比較單純,從而使得心中雜念比普通人更少而已,而非一點都沒有。既然如此,那麼古代和尚的生理問題到底是怎麼解決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也就兩個字--「還俗」。
  • 日本98歲尼姑:吃肉喝酒風流半生,插足他人婚姻,卻成全民偶像
    在我們的印象中,佛門弟子自然應該恪守清規戒律,全心全意以身侍佛。但佛教在日本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日本和尚不但可以繼承寺廟的產業,還可以結婚生子、喝酒吃肉。   然而即使是葷素不忌的日本和尚,也不敢跟下面這位日本尼姑相媲美。只因她風流半生,沉迷男色,更是寫出各種大尺度作品,連一向開放的日本人都接受不了。
  • 日本和尚為什麼能 結婚 娶妻?
    為此,世人稱它為「中國佛文化第一寶塔」康昊丨文最近,日本一部名為《朝五晚九》的電視劇不僅在國內,也在中國引起了熱議。山下智久扮演的僧侶與石原裡美扮演的英語教師之間的愛情故事,令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事實上,大多數日本僧侶是娶妻生子的。那麼,這個傳統究竟從何而來?
  • 98歲日本尼姑一生喝酒吃肉,沉迷男色,卻受到廣大日本女性的追捧
    畢竟,無論是從歷史上還是從電視劇看,濟公都是一個不守佛門規矩,甚至還喜歡吃肉喝酒的男人。但事實上,濟公心中的佛禮卻比別的佛門弟子更加通透,他所做的實事也比正經的佛門弟子更多。因此,後世提起濟公之時,第一時間回想的不僅是他邋裡邋遢的形象,也有他行走之間做下的善事。
  • 日本96歲尼姑,喝酒吃肉,沉迷聲色犬馬,她的人生到底有多彪悍
    有意思的是,日本佛教有世俗化傾向,和佛教傳統意義上的持戒嚴謹不同,寺院僧侶可像世人一樣娶妻生子,連尼姑也不例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她九十多年的歲月,除了平淡無波的佛門生活,還有著許多一般人不會經歷的事情,尤其是前半生,可謂「多姿多彩」。
  • 武僧愛喝酒吃肉,出國不歸創辦美國少林寺,這是佛法通透嗎?
    釋延明是嵩山少林寺國際弟子會現任常務副會長,但他卻是一個喝酒、吃肉、玩說唱,還刻意留在美國,完全不走尋常路的少林武僧。釋延明,俗稱段根山,1978年出生於安徽省宣城市。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一定是個傳奇。據記載,釋延明三、四歲時得了一種怪病。
  • 費玉清的姐姐:39歲皈依佛門、披60萬鑽石袈裟,喝酒吃肉美男護法
    費玉清的姐姐:39歲皈依佛門、披60萬鑽石袈裟,喝酒吃肉美男護法說起費玉清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樂壇的名氣非常大,不僅有絕美的歌喉,而且還會講段子,隨和的性格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費玉清的一生被稱為傳奇費貞綾人氣暴增後與籤約的公司一同去了日本發展,費貞綾在日本發展得相當不錯,她五官嬌美精緻、身材性感火辣,外在條件也為她開闢了一條通往一線的套路,這也給兩個弟弟打下了基礎,為了弟弟們能夠順利發展。她離開日本回到了臺灣,希望能夠幫助弟弟。
  • 日本的和尚很「潮」,玩搖滾拍視頻,還自己組建樂隊
    說到和尚,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在寺廟裡規規矩矩坐著,不斷地念著佛經的和尚,看起來規規矩矩,每日的生活只有誦經,讓他們在寺廟裡,敲著木魚誦經,一坐就是一整天。不過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日本的和尚很「潮」,玩搖滾拍視頻,還自己組建樂隊。
  • 閒聊 ▏從梅森杯到可以泡妞的日本和尚
    我們從小知道的和尚大多是少林寺裡遵循清規戒律、戒酒肉戒女色的剃度出家的和尚,然而在日本佛教有13宗56派,有一部分宗派是幾乎沒有戒律甚至不需要修行的。在這個系統之下,日本既有堅持禁慾修行的和尚,也有生活豐富多彩的和尚。一般來說,大多數時候故事都是圍繞後者展開的,所以我們也能稱這類和尚為「有故事的和尚」。並且,能夠傳宗接代的宗派採取世襲制度,主持之位代代相傳,財產自然也是,加上日本和尚本身就收入可觀,所以我們還能稱這類和尚為「富N代和尚」。加上寺院僧侶的職業化,日本和尚即使身兼多職也不是稀事。
  • 歷史上真正的一休和尚,是日本天皇的兒子,晚年卻吃肉喝酒寫豔詩
    裡面的主角一休,因為日本政權交替,從小被母親送到寺廟裡去借宿。雖然從小缺乏母親的陪伴,但他依然養成了活潑樂觀,開朗大方,樂於助人的習慣。他總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幫助身邊的人,他幫助的人裡,不僅有位高權重的達官貴人,還有地位低下,生活困苦的社會底層的人。動畫片裡的一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永不放棄的奉獻精神教育了一代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歷史上真正的一休和尚是什麼樣子的呢?
  • 為什麼濟顛禪師可以吃肉喝酒
    並且成天吃肉喝酒。為什麼他最後能修成羅漢正果呢?其實濟公之所以稱為活佛是因為在他是隨遇而安,他嘴裡吃的喝的都是沒有分別。他以此來點化世間人,真正的修行者是要在人間行萬善去普度眾生!那個時代學佛的人,確確實實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嚴持戒律」,對於戒律不敢有絲毫違背,這是好事。可是他們不曉得戒律是活活潑潑,死在戒條裡面,以致在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的善行都不敢去做,把許多人學佛的因緣斷掉了。
  • 真實的一休和尚:天皇的兒子,喝酒吃肉出入風月場所,77歲談戀愛
    1975年日本東映動畫出品一部以日本奇僧一休為原型的動畫——《聰明的一休》,1983年中央電視臺引進《聰明的一休》,並配音成中文版,一經播出便成了家喻戶曉的動畫片。當時的日本禪宗早已腐敗,安國寺的和尚紛紛巴結權貴,一休非常討厭這種做法,於是自己潛心學習佛法、書法、詩歌,詩歌方面他學習的是陶淵明等山水詩人。十五歲的一休,想幫助貧困百姓以及那些沒學問的人,但是沒有施展的地方。十六歲的時候拜在西金寺高僧謙翁和尚門下,法號宗純。
  • 日本和尚,為什麼很難做到六根清淨?日本和尚之風流由來已久
    在日本,「浪漫」一詞被各行各業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讀,並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四種浪漫主義風格迥然不同:貴族之風流、武士之風流、俳人之風流、和尚之風流。今天,我們來談談日本僧侶的風流。眾所周知,日本人和少數民族非常善於吸收外來文化,善於趨利避害,善於佛教,日本人在修行佛教之後渴望達到國家,但他們不想受到規章制度的限制,他們想保留人們最基本的願望。
  • 日本98歲瀟灑尼姑:吃肉喝酒,沉溺男色!成全民偶像
    寄身佛門,本因四大皆空,了無掛礙,但偏偏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說到這裡,有沒有想到《水滸傳》裡的花和尚魯智深呢?而有一位佛門女弟子,這位師太今年已有九十八歲的高齡,她年輕時風流成性,結交的男朋友數都數不清,即使皈依佛門,還是改不了灑脫、豪邁的性格,依舊我行我素地破壞佛門清規戒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日本98歲尼姑:吃肉喝酒風流半生,成為年輕人喜愛的網紅
    寄身佛門,本因四大皆空,了無掛礙,但偏偏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說到這裡,有沒有想到《水滸傳》裡的花和尚魯智深呢? 而有一位佛門女弟子,這位師太今年已有九十八歲的高齡,她年輕時風流成性,結交的男朋友數都數不清,即使皈依佛門,還是改不了灑脫、豪邁的性格,依舊我行我素地破壞佛門清規戒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 武僧一龍掏出幾百元或即將娶妻生子,真實身份並非和尚
    從一龍的文字似乎透露著一個線索,即是他要把家裡收拾乾淨利索,而究竟為了什麼這麼做,到底什麼是大事,恐怕只有一龍和相關當事人知道,那麼是否可以推測,他有可能是為了布置新家這麼做呢,相信有這種可能,畢竟一龍已經37歲了,他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
  • 戰國時期的日本僧侶:戰力強悍喜歡打仗,擊敗過織田信長
    佛教在東亞和東南亞傳播甚廣,作為世界三個宗教之一教人向善的佛教,佛門弟子按理來說應該是地大皆空,潛心修道,修煉因果才是。,戒酒、戒色、戒妄本是佛門弟子的要求,不過有一個國家對於佛教的理解卻和其他人不一樣,那就是日本。
  • 96歲日本尼姑:我吃肉、喝酒、情人不斷,但我是個好尼姑!
    日本的女版濟公眾所周知,佛門講究拋去七情六慾、了卻紅塵,但卻總有例外。古有活佛濟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今有日本佛門弟子瀨戶內,風流半生我行我素。她酒肉不忌,緋聞頗豐,過往情史轟動日本大街小巷。直至1973年,年過半百的瀨戶內在大正僧和尚的幫助下,終於找到可以棲身的寺廟,並取名法號「寂聽」。不寂寞的寂聽耄耋之年的瀨戶內沒有像一般老太太一樣寂寞的安享晚年,她的生活豐富多彩,舉辦法會、堅持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