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個熱點都與口罩有關。
北京疫情出現反彈,作為重要的防疫的產品,口罩再次成為熱點話題。多家電商平臺顯示,周末兩天北京地區的口罩搜索和成交量均翻番。上周,某清涼衛生巾品牌的「國產清涼口罩」在淘寶直播間賣出上億元。 傲人銷量背後是消費者對企業「技術對口」的肯定。
隨著疫情的常態化,口罩已經成為日常標配。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缺口罩戴了,但在炎熱的夏季,戴著口罩總有喘不過來氣的感覺。N95等醫用口罩的佩戴體驗更是堪稱「噩夢」。
防暑兼顧防疫,「吸汗」「透氣」成為口罩新需求
谷歌趨勢上,搜索Lightweight Masks(輕薄型口罩)的人數在4月份出現明顯增長,「夏日」「輕薄」成為搜索聯想詞。季節因素也成為了品牌生產口罩的切入點。
來源:谷歌趨勢
本周五,日本零售巨頭優衣庫口罩正式上市。曾放言不會涉足口罩業務的迅銷集團董事長柳井正稱,是「顧客的呼聲」讓他們決定製作口罩。這款口罩使用了與優衣庫功能性內衣「AIRism」一樣的材料,主打透氣和速幹,號稱「清洗20次後仍可保持99%的細菌過濾效率」,甚至還能阻隔「90%的紫外線」。AIRism是優衣庫與日本東麗公司合作研發的面料,具有吸汗、透氣、柔軟有彈性等特點,尤其適合夏天。該款口罩三個零售價為不含稅990日元(約合人民幣65元)。初步計劃每周生產50萬盒,很快將會在日本以外的市場上線銷售。
來源:優衣庫官網
瞄準夏日專供口罩的不止優衣庫,運動品牌美津濃在5月底推出了以遊泳衣布料製成的口罩。無印良品推出了自家有機棉材質的口罩,主打抗菌防臭;尤尼克斯也計劃在7月初推出用速幹運動服專用面料製造的口罩,紡織企業Knit Waizu甚至在口罩中加入製冷劑,以保持佩戴者面部涼爽。
據《財經》記者統計,目前日本已經有至少30家服裝公司正式推出了口罩產品。這些口罩的單價在500日元-1000日元之間,約人民幣30元-70元。
防疫之外,品牌也在尋找口罩長久賣點
一些品牌看準了口罩有成為日常配飾的潛力,美國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就是其中之一。該品牌在本月11日推出了專門為運動員設計的、可重複使用的防水口罩Sportsmask,售價30美元一隻,約合人民212元。
Under Armour官網上的Sportsmask的尺碼對照和測量方法
據Under Armour副總裁凱爾·布萊克利(Kyle Blakely)介紹,Sportsmask採用了三層高性能材料進行可塑形設計,能夠保持嘴巴和鼻子不接觸口罩,從而有效防止水汽聚積導致眼鏡起霧。雖然Sportsmask是為運動員設計的,但布萊克利表示,之後也將根據客戶的反饋繼續改進,爭取將其優化為可以日常使用的產品。
來源:Under Armour官網
Sportsmask上架官網還不到一小時即銷售一空,現在預定要等到8月份才能發貨。
運動口罩並非Under Armour的發明,但選擇在體育行業慢慢復甦的時間點,推出專為運動員設計的Sportsmask,是這一品牌的獨創。
日系少女服裝品牌SNIDEL從時尚、美觀的角度出發,推出了主打「顯臉小」、凸顯鼻梁線條的口罩。這款「小顏口罩」通過織物的斜紋方向,以及中間一條的切割線,讓我們的臉型可以在視覺上看起來有往上拉提的效果。口罩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女性消費者的歡迎,儘管定價不低(175元人民幣一隻),仍迅速售罄。
時裝口罩受到追捧並不意外。《女裝日報》就看好口罩成為下一個「老爹鞋」的潛力。該雜誌表示,多數口罩男女皆可佩戴,對身材外貌上也沒有特殊要求,且戴在臉部非常有辨識度,具有很強的商業價值。
時裝口罩市場,為何缺少國內企業的身影
與國外多以服飾行業為主的局面不同,時裝口罩市場尚未引起國內服飾品牌的注意。
首先,國內服裝企業技術短板是個問題。
脫離醫療賽道的口罩,消費者自然對其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無論是Under Armour的設計還是優衣庫的面料,背後都是品牌長年累月的技術投入。國產服飾品牌,尤其是運動品牌在近幾年加大了研發方面的開支,但距離行業巨頭仍有一定距離。 近些年發力高端產品線的李寧,2018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為2.18%,研發支出投入金額最大的安踏為2.49%,而Under Armour則達到了驚人的23.6%。
其次,口罩行業市場標準缺混亂影響企業決策。時裝口罩雖然不屬於醫療用品,但基本的日常防護功能不可或缺。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日常防護口罩的行業標準更新始終慢半拍。2015年,嚴重的霧霾在冬春季節侵襲我國北部,首個《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TAJ1001-2015)直到2016年年底才推出;而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起草制定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T/CNITA 09104—2020直到今年3月才發布。
有地方政府還出臺了各自的口罩標準。 廣東省標準化協會此前消息稱,由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聯合易佰特(福建)電子有限公司、廣州市健橋惠澤有限公司、愛慕(蘇州)醫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起草的《日常防護口罩》團體標準已通過專家審定,並於3月20日起正式實施。
然而,上述標準不少為推薦性標準,並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根據我國《標準化法》相關規定,對於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標準,企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日常防護口罩市場標準的缺失和混亂,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內市場的發展。曾有消費者就向中國市場監管報表示,買不到適合日常使用的口罩,他寧願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想要買到一款有型還實用的口罩,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編輯:鍾睿 董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