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醫院宿遷分院,即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是由宿遷市委市政府投資興建的唯一一所綜合性公立醫院,總投資 25 個億,於 2016 年 7 月 19 日正式開業。
「在醫療改革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探索中,公立醫院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向宿遷市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朱偉院長介紹道,承擔社會責任,打造三個「基地」、三個「高地」。
公立醫院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與民營醫院共生共贏,共同發展,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年多時間裡,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公益、行風五大方面不斷進步,致力於打造宿遷市衛生人才培養基地,基層醫療指導基地和衛生資源調控基地,建成宿遷市醫療高地、人才高地和培訓高地。
開業以來,醫院對全市所有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提供免費培訓,為宿遷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而努力。醫院不斷加大人才培養與資金投入的力度,提高自身的醫學水平與醫療服務,並加強基礎醫務人員培養,目前已經與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江蘇醫藥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合作,並招收 120 名學生來院實習,進行醫學實踐。
醫療教學科研齊頭並進,引領醫學進步
「教學與科研是醫療的兩個翅膀,只有教學與科研做好,醫療才能走得更遠。」
在教學及科研方面,醫院要真正做到醫院學院化、科室學科化、專家學者化,實現醫療教學科研的齊頭並進,引領醫學的進步。
科研上,醫院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1 項,填補了宿遷醫療領域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空白,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 項,為 2017 年全市唯一獲得單位;省「333 工程」培養項目 2 項、省科教強衛青年人才 8 人、省婦幼項目 2 項等。在創建臨床藥物試驗基地上,已開展藥物臨床研究項目 3 項。消化內科王曉燕團隊成為宿遷衛生系統唯一創新團隊,獲市政府百萬科研基金,除了國家政策支持之外,醫院內部對與進行科研的醫務人員還有非常多的鼓勵舉措,鼓勵醫務人員發展科研。
教學上,建成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附屬醫院和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附屬醫院,今年有望成為徐州醫科大學教學醫院,2017 年招收臨床班學生 78 人、實習生 120 人以及各類進修人員 37 人,為培養醫療基礎人才做出貢獻。
加強品牌建設,提升自身實力
構建品牌,只有自身醫療水平達標了,才有底氣去談品牌。所以談品牌,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醫療品質與醫療服務,這才是一個醫院立足的基礎。其次是醫院自身文化凝聚力的增強。讓每個員工都成為醫院的品牌大使,讓醫院的正能量文化從身邊每一個人開始傳播,那麼醫院自身的品牌力量就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了。
品牌更是要去「做」。公益事業要切實去實施,讓醫院文化為人所知,走進學校、養老院既是對自身社會責任的一種承擔方式,也是自身品牌建設的一種實踐。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宣傳手段,你先去做,有了這個品牌,才能夠依靠網際網路去宣傳,才能進一步建設醫院的品牌力量。
培養基礎人才,重視團隊力量
醫院的發展主要是靠人才,有了發展,醫院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基礎人才靠培養,急需人才可以靠引進。對於基礎人才,醫院要給予他們機會和關愛,發揮基礎人才在醫院建設中的作用,集聚基礎人才團隊,避免單打獨鬥,發揮團隊力量與團隊精神,帶動醫院基礎力量的發展進步。
對於醫療人才,醫院應該為其提供一個高速發展的平臺,鼓勵員工進行深造,進一步學習發展。醫療沒有創新就難有進步。在醫療創新上,合理範圍內,醫院全力為醫療人才在各個方面提供便利,如科研經費保障,後勤保障,鼓勵開展新技術,做人才強有力的後盾,促進醫院醫療水平發展。
重視改革,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
醫療事業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醫務人員的參與更是醫療發展的重要力量。
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媒體等創造有利的社會輿論環境,醫務人員參與醫改政策制定,提高業務水平,為病人創造更好的醫療環境,緩解醫患關係,提高醫務人員各項保障,引領醫療進步。
「我們醫院最終的發展是成為一個既有公立醫院的傳承,又富含醫學院校的元素,做蘇北地區最有品質,老百姓最滿意的現代化公立醫院。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省最優質的醫療服務。」朱院長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