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0日訊 他是一個兵,一個永遠守護在電網前沿陣地上的老兵。為了萬家燈火保供電,每年節假日,他堅守崗位,甘願犧牲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與電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就是今年54歲的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高密市供電公司輸配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班班長張建民。
1984年12月,張建民從部隊轉業來到高密市供電公司,從當初的帶電作業崗位轉為輸電運維工作。35年來,無論是電閃雷鳴的盛夏,還是風雪交加的寒冬,只要一接到命令,他總是率先到達電網事故處理現場,哪裡有艱難險阻就出現在哪裡,他那股雷厲風行、不怕苦不怕累的實幹精神絲毫不減當年軍人本色,在平凡工作中為高密電力事業蓬勃發展默默地奉獻著......
「軍人本色」,鑄就電力鐵軍戰士風採
「我的工作崗位雖然平凡,但我熱愛它。因為熱愛,更要在平凡中盡職盡責,我願意幹一輩子輸電運維工作,用畢生精力為高密電網發展添磚加瓦。」今年6月28日,張建民正帶著同事在110千伏高柴線84號杆巡視電力線路,言語中流露著真誠和率直,筆挺的身板、穩健的步履、嚴謹的神態,依然能讓人看出他的軍人氣質。
張建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仍保持著軍人吃苦耐勞的品質、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幹勁,在供電崗位上默默奉獻、兢兢業業地工作。如今,他負責的輸電運檢班僅有11名員工,擔負著公司所轄58條、704千米輸電線路的日常巡視、維護檢修與缺陷處理、事故搶修、帶電作業等工作,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尤其是夏季、冬季惡劣天氣易發多發,搶修搶險情況時有發生。哪裡有險情,哪裡最艱苦,他就衝向哪裡。他常說,急難險重面前最能鍛鍊人,也最能考驗人,作為一名堅守在供電保障一線的「老兵」,就應該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2017年1月26日23點32分,那是大年除夕前一個寒冷的夜晚,張建民接到調度電話:110千伏高東仁線故障跳閘,需立即進行故障查找。面對不停飄著的雪花,面對159基杆塔長長的輸電線路,他毫不猶豫,身先士卒,帶上望遠鏡、手電筒投身故障查找中。在零下13.5攝氏度的氣溫下,他安排其他班組成員巡視相對便利的區段,自己卻選擇了最難巡視的崎嶇不平的田間區段。經過3個半小時的艱難巡視,他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順利查找到了故障點,當廣大居民都在熟睡的時候,他們儘快完成了故障搶修,保障了輸電線路安全可靠供電。「每遇到急難險重任務,張班長總是第一個衝上去。」輸電運檢班成員王雨說。在同事們眼中,「幹工作雷厲風行,有困難衝鋒在前」,是張建民從業35年來的不變風格。
「我們鄭重承諾,堅決做到:牢記使命,不負重託;勇挑重擔,守土盡責;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保電有我,有我必勝!」2018年6月,在高密市供電公司廣場,張建民帶領40多名保電人員向公司莊嚴宣誓,毅然趕赴青島投身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保電工作。他們所負責巡視的瑞虎線、嶗虎線、虎水線、黃虎線4條220千伏線路,位於青島市嶗山區,通道環境險惡,道路難走。張建民帶領護線人員提前就位,了解線路狀況,保電期間吃住在鐵塔附近。夏季天氣炎熱加上蚊蠅叮咬,不少同事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張建民主動調班,承擔起最難熬的夜間巡視和紅外測溫,一小時一次檢查,連續半個月沒能睡個完整的覺,圓滿完成了保電任務。多年來,他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先後多次參與國家級、省級重大活動保電工作,並一次次完美完成任務,贏得上級的高度讚揚,為公司增了光添了彩。
「工匠精神」,鋪就精彩人生發展基石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之精神,把每一次挑戰都當成一次機會,以用心探索、不斷創新成就精彩人生。張建民就是具有這種「工匠精神」的人。
不論以前在部隊,還是如今的輸電運維一線,張建民都沒有放鬆過學習,盡最大努力為自己多「充電」。張建民說,在知識的汪洋大海中,每個人都需要勤學不輟,不斷適應發展需要。特別是面對電網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更要有「本領恐慌」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
豐富的知識、精湛的技術,離不開勤奮的努力。自35年前剛剛走上電網運維崗位起,張建民就把學習當作職業生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向書本學,向師傅學,向實踐學,處處留心、勤學不輟,從電力「新兵」到技術「老兵」,他用勤學、善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也帶動了班組成員人人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在公司舉辦的技能比武中,他們班總能名列前茅。
為成為一名優秀的班長,張建民堅持「邊工作邊充電」的方式,刻苦學習鑽研線路專業知識,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三位一體」工作法,通過對電力線路運行狀態的劃分制定巡視區域,並根據相應區域等級制定不同的巡視周期,從而縮短了巡視周期,提高了巡視質量。每天巡視工作結束後,他對所轄的電力線路全部建立影像檔案,對輸電線路實現「數位化」管理,把35千伏至110千伏線路的杆塔和導線型號、線路所在地、交叉跨越、周邊環境等基礎資料全部裝入自己的腦海,對設備狀況做到了如指掌,被大家稱為輸電線路的「活地圖」。
「我們通過發明便捷式驅鳥器安裝工具,變2人操作為單人操作,變登杆作業為地面作業,有效規避了作業風險,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談起工作創新,張建民滿懷自豪地說。35年來,張建民結合輸電線路運維實際,帶領班組成員加強學習研討,挖掘創新課題,一項項創新成果應用於實際工作中,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
張建民注重自我提高、不斷進取,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提升自身作業水平和業務能力。2001年,他獲得由高密市公安局籤發的「爆破資格證」;2002年,他通過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考核鑑定,獲得「三級、高級技能」職業資格證書;2004年,他獲得由華北帶電作業技術中心頒發的「帶電作業培訓合格證」;2007年,又獲得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網武漢高壓研究院高電壓技術培訓中心頒發的「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送電線路帶電作業資格證」。一本本專業資格證書見證了他的成長。
「薪火相傳」,為高密電業發展育桃李
「用左手手指按緊、右手纏扎線注意綁緊……」「我作個示範給你看!」2019年4月16日,在高密電網春季檢修現場,53歲的張建民與新員工祁泰龍同時上杆,手把手在杆上進行現場教學,雖然很累,但他認為這種培訓見效最快。30多年來,他為公司培養了十幾名骨幹人才,有的當上了班長,有的升上了公司中層幹部。張建民常說:「一個人技術再好還是有限!把自己的經驗教給更多的人,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對青年員工提出的問題,他總是耐心指導。他這種耐心、毫不保留的態度贏得了公司年輕員工的敬仰,公司的年輕人也養成了有問題就找張師傅請教的好習慣。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張建民在實現自我提升的同時,更加注重薪火傳承。多年來,張建民與青年員工籤訂師徒合同16份,在工作中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得傳授給年輕員工,積極進行「傳幫帶」。他依靠過硬的業務素質和奉獻精神,通過師徒幫帶、技術培訓等手段,積極幫助青年員工向研究型、創新型人才轉型,有力發揮輻射作用和培育功能。2000年以來,他一直兼任公司線路專業培訓師,還多次被邀請擔任各類技術比武活動裁判長,協助公司培訓中心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並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公司上下一致好評。
為提升班組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張建民認真履行班長職責,時時處處以身作則,認真開展各項班組管理工作,積極帶領班組成員認真研究業務,積極探索線路風險超前防範措施,細心分析各類輸電線路事故通報,把別人的事故作為自己的事故認真對待、認真總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新記錄,他帶領的班組連年被公司授予「先進班組」榮譽稱號。
「最美逆行」,老兵投身新戰「疫」
2020庚子鼠年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應張燈結彩、喜慶新春的各地人民暫時收起了喜悅心情,不訪親、不會友、不外出、不串門,以「宅」貢獻抗毒防疫。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崗位需要和自身選擇依然堅守崗位、服務他人,他們是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是疫情危急下的「最美逆行者」,張建民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承擔著輸電線路防護重擔的他,深知在疫情期間保電工作的重要性。從2月4日起,他就開始了多達58條輸電線路的巡視工作,克服疫情期間重重困難,及時發現並消除各類隱患70餘處,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期始終堅守電力供應的最前線,實現了輸電線路零跳閘,為全市人民防疫期間的可靠供電提供了堅強保障。
「我的崗位雖然平凡,但責任絕不平凡。如果因為我的失誤造成哪怕一條電力線路跳了閘,哪怕有一家市民家中在防疫期間停了電,我會內疚後半輩子。反之,如果因為我們的工作,哪怕保一名市民平安,我就心安、無遺憾!」張建民認為,這次疫情來勢洶洶,自己身為一名電網人,必須「上前線」保供電、抗疫情「打硬仗」。當有人問張建民,「老張,這疫情期間你總向外衝,不害怕嗎?」「怕!疫情這麼兇,怎麼會不怕?上有老下有小的!但在這種時候,我一個老兵不衝誰衝?!」他總是坦然對待。張建民被公司領導和同事們贊為防疫保電衝鋒在前的最美逆行者。
35年來,張建民突出的工作表現和紮實的群眾基礎,連年被國網高密市供電公司評為「三級護線突出貢獻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多次被國網濰坊供電公司和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農電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山東省群眾性安全生產競賽優秀職工」稱號。
大愛望遠,大道永恆。張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代退役軍人的人生核心價值觀,充分展示了優秀退役軍人果斷勇敢、勤奮敬業、不斷進取、拼搏奉獻的時代風採......
高密 欒煥聚 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