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追逐綠色夢想不停歇

2020-12-12 澎湃新聞

夏末秋初,塞罕壩草木蔥蘢、松濤陣陣,一片綠海。

百萬畝人工林海背後藏著一串震撼的數字。58年,3代人,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4℃,最低氣溫達-43℃。

將茫茫荒原變成鬱鬱蔥蔥的林海,在2017年12月舉行的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塞罕壩機械林場被授予聯合國環境榮譽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

面對榮譽,塞罕壩人追逐綠色夢想的腳步從不停歇。近年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向石質荒山宣戰,攻堅造林2.82萬畝,讓塞罕壩綠色版圖一點點填滿。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因林施策,精準提高森林質量,讓塞罕壩綠色林海更健康。造一片、活一片、綠一片。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不放鬆制約成活、成材的每個環節,只為讓這抹綠色,走進更多人心裡。

一組對比照片見證著塞罕壩的綠色擴張

「這是三年前拍的照片,這是前幾天剛拍的。」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信息中心主任王龍的電腦裡,一道光禿禿的山坡和一道綠油油的山坡,形成強烈視覺反差。很難相信,這是同一處山坡。

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陰河林場三道溝東坡坡度接近30°,1100多畝的山坡土層只有幾釐米厚,再往下全是拳頭大小的石塊,當地人稱這種山坡土層為「頭皮土」。

這種石質山的陽坡曾被專家斷定「種樹難活」。陰河林場副場長彭志傑卻打算在這石頭縫兒裡把樹種活。

王龍聽說後,專程趕過來拍下見證照片。

沒有可借鑑經驗,塞罕壩人不斷摸索,總結出了大穴、客土、壯苗、覆膜、覆土等一系列嚴格的技術規範,實現了石質荒山「一次造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林」。

「如今,三道溝東坡上的樟子松成活率達到99%,高的樹有一米半多了。」王龍欣慰地說,和拍攝美麗風光相比,記錄填滿綠色版圖的過程,更有意義。從塞罕壩開始實施石質荒山攻堅造林以來,他從未停下拍攝的腳步。

「許多地方只能爬上去,往返需要四五個小時。」為了找到更好的拍攝角度,王龍經常起早貪黑,身背20多公斤重的相機包翻山越嶺。拍攝中,他每發現一處藏在溝溝叉叉沒有栽樹的小地塊,就第一時間通知林業科進行補植。

漸漸地,消滅這些隱藏在綠海中的「黃斑」成了王龍的樂趣和目標。漸漸地,他的左膝蓋因過度磨損,落下病疾。

為記錄每一抹新綠,王龍買了臺無人機。「無人機就像給我裝上了雙翼,盡情俯瞰百萬畝林海的點滴變化。」王龍說,照片裡的黃色正在一點點消失,綠色一點點鋪滿塞罕壩。

上千張「消黃增綠」的照片,見證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持續造林綠化的追求。近三年,塞罕壩機械林場累計完成各項造林任務5.06萬畝。其中攻堅造林2.82萬畝,林場內石質荒山全部實現了造林綠化。幼樹成林後,森林覆蓋率將達到86%的飽和值。

林場還編制了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初步方案,保護區面積由30萬畝增至96.1萬畝,佔總面積的69%,公園面積由139萬畝降至44萬畝,佔總面積的31%。

一場「林中競賽」折射著塞罕壩的綠色追求

「50米長,左右各5棵苗,共26行,三年保存率91%。」8月11日上午,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千層板林場副場長張健東,帶領三位同事,對長腿泡子營林區一塊2018年栽種的100畝落葉松進行檢查。「這裡種的是裸根苗,三年保存率必須達到85%,才算合格。」張健東說。

上世紀80年代初,塞罕壩機械林場大規模人工造林基本結束,進入以森林經營為主、造林為輔時期。從那時起,為確保造林、營林質量,每年塞罕壩機械林場都會開展各分場自查加總場聯查的「林中競賽」。

「檢查包括保留木質量、三年保存率、林地清理、割灌高度等20餘項內容。」張健東說,比如割灌茬高度不能高於10釐米,攻堅整地穴內不能有石塊……

這項長達11頁的百分制競賽辦法,每項考核內容都設置了極為苛刻的評分標準。每一個分場都不甘落後,大伙兒憋著一股勁兒,不斷提高造林、營林技能。

今年,千層板林場自我加壓,將總場聯查造林和營林95分的及格線,分別提高到100分和98分。

「競賽並不是目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這片林子能越來越好。」張健東舉例說,他們在自查中發現拖拽間伐樹木時,時常會剮傷保留木。一旦樹皮裸露,就會影響樹木生長質量。針對此,他們經實地研究,想出了給樹穿「盔甲」的點子——拖拽樹木前,用鐵桶將保留木包裹,避免剮傷保留木。

在求精、求細、求實上下功夫,塞罕壩機械林場針對林業工作的實際情況,採取事前指導、過程控制和事後檢查驗收並重的措施,把質量管理貫穿於各個環節。

「我們實施了施工員與技術員造林成果終身追究制,做到了事有人管、責有人擔,在全場上下形成了比造林成效、比技術創新的濃厚氛圍。」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說。

按照「以育為主、育護造改結合、永續利用」的經營方針,塞罕壩機械林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採伐和人工商品林皆伐,實施了景觀遊憩林改良、人工林天然化改良、落葉松中小徑級培育、樟子松大徑材培育、低效天然次生林改培等項目。近三年,累計完成各項營林任務30.23萬畝,森林質量大幅提升。

一群「林三代」接續演繹著塞罕壩的綠色夢想

1962年,來自全國各地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369名「林一代」,攻克了引種關、育苗關、造林關,在莽莽荒原上種下綠色希望。如今,塞罕壩已成百萬畝林海。但「闖關」仍在繼續:良種引育關、資源結構優化關、森林質量提升關、林業可持續發展關……

而闖關重任已落在「林三代」的肩上。

愛笑的「90後」宋瑩瑩,父母都是「林二代」。「兒時的印象裡,爸媽總忙個不停,經常把我扔到林子裡,一待就是一天。」壩上的林木花草,是她童年最好的朋友。

2011年,大學畢業後,宋瑩瑩沒有選擇到繁華都市,而是重回塞罕壩。「有同學開玩笑說,一個女孩子為啥要學『光頭強』?每天鑽林子,慢慢就成了『小野人』。」對此,宋瑩瑩只是一笑了之。

「在我眼裡,每棵樹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陪著它們一起成長,是我的夢想。」2012年,被分到第三鄉林場後,宋瑩瑩沒有選擇相對輕鬆的崗位,而是主動要求到了最累的生產股。

「剛學打標準地時,我尺子都不會用,師傅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宋瑩瑩說,自己半夜偷偷哭過,甚至動過辭職的念頭。父母勸她,林場人性子直,批評是為了林子好。

打那後,宋瑩瑩把自個兒當成了「女漢子」。無論酷暑寒冬,不管山高路遠,她都衝在前、用心學、加油幹,逐漸從「門外漢」,成長為能夠勝任營造林生產及苗木培育等工作的中堅力量。

三年前,1995年出生的馬明月,還在海南大學就讀園林專業。「報紙、電視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故事的宣傳讓我心生感動。」馬明月說,那片林海逐漸成為她最嚮往的地方。

「沒有幼苗,哪來林海。我願做塞罕壩的一棵幼苗!」2019年11月,經過重重篩選,馬明月成為塞罕壩的「林三代」。

經過培訓,她被分配到第三鄉林場壩梁營林區工作。第一次入庫作業,馬明月穿上厚棉襖、厚棉褲、厚棉鞋,可還沒到林場身子就被凍透了。用來記錄的筆要貼身放進懷裡焐一陣,才能用一會兒,不然不出墨水。

一天下來,手就裂了口子,馬明月第一次體會到塞罕壩美麗的背後,是務林人的辛苦付出。

參觀塞罕壩展覽館、到「王尚海紀念林」教育基地學習、聆聽老一輩務林人艱苦創業報告,塞罕壩機械林場針對年輕人的一系列教育培訓,讓馬明月深刻領會了塞罕壩精神。

打標準地、量樹距、採集病蟲標本……在老同事的幫帶下,馬明月漸漸融入了塞罕壩。

「為防蚊蟲叮咬,夏天進山再熱也得裹得嚴嚴實實。趕上活兒多,中午就在山上啃口麵包,接著幹。」馬明月說,正是三代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辛苦、忍得了枯燥,才讓小樹成大樹,荒原變林海。「我覺得『堅守』是塞罕壩人最美的底色。說著簡單,做起來很難,但我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塞罕壩人。」馬明月說。

與青山為伴,與綠樹為友。一代又一代的「綠色接力」,無悔的青春和塞罕壩一起成長。今年,林場編制完成《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方案》,全面開啟了「二次創業」新徵程。根據方案,力爭經過10年的建設發展,實現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機制全面創新、綠色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成果區域共享,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的目標,為世界提供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樣本。

來源:河北日報

記者:李建成 陳寶雲

原標題:《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追逐綠色夢想不停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
    這是活的標本,證明塞罕壩可以長出參天大樹。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會有億萬棵松」。  如今,這棵「功勳樹」還在傲立風霜。它並不高大,也不粗壯,但落落大方,清清爽爽,透著不可冒犯的莊嚴與威儀。  這棵樹,距離根部一米有餘就開始分杈,感覺是兩棵樹在往上長。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陳智卿說,一棵樹分杈長成兩棵樹,很可能是環境太惡劣,風雪把主幹刮斷,營養讓側枝分走了。
  •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發展歷程速寫:好一個大「林子」 原標題: 這是活的標本,證明塞罕壩可以長出參天大樹。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會有億萬棵松」。  如今,這棵「功勳樹」還在傲立風霜。它並不高大,也不粗壯,但落落大方,清清爽爽,透著不可冒犯的莊嚴與威儀。  這棵樹,距離根部一米有餘就開始分杈,感覺是兩棵樹在往上長。塞罕壩機械林場副場長陳智卿說,一棵樹分杈長成兩棵樹,很可能是環境太惡劣,風雪把主幹刮斷,營養讓側枝分走了。
  • 專訪|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加快現代化林場建設 開啟二次創業...
    長城網訊(記者 胥文燕 見習記者 劉志成)「我們正在開展二次創業,推進塞罕壩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8月12日,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陳智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塞罕壩百萬畝林海來之不易,如何管護好、經營好這百萬畝林海,守好業,成為擺在新時期塞罕壩人面前最大的考題。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北:生態扶貧讓環境優日子美 2020-12-18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塞罕壩務林人心聲:新時代接續演繹綠色夢想
    https://flv1.gmw.cn/soby/sobey/20200826/1598442625419_High.mp4   光明網記者 黎夢竹  今年8月份是河北承德塞罕壩林場
  • 「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公布!塞罕壩林場獲殊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曹智 通訊員康義)11月30日,由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主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特別支持
  • 各地林草頭條丨福建省林業局:全方位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超越
    各地林草頭條丨福建省林業局:全方位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超越 2020-12-02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四川:森林草原防火教育進中小學課堂
    各地林草頭條丨四川:森林草原防火教育進中小學課堂 2020-09-03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湖南竹林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各地林草頭條丨湖南竹林面積居全國第二位 2020-11-11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廣西:為了紅樹林的復興
    在北海市防護林場的海灘苗圃,工人們趁著退潮時分加緊往營養杯插苗。漲潮後,整個苗圃就淹沒在海水中了。防護林場成立於1960年,2003年7月國家林業局批覆建設全國第一個紅樹林良種繁育基地,基地培育的白骨壤、桐花樹、拉關木等紅樹林品種被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認定為省級林木良種。十幾年來,這裡提供的種苗讓沿海紅樹林面積增加數千畝。
  • 各地林草頭條丨寧夏:厚植綠色發展底色 奮力築牢生態屏障
    寧夏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筆,在「字裡行間」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區林草系統將堅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加快形成綠量適宜、布局均衡、系統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穩定高效的生態系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貢獻林草力量。
  • 各地林草頭條丨龍江森工精誠攬人才
    各地林草頭條丨龍江森工精誠攬人才 2020-12-22 1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安徽涉林企業省級支持政策服務指南發布
    各地林草頭條丨安徽涉林企業省級支持政策服務指南發布 2020-05-19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各地林草頭條丨重慶:共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共繪綠色發展新藍圖
    當好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守護者」和「建設者」共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共繪綠色發展新藍圖 同時,我市還按照中央機構改革工作統一部署,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溼地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組成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行統一管理,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試點;全面落實5071萬畝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強化溼地自然恢復,全市溼地保有量保持在310萬畝以上;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和差別化管理,強化了森林草原防火信息系統和國有林場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無重特大森林火災和撲救人員傷亡事故發生
  • 地處承德北部圍場縣的塞罕壩林場,林木蔥蘢,氣勢宏偉
    走進承德北部圍場縣的賽罕壩林場,你會像轉迷宮一樣鑽進密密匝匝的樹林中。你會感受到塞罕壩林場那份獨有的清新。你會不由自主的深深的呼吸著林場那新鮮的空氣。你在品味著一道高質量的生活雞湯。你會自然而然的走進欣賞祖國大地的那抹新綠。
  • 在廣東佛山有個塞罕壩林場的孿生兄弟叫雲勇
    佛山市雲勇林場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林場始建於1958年,是佛山市唯一的市屬國有林場,曾被評為全國國有林場500強、100佳單位。說它是塞罕壩林場的兄弟不如說是塞罕壩的哥哥,因為它比壩上的林場早建場4年的時間。森林資源管護、林地保護、森林防火、林業科普科研、病蟲害防治這些塞罕壩林場所有的作業方式在這裡一點都不會少。
  • 各地林草頭條|雲南林草防火守護西南生態屏障
    各地林草頭條|雲南林草防火守護西南生態屏障 2020-04-07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零下30°的塞罕壩上,我們拍到了"最美的風景 "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指出,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 河北召開國有林場改革發展會議
    沒有發生「三定」不到位、富餘職工安置不到位、「五險一金」交納不到位等「一票否決」事項,改革期間沒有發生重特大、影響惡劣的違規違法佔用林地和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全省國有林場職工對國有林場改革滿意度達到99.5%。在省國有林場改革省級驗收測評中達到國家「優」級檔次。
  • 務林人綠色的生命交響曲:河北省《塞罕長歌》入選全國脫貧攻堅題材...
    長城網訊(記者 鄭夢婷)「沒住處山上搭窩棚,沒糧食雪水泡鹽粒……」舞臺上,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務林人在高寒荒漠地區創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並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該劇以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務林人先進事跡為原型,以三代塞罕壩建設者的真實經歷為創作依據,講述了塞罕壩機械林場三代人55年來,在高寒荒漠地區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的人間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