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來啦!」12 月 11 日上午,海力切木·艾買提剛到轄區特困居民王叔家門口,聽到動靜的王叔大女兒就熱情地跑來開門。隔著院子的柵欄門,海力切木看到她穿著乾淨得體,馬上表揚:「姐就喜歡你這樣乾乾淨淨的!」
海力切木至今還記得 3年前第一次來王叔家時的情景。
2018 年 1 月,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海力切木主動向單位提出申請,參加自治區「訪惠聚」工作,被安排到伊州區麗園街道前進西路社區「訪惠聚」工作隊擔任副隊長。
「當時想,畢竟在城區,社區工作應該好開展。」海力切木說,讓她沒想到的是,前進西路社區是兵地接合部,轄區居民既有兵團戶籍的,也有地方戶籍的,兵地政策存在差異,且轄區特困居民多,入戶走訪要耗費更多精力,王叔就是其中之一。
「我到社區報到後,首先要走訪群眾。那是 2 月 6 日,還有 10 天就是春節,社區幹部說當天要去王叔家,讓我做好心理準備。」海力切木回憶,這個叮囑讓她有點好奇。路上,社區幹部介紹了王叔家的基本情況。
王叔年近 70 歲,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伴前幾年因病去世,有兩個女兒患精神疾病,沒有成家,一家三口住在年久失修的平房,靠王叔的退休金生活。王叔患糖尿病、類風溼等多種病症,行動不便,每月光看病買藥,退休金就所剩無幾,生活非常困難。
儘管有心理準備,但到了地方,海力切木還是很吃驚。「王叔一家人穿著不太講究,院子很大,到處是木柴和垃圾,屋裡也堆滿了雜物。」海力切木說,除了生活居住環境差,王叔還收養流浪狗,他的大女兒則收養流浪貓,一共養了近 30 只狗和貓。為了餵養這些狗和貓,王叔和大女兒撿回來很多剩飯,爐灶上既做飯又熱狗食、貓食,房間裡瀰漫著怪味。
看到陌生人到訪,王叔一家三口非常牴觸,特別是患病較重的小女兒,聽到問話頭都不抬一下。海力切木當時心裡非常難受,決心幫助這家人。「王叔肯定想過好的生活,可他得養活兩個女兒,收養那麼多狗和貓,說明他善良、有愛心。工作隊是來幫群眾解決困難的,只有把他們當作親人,才能讓他們從內心接納我。」海力切木說,既然王叔一家人對她有牴觸,她就用真情來感化。
「從那天起,我天天去他家,每次去都帶些米麵油或水果蔬菜,幫著做飯、打掃衛生,和王叔一家人聊天。我第一次去他家,他的小女兒對我愛理不理,我去第 4 天,她抬頭看了我一眼,還吃了一些我做的飯,我心裡特高興。」海力切木說。
就這樣,在海力切木連續幾天上門後,王叔一家對她從牴觸轉變為歡迎。那年除夕夜,海力切木在宿舍包好餃子送過去,讓好幾年沒吃過餃子的王叔一家特別感動。「後來去的次數多了,王叔的兩個女兒見了我就叫姐姐,親得不得了。他的大女兒不會洗衣服,現在怕我說她,已經學會洗衣服了,每天都穿得乾乾淨淨的。小女兒患病重些,出不了門,從不和外人說話,但見了我話可多了,嘀嘀咕咕地說個不停。」
海力切木多次和伊州區社保、醫保部門聯繫,按規定為王叔辦理了慢性病醫保手續,並積極為王叔的大女兒申請城市生活低保補助,王叔的兩個女兒去醫院檢查看病,也是海力切木陪著去,久而久之,海力切木成為王叔最信賴的人。
然而,那一院子亂跑的狗和貓卻是王叔一家不能觸動的「堡壘」。海力切木兩年前就勸王叔減少收養數量,但王叔和女兒執意不肯。今年 9 月,社區決定對轄區無證養狗、養貓戶進行重點清理,王叔和女兒攔住工作人員,誰都做不通工作,海力切木聞訊趕到。看到海力切木來了,王叔一家轉變了態度,清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海隊長是黨和政府派來的好幹部,黨和政府的政策我衷心擁護。在我最困難時,是海隊長不嫌棄我,天天來看我,還解決了我家很多困難,她真心為我好,既然她來了,我就不為難工作人員了。」王叔說。
前進西路社區黨委書記吳福梅告訴記者,除了王叔一家,社區轄區其他特困居民也是海力切木的牽掛。40多歲的低保戶葉某同樣患有精神障礙類疾病,葉某丈夫是兵團戶籍,病退在家,行動靠輪椅。3年來,海力切木幾乎每周都去葉某家看望,幫葉某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如今葉某和海力切木親如姊妹,見面有說不完的貼心話。
「海力切木為人熱情,心腸又好,我們都說她是豆腐心腸,聽不得誰家有困難,轄區居民楊某幾年前遇到工傷糾紛,對方始終不給補償,海力切木一直幫楊某依法追討工傷補償款。前陣子,楊某母親病逝,海力切木跑前跑後,幫忙處理後事。」吳福梅說,海力切木把困難居民當家人對待,為社區各項工作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社區幹部們學習的榜樣。 (李文龍)(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