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國民生信託主辦的「得益於社會,奉獻於社會———民生慈善信託發展論壇」在京舉辦,來自北京協和醫學基金會、泛海公益基金會、山東大學教育基金會、深圳市佳兆業公益基金會、中央財經大學教育基金會(名稱按拼音首字母排序)等機構的嘉賓和聽眾到會,共同關注慈善信託的發展,並就公益基金會與信託公司慈善信託運作進行了分享交流。
首先,中國民生信託董事長張喜芳對參會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並作會前致辭。他表示,中國的慈善文化與傳統源遠流長,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2016年實施的《慈善法》為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為信託公司創新慈善信託模式,助力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空間。
公司董事長張喜芳作會前致辭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提出,賦予了慈善事業新使命,也提出了新要求。中國泛海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始終秉承「得益於社會,奉獻於社會」的核心企業價值觀和「社會目標、企業目標、個人目標相統一;社會責任、企業責任、個人責任相統一;社會利益、企業利益、個人利益相統一」的經營理念,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泛海先後捐資發起設立泛海公益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山東泛海公益基金會,並將上述基金會打造成企業回饋社會、奉獻社會的公益平臺。35多年來,中國泛海累計捐助了55萬貧困大學生,向社會捐款近66億元人民幣。
張喜芳董事長表示,民生信託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始終秉持核心價值觀,關心公益、熱心慈善,通過行業優勢設立公益、慈善信託,在精準扶貧、幫教助學、支持高校培養高端人才等多個領域為需要幫扶的貧困人群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
特邀嘉賓高傳捷老師作主旨演講
隨後,論壇特邀嘉賓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指導教師高傳捷作了題為《我國慈善信託的實踐與發展》的主旨演講。高老師深入淺出地從慈善信託的內涵定義講解到慈善信託實操。他強調,公信力是慈善事業生命力的基礎,公益性是慈善信託的制度傳統,依法合規是保障,責任心是基本的職業操守。基金會與信託公司在慈善信託領域已經進行了密切的合作,然而,兩者的合作並不限於慈善信託領域。信託公司在風險隔離、資金增值保值、流動性安排、運作期限匹配上,有著天然優勢。他希望雙方攜手,發揮各自的優勢,創新慈善信託業務模式,為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注入新的力量。
根據慈善中國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全國已成功備案484單慈善信託產品,財產總規模超過32億。整體而言,慈善信託的目的日趨多元化,委託人類型更加多樣化,受託管理不斷規範,業務模式日益豐富,慈善效果更加突出。
在微論壇上,與會嘉賓就公益基金會與信託公司慈善信託運作進行了分享交流,就基金會與信託公司如何開展慈善信託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並對發揮各自優勢,探索業務模式達成了共識。
與會嘉賓合影
未來,民生信託將進一步創新慈善信託業務模式,並強化慈善信託資金運用項目的日常監督,確保慈善信託的公益慈善效果。同時,民生信託還將通過為家族信託客戶設立慈善信託的方式,為客戶凝聚家族力量,傳承家族精神。
0
本文作者為nc1772。
龍訊財經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龍訊財經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