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節,提醒我們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這場新冠疫情中,我們國家政府和民眾與西方國家對於老人的態度對比,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在這個主張家庭民主,主張個性的時代,我們尤其要思考孝老對於個體的心理意義。
孝,為子扶老。老幼為人倫之天然順序,是自然秩序。孝老,就是尊重此天然之秩序。與環境的持續互動,會逐步內化為內在的品質。尊重外在秩序,就會在內在形成有秩序的品格;而尊重天然形成的秩序,所形成的秩序品格就會更加和諧地與自然融合。所以,孝老,是構建內在和諧的人倫秩序品質的重要源泉。
《論語》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事物都是由根發展為枝葉,要想枝葉繁茂,就在根上施肥澆水。前為後之因,始為終之根。我們都是我們的老子生的,不僅如此,老人對後輩有很多期望,老人有很多人生經驗想要傳遞給後輩,先不論這些期望是不適合年輕人,這些經驗是不適合新的時代,但背後無形的關注和愛,是後輩生命所需的重要能量來源。就像枝葉吸水,不論樹根所處環境中是什麼水質,都可以源源不斷從樹根吸取自己所需的水分。不會因為樹根長在臭水坑裡,枝葉就拒絕吸取。所以,孝老,對於後輩自己來講,實在是務本之事,也是老人的期盼,不要辜負了老人這份愛心。
所以,站在個體角度而言,孝老,無論是對於內在品質的構建,還是對於個體的發展,都是務本之事。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不妨重溫一下《論語》中關於」孝悌「的一段話: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其解讀見《讀論語,學心理》學而篇(2)——人倫天然秩序構建內在品格)。
祝福每位老人都健康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