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思考:孝老的心理意義

2020-12-14 哎吆阿藥

孝老節,提醒我們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這場新冠疫情中,我們國家政府和民眾與西方國家對於老人的態度對比,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在這個主張家庭民主,主張個性的時代,我們尤其要思考孝老對於個體的心理意義。

孝,為子扶老。老幼為人倫之天然順序,是自然秩序。孝老,就是尊重此天然之秩序。與環境的持續互動,會逐步內化為內在的品質。尊重外在秩序,就會在內在形成有秩序的品格;而尊重天然形成的秩序,所形成的秩序品格就會更加和諧地與自然融合。所以,孝老,是構建內在和諧的人倫秩序品質的重要源泉。

《論語》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事物都是由根發展為枝葉,要想枝葉繁茂,就在根上施肥澆水。前為後之因,始為終之根。我們都是我們的老子生的,不僅如此,老人對後輩有很多期望,老人有很多人生經驗想要傳遞給後輩,先不論這些期望是不適合年輕人,這些經驗是不適合新的時代,但背後無形的關注和愛,是後輩生命所需的重要能量來源。就像枝葉吸水,不論樹根所處環境中是什麼水質,都可以源源不斷從樹根吸取自己所需的水分。不會因為樹根長在臭水坑裡,枝葉就拒絕吸取。所以,孝老,對於後輩自己來講,實在是務本之事,也是老人的期盼,不要辜負了老人這份愛心。

所以,站在個體角度而言,孝老,無論是對於內在品質的構建,還是對於個體的發展,都是務本之事。

在這個特別的節日,不妨重溫一下《論語》中關於」孝悌「的一段話: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其解讀見《讀論語,學心理》學而篇(2)——人倫天然秩序構建內在品格)。

祝福每位老人都健康安寧!

相關焦點

  • 龍南安基山林場:孝老食堂歡樂多
    (林中村的村民群眾在孝老食堂認真觀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視頻)在龍南市安基山林場林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孝老食堂,茶餘飯後的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共同觀看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視頻,並進行交流討論,現場充斥著熱鬧、歡樂的氣氛。
  • 《論語·為政》連續四章問孝,你體會到什麼樣的人生意義?
    《論語·為政》一共二十四章,講了德、孝、學、信、義,其中有五、六、七、八四章專講孝。對於為什麼要把孝集中一起來講,我們來看看孝所概括的內容就知道了。孔子講了四種為孝的道理,這四種道理概括了孝的本質意義。第一孝是孝的禮儀。
  • 孝而不順,才是當下新時代年輕人該有的婚戀觀點
    這是新時代思想與傳統思想的衝突,也是目前生活中存在的,老一輩與年輕人最大的代溝。從小接受孔孟之道的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點,當然,還有另一句叫百善孝為先。可能很多人會習慣性以為,孝是子女的事,父母只需要接受子女的行孝即可。
  • 重陽節將至 敬老孝老需與時俱進 如何寫好新時代的「孝」字?
    每到重陽節,人們會選擇用各種方式向家裡的老人表達感激感恩之情,但不少人並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也不太清楚新時代老人的新需求。天津北方網訊:10月25日是九九重陽節,是我國的敬老節。每到重陽節,人們會選擇用各種方式向家裡的老人表達感激感恩之情,但不少人並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也不太清楚新時代老人的新需求。
  • ——思考人生的意義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思考人生意義的問題只有在情緒低落或者命運多舛的時候才會產生。日常生活中,我們做的身邊事似乎充滿意義:上班忙著工作上的事情,周末忙著約朋友聚餐,忙著體驗難得的閒暇時光......似乎很樂意沉浸在當下的生活之中。
  • 黃田中家庭:隔代孝老成就人間佳話
    在參內鎮羅內村,提起黃田中一家,大家都對這個妻賢子孝、隔代孝老,其樂融融的家庭交口稱讚。黃田中家庭於2017年3月被福建高院評為「全省法院五好文明家庭」;2018年2月榮獲「安溪縣首屆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不久前,黃田中家庭評為泉州市文明家庭。
  • 一場哲學對話:疫情時代的反思與心理調適
    為深刻反思這場影響人類歷史走向的大疫,幫助人們正確觀察疫情、認識疫情,撫平疫情帶來的創傷與陣痛,進而樹立最終戰勝疫情的勇氣與信心,日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採用騰訊會議及嗶哩嗶哩視頻直播的形式,舉辦了「新冠疫情時代的哲學反思與心理調適」珞珈學術周。
  • 論文明對話的「共同語言」:關於新軸心時代的思考
    為此,筆者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以本文提出的幾個問題和對這幾個問題的反思,試圖解決「新軸心時代」理論所遇之瓶頸問題,使其更好地為中華文明振興乃至人類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軸心時代的意義究竟何在?
  • 孝的起源以及孝意識對人們的重要作用
    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中就有「孝」字,卜辭中的「孝」字作《全璋所藏甲骨卜辭》,意思是要「奉先思孝」《商書·太甲中》。篆體作「將」,《說文解字》釋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不僅與「老」字相關,也與「考」字有涉。孝、老、考三字相通。朱芳圃注《甲骨學文字編》稱:「古老、考、孝本通。」甲骨文這三字相通,金文中也是。
  • 《殯葬倫理專題》第一期:「孝」為德之本——殯葬從業者的初心
    這個被視為根本的「孝」其源頭似乎可以追溯到以「至孝」名天下、被儒家稱頌為古代聖王的虞舜。孔子說:「舜其大乎!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中庸》)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更是明確地指出,「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孝行和孝道在成為一個見諸文字並成為哲學思考的對象和文明建構的價值原點之前,早已淵遠流長,至少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堯舜的時代。
  • 孝老愛親、助殘扶弱,值得買科技黨支部開展「愛心公益行」主題黨日...
    為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助殘扶弱的傳統美德,營造尊老、孝老、養老、助殘、扶弱的良好社會氛圍,12月24日上午,北京值得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組織15名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開展了「愛心公益行」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同志一行走進位於豐臺區的溫馨家園、康助護養院,以實際行動讓殘疾人朋友和留守老人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 孝老愛親要用心,別讓手機屏幕隔斷彼此交流
    想方設法關心老人在家中的情況,通過攝像頭跟老人聊天、解悶,增加互動機會、拉近心理距離,連接起了祖孫之間親情的紐帶。「我雖在遠方,心卻想和您貼得更近一些。」孫女對奶奶的愛,細緻入微、盡心盡意。孝老愛親,需要這樣盡心、用心。安裝攝像頭只是形式和手段,背後還是對老人深深的牽掛。我們要向這位孝順的孫女學習,常常惦念、關心老人。
  • 「孝老愛親她風採天水好人」孝老愛親承中華美德 扶老攜幼揚優良傳統
    孝老愛親承中華美德 扶老攜幼揚優良傳統張家川縣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職員豆曉麗在張家川縣畜牧中心和張川鎮康樂小區,人們無不對豆曉麗的賢惠、善良、勤快、孝順所感動。一次奶奶走路滑倒傷了腿,公婆和丈夫都不在家,她連續兩天兩夜未合眼,悉心照顧,按時給傷處上藥,幫老人洗腳剪指甲,儘量減少老人病老的苦楚。奶奶由衷地感嘆到:「娶得這樣的好媳婦兒,真是祖上的積德啊」。作為兒媳婦,從嫁進這個家門的第一天,她就視公婆為自己的父母,凡事先考慮公婆的處境和感受。
  • 「父母唯其疾之憂」對新時代為人子的意義
    《論語為政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請教什麼是孝。孔子說:「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要做到孝,不僅要好好對待父母,而且要好好管住自己。這種情況在今天好像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尤其是受西方文化影響,人人特立獨行,思想自由,講究自我,做什麼事情都不管不顧,我行我素。像現在的青少年,不僅穿衣吃飯讓大人操心,而且學習、深造也讓父母頭痛不已。
  • 「科學應對壓力 維護心理健康 做新時代幸福的奮鬥者」 昆明市財貿...
    「科學應對壓力 維護心理健康 做新時代幸福的奮鬥者」 昆明市財貿工會2020年女職工心理健康講座圓… 2020-12-18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中醫藥大學:「養身、養心、養性、養德」新時代心理育人體系...
    三、全員與自助:心理育人服務機制有創新 新時代,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和希望得到的心理服務需求在不斷提高,在現實背景下,為適應學生的特點,學校構建了「校級心理育人指導中心、學院心理輔導站、朋輩心理諮詢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學生家長、精神專科醫院」七級心理育人工作網絡。
  • 《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審視時代和社會與個體命運的連接
    《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作者嚴飛,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歷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城市文化與治理20多年的專業社會學家,著有《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學問的冒險》《城市的張望》等著作。「社會學的想像力」這一概念出自上世紀中葉,美國「新左派」社會學家米爾斯(C.Wright Mills)的名著《社會學的想像力》(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 新時代特教人新理念的思考
    特教人會思考一個劃時代的課題,那就是我們特教人以怎樣的新理念來引領特殊教育的發展?懷著敬畏之心,參與特殊兒童生命的成長,懂得比愛更重要,改變能改變的,包容無法改變的。特教人溫柔的堅持,一定會引領特殊教育新的發展。
  • 天祝縣華藏寺鎮開展「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孝老愛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10月24日,在重陽節來臨之際,華藏寺鎮組織開展「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孝老愛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00多名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參加了活動。當天,華藏寺鎮還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鎮婦聯等走訪慰問了部分老人,幫助他們清潔衛生,為他們送上了節日的祝福和關懷。
  • 可以孝,但不一定要順
    我回答是:可以孝,但不必要順。要分清楚孝和順的區別,孝是盡兒女的責任對父母好,順是聽父母的話做不符合本心的事情。所以可以盡力而為的孝,但不是一定要順從父母的指揮。自己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對的聽,不對的聽聽就算了。古時候,一則知識停滯不前;二則結婚年齡十四歲至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