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都是文化

2020-12-23 御東行

漢字是世界上獨特的以形表意的文字,是記錄、書寫漢語的特殊符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更是中華民族的血脈。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從甲骨文出現到現在至少4000多年的時間,中國曆朝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是中華民族先祖發明創造並改進的,更是維繫各民族不可或缺的紐帶。

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在古代,漢字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創製漢字。

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漢字表》,韓國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礎漢字》,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現已廢棄漢字。

漢字的魅力在於她的歷史沉澱,本篇就先講述一下漢字的特點:

一是數量多。在國安漢字字庫問世前,收入漢字最多的為1994年出版的《中華字海》,共收漢字87019個,其中重複字320個。國安字庫收入的全部字符集漢字共計91251個,其中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

二是音節少,同音字多。在《新華字典》中總共只有431個音節。每個音節由聲母、韻母、音調組成。在上古時期,《詩經》、《楚辭》就已經有押韻的說法,漢魏時期,先祖就已經開始分析漢字音節的因素、聲母、韻,並發現了雙聲、疊韻詞,還發明了反切注音,就是用兩個漢字給一個漢字注音的方法,兩個字中上字取其聲,下字取其韻與調,拼合出被注音字的讀音。

接著又發現了漢字音調的四聲和平仄,於是在這個時期除了古詩,還興起了講求平仄的詞和近體詩。漢語音節的開頭部分,一般由輔音充當,即首輔音。輔音的主要特點,是發音時氣流在口腔中要分別受到各種阻礙,因此可以說,聲母發音的過程就是氣流受阻和克服阻礙的過程。

聲母的分類依據是氣流受阻的位置(發音部位)和阻礙氣流的方式(發音方法)。漢語音節以元音開頭時,習慣上稱之為「零聲母」,不再區別元音而歸為一類。漢語的聲母組成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展現不同的面貌,屬於時間演變。

同時正統的語音會影響不同地域的方音和發展,屬於空間差異,彼此間,不同時代的聲母表,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方言聲母表,都有著系統性的變化和聯繫,即不同方音或歷史語音間,有整齊的聲母轉換和替代關係。

三是構造奇妙。漢字從產生到演化為各種書寫體,隸書、楷書、篆書、草書、行書等,一筆一划都是有著嚴格規範的。漢字的構成和筆畫線條,都是有規則的。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創立了六書理論,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歷朝歷代學者都認為六書符合漢字的實際,前四種是造字的方法,後兩種是用字的方法。

象形字,就是用筆畫線條畫出事物的形象、輪廓,從本源上說,象形字是一種圖畫,而漢字與美術圖畫是相通的,像日、月、山、水、雲、雨等都是象形字,隨著書體的演變,到隸書時強化了漢字的筆畫化、符號化,圖畫的痕跡減少,象形字已看不出像什麼了,這就是「隸變」。

指事字,就是在一物上加一個抽象的指事符號,比如點、橫等筆畫,如旦字,日是象形字,在下面加一橫,用指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又如上、下,是抽象的指事符號。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獨體字,不能分解。

不過現代學者認為,漢字中也有少量的合體象形字。象形字有300多個,指事字有100多個,都是常用字,是漢字的根本。在《說文解字》中為漢字分類時,象形字被定義為偏旁部首。

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合成一個字來表示另一個意思,如「明」,由日和月組成,表示明亮的意思,了解這些字的構造後,對文言文中的詩詞就能更好的理解。

形聲字也是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體而成,但和會意字不同的是,形聲字是由義符和聲符組成,義符就是偏旁部首表示字的意思,聲符是形聲字的讀音來源。如「河」字,三點水是義符,可字是聲符。

這就是中國的漢字,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演變至今一個字可以有很多意思,組成詞語更多,說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真的不誇張。

相關焦點

  • 漢字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深厚,寫好字也是做中國人的光榮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哪些屬於中國文化呢?我認為,最有中國文化內涵和底蘊的乃屬中國漢字。1、中國文化中最有活力的當屬於漢字。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漢字是唯一延續至今的文字,在全世界的認知中,中國的漢字都是出類拔萃的,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漢字,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漢字不論在知識匯集和藝術美觀上都是被公認的,尤其漢字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漢字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最值得驕傲的國粹和文明傳承。
  • 對於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我只有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
    上期太湖字謎給出142和值7跨度3全小組六形態,這個1和2真是4代交好一團和氣啊,這就是我對於字謎情有獨鐘的樂趣,不管自己解析的對與錯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樂趣愛好,享受的是解析字謎的過程,等待結果是一種對付出的驗證。
  • 漢字的故事:通過「耆耇」2個字,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們經常說,漢字的美不僅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漢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段歷史。每一個漢字的寓意都有著深刻的道理。這次介紹兩個有意義的漢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後的文化。
  •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在漢字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同音異形字,多音字,通假字等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又充滿哲理的文字,這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濃縮了漢字發展五千年的精華,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有人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文字,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中國文明發展五千年,漢字也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澱。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圖為《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供圖中新網濟南11月22日電 (孫宏瑗)「以傳統漢字為標誌的觀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結晶體』,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中國歷史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獨創性價值。」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漢字精髓都丟了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尤其是中華文化,堪稱是博大精深。在中國中華文化中,以漢字文化歷史最為悠久,發展最為先進。 可以說,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尤其是漢字的創製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還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好漂亮的中國字,好深遠的中國文化
    為推動「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呼籲倡導全民愛漢字,書寫漢字,珍愛漢字活動,山師二附中小學部四年級八班於2020年10月29日下午3:30至4:20,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家長講壇之--寫好中國字。
  • 專家:外形太像日本字,漢字的精髓都丟了,「二簡字」果真如此?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承至今,文字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長達6000多年的悠久的時間長河裡,文字也歷經了很多改變。從繁瑣複雜逐漸演變到簡單易懂,美觀大氣,其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 高考作文輔導98: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
    誦讀文章時,一個個方塊大氣的漢字映入眼中,仿佛每一個字都是成韻的樂章,都是揮灑的墨畫。猶記被「沁」而震撼的那個午後。絕不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字,但當時讀來卻大有不同,令人心神激蕩,感觸頗深。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麼也好也好所能滿足?
  • 泰山上的兩個字把漢字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泰山文化價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世紀許多日本學者到中國學習考察中華文化,都會到泰山。日本學者在導遊的陪伴下,登上了泰山,風景盡收眼底,除了風景,還有一塊石碑吸引了日本學者的目光,石碑上刻有「蟲二」兩字。
  • 中國最簡單的5個字,只有一筆,但90%的一個字都不認識!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那可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些書法家,我想很多網友都會說是書聖王羲之,的確王羲之的《蘭亭序》那可千年無人超越的,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我們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從最開始的時候,一些其他的文字慢慢的流傳到現在,我們所用的行楷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經歷,其實這種漢字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至今為止也仍然並沒有完全的定型。
  • 今年日本年度漢字為「密」,漢字文化圈今年都有什麼字?
    舉辦這個活動的目的一是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漢字的博大精深和精妙之處,也是對本年度的一個總結和記錄然後每年12月中旬,在京都的清水寺由森清範貫主潑墨揮毫寫下當年的獲獎漢字發表結束後在清水寺內還會舉辦奉納儀式如此一來,一年裡的大小事件都塵埃落定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每個漢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是任意的,都有道理可說。漢字是表意文字體系的典型代表,有其獨特性。把這種獨特性揭示出來,把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挖掘出來,這就是漢字闡釋。漢字闡釋不以疑難字或不識字為對象,主要是解讀常用字背後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漢字研究萌芽於漢字闡釋。《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解析「武」字表達其對武德的理解。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漢字—中國文化符號的明信片
    在這一地區,除了中國大陸、臺澎地區、新加坡以及南洋華人,把漢語作為母語或官方用語之外,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這些有自己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有的在歷史上曾借用過漢字如朝鮮和越南;有的至今還在使用漢字,如日本本土、衝繩、韓國、新加坡等。如今,漢字已作為一種中國符號進入世界的眼球,它作為中國語言文化信息的載體,將中國文化以符號的形式表達,成為中國文化的明信片。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組起來都是字,連在一起還是個成語
    一個國家的文字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我國的漢字更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歷史,主要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字形變化,才成為了今天的模樣。一開始,漢字並不是用來日常使用,而是用於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
  • 漢字節目玩出「新花樣」,「弓女大」最終能組成哪個字?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聰 通訊員張藝露)口、大、火,這三個「部件」拼在一起能組成什麼漢字?如果你好不容易想出了「煙」字,那後面還會有弓、女、大這樣的「終極難題」在等待著你。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用「難寫的漢字」為題掀起的「全民寫漢字」熱潮之後,漢字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他堅信每個漢字的創造和演變都與文化有著密切關聯:「正如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所說『凡解讀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字源研究和古漢字識讀推廣,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文字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載體,從符號角度來研究漢字,會發現有些字與漢畫像石上的十字穿環、二龍穿壁等有著某種關聯。從國際符號學角度來說,文字不是一蹴而就的,像陶文、巖畫,包括器形,甚至一些儀式,都有可能與記錄功能有關係,大汶口彩陶的紋飾裡就記錄了許多神聖的、觀念性的東西。」說起文字學,他一臉虔誠。
  •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上便可見一斑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神和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漢字上便可見一斑。 「神」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寫法如下:左邊是一個表示祭臺的「示」,右邊是一個正在祭祀的人。那麼,被祭祀的是什麼人呢?答案是: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