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案屢屢發生,追根溯源,讀聖賢書做賢德人

2020-12-18 微視課堂

文|映月六六

社會現象

最近看到這樣的一條新聞:南京市六合區13歲的少年因索要零用錢去上網與母親發生爭執,將母親打成重傷並錯過搶救機會致母親死亡。又是這樣的報導,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他們的行為為什麼如此殘忍?面對自己的親生母親也能下此毒手。

問題的根結要追我們的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大孝子往往出現在古代社會,現在為什麼難出孝子。

追根溯源

《三字經》中寫道:「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古代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古人孝敬父母社會氛圍,學習氛圍很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那時孩子們從小就讀聖賢書,知道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讀書做人,做人讀書,所以古代孝子很多,性情耿直,光明磊落的名人多,不能不說是古代文化文明孕育了這麼多名垂千古的人物。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據說顏回的父親顏路跟隨孔子學習三年未歸,妻子病故,是幼小顏 回賣房葬母,孤身一人居住在簡陋的巷室中。顏路十分愧疚,但顏回卻安慰父親說:「父親給了我生命,教我做人的道理,心裡疼愛我比自己還多又怎麼會有對不起我的事呢?孔子聽了稱讚顏回說:「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百行孝為先

「百行孝為先」 ,蜀人非常重視孝道,古今蜀中孝子的故事頗多,李密就是其中一個。這裡的李密並非隋末瓦崗寨頭領李密,而是蜀漢時期以孝出名的官員李密。李密從小境遇窮苦,出生六個月後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改嫁,是祖母劉氏把她撫養長大。《晉書李密傳》中寫道: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然後進獻。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魏滅蜀後,徵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奉養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

公元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李密被任命為太子洗馬(官名)。下詔後,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於是李密向皇帝上表陳述家裡情況,這就是著名的《陳情表》。

《陳情表》辭語懇切,委婉動人,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劉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並指令所在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後,任溫縣縣令。李密到任後,政令嚴明,政績顯著,為百姓辦了件好事。

讀聖賢書,做賢德人

再看看今天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東西:玩的是沒有創造的玩具和遊戲,看的是沒有營養的動畫片、電視劇,吃得是加入各種添加劑有毒食品……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給予他們的全是愛,滿滿的,有些泛濫。愛不能只是一味索取,更重要的要教會孩子愛別人。

培根說:「用名人的事例激勵孩子,勝過一切教育。」讓孩子多讀 一些古人的文章,走進古人,了解他們,讓古人的高貴品德影響孩子們,讀聖賢書,做有賢德的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孝順父母,給孩子以榜樣作用,其次陪伴孩子讀古代優秀的書,讀書做人結合在一起。

相關焦點

  • 又發生一起高三男生弒母案:爸爸去哪兒了?
    從11月12日到12月12日,僅隔30天,江蘇就發生兩起弒母案:都是高三的男生,怒殺陪讀的母親;都是學業和教養的膠著,讓母子之間燃起熊熊戰火;不信的話,想一想這些年頻繁發生的母親帶幼童跳河跳樓案。這些極端案例,發生的概率很低,卻以尖銳的疼痛,撕裂了媽媽們集體的創傷:我們,都是從一個柔弱青澀的女孩,一夜之間成為束手無策的媽媽。
  • 比起看似深刻的「制度論」,追問阜寧弒母案細節更有意義
    確實,我們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這個和弒母悲劇的本身有多大關係呢?一個制度再完美的社會也會有罪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教育體系。這不僅是概率論裡的「極端個例」,也是我們生活的常識。因此,放著個體的惡不顧,將矛頭指向宏大乃至虛無飄渺的教育制度,從極端個案中硬生生地提出一個普遍性的原因,這樣的評論難免給人一種「亂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 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 其親友參加庭審旁聽
    吳謝宇「弒母案」於12月24日上午在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吳謝宇舅舅及其父親朋友到場參加庭審旁聽。一名旁聽者表示,現場圍繞吳謝宇經濟糾紛進行了審理。警方偵查發現,兇案發生於2015年7月11日,謝天琴的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案發後,吳謝宇活動於福州、北京等地,偽造母親辭職信,騙取了親人巨額款項。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
  • 北大弒母案揭底——來自中國心理哲學家的視野報告
    北大弒母案揭底——來自中國心理哲學家的視野報告 本文撰稿為《之我精神導論》作者 (註:之我或靈魂之我——靈魂之王、靈魂的主宰、靈魂的主人、哲學之我或哲學層次的我。)
  • 【案件關注】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
    備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弒母案」今日一審開庭將擇期宣判2020年12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吳謝宇殺母謝天琴原因真相曝光...
    12月24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  親戚、老師、同學、鄰居,沒一個人能將他們眼中百年不遇的完美小孩吳謝宇和弒母、嫖娼的兇犯形象重疊在一起!  1994年出生的吳謝宇從小就出了名的乖巧聽話,學習自律不貪玩,性格溫和,助人為樂,常年成績第一,德智體發展全面,被同學們拜為「宇神」。2012年高分通過北大自主招生考試,入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成為「天之驕子」。
  • 美國康州小學發生血腥槍擊案(組圖)
    這次校園槍擊案僅次於造成33人死亡的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成為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第二高的校園槍擊案。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5日致電美國總統歐巴馬,就美國康乃狄克州發生槍擊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向美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誠摯慰問,向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
  • 傅斯年——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的這段話,在他說出口的時候便有聲,至民國才落地,至今仍能聽到迴響。民國的讀書人多是有才華的,這毫無疑問,胡適,梁實秋,無論身在哪個國家,都可以安穩地做個上層人物,過一種令人豔羨的富裕生活。
  • 吳謝宇「弒母案」一審開庭,被控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罪
    警方偵查發現,兇案發生於2015年7月11日,謝天琴的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案發後,吳謝宇活動於福州、北京等地,偽造母親辭職信,騙取了親人巨額款項。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
  • 讀聖賢書,三觀正——讀經傳則根柢深
    《錢氏家訓》有言:「讀經傳則根柢深」。「經傳」是指儒家經典和解釋經典的傳,以及佛家的經文,簡而言之就是聖賢之言。「根柢深」就是根基深厚,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三觀正。《錢氏家訓》教導我們多讀聖賢書,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江蘇一小區發生弒母事件,高三學生殺死陪讀媽媽,警方已經介入
    弒母、自殺,年輕孩子怎麼了?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虛無縹緲的,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十分重要,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品行。家長、老師要擔負起孩子思想教育的重任,讓孩子能獨立思考、明辨是非、承受挫折。
  • 吳謝宇「弒母案」一審開庭 擇期宣判!
    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一審開庭 將擇期宣判  2020年12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案後吳謝宇封死了住處。  2015年7月中旬左右,作案後,吳謝宇陸續以謝天琴的名義給親戚發簡訊、QQ等方式,稱其要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交換生,母親一同前往陪讀,兩人將乘坐7月25日的飛機去美國,獲得借款144萬元。此外,吳謝宇還以母親名義貸款。  2015年8月,吳謝宇複印了母親從前的書信,剪下相關文字並粘起來複印,偽造出一份筆跡相同的辭職信,向母親所在單位提出辭職。
  • 四川13歲少年弒母,原因竟是爭吵,未成年人的教育刻不容緩
    2月24日,就發生了一起惡劣的事件——未成年人弒母。2月25日下午,四川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發布了一則警情通報。通報稱一名13歲的男孩劉某將自己36歲的母親卓某殺害於家裡,然後報警自首,殺人的原因竟然是跟母親吵架。真是令人不可思議。13歲的劉某還只是初一的學生,卻把刀對準了自己的母親。
  • 正常人淪落為弒母殺弟:人性扭曲+道德淪喪=好人墮落成魔
    2020年9月12日上午,江西省上饒廣信區應家鄉石門村發生了一起慘案,一名男子在家中將母親和弟弟殘忍殺害。當地居民透露,這名殺人兇手,今年21歲,因為瑣事。與自己的母親發生衝突,將自己的母親殺害之後,害怕弟弟出去叫人,又將自己的弟弟活活悶死。
  • 讀聖賢書,才能真正解決做人的問題
    讀什麼書才能夠明理呢?從古代到現在,上下三千年,書籍浩如煙海,書有多少?多得數不清楚,只要用字來表達的,都可以謂之曰書。那麼所謂明理之書指的是什麼書呢?是指聖賢的書,因為只有讀了聖賢的書,才能夠使理明。讀有關技術的、其他學科的書,對我們也有益處。但是讀聖賢書,才能真正解決做人的問題。
  • 北大「弒母案」吳謝宇的「學霸」之路!優秀得令母親都為之驕傲!
    2020年12月24日,吳謝宇「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人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當天,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吳謝宇,「北大吳謝宇弒母案」的無兇。1994年10月7日出生於福建南平。
  • 王莽:讀聖賢書,用古人制,我錯在哪裡
    這一態度的變化意味著中國人那種王權天授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不是皇位世襲,而是只要給俺一根棍子,俺也能把地球挪個窩。即便是到了每個人都想當皇帝的時代,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看看人家王莽,深思熟慮一輩子,直到六十多歲才如願以償,為此也是殫精竭慮。這樣一個韜光養晦之人,真是深藏不露,一露就成了真命天子。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說了這句話,希望能為吳家留個香火傳承
    站在親姑姑的角度,事情已經發生,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雖然這件事成為了公眾事件引發了公眾輿論,但對他們來說,這是家事,所以無論如何,吳某姑父(姑姑)都一定會為吳謝宇說幾句好話。 如果說了這句話,能為吳家留個香火傳承,就是被世人唾罵,那也是值得的。 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作為長輩,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孔融讓梨世人皆知,網友說:不僅讓梨還弒母。歷史真有孔融弒母?
    大家小的時候應該都讀過三字經,在三字經裡面就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而裡面的融也就是孔融,就算沒有在三字經裡讀過這句,那也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但是最後卻背上了弒母的名號!孔融弒母這是真的嗎?其實這個還得從孔融當時所在的歷史背景說起,孔融從小就十分的好學而且出生在一個充滿書墨和官僚的家庭!在漢獻帝即位後,孔融就被十分的重用!
  •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
    我現在已是而立之年,一位孩子他媽,如果讓我給高一新生寫一封信,我會告訴他「一心苦讀聖賢書」。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通過訴說我的經歷和所悟所感,來讓大家對此有更明確的認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我記得以前我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辯論賽的主題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會不會讀成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