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康落馬,他在中國石油大學「著名校友」的題詞署名被遮擋;
王立軍事發,他在重慶市公安局內題寫的「劍」「盾」碩大圓石隨即被磨掉;
秦玉海落馬,他在地鐵裡懸掛的攝影作品被撤;
江蘇盱眙「龍蝦書記」落馬,那麼問題來了小龍蝦還能吃嘛?
澎湃新聞記者 張喆
最近兩天,盱眙小龍蝦又被媒體廣泛報導了,但似乎與其自身沒有太多關係。
流傳比較廣的一則新聞標題是「就是他讓盱眙龍蝦紅透中國」,講的是前盱眙縣委書記蔡敦成落馬記,他因在盱眙任內大力推廣盱眙小龍蝦,舉辦「中國龍蝦節」,顯赫一時,被稱作「龍蝦書記」。
「賣小龍蝦的下臺了,那麼小龍蝦還能吃嗎?」有關蔡敦成相關新聞後的一些跟帖似乎實在是跳躍得太快,但或許是中國網際網路上持續了十幾年的老問題——小龍蝦能不能吃?
關於為什麼小龍蝦不能吃的文章,從BBS時代就已經出現,隨後改頭換面出現在博客、微博,如今隨著微信朋友圈的興起,又隔三差五地出現在許多營銷號上,許多標題聳人聽聞,諸如「日本人為什麼不吃小龍蝦……」,其後面半句常會跟著「吃垃圾」、「吃重金屬」、「吃屍體」、「日本滅亡中國的陰謀」等等。
總結下來,小龍蝦簡直就是侵華日軍遺留在中國的生化武器。
東北黑螯蝦是原產於中國的小龍蝦之一。
那麼,一隻小小的小龍蝦,真的具備如此駭人聽聞的威力?
許多事情,得從小龍蝦這種生物本身開始說起。
在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長著4種原產中國的小龍蝦,分別是是東北黑螯蝦、南京黑螯蝦、史氏擬螯蝦和朝鮮黑螯蝦。除此外,還有兩個外來物種,分別為原產美國的克氏原螯蝦和原產大洋洲的紅螯螯蝦。
在那些所謂小龍蝦是「日本人陰謀」的帖子中提到的小龍蝦,便是克氏原螯蝦,它的拉丁文學名叫做:Procambarus clarkii,它原產於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靠近墨西哥灣一側沼澤、溼地地帶,美國人一般把它叫做「路易斯安那小龍蝦」(Louisiana crawfish)或者「路易斯安那鰲蝦」(Louisiana crayfish/mudbug)。
按照史料來看,19世紀下半葉,美國如紐奧良和巴吞魯日等城市,可能是全世界人類中最早食用小龍蝦的地區。在美國南方菜餚裡,一直有烹製小龍蝦的菜餚,甚至在路易斯安那州有著一年一度的小龍蝦節(詳見網址http://louisianacrawfishfestival.com/),1983年該州將小龍蝦選為州代表動物,當年蔡敦成在盱眙打造「中國龍蝦節」學的就是路易斯安那小龍蝦節。另提一句,美國人一般吃小龍蝦喜歡把它與時令海鮮及土豆、玉米放在一鍋裡亂燉。
現在說回克氏原螯蝦與中國的關係,那些聳人聽聞的帖子,有一點倒是沒說錯,來自美國的小龍蝦的確屬於入侵物種,由於性情兇猛、繁殖快、環境適應力強,大量擠佔了中國原生4種小龍蝦的生存空間,而且從世界各地的報導來看,克氏原螯蝦的確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入侵物種災害問題。
那些帖子還有一點說的也沒錯,這種克氏原螯蝦的確是從日本引進中國的。但這等於是說侵華日軍帶進中國的嗎?
史料記載,1920年,有人在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建立了食用蛙養殖場,養殖牛蛙。1927年,有人從夏威夷帶來了20隻克氏原螯蝦,想將它們培育成牛蛙的餌料。再說句題外話,牛蛙也是原產美洲的外來物種,但似乎不太有人發帖說牛蛙吃不得。可能的原因是,這種生物大規模引進中國是在1959年。
克氏原螯蝦,也就是經常上飯桌的「小龍蝦」。
根據一些專家考證,克氏原螯蝦從日本引入中國是在1929年前後,最早的養殖地在南京附近,引進目的如日本人當年將其從夏威夷引進該國一樣,是將這種小龍蝦作為飼料用途。請注意這個時間點,即便往後推到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尚未淪陷,所以關於小龍蝦是日軍帶進中國的說法,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還有一些帖子則從食物安全性角度來否定小龍蝦。比如「小龍蝦專吃生活垃圾」,「小龍蝦愛生活在臭水溝裡,水越髒,小龍蝦越肥」,「小龍蝦體內全是重金屬」等。大概只能這麼說,蔡敦成在推廣小龍蝦時,沒有好好宣傳「清水小龍蝦」這五個字。
其實可以反問一句,要是小龍蝦真的能把汙染物都吃掉,中國環境汙染的治理是不是簡單多了?
俗稱小龍蝦的克氏原螯蝦是雜食動物,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機質,水草、藻類、水生昆蟲、有機碎屑都是它的食物,當然它也吃小魚、小蝦、貝類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飽的時候同類相殘。正因為它食性雜,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汙染水體生存。人們之所以能在臭水溝裡看到活體小龍蝦,是因為臭水溝裡的其他生物都死絕了,而小龍蝦生存能力比之其他物種要強一點,但這不代表小龍蝦就只生存在惡劣環境中,這就好比中國人也愛吃螺螄,螺螄也同樣能在惡劣環境下存活,但這不代表中國人食用的螺螄全部來自臭水溝。
有學者專門做了實驗,發現小龍蝦更傾向於選擇新鮮的食物,更喜歡清潔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汙水中絕對是被逼無奈。
關於重金屬的問題,說到底仍然是環境保護問題,多個調查表明,越是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體內積蓄的重金屬就越多,比如金槍魚、旗魚等就存在汞超標問題。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不吃小龍蝦,這不是一個只有對錯的問題,他們不太喜歡吃小龍蝦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覺得小龍蝦的肉太」柴「了。
網上有一個數據說,2011年僅湖北省就出口小龍蝦8000多噸,全國的出口量至少是數萬噸。目前出口的小龍蝦食品以熟食為主,如龍蝦尾、蝦仁、茴香整肢蝦、辣粉蝦、龍蝦醬,主要銷往丹麥、瑞典、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日韓和東南亞市場,比如歐洲市場上90%的小龍蝦來自中國。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老的數據說,在1990年,全球小龍蝦產量的90%來自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但其中70%消費在了當地。
顯然,當時中國還沒有興起席捲全國的吃小龍蝦的浪潮,當時江浙一帶小龍蝦論斤賣,便宜到上不了臺面的路邊小吃。
美國路易斯安那小龍蝦節,其標誌下方寫有」慶祝40周年「字樣。
事實上,對於小龍蝦這種美味的瘋狂追求也正在風靡全球,比如瑞典著名的」小龍蝦派對「(kräftskiva),這種派對一般在夏末的8月舉辦,人們在吃小龍蝦之前,習慣上要將其殼外的汁液吸食掉,瑞典人一般喜歡用洋茴香(或稱蒔蘿)與小龍蝦一起燉。瑞典人對小龍蝦的熱愛也在感染周邊國家,目前這種夏季吃小龍蝦的派對也逐漸流行到了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地區,德國也開始愛上在夏季時就著啤酒吃小龍蝦,至於是不是麻辣小龍蝦還是十三香小龍蝦,就靠中國吃貨們去普及了。
這裡是澎湃新聞,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