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中國就非常重視體育,從很久以前人就就在做騎馬射箭、蹴鞠、棋類等體育活動,1949年新中國才剛剛建立,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就跟著建立起來。
我們國家的體育人才有很多,經常在奧運會上拿金牌,可與之伴隨的就是,人才濟濟導致一些運動員無法出頭,就比如國球桌球隊,馮天薇、李佳薇這兩個優秀的運動員都是中國人,但在激烈的國乒隊難以出頭,改國籍加入競爭較小的新加坡。
張本智和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名字,日本華裔桌球天才小將,2018年,獲得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冠軍,15歲的他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男單冠軍。張本智和拿了不少冠軍,但他再三在媒體面前說要打敗中國隊。
國人聽到這話總感覺怪怪的,認為張本智和幫著日本打中國,好像有種認賊作父的感覺,不過國乒實力強大,張本智和幾次被中國隊打敗。可能大家只認識張本智和這一個加入日本的華人,卻不知道日本還有一個叫「張本」的天才運動員也是從中國移民過去的,並且也聲稱想打敗中國隊。
張本天傑,原名張天傑,遼寧瀋陽人,1992年出生於體育世家,父親張劍是籃球運動員,母親強淑萍是排球運動員。
張劍曾經是遼寧省籃球運動員,22歲時即將打進國家隊,可粉碎性骨折斷送了他的前程,隨後就與強淑萍相識相戀,放棄了籃球事業,張本天傑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從小接受籃球訓練。
強淑萍退役後去過日本留學並且喜歡上那裡,就把國籍改成了日本,張本天傑10歲這年,她要丈夫孩子都移居日本。張劍本來還在猶豫,但張本天傑一次身高檢測讓他下定決心移民。
張本天傑身高測試現實他將來長不大2米,張劍認為沒有2米的身高打不進國家隊,更打不進職業賽,就帶著張本天傑從遼寧移民到日本,他們在那裡開了一家中華料理店。
張本天傑從小學就在日本讀,中學是校籃球隊的,2008年還代表日本參加亞洲青年賽,成為第一個被日本歸化的中國男子籃球運動員。
不過,張本天傑不認為自己是歸化的日本球員,他覺得自己從11歲後就接受日本教育,早已融入日本,是個徹徹底底的日本人。張本天傑顯然去了日本就忘了自己11歲之前還接受了中國教育,相比之下他的父親張劍還是記得根在哪裡,還記得自己是中國人。
2010年,張本天傑即將升入大學,日本名牌大學主動免學費錄取他,強淑萍和張劍還是出於中國父母的思想,覺得進入名牌大學有更好的前途,想要他去名牌大學,但張本天傑更看重的是籃球,去了籃球實力最強的青山學院大學。
2014年9月27日,張本天傑再次代表日本參賽,以79-72贏下了中國隊,在,個人也拿下15分8籃板。他代表日本贏了中國後異常興奮,他承認中國很強,但他也說:「這麼多比賽裡,我最想贏的就是中國,我想證明我在日本打球是個正確的選擇"。
現在的張本天傑和一個日本女人結婚生子,逐漸過了職業巔峰時期,大多數是以候補隊員出場,有記者問他退役後有何打,他卻在此時說希望可以回到中國做貢獻。這句話籃球迷聽了可能要笑了,中國年輕有為的籃球運動員一大把,還沒有輪到要靠坐冷板凳的外國運動員來做貢獻,更何況中國還有很多籃球苗子想出頭,籃球隊還要去扶持這些人才,沒有時間和金錢去給曾經想打敗中國的日本退役運動員養老,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