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重慶兼善中學位於縉雲山麓、嘉陵江畔,由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盧作孚先生於1930年一手創辦。今年12月,兼善中學將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歷屆校友已紛紛發來賀電,桃李滿天下的歡慶盛況讓人讚嘆。作為兼善中學的現任黨委書記、校長,潘松如何帶領師生傳承老牌強校的文化育人精神,又是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發展新的育人內涵?
校長簡介:
潘松,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現任重慶市兼善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重慶市骨幹教師,北碚名師,西南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主持市級課題3項、區級課題3項,主研國家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2項,參與編寫著作兩部,發表論文20篇,科研成果獲得重慶市一等獎,北碚區一等獎。曾榮獲「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工作者、重慶市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重慶市優秀德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潘松出身於一個教育家庭,家中幾代人從事教育工作,對於他來說,成為教師,站上講臺,既來自於家裡人耳濡目染的影響,也是他自己聽從了內心的召喚,強烈地想成為「陪伴學生成長的擺渡人」的質樸理想。從教以來,潘松做過一線教師、班主任、德育主任、副校級幹部......28年育人經驗、20年管理經驗,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受到各方肯定,2016年到兼善中學擔任黨委書記、校長職務。
如今,潘松都清晰記得在成為教師的第一年,有教育經歷的長輩對他的諄諄教誨:「第一年踏上講臺的新教師必須在育人上立身,教學中上立足,第一年若是立不起來,就要花費三年甚至是一生的時間來做追趕。」所以,「教好書、育好人」是潘松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自我定位;成為校長後,「帶好隊、治好校」又成了他不懈的職業追求,激勵著他不斷尋求突破。到了兼善中學後,他是如何開展學校管理工作的?一起來聽聽他的理念。
傳承兼善文化
探索學校在新時代的發展之道
走進兼善中學,濃厚的文化氣息便撲面而來,北區門隱書案文氣,梯含校訓真言,南區場內儒風儒韻,文承儒學正源......無不彰顯著兼善中學對於校園特色文化的精心規劃,這正是校長潘松接任管理以來注重校園文化打造的成果。他介紹,1930年,盧作孚先生在北碚創建學校時,以《孟子·盡心上》裡的名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給學校取名「兼善中學」。近百年來,學校已經形成了「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辦學理念,所以潘松就任後第一件事,便是埋頭研習兼善文化,了解學校辦學歷史,研讀盧作孚先生傳記,通過尋找兼善文化的靈魂內在,探索學校如今的傳承和發展之道。
潘松認為,「兼善」二字不僅注重自我修身、追求品學完善的個人素養,也注重「立己達人,兼善天下」的國家民族責任感與情懷。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兼善中學要通過校園文化建構、課程體系、社團活動,使學生能夠「五服四海三熱愛」:即具備服務家人、他人、社會、國家、世界的「五服」能力,擁有大海般深邃的思想、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胸懷、逐浪的精神的「四海」修為,以及愛黨愛國愛人民的「三熱愛」中國公民,從而讓學子具備「儒學傳統、家國情懷、實幹精神、創新意識、世界視野」這五大兼善特色素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可靠的接班人。
強師優教
打造高質量凝聚力的教師團隊
「正心修身,立己達人」是兼善中學打造教師團隊的目標和定位,所以潘松著力於兩大教師特色團隊的建設:一個是人生導師團隊,另一個是學術名師團隊。
在人生導師團隊裡,學校著力培育「仁育導師、恆育導師、心育導師」三類導師,同時,又把學術名師團隊細分為「智育名師、勇育名師、創育名師」三類。這六類名師隊伍,不僅從學生的品德素養、心理素質、人生信念方面給予他們積極有效地引導和提升,更通過高質量的名師課程,對學生創新思維、觀念格局、身體素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式、精準式的發展和培養。
正是通過對各類名師的分類、分層培養,兼善中學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不僅讓年長教師的經驗優勢得以發揮,也為年輕教師提供了豐沃的成長空間。近年來,這個高凝聚力的教師團隊佳績頻傳,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學校榮獲「全國中小學智慧財產權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僅25所,重慶為唯一一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全國人工智慧活動特色單位」等多項國家級、市級榮譽。學校師生更是獲得國家級獎項高達68項,市級一等獎百餘項,教育碩果纍纍,得到了業界的諸多肯定。
「五四三」桂花型特色課程體系
為學生夯實堅固的成長根基
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的張博和先生,是兼善中學歷史上一位卓越的校長。他於1932年擔任中國西部科學院副院長和兼善中學校長,他提出的「智仁勇恆」的校訓沿用至今。這四個字給了潘松很大啟發,以此構建了兼善中學「智育課程群、仁育課程群、勇育課程群、恆育課程群」四大特色課程群,著重培養學生的明辨、愛人、勇敢、堅韌的品格。而在學科課程構建方面,基礎類課程、拓展類課程和研究類課程這三類課程面向全體學生、興趣特長生以及科研拔尖學生開放,不僅促進了學科質量的提升,還因針對性強的課程體系,照顧到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給有潛質的創新人才創造了充分的成長空間。
潘松介紹,桂花是兼善中學的校花,每朵花都有四個花瓣,象徵學校四大課程群,結合學校「儒學傳統、家國情懷、實幹精神、創新意識、世界視野」這五大育人素養,兼善中學的特色課程體系又被稱作「五四三」桂花型特色課程體系,幾種體系相互關聯,互相融合滲透,系統全面地為學生成長夯實了穩固的根基。他相信,在該課程體系下成長的兼善學子,在未來一定會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好少年。
近年來,學校教育成果有目共睹,學校學生胡林獲得全國宋慶齡獎學金、周沛凝獲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李博榮獲北碚區區長獎、黃碩翼榮獲北碚區區長提名獎等榮譽。在2020年高考中,北碚區委屬重點中學理科第一名白若蘭、文科第二名王瑛蕾均出自兼善中學。
end
本文選自《新家長報》635-636期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新家長報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新家長報。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繫。
【來源:新家長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