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焦慮、煩躁。有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使自己陷在了焦慮中無法自拔。了解焦慮症,才能不被焦慮症、心情焦慮煩躁擾亂你的正常生活。
當你面對沒有把握的事情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如果焦慮的程度與客觀事件明顯不符或者焦慮持續時間過長,則被診斷為焦慮症,這不僅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還會給他人帶來不便。
焦慮者與其他人看待事情的方式是不同的,往往傾向於將事情向消極片面的方面考慮,為了避免事情出現不好的後果,焦慮者往往會十分敏感,對於一點小事也經常表現得小題大做,令人難以理解。其實很多焦慮者也意識到自己過於擔憂,事情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嚴重,但是由於腦內腦電波紊亂,導致他們無法阻止腦中的這樣想法,如果他們試圖壓制腦中的消極想法,焦慮的感覺就會更加強烈。
當焦慮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大腦裡α波是處於升高的狀態下,在大腦裡波動大,這種異常、病態似的亢奮,使得人不受控的焦慮不安,當這樣的亢奮狀態運作一段時間後,由於我們的大腦機制會自動啟動自我保護的措施,所以這時人的緊張、焦慮就會得到緩解和回落到一個最低點,而回落即代表一個人的情緒心境低落了,這時也就是一個抑鬱症爆發的時刻到來了。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焦慮、抑鬱情緒與人體內的腦電波頻率密切相關,當大腦內α波產生紊亂時,會造成焦慮情緒;當大腦內的β波紊亂時,會造成抑鬱情緒以及失眠。
腦電活動的節律及振幅與情緒、注意力等有密切的聯繫,通過現代生理化科學儀器去改變大腦的局部電生理代謝環境,促進腦部微循環,改善神經遞質傳導功能,達到改善睡眠、調節情緒、促進認知功能恢復的作用,達到訓練的效果。
錯誤的認知模式會產生焦慮情緒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對周圍環境的判斷及自己的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焦慮症患者在生活中經常會因為錯誤的認知而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評價,概括起來主要有幾下幾種:
1、愛走極端,十分絕對得認為事情非黑即白,一遇到挫折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失去自信,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很差勁。
2、處事消極,總是看到生活中消極的一面,自動忽略積極的一面,認為自己的生活沒有希望。
3、思維固化,認為事情只要發生過一次就會再次發生,生活中的不幸一定也會再次發生,認為自己會一直陷入困難和不幸中。
4、疑心重,懷疑自己馬上就要出現疾病或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每天無中生有、杞人憂天,認為自己的生活會很糟糕,並且對生活失去信心。
5、放大錯誤,把一般性的過失、挫折和困難看得過於嚴重,放大自己的不足,低估自己的長處,對自己沒信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
6、錯誤推斷,把自己的不好的感覺當成事實,認為產生不良感覺是因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情,認為自己能力不強,總是做壞事。
如何應對心情焦慮煩躁
焦慮者腦中經常會出現各種負面想法,這些想法會誤導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正在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因而變得更加緊張焦慮。使用大腦生物反饋調整腦電波對調節人們的情緒很重要,其實認真看待自己的負面想法並對他們進行檢驗,你就會發現這些負面想法是沒用的。
當然焦慮者的焦慮想法大多時候是不受自己支配的,即使知道不應該這樣想,腦中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出現這樣的想法,當意識到自己產生了焦慮的負面想法後,可以試著這樣做:
1、告訴自己想法不是事實
想法不是事實,實際情況不會隨著你的想法而改變,不會因為你有負面想法就發生同樣糟糕的事情,所以請不要將自己的想法與事實等同,因為這只會更加焦慮。
2、將負面思維轉換為現實思考
當腦中出現了負面思維以後,也可以換一種方式思考,考慮一下實際情況,不要一條路走到黑。
3、給自己打一劑抗壓「疫苗」
總是擔心自己的負面想法成為現實,並為這個不一定成為現實的想法而感到焦慮,既然如此,不妨給自己打一劑抗壓「疫苗」,即把很糟糕的想法及其結果寫出來,並將應對方式也寫出來。
4、讓大腦開個「小差」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一直陷入焦慮的負面情緒中時,思緒就很難,跳脫出來而給自己的大腦放個假,讓大腦開個小差,可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可以選擇運用沒有不良反應,對人體沒有刺激的潤安傑大腦生物反饋,來調整異常腦電波,使患者可以自主調控回歸到正常頻率,有效緩解焦慮、失眠,提高睡眠質量。潤安傑大腦生物反饋是通過採集腦電波信號,將正在訓練腦電波以動畫的方式形象、實時的展示給使用者,並進行全程提示、增強,使異常腦電波逐步恢復到正常範圍。同藥物相比,不但更有效,而且訓練過程輕鬆。
焦慮的大腦會綁架你的情緒,一點挫折與意外,可能會因為你的消極思想而讓自己變得焦慮不安,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你內心的循環可能就會失控,一開始是因為威脅或危險而焦慮,但是恐懼會讓你過度反應,使情況變得更糟,這樣你自己就會更加焦慮,如此惡性循環,焦慮便會一直影響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