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外出出現煩躁,必須外出產生焦慮,怎麼辦?心理疏導來了!

2020-12-22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月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網絡在線、電話熱線等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解答大家的提問。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主持會議。

如何緩解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心理壓力

如何緩解減少外出後出現煩躁恐慌等情緒

如何舒緩一線工作人員情緒和心理

返程和外出工作人員的焦慮如何緩解

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如何作息

對待疫情嚴重地區人員有過激情緒怎麼平復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會現場

談人群在疫情發展當中面臨的心理問題:

要求各個省份在原來已經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好多部門、多方面資源的心理熱線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為了減輕公眾的心理困惑和不適,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專家還研究討論提出了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的指南,這個指南指導不同群體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導,進行自我調節。

為了進一步方便公眾及時得到諮詢服務,近日還要求各個省份在原來已經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好多部門、多方面資源的心理熱線服務。

疫情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公眾心理自助和疏導指南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健康中國」APP和公眾號有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登陸查詢參考。

一線臨床救治中藥物使用進展情況:

目前,一個是克力芝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表示,對於目前的疫情,救治工作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也有很多新的探索。目前,一個是克力芝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著疫情的發展,衛生健康委和中醫藥局不斷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到了試行第四版,這版方案中對一般的治療、重症治療所使用的中藥、西藥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如何緩解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心理壓力:

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

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每天看到各種數據增加,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壓力。

第一,認識了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大概會經歷警覺期、消極防禦期、現實適應期、恢復成長期四個階段。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付技巧。

第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1.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現在很多的反應是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是正常反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2.保持穩定狀態。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比如穩定的居所、定時吃飯、按時休息。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等訓練。3.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根據國際心理援助準則,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包括規律的生活,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注意要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菸、服用藥物,也不要過度工作和過多睡眠。

第三,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到醫療機構就診。

如何緩解減少外出後出現煩躁恐慌等情緒:

試試五個一、擁有好情緒、提升免疫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儘量做到少出門、不聚會,這是有效阻斷疾病傳播的方式。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出現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如何調整生活方式,有幾點建議,概括為五個一。

1.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2.鑽研一件事情。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3.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沒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4.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現在有一些很好的運動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遠程約好一起鍛鍊。

5.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特別難受,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擊。因此送給大家三句話:試試五個一、擁有好情緒、提升免疫力。

如何舒緩一線工作人員情緒和心理:

合理為這些人群設置班值,同時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也要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

楊甫德表示,在當下,一線的醫務人員、做社區登記的排查人員以及前線的交通警察等等,他們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比較大,心理的、身體的負荷都達到了一定的極限,所以對於這些人群,確實應該進行合理的心身調整,具體有幾方面:

第一,每個人的工作強度都不可以持續太長時間,所以應該合理為這些人群設置班值,設置工作持續時間,適當輪休,在他們工作之餘的休息場所,能夠播放一些輕音樂,讓他們能夠在休息時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鬆。

第二,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因為每個人在負面情緒的包裹之下,如果不加調整、不會調整,真的有可能會出問題。通常也會採用幾種方式,比如心情特別壓抑,可以痛痛快快地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場,哭幾分鐘,自己哭完之後真的感覺到放鬆。比如如果有條件,在辦公室或者工作休息的場所,放個沙袋,放個拳擊袋,花幾分鐘的時間做一些拳擊性的運動,也會馬上得到放鬆和調整。當然我們還可以去做一些語音聊天,找自己特別想聊的人說說話,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轉移的方法,會起到比較好的放鬆效果。

第三,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積極的做一些方便的運動,比如室內的運動,打太極拳、舉重、仰臥起坐等等,運動一方面會提高肌體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減壓方式,會讓身體、大腦在緊張的狀態下即刻放鬆下來。

第四,這些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回家,或者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親人,一定要通過可能的途徑,第一時間或者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要知道,對一個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來自於家人,來自於親人,所以這時候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積極保持聯繫。一方面幫自己減壓,另一方面也增加家庭的和諧度。

返程和外出工作人員的焦慮如何緩解:

要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陳雪峰表示,對於必須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壓力比較大,有兩點建議。

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能情緒受影響比較大;有些人可能認知受影響比較大,大量信息反覆刺激導致注意力、記憶力都受影響;有些人可能行為改變比較大,逃避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失眠、胃疼、腹瀉等軀體反應。這些反應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二是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緒壓力大,可以藉助網絡平臺,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應激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自己覺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普通公眾如何進行心理應對:

三大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繫。

楊甫德表示,三大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繫。具體做法如下:

1.每天適度關注疫情和了解防護知識,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時間;

2.每天固定時間測量體溫;

3.調整生活狀態,按日常生活規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規律;

4.找到信賴的家人、朋友聊天,通過微信、電話、網絡聯繫。

5.放鬆訓練。如果感到不能放鬆做一做深呼吸、跟著音樂活動身體、做一些平時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保持身體健康,利用這次待在家中的空閒時間做自己原來沒時間做的事情:如讀本小說、追部好劇等;

6.如發現自己發熱應及時就醫。

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如何作息:

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陳雪峰表示,學校推遲開學,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加了。對學齡前的孩子,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如果孩子對疫情好奇和提問,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借這個機會教孩子學習健康知識、讓孩子有安全感,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對上學的孩子和家長,有幾點具體建議:

第一,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第二,生活計劃中要包括娛樂和做家務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別是如果家長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時間比較長,有時間陪孩子,這是難得的增進親子之間相互了解的機會。

第三,學習計劃要按照學校的要求,通過空中課堂等在線教育進行學習。要像平時上學一樣,認真聽課和做作業。

第四,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儘量不要太焦慮,不要太著急,保持情緒穩定。對於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孩子來說,父母情緒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對青春期以及剛成年的孩子,應當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如何緩解定期去醫院複查和拿藥患者的緊張情緒:

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

楊甫德表示,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治療藥物,不要自己擅自調整用藥,以免病情波動或反覆;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同時醫院設有專門的發熱門診,與普通的診療區域是分開的。所以,常規到醫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會被傳染。

對待疫情嚴重地區人員有過激情緒怎麼平復: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

陳雪峰表示,武漢和周邊地區採取了比較嚴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對疫情防控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應該認識到這是疫情防控的客觀需要,應當儘快調整生活安排,調節好情緒,適應這種變化。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這是人的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們還有理智和情感。人們總是想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找到一個原因,而疫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能夠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掌握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學會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看到全社會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現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團結一心,我們才可能早日戰勝疫情。(中國網)

相關焦點

  • 「焦慮、煩躁,快崩潰了!」沒事的,43人疫情心理疏導小組「陪你聊」
    「煩躁啊!才回答了這邊,又要應付那邊,工作安排繁瑣、重複多。」「一聽到外面有風吹草動,我就緊張,生怕自己或者媽媽被傳染了。失眠好幾天了,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了5斤。再這樣下來,我已經被這個病毒折磨夠了。」
  • 疫情或引發焦慮抑鬱症 專家解讀如何及時心理疏導...
    當出現情緒低落和過度焦慮時,要多與家人、朋友交流,也可通過聽音樂、閱讀、運動和深呼吸法等減輕和緩解焦慮和恐慌等不良情緒。  03、只關注和疫情相關的新聞,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越看越害怕,該怎麼辦?  當人的心裡壓力過大時,就會使人的注意力變得狹窄,出現「選擇性注意」,只關注和疫情相關的新聞,長時間反覆查詢,並和周圍人不停討論疫情的危險性等,影響其身心健康。  大家要學會注意力轉移或分散,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或娛樂性的活動,減少過分關注,避免過度的焦慮和恐慌;同時,可適當控制每天查看疫情信息的時間和頻率,這樣可以減少大量信息帶來的心理負擔。
  • 疫情期間宅太久,焦慮、煩躁怎麼辦?教你如何緩解
    儘管宅家的生活對於一些「宅男宅女」而言沒有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大部分人都由於長期沒有出門,進而出現了一定的不良反應以及負面情緒,比如做事缺少樂趣、抑鬱、焦慮、煩躁等。那麼,為什麼長期宅在家裡會導致不良情緒產生呢?疫情期間宅家,為什麼會感覺焦慮、煩躁?
  • 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這份心理疏導指南請收好
    看著手機各個群裡發出真假難辨的信息,出門要戴口罩,每天確診病例都在增加,讓不少人變得焦慮、憋悶、易怒。更有甚者會發生恐懼心理,徹底閉門不出。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楊豔傑教授認為,出現以上現象,都是得了不同程度的「心病」,需要進行自我疏導調解,更重要的是要科學看待疫情,對病毒傳播有正確的了解,堅定會戰勝疫情的信心。
  • 動態戰疫中的心理疏導對策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公眾應激心理經歷了警戒期、適應期、消退期疫情暴發蔓延期間,部分公眾出現心理亞健康狀態,不確定性焦慮和不安全感蔓延,尤其是患者和醫護人員更需要進行心理幹預。這些聯動措施需進一步優化、落實,以產生實質性的效果。此外,心理疏導專業人員需要與疏導對象當地相關部門及人員進行協作,確保在部分專業人員完成階段性心理疏導任務、離開援助對象後能夠與當地相關人員有效銜接。研究表明,突發事件時隔一年甚至幾年後,一些受助者甚至助人者群體中抑鬱、焦慮、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仍然較高,需要開展長期、持續的心理疏導工作,並建立長效機制。
  • 心理壓力大,緊張不安,非常焦慮,怎麼辦?
    但現在的崗位又的確需要處理大量的文件,這讓林先生更加焦慮、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想換工作又感到糾結,因為其他同事的工作量也差不多,別人都可以勝任,自己打退堂鼓,這讓他很難接受。 深受折磨的林先生最終選擇進行心理諮詢來了解自己到底怎麼了,該如何調整才能回歸正常。
  • 來大姨媽,煩躁頭疼怎麼辦?當高考遇上「大姨媽」,不要慌!
    來大姨媽,煩躁頭疼怎麼辦?哪些人可以考慮避開例假?聽醫生給你一一道來1女生不必談「姨媽」色變我們習慣上把女性在月經後半周期出現的一些以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抑鬱以及頭痛、乳房脹痛、顏面浮腫等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症狀稱為經前期症候群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老公不在身邊,兒子高三了,叛逆期、壓力大,再加上疫情,我整天非常焦慮,感覺快崩潰了,怎麼辦啊?」「解除居家隔離後,我感到世界不一樣了,總覺得別人在背後對我和孩子指指點點,和我說話也不願意靠近,我是不是被排擠了?」最近,56歲的楊曉萍時常在QQ、微信上收到類似的諮詢。
  • 為「疫」焦慮?聽心理諮詢師講「心理疫情」的故事
    溫州網訊 每天關注疫情消息,越看越心慌;隔離在家,情緒煩躁,總是坐立不安;一想到可能被感染,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百名心理諮詢師為宅家的市民以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提供心理諮詢。
  • 包河區「空中聊吧」暖人心 為居民疏導新冠疫情下的不良情緒
    「孩子網癮越來越大,除了上課其它時間也是想盡一切辦法要玩手機或電腦,作業完成效率低,時間都浪費在電子產品上了,難以管理該怎麼辦呢。」「您好女士,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都長時間呆在家中,或多或少產生不良情緒,但也要看到難得和孩子有時間長聚,這時候也是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好時候。」
  • 樂觀抗疫,上海開出18個心理疏導「處方」-小區有人確診覺得恐慌...
    晨報記者陳裡予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部分市民難免出現不安、恐慌,甚至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在積極抗「疫」的同時,心理防「疫」不容忽視。市精神衛生中心整理了18個心理問題,並給出了「處方」。希望廣大群眾能站在科學的角度,保持樂觀的心態,疏解負面的情緒?
  • 錯誤的認知模式產生焦慮情緒,如何應對焦慮煩躁?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焦慮、煩躁。有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使自己陷在了焦慮中無法自拔。了解焦慮症,才能不被焦慮症、心情焦慮煩躁擾亂你的正常生活。當你面對沒有把握的事情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如果焦慮的程度與客觀事件明顯不符或者焦慮持續時間過長,則被診斷為焦慮症,這不僅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還會給他人帶來不便。
  • 裸辭之後,找工作要多久,這期間煩躁、焦慮、崩潰、迷茫該怎麼辦
    裸辭之後,找工作的時間每個人都不一樣,但煩躁、焦慮、崩潰、迷茫這樣的情緒幾乎會出現在每一個人身上,所以,這篇內容,阿胖重點討論如何克服裸辭之後煩躁、焦慮、崩潰、迷茫的情緒,從而讓自己快速的找到合適的工作。一、負面情緒的克服方法1. 調整期望克服負面情緒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調整期望啥意思呢?
  • 東航工會員工關愛心理疏導專欄 | 出門上班感到害怕怎麼辦?
    東航工會員工關愛心理疏導專欄 | 出門上班感到害怕怎麼辦?下面是劉晏華對於這一問題給出的一些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_音頻文稿_聽眾朋友好,我是中國心理疏導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劉晏華。有聽眾朋友會問,出門上班感到害怕怎麼辦?
  • 疫情期間居家市民產生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怎麼辦?烏魯木齊心理...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科主任夏葉玲對市民居家期間的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四條建議,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目前,居民對疫情的認知和了解相比年初已有增加,恐慌心理有所減少,但一下子改變正常生活規律,打亂了生活的『穩定感和節律感』,時日一久就會產生焦慮、沮喪、擔心、煩躁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特殊時期的正常反應,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夏葉玲說。一是科學認知疫情防控的措施。
  • 焦慮、煩躁、夜裡睡不著?這幾招解決特殊時期的心理疙瘩→
    該怎麼做好心理調適了解不同人群有針對性的心理幹預用好心理防疫,來共同打贏這場戰役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俊為多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提供了支持性心理治療。「有些患者的表現症狀很有代表性。」陳俊說,焦慮、抑鬱、失眠、憤怒……「我們必須明確的是,確診患者與疑似患者若出現一些精神情緒,屬於應激反應,並非精神疾病,絕不應該在此時再給他們扣上帽子。」
  •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導致你產生焦慮症的原因!
    總是暢想以後、常常煩躁無法專注思考。 《人民論壇》雜誌的一項調查發現,超六成人認為自己的焦慮程度較深;81.1%的受訪者認為焦慮情緒會「傳染」;88.9%的人認同「全民焦慮」已成當下中國的社會通病。 緩解自己焦慮怎麼辦得不知所措,從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
  • 國慶假期:心情煩躁,學不下去的時候怎麼辦?
    01 有同學問:「國慶放假,想讀書學習,但心情煩躁,靜不下心來學習,該怎麼辦?」 說實話,沒有具體的背景介紹,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每個人處理事情和心情的能力不同,容錯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也不同,所以,選擇什麼方法平復煩躁的心情,策略也各有不同。
  • 心情煩躁怎麼辦 煩躁的原因有哪些
    不想見到任何的人或事,那心情煩躁怎麼辦?怎麼去調節心情煩躁?比如:逛逛街、聽聽音樂、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這樣會好很多。煩躁的原因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心情很煩躁怎麼辦1、心理暗示法暗示是一種心理現象,有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時,如果對自己採取消極暗示,只會「雪上加霜」,更加煩躁。
  • 焦慮、煩躁、失眠等負面情緒爆棚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做
    久而久之,一些在家裡待久的人就會感到莫名的擔心、焦慮、煩躁、失眠等等,甚至出現過激和反常舉動,比如幾天前有人高空拋灑現金。 那麼,面對疫情,普通民眾該如何做好心理應對?別讓「心病」找上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