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同學問:「國慶放假,想讀書學習,但心情煩躁,靜不下心來學習,該怎麼辦?」
說實話,沒有具體的背景介紹,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每個人處理事情和心情的能力不同,容錯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也不同,所以,選擇什麼方法平復煩躁的心情,策略也各有不同。
你可以雨天聽聽歌(我常常在寫文章聽歌),晴天跑跑步(流一身汗很爽),看看搞笑視頻(今晚看了脫口秀大會),去你不常去的食堂窗口吃飯(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多看書(拿到哪一本讀哪一本),少亂想(大多數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小部分擔心的事情可以解決)。
每當自己煩躁的時候,或者說想努力,但提不起勁的時候,給自己設置一個簡單的重啟動作。
例如,你覺得此時此刻你要去看書,那就去讀15分鐘,讀完就放下。
例如,去外面散散步,而不是躲在房間裡玩手機。
給自己找一個相對隔離的環境,比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抵禦各種娛樂誘惑,更靠譜些。
02
多看看別人的經歷,就會發現你遇到的困難和別人相比,不值一提。
即使現在遇到一點小困難,都會慢慢過去的。沒必要一直停留在過去的惆悵裡,抽不開身。
如果你真的擔心很多事情,就把擔心的事情一個個列出來,寫在日記本上,然後挨個分析下它們。寫完就放一邊。放下心情,才能更好地處理事情。
每當你自己覺得困難時,就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比你難的人多了去了,你甚至可以收集一些這樣的案例,就像《當幸福來敲門》的故事一樣,給自己加油打氣。
每當我自己不想寫作,想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一些同行,每日筆耕不輟,甚至有人在懷孕生娃期間,還依然持續寫作。
和很多人相比,我們擁有的條件比自己想像的更好。
03
我們常常感覺想去實現一個目標,卻總是缺乏動力,這時候我們不是要去用意志力逼迫自己,而是想清楚,這到底是不是我們內心想去完成的目標,如果失敗了,自己是否可以平心靜氣地接受?
我們無法同時達成很多目標,必須取捨,設置3個目標就好。否則,目標一多,自己就容易焦慮,感覺每個目標都無法完成,很容易陷入行動癱瘓,結果哪一個目標都做不成。
宿舍離圖書館的遠近,真的不是去不去圖書館的理由。關鍵是我們要弄清楚,自己去圖書館的理由。
就像國慶假期一樣,依然有很多人沒有外出遊玩,而是選擇安靜讀書。今天上午,我去公園附近的林間書屋逛逛,發現自習室裡人滿為患。
(林間自習室)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目標,並且走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也許辛苦,但不痛苦。
這種不痛苦的辛苦感,也許才是我們想要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