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面對海外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大慶油田按照集團公司部署,成立國際業務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大慶油田市場開發部組織編制國際業務疫情防控指導意見和疫情常態化防控指導意見。
記者12月11日了解到,大慶油田已建立「油田總部—專業公司(海外公司)—海外項目」的雙迴路三級聯動機制,指導建立國際疫情防控方案和疫情應對專項應急預案,對13個國家45個項目的上千名員工實施疫情防控升級管理,全面落實「一國一策、一地一策、一項目一策」等防控措施,全方位多舉措組織防疫知識培訓,確保了海外項目「零疫情」。
今年11月,大慶工程建設公司第四工程部海外員工在哈法亞油田鋪設臨時供電電纜。 張德萬 攝 |
疫情大考「答卷人」
疫情當前,遠在伊拉克哈法亞項目施工的DQ1205鑽井隊迎接著一個又一個考驗。DQ1205鑽井隊平臺經理胡福慶帶領員工啟動一級響應,做好「常規題」,答好「附加題」。
每天,胡福慶通過手機了解國外疫情形勢,採取一切能夠想到且具備防護條件的措施:全員佩戴口罩、每日多次監測體溫、員工錯峰就餐、加大作業區與生活區的消毒力度、井場大門門禁管理等。
這個隊特別加強了對屬地內伊方員工疫情防控知識及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對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認知。一系列防疫管控措施,保障生產作業平穩有序運行。
而在布局疫情防控過程中,胡福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當地僱員覺得行動受限不方便。為轉變他們的看法,胡福慶搜集了各方資料,帶著阿拉伯語翻譯一遍一遍科普此次疫情的嚴重性。最終,僱員的想法有了轉變,全力支持防疫工作。
為了緩解中方超期工作人員的思想壓力,胡福慶每天都找時間和這些員工談心,了解他們的需求,並積極想辦法解決。在他的努力下,全隊中伊雙方員工身體狀況良好,思想狀態穩定,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堅守在生產作業的第一線。
大慶油田井下作業魯邁拉項目部現場設備配套驗收。周鐵 攝 |
防疫嚴把「入口」關
45歲的關奇夫,現任中油電能氣電公司伊拉克哈法亞分公司後勤管理員。他堅守崗位,奮戰在海外員工食堂,嚴把「入口」關,為海外疫情防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海外項目吃飯實行分餐制。關奇夫負責哈法亞項目部營地和食堂20多名現場人員的一日三餐服務。他每日到營地門口給員工登記出行情況,手機24小時開機,測量進出人員體溫,從未有半點鬆懈。
每天早上5時,關奇夫準時查看菜品的新鮮程度,翻看工作記錄。如果供貨商送來的果蔬物品不新鮮就立刻記錄拍照,同時與供貨商進行溝通,退換食材。
他每天對餐廳、廚房及營地區域消毒3次,除了固定對駐地生活用水、汙水處理、垃圾清運等進行處理外,哪個員工寢室有事,一個電話他隨叫隨到。他還是營地「快遞員」,領取發放口罩、餐盒、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避免交叉感染,一人全部承擔下來。
食堂是防疫陣地。執行分餐制以來,工作量增加一倍多,關奇夫自己一人不僅要對各類菜品進行加工,還要給倒班人員分裝餐盒,每日中午送至崗位上。他說:「只要嚴格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去做,就能有效降低食堂安全風險。」20多名現場員工每天都能安全放心地就餐。大家的努力與付出,換來了零疫情、零感染。
大慶工程建設公司第三工程部艾哈代布現場,員工認真核對儀表數據規格。王嘯 攝 |
防控生產兩不誤
在疫情防控這場特殊的「戰場」上,大慶油田裝備製造集團力神泵業伊拉克哈法亞項目部全力做到疫情防控、生產經營兩不誤。
由於工作性質不同,這個項目部員工仍需要每天進行巡井、設備運維等工作,足跡遍布整個油區,並且需要與當地僱員並肩作戰,完成電泵安裝工作。疫情面前,項目部與現場甲方HSE部門形成聯動機制,根據屬地管理要求聽從現場甲方的統一部署,做好應急響應處置。
為保證油田正常生產,下泵工作不降反增。作為HSE管理人員併兼任服務工程師和作業人員的王江濤,自告奮勇帶隊上井作業,連續12天未離開井場,不僅全面做好施工現場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還對接甲方現場監督、井隊HSE人員等,並直接參與下泵作業和試抽工作。
隨著疫情風險升級,防控工作力度越來越大。現場負責人石海亮探訪多家乙方單位,探尋僱員隔離的解決辦法,最終確定整改方案:將閒置的控制櫃橇架改造成衛生間、淋浴間、住宿間,使用原本計劃用於營地HSE整改的材料及拆除部分營房中不必要的潔具。
因外界人員無法進入主營地施工,石海亮帶領現場人員自己設計、改造、建造。這些門外漢邊查資料邊摸索,經過一周時間終於創造了部分僱員的隔離條件,為風險防控、原油生產提供了保障。
堅定信心,共渡難關。目前,海外大慶石油人多支隊伍成員超期工作,雖然每日辛苦,牽掛家中親人,但他們依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