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尚尼亞項目海底管道登陸端管道浮拖入海施工。 管道局國際事業部 供圖 |
11月10日清晨,和往常一樣,張宏偉早早起床。自從兩年前開始擔任管道局坦尚尼亞國家公司總經理以來,他每天都心系項目。國內和坦尚尼亞有5小時的時差,這讓他養成了早起的習慣。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蔓延,張宏偉更忙碌了。如今,海外疫情防控工作逐步進入常態化,堅守在海外市場開發崗位上的管道局員工,每天仍在拼搏中。這些堅守異國他鄉的石油人,如此可敬、可愛。
李子霖是坦尚尼亞國家公司副總經理,去年牽頭中標了尚比亞TAZAMA管道公司智能清管檢測項目。去年9月出國至今,他已經連續在海外工作了14個月。今年3月,為了推動清管檢測項目合同儘快籤署,他只身前往尚比亞,與業主開展合同談判,為合同的籤署做了大量的基礎溝通工作。
回到坦尚尼亞後,李子霖又馬不停蹄地組織了兩個新項目的投標,同時還負責國家公司的疫情防控及日常工作。
考慮第一批回國休假的人選時,項目上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子霖。他的嶽母剛做了一次手術,妻子身體不太好,還得照顧孩子。李子霖卻說:「先讓其他人休息吧,我手裡還有標後跟蹤的項目,完事再回。」
葛偉軍是肯亞國家公司副總經理,負責市場開發。這個生在湖南的小夥雖然普通話說得不很標準,英語卻非常流利。在肯亞疫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他想盡辦法推進市場開發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沉寂了3年的肯亞市場取得了實效。
葛偉軍說:「肯亞市場正在關鍵期,跟蹤了多年的市場,這次很有把握拿下。我現在不能回國休假,不然之前的功夫就白費了。」
作為肯亞現場的具體負責人,他積極響應提質增效工作的號召,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將目前閒置的貨櫃板房和設備出租給當地公司,為項目節約了成本。
這個有衝勁兒的小夥子,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戰嚴冬」「勇擔當」。
馬曉蘭是坦尚尼亞國家公司市場開發部高級主管,這次已經在海外連續工作了20個月。她有10多年的海洋管道工作經驗,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馬姐。
馬姐是公認的工作認真細緻、責任心強的表率,承擔著市場開發基礎支持、業主的日常拜訪、信息收集及投標文件的整理等工作。
在來到坦尚尼亞不到一年時,她的工作就獲得了業主的認可。在這裡,每一份投標文件幾乎都要經過她的「檢驗」,確保完整性、規範性。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馬姐審過的材料,絕對沒問題。」
對於休假,她笑著說:「我不急,等手中的工作落地吧。」大家都了解,作為市場開發第一線,投標工作只有開端沒有結束。哪天回國,仍是個問題。
杜偉是坦尚尼亞國家公司項目支持部經理。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杜偉年齡略長一些,是項目部的老大哥,更是公司裡的「技術大拿」。他不僅是項目投標技術標的編制和修訂主要負責人,還為支線項目施工管理出謀劃策。
疫情期間,杜偉為多個投標項目編制了技術方案,將自己海外項目的經驗和盤託出,為市場開發工作避免了諸多不利。
提到休假,杜偉說:「我在外時間長,都習慣了,讓年輕人先休吧。」杜偉平時與家裡的電話不多,但是每個周末都要跟國內上大學的女兒微信視頻聊天,那是他笑得最多的時候。
「這次孩子開學了,下次回國應該是孩子放假的時候吧。」杜偉笑笑說。
曹炯是坦尚尼亞電廠支線的項目經理。原計劃今年3月投產的支線項目,因受疫情影響一拖再拖,他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回收進度款上。
在大多數業主面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每爭取一筆回款都異常艱辛。通過與業主的一次次溝通,在雙方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曹炯不斷推動款項回收,踏平了各個環節負責人的門檻,最終獲得了業主的認同和支持,也讓管道局提質增效的號召取得了實效。
曹炯已經連續在海外工作了近15個月,在現場人員短缺的情況下,他還主動牽頭組織了新項目的投標工作。數月間,曹炯的體重減輕了6公斤。提到休假,他說:「我得等到支線項目投完產沒有問題了再走。」
坦尚尼亞國家公司的「領頭雁」張宏偉,已在坦尚尼亞工作近10年。
為了更好地推動多個跟蹤項目,從今年春節前夕開始,張宏偉一直奔走於坦尚尼亞、烏幹達、尚比亞等國,克服籤證、不能直航等諸多困難,拜訪業主、政府部門、合作方。
「平時六七個月就可以休假,這次因為疫情,最晚過來的人也有10多個月沒休假了。現在可以休假了,大家惦記的卻都是手裡的工作。我要站好這個崗,迎接每名『逆行而上』的兄弟們。」面對大家的擔當,張宏偉心裡感慨萬千。
在他與團隊的努力下,多個市場目標正向有利的方向發展,管道局東部非洲的市場版圖正在描繪出全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