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陳什旺 張福慶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12月14日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 聚焦深圳灣紅樹林溼地修復項目
深圳灣溼地毗鄰深圳和香港兩個國際大都市,是全球九條候鳥遷飛路線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候鳥越冬地和「中轉站」,每年有約10萬隻遷徙候鳥在此越冬或經停。魚塘生態修復前後,該區的水鳥物種數量和種群數量分別增加了28種和13737隻,春、秋遷徙季水鳥群落的物種和種群數量也明顯增加,而且水鳥群落的多樣性水平有明顯提高。 病蟲害和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本項目在紅樹林群落與基圍魚塘之間的過渡地帶,大幅度種植適宜紅樹林害蟲天敵棲息的稀疏灌木叢和低矮草本植物,降低高大喬木樹種高度和密度,恢復天敵昆蟲種類和種群數量。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2020-12-23 19:21:18 張福慶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2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據介紹,這是珠海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記錄到黑臉琵鷺最多的一次。
-
357隻!福建興化灣迎來歷史上最多的黑臉琵鷺
地處興化灣的福清江鏡華僑農場區域,發現數量眾多的黑臉琵鷺。本報訊 (肖書平 文/圖) 秋冬季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最近,我省興化灣迎來歷史上最多的黑臉琵鷺。11月30日,專家組在地處興化灣的福清江鏡華僑農場區域開展遷徙候鳥調查。冬日暖陽映照下,強烈的海風吹拂著,剛退潮的灘涂上有許多覓食的鳥兒,受農場工人作業活動影響,時不時地有群鳥驚起飛翔。
-
難得一見的黑面天使—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它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錄得只有2千多隻。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這是十多年來黑臉琵鷺在我市轄區內的又一次記錄,上一次記錄於2006年前後的水東灣。
-
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今年全球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國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近年來,我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持續下降的態勢,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3月3日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圖。
-
我市首次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幸運的是,當天,調查小組在淡澳河入海口白壽灣大橋下的灘涂上觀測到兩隻黑臉琵鷺,並拍到其絕美身姿。 據悉,這是大亞灣區乃至惠州市首次發現並記錄到黑臉琵鷺。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到黑臉琵鷺 觀鳥愛好者「地質公園」是此次持續「追鳥」並拍攝到黑臉琵鷺的幸運者。
-
《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發布 全球野生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三分之二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年到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 ■ 本報記者 李慶 9 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以下簡稱其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據悉,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兩年發布一次地球生命力報告,此次報告由125名專家提供,他們跟蹤了近41000種脊椎動物的近21000個種群,發現其中生活在淡水中的動物數量下降了84%。
-
下一個「深圳灣」!珠海新香洲片區超大規模舊改來了
科創小鎮動工、華僑城文旅項目即將拍地…… 2020年,珠海主城區即將迎來大變!! 近期,新香洲片區三溪科創小鎮建設、東坑村拆遷、上衝村拆遷、南洋埔村改造、香洲科技工業園改造等項目陸續傳來消息,再度引發了市民對這一片區的期待!珠海官方也明確表示,三溪科創小鎮將對標深圳灣生態城!
-
廣東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野外資源種群穩步增長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在全國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中,廣東發現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而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黃腹角雉、莽山烙鐵頭現身南嶺地區,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頻現粵西沿海溼地,黑臉琵鷺、白鶴、白眉鴨在珠三角地區相繼發現。
-
2020-2021年深圳灣公園觀鳥活動詳情
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深圳灣公園都會舉辦觀鳥活動。2020-2021年深圳灣公園觀鳥活動詳情深圳灣是全球候鳥遷飛區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全球共有9條候鳥遷飛區,而深圳灣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EAAF)內,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數以萬計的候鳥在此過冬或短暫停歇,是深圳灣的一道風景線。每年鳥兒們都如期到來,這是候鳥與深圳灣的約定。
-
惠州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1月17日一群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發現兩隻「神奇」動物 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目前記錄只有4000多只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它們叫黑臉琵鷺此次現身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也是惠州首次發現
-
全球朱䴉種群數量超4000隻—新聞—科學網
在4月12日舉行的陝西省第39屆「愛鳥周」宣傳活動啟動儀式上,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表示,經過多年精心保護,目前全球朱䴉種群數量超過4000隻。曾經瀕臨滅絕的「東方寶石」朱䴉,棲息地面積由發現時的不足5平方公裡擴大到1.4萬多平方公裡,從秦嶺腹心飛向黃土高原,從陝西洋縣飛向世界各地,已經成為全球鳥類保護事業的成功典範。
-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怒江金絲猴 供圖近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科研調查,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珍稀瀕危物種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該猴群擁有至少149隻個體,數量較之前的粗略調查有明顯增加。
-
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達5000餘只 極危降為瀕危!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由1981年發現時的7隻,擴展到現在的5000餘只,其中中國境內4400隻,陝西境內4100隻,朱䴉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 近四十年來 朱䴉種群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上世紀80年代,極小種群維持階段。野生朱䴉繁殖地從1處增加到3處,海拔900米左右,朱䴉存活數量維持在20隻以內。
-
2020斑海豹科學同步監測結果:野外種群數量不足500隻
本次斑海豹種群數量科學同步監測由全國多家NGO、科研部門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展開,本次科研也屬於公民科學的一部分,旨在科學掌握我國斑海豹種群真實數量,為保護斑海豹以及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類關係提供基礎信息。
-
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超過8500隻
新華社烏蘭巴託12月1日電(記者阿斯鋼 蘇力雅)世界自然基金會蒙古國項目辦公室12月1日說,11月份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2020年蒙古國境內賽加羚羊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已由年初不足5000隻增加到至少8500隻。
-
深圳灣超總規劃升級,數十個全球總部大廈效果圖曝光!
來源:深圳夢、深圳發改委、深圳特區報、創新南山、蛇口消息報 4月1日從市住建局召開的加快深超總項目進度動員會上獲悉,該片區13個社會投資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11家入駐企業的單體建築方案已經指揮部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