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3月3日是聯合國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全球主題是「維護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國主題是「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近年來,我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持續下降的態勢,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

3月3日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圖。圖/國家林草局

我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自1981年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以來,採取了一系列嚴格保護措施。

據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復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300頭。藏羚羊保護等級從「瀕危」降為「近危」,種群數量由不足7.5萬頭增至30萬頭以上。朱䴉由最初僅剩的7隻增加到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

「近年來,我國通過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象牙等動物產品非法貿易,構建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和監測體系等措施,不斷強化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據介紹,全國已建立1.18萬處自然保護地,約有6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保護,部分瀕危物種種群數量逐步恢復。目前,我國還建有近200個各級各類植物園,收集保存了2萬多個物種,基本完成蘇鐵、棕櫚種質資源,以及原產我國的重點蘭科、木蘭科植物的收集保存。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丁天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我國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總數量達到633隻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胡璐)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大熊貓繁育保護,在提高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上下功夫,大熊貓種群更加健康、數量穩定增長,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工作有序開展。截至12月1日,全年繁育成活大熊貓幼崽44隻,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達到633隻。
  • 2019大熊貓最新數據發布: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達600隻
    5月25日在位於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拍攝的大熊貓。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新華社成都11月12日電(記者餘裡)2019年共繁殖大熊貓37胎60隻,存活57隻,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達到600隻。同比2018年,圈養大熊貓數量淨增52隻,增長率為9.31%。  11月12日,以「大熊貓繁育與技術研究」為主題的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2019年年會在成都舉行開幕式。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陝西:近5年來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了解到,過去5年,陝西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陝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其中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達791種、種子植物達4400餘種。目前,陝西境內的大熊貓野外種群為345隻,密度居全國之首。黨雙忍表示,通過整合優化12個自然保護區、4個自然公園、3個省屬林業局、16個國有林場,陝西將秦嶺生態核心區域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實現大熊貓棲息地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為大熊貓種群保持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 它們三隻百天啦!人工繁育助秦嶺熊貓家族實現「四世同堂」
    三隻幼崽過百天 秦嶺熊貓"四世同堂" 在陝西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三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剛剛過完百天。今年8月17日,大熊貓永永順利產下一隻雌性幼崽,自此開啟了2020年秦嶺大熊貓人工繁育的序幕。緊接著相隔五天,8月22日,大熊貓秦秦順利產下一對雌性幼崽。
  • 中國國寶大熊貓現在數量有多少?圈養大熊貓數據
    11月8日上午,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2018年年會在成都開幕。會議重點討論了大熊貓保護和野生放生、繁殖與繁殖、營養與行為、疾病預防與控制、社區發展、公共教育等議題,來自國內外的400多名專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 大熊貓繁育技術全球僅中國掌握,外國租借需要答應我們一切條件
    1987年-2000年,全世界圈養的大熊貓僅僅增加了17隻,平均每年增加1.3隻。到2000年,圈養大熊貓僅135隻。之所以大熊貓繁育技術如此難以攻克,是因為存在著三大世界性難題:首先是大熊貓的生理特徵決定的。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經過多年科學有效的保護,秦嶺大熊貓生存狀況不斷改善,種群數量不斷提升。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陝西秦嶺大熊貓為345隻(不含幼體),佔全國18.5%,棲息地面積36.06萬公頃,潛在棲息地面積24.46 萬公頃,涉及5市11縣,且秦嶺大熊貓種群有向西側、北側擴散的趨勢。
  • 中國第四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1864隻,四川佔七成
    國家林業局2月28日召開發布會公布了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相隔10年一次的最新調查顯示,全國野生和圈養的大熊貓種群數量均有增長,其中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為1864隻,圈養的大熊貓375隻。不過,如何保護和恢復那些被高速公路、高壓輸電線等人為幹擾而割裂的棲息地,仍是保護大熊貓面臨的主要問題。
  •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金絲猴數量超過5000隻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棲息地擴大1100多公頃據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消息,2020年以來,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區域野外29個監測點位架設的紅外相機中,有17個記錄到秦嶺大熊貓的活動信息,累計拍攝到秦嶺大熊貓79次(同一位點半小時計為一次)。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不斷強化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為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其中,人工繁育大熊貓數量實現快速優質增長,「十三五」期間繁育成活大熊貓258隻,人工圈養種群總數達到633隻。
  • 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達5000餘只 極危降為瀕危!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由1981年發現時的7隻,擴展到現在的5000餘只,其中中國境內4400隻,陝西境內4100隻,朱䴉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 近四十年來 朱䴉種群發展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上世紀80年代,極小種群維持階段。野生朱䴉繁殖地從1處增加到3處,海拔900米左右,朱䴉存活數量維持在20隻以內。
  • 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獲得突破
    記者從11月14日召開的「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及生物學研究」二期驗收評審會上了解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秦嶺石蝴蝶人工繁育技術在漢中市獲得突破。秦嶺石蝴蝶,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王文採先生於1981年定名。苦苣苔科石蝴蝶屬植物,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國家2010年公布的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野外資源數量稀少,分布範圍狹窄。
  • 野生的大熊貓只在中國有嗎,為什麼數量這麼稀少?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於我們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又因為大熊貓數量稀少,所以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大熊貓是不是只有我國獨有的呢? 答案是:「沒錯的!!!」
  • 雲南率先保護極小種群物種 亞洲象數量翻番
    王哲介紹,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先後編制了《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2007—2020年)》《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以及《雲南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等,明確了保護重點、目標和拯救保護措施。華蓋木因數量稀少而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大熊貓野化放歸:選點有講究 明年或出放歸方案
    要想完成大熊貓種群延續及復壯,最關鍵的是野生種群擴大。  2005年8月首次放歸至今,四川已野外放歸大熊貓6隻。  我省正改進大熊貓放歸前的野化訓練模式,精選放歸對象。  「大熊貓物種的延續根基仍在野外種群的增長,人工繁育過程中積累的技術手段,應該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大熊貓野化放歸、野生種群復壯上。」省林業廳副廳長降初日前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大熊貓保育教育研討會上的致辭得到與會者認同。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