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管仲,名夷吾,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諸侯霸主。
「器」,器具,這裡指器量,胸懷,格局。「儉」,節儉。「三歸」,三處豪華的住處。「攝」,兼任。「樹塞門」,樹,樹立;塞門,在大門口築一道短牆,相當於屏風、照壁,以別內外,後稱為影壁牆。「反坫」,古代國君招待別國國君時,放置獻過酒的空杯子的土臺。
孔子評價管仲器量太小,不是因為生活節儉。管仲在禮儀方面,自家門口和國君一樣設影壁,招待外國賓客和國君一樣設放空杯子的土臺。所以孔子下結論,如果說管仲知禮,誰不知禮呢?孔子評價管仲,指岀管仲僭越禮儀,是器量小的表現。
如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