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深山這座閩中最早的禪院古剎,寺院內供奉著開山祖師千年真身

2021-02-07 臻科

本期臻探帶您探訪莆田四大千年古剎之一的龜山福清寺,龜山寺位於莆田華亭鎮三紫山上,莆田新二十四景之一的龜洋積霧便在此處,由無了禪師始建於唐代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唐末,五代後梁貞明年間(915-921年)閩王王審知奏請,賜名龜山福清禪院。隨著滄桑迭變,曾幾度廢興,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是閩中最早標誌為禪院的古剎。

接下來大家集中精神跟隨臻科的鏡頭來遊歷一番吧。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趁著沒下雨,一早就驅車從石室巖上山經林橋左轉,沿著新修的天龜路直達龜山福清寺,進入寺廟前路旁有很多金鰲、靈龜等大石雕。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寺院前的大片荷塘中間立有7座石塔,是莆田較為罕見的塔林。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院前的空地暫可停放車輛,山門的開放時間為7點至18點。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兩座石刻經幢立於院前兩旁。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進入院內,映入眼前的便是放生池,左右兩旁分別是鐘樓與鼓樓。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坐落於放生池西側的鼓樓,放生池裡有很多金魚和錦鯉在池裡暢遊嬉戲。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鐘樓則位於放生池東邊,池後有數個靈龜石雕抬頭仰望。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放生池後的巨大石槽裡種滿了荷花,大雄寶殿便坐落在正中間。

請點擊輸入圖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

右側長廊的齋堂前懸掛有龜洋古剎雲板和魚梆。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大雄寶殿右側後方有一口古井,名為龜泉井,後世稱唐井,由無了禪師開山建寺前先挖好的。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殿後的法堂供奉著重塑的開山祖師無了禪師「千年金身」寶像,原供奉了上千年的真身,被譽為「肉身祖師」曾名揚海內外,可惜的是未能倖免於60年代的那場十年文化大浩劫。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禪堂位於大雄寶殿西側,院裡的八角形花壇上種有很多多肉植物。

定光塔山門位於龜山寺西南方向,山門前兩旁分列靈龜等大石雕。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進入定光塔山門沿著青石路便可看到遠處的定光舍利塔,中間有一放生池,池後便是「永懷師恩」牌坊。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定光舍利塔於1994年二月由龜山寺旅馬僑僧真經法師為其師定光法師安放舍利而捐資建造,為樓閣式石塔,七層八角,含塔剎全高35米,各層塔廳中主奉一尊石刻佛像,外牆鐫造四聖、八大金剛和羅漢計84尊浮雕石像,每層各造真門三個,虛門一個,虛門中間自下而上合刻一部《金剛經》全文,各層環塔欄杆內外,雕刻花鳥等各種裝飾圖案。

莆田龜山福清寺,攝影:龐珍科

龜山寺前的山上長有大片蘆葦叢,風吹草動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喜歡來此遊玩結緣的朋友可以自駕遊,走市檢察院往東圳水庫方向轉天龜路,或者走旅遊路經石室巖寺過林橋村再轉天龜路。

公交車可以乘坐D01路,可在市公交東站、莆仙大劇院、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東圳路)、郵政大樓、市廣電中心、市檢察院等站點乘坐公交車。

由於篇幅有限,故不能放太多圖片,望大家諒解,本期臻探就到這裡,祝您萬事如意,大吉大利!

我只是一個不會後期P圖的攝影菜鳥,本著用最真實的照片,帶給您最直觀的感受,瞎拍是我最大的愛好。

本期話題

你知道莆田四大千年古剎分別是哪四座嗎?

歡迎大家在本文下方留言參與本期話題。

編輯:臻科

攝影:龐珍科

【版權聲明】本文系《臻科影像工作室》獨家稿件,《臻科影像工作室》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相關焦點

  • 四大宗林之一,二十四景之一,縣級文物,福建省莆田龜山寺
    龜山寺,位於福建省莆田以西 15 公裡的華亭鎮境內的三紫山頂。因寺院建於形似龜背的山頂而得名。龜山寺是名聞遐邇的千年古剎,為莆田四大宗林之一,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 浙江這一千年古剎,被譽為「江南五大禪院之首」,日本茶道起源地
    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錯過什麼,因為在路上你就已經收穫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累死累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了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了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了旅行的意義,我們國家發展至今,有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其中包含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其中宗教文化也非常受大家歡迎,佛教傳入我國以來,我們國內各城市也建設了大小寺院
  • 五個山東千年古剎不光是佛教傳承之地,還都是不錯的景點
    今天就說說佛教在山東的五個千年古剎,最早的是東京時期的神通寺和靈巖寺(相對神通寺較晚些),但是兩個寺廟命運多劫難,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還有寶相寺、定林寺和興國寺。這五個時間都超過1400年的歷史,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往來香客也是絡繹不絕。
  • 莆田南少林寺,從不消失的禪武寺院
    為了我正在創作的這篇歷史文化散文,我特意去了苦竹寺,所看到的情景讓我大吃一驚。大雄寶殿正在興建中,已在塑像、裝修之中,天王殿也修葺一新,寺門、寺牆、寺前大埕、寺內大院、走廊,尤其是寺左右兩排客屋修葺如舊,呈現著千年古剎的古老與寧靜。令我十分興奮的是,從坍塌的廢墟裡尋找到眾多千年的文物,如今異常真實地重返在陽光之下,讓世人的尋覓與探秘有了可以觸摸的現實感。
  • 最美金秋,在線預約免費觀千年古剎禪寺祈福
    拾起一片片枯黃的銀杏葉子收穫那一顆成熟的果實內心是喜悅的來或不來它都在這等了千年……千年銀杏樹這棵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銀杏樹。相傳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所栽種,已被國家列為古樹名木保護名錄。 禪堂古觀音禪寺乃主修臨濟禪法之正法道場,自然少不了禪堂,現已建好出家眾,在家眾禪院各壹座。
  • 千年古剎東巖寺,舊貌換新顏
    這座古寺靈驗無比,有求必應,信眾越來越多,香火一直非常鼎盛。古剎歷經滄桑,於明朝萬曆年間(1588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山僧永來重修。,濃陰蔽日,禪院面朝飛鳳山,前賢有「門迎飛鳳興周兆」佳句。
  • 唐朝千年古剎左溪寺
    宋開寶年間,吳越王錢俶題匾為雙溪禪院,宋祥符年間詔賜左溪講寺。明洪武二十四年,天宮講寺、護聖教寺兩寺併入左溪寺,改名為雙溪講寺。清光緒年間,又更名為左溪寺。左溪寺是天台宗八世祖玄朗、九世祖湛然大師的修禪之所,曾建有山門、大藏、方丈、廂房、鐘樓、齊雲閣等九十一楹間殿房,塑有百餘尊佛像,寺僧多達六百多人,規模宏大,氣勢壯觀,香火極盛,名聞中外。
  • 古剎千年迷蹤:北京大覺寺百年傳言驗明正身
    殿內懸掛著兩塊牌匾,一為「妙悟三乘」,一為「法鏡常圓」,均為慈禧太后的手筆。從大雄寶殿順石階而上是寺院第三進院落。此處為無量壽佛殿,大殿坐落在一高大臺基之上,前面帶有月臺,周圍繞以漢白玉石欄。大殿面闊五間,灰筒瓦,歇山頂,門窗菱花全部為古錢式。無量壽佛殿前一棵大樹震撼眼眸,只見樹冠遮住了大半個院落,樹身三五個人也摟不過來,身高數丈,還需仰視。原來這就是大覺寺的八絕之一千年銀杏樹。
  • 龍山寺:難得一見的千年古剎,臺灣省400多座分院的祖庭
    鎮內,有龍山、鳳山兩山對峙,這樣的風水寶地之下,自然少不了一座千年古剎,因其坐落於龍山山麓,便被人稱之為「龍山寺」。傳說,寺廟最早建於東漢年間,一位古天竺高僧一粒沙來到安海,看見當地一顆亭亭如蓋的巨大樟樹,枝繁葉茂的樟樹白日裡濃蔭遍地,為過往的人們遮陽擋雨。在夜裡,古樟樹則會發出耀眼的光芒,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佛法顯靈,於是發下宏願,要在此地建起一座寺院。
  • 莆田的「第一次」都給了誰!看完驚呆了
    莆田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莆田有無數的第一次,來看看這座城市的第一次,其中,有你的經歷嗎?莆田的名字莆田也是世界最早的媽祖廟  中國(世界)始建年代最早、建設規模最大、祭祀規格最高的媽祖廟——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創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是天下5000多座媽祖廟的祖廟、世界媽祖文化中心。
  • 神奇的千年古剎——安國寺
    整座石牌坊宛如一面鏡框將全寺景象映入其中。寺院依石崖而建,總體平面隨形就勢成曲尺形,其間大小建築22座,100餘間,主院分上下兩院,偏院內外兩進,共有四處院落,主院以銅塔樓為軸線,東西鐘鼓樓相對稱。據史料記載,唐代宗曾封他的女兒昌化公主食邑於此並賜予她兩枚佛牙,公主便鑄銅塔建樓珍藏。銅塔樓為重簷歇山頂,二層木結構建築,正脊寶頂有「佛曰增輝」四字,樓前有高1.6米的石獅一對,為鎮寺之寶。
  • 安溪的清水巖聞名遐邇,南安也有兩處清水巖--千年古剎,清水聖地!你知道?
    經過一陣早雨,天氣放晴,午後的楊子山白霧繚繞,清脆的鳥鳴聲迴蕩在山谷之中,而半山腰一處古剎若隱若現,那青瓦白牆似乎已經融入山中,這就是千年古剎清水巖。     清水巖因山水而得名,其建築亦是如此。依山而建的巖寺為三殿式閩南古建築之風格,前殿供奉觀音菩薩,香客入寺即可膜拜。前殿之後為大雄寶殿,串聯前殿和大雄寶殿的乃是一條石階。
  • 五臺山顯通寺的三大怪:千年古剎「顯」神韻
    佛旅網 五臺山朝聖之旅 跟隨佛旅朝聖的腳步,走進五臺山兩千年佛教歷史的開山聖寺、五臺山歷代祖師演教說法的鎮國道場
  • 從建築之美觸摸莆田文脈,探訪莆田佛教廟塔古建現狀
    吳芳芳 攝莆田歷來被冠以文獻名邦,文化底蘊深厚。佛教在莆田發展歷史悠久,自南北朝時期傳入莆田,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自唐代以來湧現出了20多位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開山祖師、高僧大德,且著述豐富,莆田佛教文化對促進莆田文化發展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莆田佛教寺廟數量多,據不完全統計,莆田共有民間信仰活動場所4771座,其中佛教寺庵堂1128座。
  • 閩南祖師公信仰聖地,千年古剎三平寺
    初建時是「抬提」小寺,歷經千餘年,屢毀屢興,現存寺院系清末重修。自唐以後至明清,見於碑碣史志記載的有修碑4次,修寺11次,修路1次,修橋1次,置田8次。1980年成立了三平風景區管委會以來,三平寺進行了全面重修,規模空前。從平和文峰鎮下高速之後,至三平寺十餘公裡多為盤山曲徑,雖林木蔥蘢風光秀麗,但因路勢險峻,無暇細看。
  • 【老閩南】千年古剎靈源寺
    靈源寺,位於靈源山的山腰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寺院周圍高山密林,讓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剎更顯清淨。傳說,寺廟建於隋朝,經過歷代的僧眾保護修葺,最終形成現在的規模。在1988年,靈源寺就被列為第二批晉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靈源寺供奉的是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
  • 千年古剎法華寺,悠悠晚鐘譽天下
    、背倚古樹蒼穹,是一座歷史悠久、聲名遠播的千年古剎,也是湘南源遠流長、博大幽深的佛教聖地之一。中間須彌座上供奉的是彌勒佛,總是笑臉喜迎八方客人,也保佑著世人一生無憂開心快樂。背面則是韋陀菩薩,很莊嚴,進寺需守規矩。兩側的是東(手持琵琶提羅剎)、南(手持寶劍毗琉璃)、西(手繞金龍毗留博剎)、北(手持傘毗沙門)四大天王,保佑人間風調雨順。
  • 【牟定文苑—山茶花開】化佛山的寺院最早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至今已有434年
    佛教興起,禪林寺院大增。化佛山的寺院,據道光《定遠縣誌》、民國《牟定縣誌稿》記載:最早的是旃檀林,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至今已有434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所建迦葉殿為最晚,已有267年的歷史。在化佛山最後一位僧人法名能慧,號了悟禪師的碑文上,鐫刻著一首邑南貢生王汝湘所撰七言詩,詩以化佛山各古剎之名連綴而成,既記述了化佛山寺院名稱,又描繪了化佛山的自然景觀。
  • 探秘千年古剎慈雲寺 主城寺廟最大古墓群藏匿其中
    考古人員正在向文物志願者介紹慈雲寺遺址的院落結構(圖片來源:重慶日報 攝影:楊晨) [原標題]探秘千年古剎慈雲寺 主城區寺廟最大古墓群藏匿其中 你知道重慶有座隱匿的慈雲寺嗎?雖然在史料中偶爾能看到走馬鎮慈雲寺的隻言片語,但這個已經湮沒在歷史中的千年古剎究竟在哪裡,卻鮮為人知。2015年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在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專家的帶領下,記者隨同文物志願者一起走進了重見天日的慈雲寺遺址。 明朝大學士曾親臨古剎 消失的慈雲寺是怎麼被找到的?這要從一塊湮沒於山林野草中的石碑說起。
  • 南京牛首山長久供奉佛頂骨真身舍利 國家特一級安保
    南京牛首山長久供奉佛頂骨真身舍利 國家特一級安保 2015-10-27 13:20: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